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心态建设的起点:承认无知,敬畏市场-《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

  在将所有技术指标、估值模型、系统规则尽数掌握之后,韩风才真正明白:投资这场游戏中,最难以驯服的对手,始终是自己内心深处的人性。

  2025年5月的一个雨夜,韩风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系统回测与优化。屏幕上闪烁的回测报告显示,“长风系统V1.1”在历史数据中的年化收益已达到21.3%,最大回撤控制在25%以内。所有技术指标都在告诉他:系统已经趋于完善,可以投入实战。

  然而,一种莫名的不安却在他心中蔓延。他清楚地记得,在回测过程中,当看到系统连续止损8次的那些时段,他的手心依然会渗出冷汗;当模拟盘在2022年10月的极端行情中单月亏损18%时,他产生了强烈的“手动干预”冲动。

  “如果连模拟盘的压力都无法从容应对,实盘中的真金白银又将如何?”这个问题的答案,他无法在技术分析或财务模型中找到。

  正是在这种困惑中,他翻开了投资界的“圣经”——《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01 初遇利弗莫尔: mirror里的倒影

  翻开第一章,韩风就感受到一种奇妙的共鸣。1920年代的杰西·利弗莫尔,与百年后的自己,竟在交易的世界里有着如此相似的起点。

  第一个共鸣:对模式的直觉

  14岁的利弗莫尔在黑板上记录股价,寻找重复出现的模式。韩风想起自己最初学习K线时,也是这般痴迷于寻找图形中的规律。

  “价格,就像世间万物一样,会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线运动。”他在书中划下这条线,旁边批注:“这就是趋势的本质。”

  第二个共鸣:痛苦的领悟

  利弗莫尔早年在投机商号无往不利,却在对赌行屡屡受挫,因为他发现“纸带传递的信息”与真实交易所存在微妙差别。

  韩风合书沉思,想起自己从模拟盘到实盘过渡时的困惑。“在模拟盘中我可以冷静执行止损,但实盘中看着真金白银蒸发,手指就像被冻住一样。”

  雨滴敲打窗户的声音仿佛与心跳同步,韩风继续往下读,逐渐意识到他遇到的并非新问题,而是百年来所有交易者共同的困境。

  ---

  02 重大教训:永不与行情赌气

  读到利弗莫尔1907年做空美股大获全胜,却在一年后因过早做空棉花而倾家荡产时,韩风背后泛起一阵凉意。

  “在犯错时,只有一件事能让人信服,那就是亏钱。” 他在日志中抄下这句话,“盈利让人膨胀,亏损才让人清醒。”

  他回想起自己2024年那次惨痛经历:重仓某光伏股,在股价开始下跌时不仅不止损,反而不断加仓,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结果亏损从10%扩大到40%,最终被迫割肉。

  “我那时不就是在与市场赌气吗?”韩风苦笑,“就像利弗莫尔说的,‘我不仅失去了判断力,还失去了耐性’。”

  市场永远不会错,只有观点会错。 这句利弗莫尔的经典格言,被他用红笔重重圈出。

  夜深了,韩风却毫无睡意。他站起来在房间里踱步,脑海中回荡着利弗莫尔的另一个忠告:“一个人如果要在这个游戏中谋生,必须相信自己和自己的判断。”

  这看似矛盾的两句话,却道出了交易心态的核心:既要坚持经过验证的系统,又要随时准备承认错误。

  ---

  03 资金管理:超越技术的艺术

  读到利弗莫尔几次破产又东山再起的经历,韩风对仓位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不要在一次交易中投入所有资金。” 这是利弗莫尔用百万美元学费换来的教训。

  韩风重新审视自己的“长风系统”。虽然在仓位管理上设置了单股不超过5%的限制,但在回测中他发现,当同时持有20只股票时,相关性风险仍然可能导致系统性回撤。

  利弗莫尔的解决方案是:“等到所有因素都对你有利时再出手,在股市中,耐心是无可替代的。”

  “这不正是我系统中最缺失的吗?”韩风自问。他的系统给出了明确的买入信号,但没有区分“好机会”和“绝佳机会”。

  受此启发,他在系统中增加了“机会等级”评定:

  · A级机会:估值、技术、资金面三重共振,可配5%仓位

  · b级机会:满足两项条件,配3%仓位

  · c级机会:只满足一项条件,配1%仓位或放弃

  这个简单的调整,在后续的回测中将胜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

  ---

  04 情绪周期:理解市场的“精神病”

  第五章中,利弗莫尔描述市场周期的一段话让韩风震撼:

  “华尔街没有新事物,因为投机就像山岳一样古老。今天在市场上发生的事,过去已经发生过,将来也必然再次发生。”

  他意识到,市场的牛熊转换不仅是经济周期的体现,更是群体心理周期的外在表现。利弗莫尔准确地描述了这种群体心理的演变过程:

  1. 初期:少数有远见者开始建仓

  2. 发展期:更多人跟进,趋势确立

  3. 狂热期:大众疯狂涌入,忽略风险

  4. 崩塌期:泡沫破裂,恐慌蔓延

  “这不正是行为金融学中的内容吗?”韩风惊讶于利弗莫尔在百年前就已洞察到这些规律。

  他将这个心理周期与自己的技术指标结合,制作了一个“市场情绪温度计”,用于判断当前市场所处的心理阶段。

  ---

  05 时间要素:最重要的维度

  在书中后半部分,韩风注意到了利弗莫尔交易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进化:从单纯关注价格,到开始重视时间这个维度。

  “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 利弗莫尔晚年的这个领悟,让韩风重新思考自己的买卖时机选择。

  他的系统原本更注重“买什么”和“买多少”,对“何时买”只依赖技术信号。但现在他明白,时机不仅包括日线级别的买卖点,更包括对市场大周期的判断。

  受此启发,韩风在系统中增加了“季节性因子”和“周期定位”模块:

  · 避开财报密集期的业绩雷

  · 在政策空窗期降低仓位

  · 根据经济周期调整行业配置

  这些看似微小的调整,实则是从“交易员思维”向“投资家思维”的转变。

  ---

  06 自毁倾向:成功者的诅咒

  最让韩风警醒的,是利弗莫尔最终自杀的结局。这位曾经在1929年大崩盘中获利1亿美元的“华尔街巨熊”,却在十几年后以这种方式结束生命。

  “为什么最懂市场的人却败给了自己?”这个问题在韩风脑海中盘旋。

  通过反复阅读最后几章,他发现了端倪:利弗莫尔晚年逐渐背离了自己制定的规则,开始相信“这一次不一样”,试图与基本面趋势对抗。

  “我最大的敌人不是市场,而是内心的恐惧、贪婪和希望。” 韩风在日志中写下这句话时,手微微颤抖。

  他意识到,再完美的系统也需要执行者的心理稳定。为此,他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心态监控规则”:

  1. 连续盈利20%后强制休息三天

  2. 单日亏损超5%立即停止交易一天

  3. 每月进行心态评估,出现以下信号时减仓:

  · 开始怀疑系统

  · 过度关注短期波动

  · 产生“快速翻本”念头

  ---

  07 知行合一:从知道到做到的鸿沟

  合上书本的那一刻,韩风明白了一个残酷的真理:在投资的世界里,知与行之间隔着一道巨大的鸿沟。

  利弗莫尔清楚地知道所有规则,却仍然会违反它们。正如书中所说:“华尔街的傻瓜中,有一种十足的傻瓜,他们认为自己每时每刻都必须交易。”

  韩风回顾自己的交易记录,发现最严重的亏损都发生在他“觉得必须做点什么”的时候。无为,恰恰是最难执行的策略。

  为此,他在交易室墙上贴了一条醒目的标语:“无效劳动比不劳动更危险。”

  同时,他改进了系统的执行机制:

  · 设置自动条件单,减少盘中决策

  · 建立“冷静期”制度,重大决策隔夜执行

  · 聘请一位交易监督员(他的证券从业朋友),在出现明显情绪化交易时有权冻结账户

  ---

  08 永恒的修行:投资者的自我超越

  凌晨三点,韩风在日志上写下了最后的感悟:

  “日期:2025年5月15日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阅读完成

  核心收获:

  1. 市场永远是对的:不要与趋势对抗,不要与行情赌气

  2. 耐心是终极武器:等待最好的机会,然后重拳出击

  3. 资金管理高于一切:活下去比赚快钱更重要

  4. 认识你自己:最大的风险来自内心的贪婪与恐惧

  心态建设的具体措施:

  1. 建立每日冥想习惯(15分钟)

  2. 设置盈利\/亏损的‘情绪缓冲带’

  3. 定期进行‘假设自己错了’的压力测试

  4. 培养交易之外的兴趣爱好,保持生活平衡

  重要认知:

  投资不是技术的游戏,而是心性的修炼。系统的最后一个漏洞,永远是我们自己。”

  窗外,雨已停歇,东方露出曙光。韩风关上台灯,却感觉心中有一盏灯被点亮了。

  他明白,自己永远不可能完全克服人性的弱点,就像利弗莫尔终其一生都在与自我斗争。但真正的成长不在于消除弱点,而在于认识它们、接纳它们、管理它们。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的最后一页,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感谢利弗莫尔,用他传奇而悲剧的一生,为百年后的我指明了前路。市场的智慧不在于从未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后,都能带着教训重新站起。”

  这一刻,韩风感觉自己的投资生涯才刚刚真正开始。所有的技术、系统、规则,最终都要通过“心态”这个最终的过滤器。

  (第四十七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