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所以历史的遗憾究竟是什么呢?-《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

  直到播放完视频,被点名的各位皇帝面上仍然不是很好看,

  李隆基回神,想到天幕奖励。

  眼中的不满之色,这才消退下去些许,

  “不知道朕的奖励是什么?”

  虽然有些剑走偏锋,但好歹......有就不错。

  【视频播放完毕,天幕即将发放奖励。】

  不得不说,这次天幕贴心极了。

  不论是给李隆基的戏曲本子,李儇新型蹴鞠,赵佶的拓本。

  还是朱由校的木工书籍,李煜的词本,萧衍的佛像,孛尔只斤的建筑教程。

  送的无一不是各位的心头好。

  【每一个时代都有他辜负的人。】

  【滚滚洪流中,个人命运微不足道,

  杨坚所开创的盛世就像烟花一样骤然升起,无比绚烂,却又很快如烟消散,

  他的人生在最鼎盛时急转直下。

  他亲手册立的太子杨勇和次子杨广发生了内斗,

  这就是杨坚和独孤伽罗最不愿意看到的。】

  【他们一起开拓了恢弘的基业,一起养育了5个儿子和5个女儿,

  家族和帝国本该都有更好的未来。

  杨坚想念那些年轻时的创业的日子,隋帝国的一切盛景,都是他与独孤伽罗携手创造的。

  独孤伽罗去世两年后,64岁的杨坚去世了,

  继承人杨广只将隋帝国延续了14年。】

  【他大兴工程,修筑殿堂宫苑,滥用民力,多次兵伐征讨。

  杨广的野心,耗尽了帝国的命数,也为自己招来后世无数骂名。

  杨坚或许从未想过,他与秦始皇竟有如此相似的终局。】

  杨坚面上还带着被点名的喜悦,可看这标题……

  直到看到正文面上的笑容瞬间淡去。

  “这,这,这……”

  在一旁的皇后独孤伽罗满脸心疼的看着他。

  “陛下。”

  “无事。”

  杨坚坚强地摇头,不就是在他心口上插.刀嘛。

  他能坚持得住,这些历史不是早就知道了。

  可随着内容的播放,杨坚的脸色青了,又白白了又青。

  “哎。”

  杨坚:有点坚持不住了。

  【42岁的李白迎来了命运的一次重大转折,

  公元742年,秋天,一份来自当朝皇帝的诏书,

  让他再次走进长安,告别家人时,他写下一句诗。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年轻时他曾到过长安,他试着去拜谒宰相,公主,求见高官,

  自荐经世之才,结果都未偿所愿。

  现在他终于等来了那声召唤,从气宇轩昂走进长安,到意兴阑珊的离开,

  诗人的天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被现实政治击的粉碎。】

  【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嘉奖,并被赐予官职,但却是毫无实际权利的翰林学士。

  李白突然意识到,在皇帝眼里,他和那些占星卜卦之徒并无二致,

  兼济天下的理想成了笑谈。】

  天幕下,友人们担心地看着李白。

  后者一杯一杯往下灌着酒,看不出表情。

  一位走上前,拍了拍李白的肩膀。

  “没事的,白兄。

  政场失意,诗场得意嘛。”

  李白抬头有些奇怪地回看过去,面上完全没有伤心的意思。

  “我又不伤心,这些经历你们不早就知道了吗?”

  话罢,还戳了戳那人的肩膀。

  “喂,你是不是想要逃酒啊?”

  “谁说的!”

  【年过半百的杜甫除了诗歌生命一样的诗歌,尽管“我生苦飘零,所立有嗟叹”。

  但在诗歌中,他从来不只为自己的命运叹惋。】

  【遭遇幼子饿死的刻骨之痛时,他为天下发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当茅屋在风雨中飘摇时,他祈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尝遍了社会底层的心酸和辛苦,他低头无法不在低处徘徊,

  因为他本就是“天地一沙鸥”,

  公元770年,59岁的杜甫在湖一条小船上走完了一生,

  人生如戏,但斯人不朽。】

  杜甫登上了泰山,看着山顶的绝美景色。

  眼中再无之前的纠结与迷茫。

  他努力挥开双臂,拥抱着天空与大地。

  “这样就够了!”

  就算人生遭逢苦难,他的诗句能永远流传下去,这就够了。

  只要诗句不朽,他的思想与精神也能永存。

  【靖康元年的正月,清朝大军南下渡过黄河,直逼北宋的都城开封,

  他们在城中洗劫了整整三个月。】

  【公元1127年,已成为俘虏的赵佶和儿子宋钦宗赵桓,

  被要求换上普通百姓的衣服,随大军一同离开京城。

  离去那一天,赵佶对着皇宫和祖先宗庙的方向一拜,此行伏地后悲痛欲绝,甚至无法起身,

  有时候他会觉得一切恍然如梦。】

  【画完《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留下《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烧出天青色的汝窑工匠,

  都在完成自己命运般的作品后,很快就消失得了无痕迹,还有那座《活色生香》的开封城。

  渐行渐远的赵佶时常遥望南方,问周围的人,宋朝皇陵在什么方向,

  那里是他的根脉,那里也还有他的希望。

  他的儿子赵构已经在应天府登基,他所期待的宋朝大军挥师北上,解救自己的愿望始终未能实现。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的确也只有在梦里才能回到他的故宫,他的大宋。】

  【年轻时慷慨豪迈,一路凯歌的忽必烈在晚年却陷入了极大的悲凉,

  曾为他建国做出重要贡献的姚枢,以及一生挚爱的察必皇后,相继辞别人世。

  亲近的人一个一个离开了。

  忽必烈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虚空,他的耐心和判断力也大不如从前。】

  【就在这种情形下,有江南御史奏称,

  “皇帝年事已高,应该禅位给太子真金”。

  真金是忽必烈和察必皇后的儿子,他对奏章一事一无所知,

  却因为父亲的雷霆之怒而恐惧不安,原本就体弱多病的他很快离世。】

  【失去了皇太子的忽必烈瞬间失去了奋斗的全部意义,

  再没有什么比晚年丧子带给他的打击更为沉重,

  至亲的谢世,政治决策上的挫败。让他变得消极抑郁。】

  【他一生好酒,但这时他已全然浸泡在酒中,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安慰。

  他似乎恢复了一个草原人的本性,

  也或许他想念那片草原,想念身材明亮的金丝腰带,奔腾呼啸的时光,

  公元1294年,忽必烈在大都病逝,终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