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袒护-《卿卿入骨,疯批太子驯养手札》

  太后这是明显的袒护呢,打翻药碗本是小事,可是玷污龙袍,这事就可大可小了。

  但是太后却明晃晃的将这事,定义为打翻药碗……

  萧凛自然明白太后的心意,可她刻意展露的风情却令他心生不悦。

  他目光先望向太后,示意无碍,才转而落在跪地的婉嫔身上,声音平静无波,却透着疏离:

  “无妨。起来吧,吩咐下去,再仔细煎一碗来便是。”

  婉嫔不知是明了了太后的袒护,还还是胆子越发大了;

  她似未听见后半句,反而膝行半步,从袖中抽出一方绣着精致并蒂莲的丝帕,语带哽咽,愈显娇怯:

  “臣妾万死,竟污了陛下龙袍……求陛下允准,让臣妾为陛下擦拭干净……”

  说着,那捏着丝帕的纤纤玉手便朝着他的袖口探去……

  这般明显的心思,萧凛如何看不透。

  他不动声色地后退半步,恰好避开了她的碰触。

  太后将两人情状悉数看在眼中。

  她这儿子,千好万好,唯独在情字上过于专注。

  如今后宫之中,仍是皇后一人独承雨露;

  便是贤妃南无双,入宫这些时日,也不过承宠两三回。

  这实非帝王之道。

  为君者,当知雨露均沾,方能六宫和睦。

  于是,她再度缓声开口,定了主意:

  “罢了,你便伺候皇帝去偏殿更衣吧。哀家这里有锦夕伺候着,不必你在此处。”

  萧凛心下明了太后之意。他自然不会随婉嫔去什么偏殿,但太后正在病中,他亦不愿当面违逆,徒惹她烦忧。

  遂只温和一笑,语气却不容置喙:

  “区区药渍,何足挂齿。不必惊慌,快起来吧。”

  婉嫔心中自是明了,污损龙袍乃是大不敬之罪,或轻罚或重惩,全在帝王一念之间。

  然而此刻,太后袒护,皇帝非但未显愠怒,反而温言安抚,这般的宽和……

  倒像是无声的纵容,悄然助长了她心底那点不安分的妄念。

  既得皇帝亲口免罪恩准,她起身后非但不退,反而又向前欺近半步,柔声细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与坚持:

  “终是臣妾疏忽闯的祸,心中实在难安。求陛下允准,让臣妾伺候您更衣吧。”

  “无妨。”

  萧凛倒是觉着无论如何,近日她能在太后面前尽孝,倒也愿意给几分宽宥。

  因此,声音也比平日面对旁人时少了几分帝王的冷硬。

  “你连日侍奉太后,没有功劳亦有苦劳,区区小事,不必挂怀。”

  这般态度,落在杜锦欣眼中,俨然成了另一种默许的信号。

  她心中暗喜,愈发认定帝王待她终究是不同的,那份潜藏的心思不由活络起来。

  她双颊飞红,带着羞怯却又大胆地再度开口:

  “那……至少让臣妾为陛下拭去袖上药渍,否则臣妾心中实在难安……”

  话音未落,她那握着馥郁香帕的手已再次抬起,不由分说便欲朝那明黄龙袖覆去;

  那帕上不知熏了什么香,气息甜腻缠人,与她素净的装扮截然相反。

  恰在此刻,殿外突然传来首领太监福禄清晰而急促的禀报:

  “陛下,景仁宫来人急报,贤妃娘娘忽感心口憋闷不适,甚是忧惧,恳求陛下过去一看……”

  萧凛眸光微动,几乎是立刻顺势起身,不着痕迹地避开了那即将沾身的香帕,语气转为恰到好处的关切:

  “既如此,母后好生休养,儿子便先过去看看。”

  话音未落,他已转身离去,步伐间竟隐约透出几分如释重负的利落。

  徒留婉嫔愣在原地,望着天子匆匆离去的背影,那指尖的丝帕还徒劳地悬在半空。

  然而,她心中非但没有气馁,反被帝王方才罕见的温和蛊惑,生出更多不切实际的期待来。

  陛下待她……果然是越来越不同了。

  只是……贤妃!

  那个除了慕卿璃之外,后宫唯一能分得雨露的女人!

  一个异国送来求和的公主,也敢如此张扬跋扈,屡屡争宠?

  待他日,她柳馨怡身世大白之时,定要将今日之辱连同往昔嫉恨,一并讨回!

  必将这贤妃,狠狠踩在脚下!

  萧凛甫一踏出凤仪宫,夜风迎面拂来,却吹不散他眉宇间那丝若有似无的厌弃。

  他抬手,毫不迟疑地解下身上那件明黄龙袍,仿佛褪去什么沾染了污秽的物件,随手掷予紧随其后的福禄。

  “脏了。”

  他声音冷淡,不容置疑地吩咐;

  “卿卿若知晓,必定不喜。着人拿去,销毁了。”

  福禄闻言微微一怔,随即立刻躬身接过,心下已然明了;

  陛下口中的“脏了”,绝非指那几点无关紧要的药汁污渍,而是因这龙袍方才被那婉嫔沾染触碰过。

  他不敢多言,只低声应道:

  “奴才遵旨。”

  夜色渐浓,晚风徐来,天幕之上却不见月色,唯有浓云暗涌,预示着明日或许将要变天。

  萧凛并未停留,他大步流星,径直朝着贤妃所居的景仁宫方向而去。

  宫人内侍见圣驾来临,慌忙跪迎,他却视若无睹,径直入内。

  然而,无人知晓,他踏入永和宫后,却并未去。

  那位称病邀宠的贤妃,只是穿庭过院,不过片刻功夫,便已从另一侧宫门悄无声息地走了出来。

  至于贤妃是否真的心口不适?

  他从未放在心上。

  若真抱恙,传召太医便是,太医可比他这个皇帝有用得多。

  今日永和宫适时来人“截宠”,本就是他与此间主人早已达成的默契:

  他予她想要的名位与尊荣,而她则在他需要时,为他提供恰到好处的掩护与借口。

  他无法次次强硬拒绝太后或其他缘由塞来的后宫妃嫔;

  更不能让自己心尖上的卿卿,因此背上善妒惑主、不容于六宫的恶名。

  而这位来自异邦的公主,便是最好的人选。

  一个被外界认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刁蛮公主,行事放肆善妒,出面截走皇帝,岂不是合情合理?

  更何况,她特殊的身份使得朝野上下,纵有微词,也无人能真正制约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