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灵渠的发明原理竟是这样?-《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

  将近两个半月的时间,

  App消失的将近两个半月的时间。

  沈抒望着手机屏幕上显示“更新中”的短视频,悠悠地叹了口气,

  “短视频走的第66天,想它……想它……”

  两个半月前,沈抒漫步在回家的路上,

  抬头无意间看见天边残阳如血,正想掏出手机记录,背后却又一个男人撞了过来。

  “我的手机!”

  望着水坑里身先士卒的手机,沈抒不知所措。

  还好只是轻微地进水,在男子的不断道歉声中,沈抒只能踏进家楼下的手机店。

  维修好的手机安然无恙,可这App却登不进了,还一直显示在“更新中”。

  【叮咚!您的App已经更新完成啦!请及时上线哟~】

  在收到信息的第一时刻,沈抒甚至不敢相信地抹了抹眼睛,

  “真的吗?

  终于更新完了!”

  虽然早已实现财务自由,可沈抒已经习惯了在无聊时随手点击进App。

  这是她的来时路啊。

  【系统更新完成!你的小六同学已上线!】

  沈抒点进熟悉的页面,页面经过升级,相较于升级之前内容更加完善丰富了。

  沈抒熟练地点进小视频开始观看,“这才是不忘初心嘛~”

  在天幕出现故障的时候,不只有沈抒在等待。

  各朝代的人们也熟悉在忙碌之后,每日休息前抬头看一看天幕。

  天幕没有播放的日子里,各朝代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根据之前在天幕里学到的知识,因地制宜地应用在日常生活里。

  商人开始尝试做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农民们也开始研究化肥的研制应用,

  更不用提上位者和官员们,各个真是脚步忙得飞起。

  凡是有雄心壮志的君王和上进心的王朝,都发生了大大小小的改善。

  秦朝,

  秦始皇从成堆的纸张奏折中,万忙之中抬头观察了会儿天幕,

  “不知这天幕什么时候能够再次播放。”

  身旁的李斯嘴角抽搐,心里不断叫苦,

  “可悠着点吧,陛下,没播呢就有这么多事,在这样下去,老臣怕是等不到给陛下陪葬的那天了。”

  摸着手里轻柔的新鲜出炉的宣纸,李斯的嘴角不由勾出命苦的微笑。

  以前是在竹简堆里看不见陛下的容颜,也是没有想到,

  就算换成了轻薄的纸张,他依然在奏折堆里看不见陛下。

  【升级成功!即将开始播放!】

  各朝人民一激灵,连忙抬头,眼神中的期望迸发,

  “神迹又有了!!!”

  【这条是湘江。

  那条是漓江。

  如果想要将这两条江水相连起来,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两条江距离最相近的位置,

  开凿运河,将其贯通,然而由于两条江的水位落差过大,并不有利于船只的日常通行。】

  “湘江?漓江?”

  秦始皇思考了一番,“这是......灵渠吧。”

  朝堂上的工部官员们各个面面相觑,

  “灵渠如此复杂的设计,天幕很难讲清楚吧。”

  “快快快,记下来!”

  自古以来,很大一部分技艺都是父传子,师传徒的不外传之密。

  “真是托了神迹的福,一定要一字不落地拓下来。”

  【于是只能在沿途寻找水位适中的位置,将其连贯相通;

  同时,为了能保证水位较低的湘江水能够顺利流入漓江,于是又可以在入水口处,修建水坝。

  南侧处为小天平,过水三分;北侧处为大天平,过水七分,如此便能抬高水位,以使得两条江水能够顺利连通。

  处于丰水期时,足量的洪水可以漫过堤坝,顺利进入主河道,保证过水通行。

  位于枯水期时,在南渠和北渠入口处安置陡门,

  假如南渠通航,则关闭北渠陡门;假如北渠通航,则关闭南渠陡门。

  与此同时,为了位置较高的南渠能够更加顺畅无阻地通行,可以在南渠设置三十六处陡门,

  当船只需要逆流而上,封闭船后的陡门,伴随着水位的升高,便可以攀爬到上游水位的高度;

  当船只要顺流而下,可以封闭船只身后的陡门,伴随着水位的不断下降,则可以降到下流水位的高度。

  在航道上通行的船只,就像走楼梯一样,逐级上下。】

  唐朝,

  李世民眼下口中的葡萄,眼里的兴奋毫不掩饰,

  “这神迹终于又回来了,不知小仙女看见如今的煌煌大唐,会不会很惊讶哈哈哈哈。”

  程咬金狠狠点了点头,眼睛直直盯着天幕不舍得离开,手里的半串葡萄三两次被吞下。

  “这神迹讲得真清晰,不想只会之乎者也的,讲半天俺老程不知道在讲些什么。

  这样看,俺老程在学习上还是有些天赋的嘛。”

  秦琼看了眼混不吝的程咬金一眼,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

  转头向李世民汇报,“依臣看,清晰的图画配上简洁明了的语言,使得神迹讲述的灵渠设计过程简洁明了。”

  话音未落,魏征开口接上,

  “臣也以为,可以参考这样的方式。”

  李世民笑眯眯地,没有搭话,只是一个劲地指着天空,“看神迹,看神迹”

  【当船只在北渠上通航时,由于北渠直线型的渠道设置,水流过于湍急,并不利于船只的通行。

  但这也可以想办法解决。

  聪明的设计者想到了一个办法。

  可以将原本笔直的河道改成弯道,这样便能使得原本湍急的水流变得更加平缓。

  然而在水流的不断冲击下,堤坝基底的卵石层容易被掏空,发生沉降现象。

  于是,聪明的设计者又想到,

  可以用松木巩固坝基,在沙石上插入竖直的松木作为桩,并用较短的横木进行秩序拼装。

  松木在水下经过浸泡,会不断膨胀,可以牢牢地抓住基底。

  并且由于松木内富含松脂的特性,充当了天然的防腐剂,使得其可以在水下千年不腐。

  抓住松木的这些特性,将坝体建立在经由松木加固过的地基之上,在最中央填入碎石。

  并在顶部插入片状的石板,又称鱼鳞石,石板之间挤靠紧密。

  在多年的不断冲刷下,片石之间的缝隙,会被翻涌起来的砂砾填满,便能使其越发地坚固。】

  汉武帝时期,

  刘彻止不住地点头,“史禄此人还真是聪慧,”

  光从神迹上看到的就已经很复杂了,难以想象史禄可以设计出如此因地制宜的工程。

  “若是史禄在我汉朝就好了。”

  此等人才稀缺得很呐!

  【其次,为了能够顺利地分水,设计者又在两个大小天平之间,额外增加了一道分水口,

  形成了楔形的分水尖,也能够有效地减小水流对于坝体本身的冲击,同时因为其形似犁铧,因此也被称为铧嘴。

  自此,湘江和漓江两条水域便能成功地连通了。

  如果你懂得了以上的设计原理,那么恭喜你,你成功发明了《灵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