第238章 近代的“百变达人”杨度-《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

  【华夏近代史上,经历最传奇,人格最复杂的人。】

  【我不知道哪条路能救华夏,所以每条路,我都要试上一试。】

  “每条路?”

  天幕下,大多数人很震惊,

  通过之前的很多视频来看,这是一个很痛苦的时代,

  也是大家绕不过去的救亡图存的时代。

  在全新的华夏建立之前,国家彻底站起来反击以前,

  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们,也尝试了很多种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制度。

  才能从封建王朝的君王制度,过渡到后世完善的体系中去。

  “从清朝末期算起来,那可不少的道路要走了。”

  “怪不得,神迹要说这人的经历最复杂了。”

  也有人目光深远,窥一叶而知秋。

  “不错,能够及时地转变观念,不过于执着在一条路上,

  这人一定拥有着极其强大的心志,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杨度,一个走过了所有救.国道路的人。】

  【17岁中秀才,18岁中举人。】

  【20岁反对马.关条约,参与过公车上书。】

  【在这过程中,结识了康有为和梁启超。】

  【22岁,学习新政。】

  【28岁,参与戊.戌变法。】

  【29岁,赴樱花国留学,研究宪-政。】

  【30岁,回国收复粤.汉铁路。】

  【37岁,积极支持袁世凯称.帝。】

  【并试图推行君主立.宪制救国。】

  【44岁,又赞成孙先生带领大家走向民主共.和的道路。】

  【48岁,加入国民dang。】

  【52岁,积极营救李大.钊。】

  【53岁,成为青.帮头目杜月笙的师爷。】

  【54岁,经周.总理的批准入dang。】

  【56岁,在海市租界因病去世。】

  秦国,

  张仪的脑袋止不住地上下摆动,愉悦的身体姿态无一不向外人展示着,

  他很欣赏屏幕上的这个年轻人。

  “这是一位优秀的纵横家。”

  几乎只在几刻之间,张仪为神迹上,不断出现的身影找好了“归宿”。

  “不错。”

  闻言,嬴驷转头看向后者,目光炯炯,

  吓得张仪双手交叉,环绕在胸前,

  “王上,怎怎,怎么这样看臣?”

  开玩笑,他卖艺不卖身的,

  不对,应该是贩卖智商,大王用金钱购买他智慧大脑的使用权,

  “没有,就是感觉此人尝试还真是不少,应该说很多了,

  简直比孤预先设想的还要多上很多。”

  这可不是去集市上买东西,今日买这家明日买那家去了。

  变革是需要时间的,

  不仅要用时间去实施,更要用时间去验证。

  绝大多数人,能用一生走完两三个改革就已不少。

  因此,在战国时期,

  这些观众们的眼里,杨度这一只手数不过来的改革道路,

  还真是稀奇。

  “此人,竟能尝试这么多种的方式。”

  “对啊,说是坚持吧,平均下来每个还真是没有很长的时间。

  说不坚持吧,又能坚持改换这么多种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理念。”

  很多人为此倍感疑惑不解。

  【并且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中,杨度绝对不是打个酱油的路人,】

  【全是深度参与,甚至成为主要发起者。】

  【一面周旋与上层人物获取情报,一面变卖家产营救烈.士子女。】

  【杨度的人际关系极其复杂。】

  【杨度和康有为、梁启超是好友,】

  【跟谭嗣同、汪精.卫、蔡锷、齐白石是同学,跟杜月.笙是故交,】

  【可以说,杨度一个人浓缩了大半部近代史。】

  【和杨度一样经历如此曲折,身份如此多变的人,几乎找不到第二个。】

  【在他的人生中,一直在很重要的历史节点神走位。】

  天幕之下,

  被众多人好奇的主角杨度本人也很好奇,

  “不能改变道路和立场吗?”

  他的目标从来都是很明确,

  能用就行,不能用就换。

  在他看来,许多人的行为是本末倒置的。

  变法是为了救国,就相当于工具,

  走合适的道路,在某一方面,也像是在为国家选择一件趁手的用具。

  闲时是工具,战时是武器。

  是为了这个国家服务的。

  可他看到并且大为疑惑的是,很多人明明走到了不合适的道路上。

  为何不想着脱身,反而日渐沉沦,有些甚至还自欺欺人。

  可惜,那个时候并没有沉没成本的相关说法。

  【虽然杨度一生的经历复杂,但是他的奋斗目标倒是很纯粹。】

  【他的一生看似精神分裂,墙头草。】

  【实际上一辈子,就在做一件事。】

  【那就是救国。】

  【那要怎么救国呢?】

  【要么从文,要么从武。】

  【从武这条路,已经被证明不可行。】

  【因为,杨度生活在一个军.人世家,】

  【他的爷爷和伯父都是高级军官,立过很多战功。】

  【甚至他的爷爷都战亖沙场了。】

  【但依然改变不了华夏被列强欺压的现状。】

  【所以杨度选择靠学习来挽救国家。】

  【他也是华夏历史上,最后一位纵横家。】

  【近代史的社交天花板。】

  杨度的评价也在各个朝代,两极分化的情况大量存在。

  不拘一格的皇帝和大臣们很欣赏他,

  认为不管方法如何,这人的心志很坚定。

  但也存在一部分的,为人处事较为刻板严苛的人们认为,

  做人做事不能不“专一”。

  赞赞派和骂骂派,两方在天幕上吵得不可开交。

  最冷静的往往是处于“风暴中心”的主角,

  杨度的心态完全没有因为评论,而受到影响。

  身边的人关心他,他也会淡淡地指着天空的方向回应,

  “连天上的日月,都有人喜爱,有人厌恶,”

  更何况是人呢。

  【他连黑.帮救国都试过了。】

  【看过一句关于他的总结,

  医不知症因,唯试遍百药,虽其术不精,但其心可正。】

  【那是不精吗,17岁的秀才,18岁的举人,实在是题太难了。】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差点就是神州陆沉的结果。】

  【主要是他要治的病症,救国太难了,他才会说不精。】

  【救国路太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