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晁本来是想趁着公孙瓒和袁绍对战磐河,陷入僵持之际,给予袁绍沉痛一击,助公孙瓒取胜。
如此一来,公孙瓒入冀,必将和袁绍长久对立,袁绍定然不会有稳固根基的余地。
他也能慢慢掏空冀州,强大自身。
不料二人交战才不过数十日,便在董卓的调停下讲和。
这也让得到消息的刘晁怀疑起当初派人刺杀公孙越,挑起二人战端的人,到底是不是董卓了。
“哈哈哈,都是为主效力,军师此来目的,吾已知晓,三日后,我会召集城中富商商议粮价之事。”
陈群听到徐庶之言顿时心情大好,不由拉着他亲切地说道。
“如此甚好,不过粮价虽然可以涨,但却一定不能让百姓遭受无妄之灾,这点长文能否控制?”
徐庶微微点头,随即询问道。
对于政治方面的问题,他并不如陈群这般熟练,精通。
如今的陈群,经过数年的历练,早已今非昔比。
政治属性也早已突破九十,达到了历史一流水平。
刘晁麾下,除了顾雍之外,就属陈群的政治能力最为突出。
“只要甄家肯配合,控制粮价起落,应当并无大碍,不过影响肯定还是有的。”
陈群微微点头,随即无奈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乱世之中,他们能做的也只是尽量让百姓活下去。
至于说为了百姓便不施展此计,那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乱世当用重典,计谋也需顾全大局。
至少,刘晁不会为了计谋便全然不顾百姓死活,这在乱世之中,已属相当不易。
三日后。
长安城。
随着董卓大兴土木,强迫洛阳百姓迁徙而至,如今的长安城也恢复了几分往日的繁荣。
丞相府中。
“可恶,他果然派人前往了中丘,若非文忧提醒及时,差点便为其做了嫁衣。”
董卓得到中丘暗子传来的消息,顿时颇为后怕地怒声说道。
“属下不敢居功,这也多亏了当初他在中丘,并未对西凉兵赶尽杀绝,这才给了我们安插暗子情报的机会。”
“哼,不过是妇人之仁罢了,文忧以为如何才能阻止中丘侯的计划?”
董卓冷笑一声,随即问道。
显然,是因为刘晁的计划被董卓提前获悉,这才有了紧急叫停二人战争之事。
“阻止不了,不过却是可以将情报告知袁绍,让其提前做好准备。”
李儒摇了摇头,随即无奈地说道。
董卓占据朝政,势力虽强,但却也影响不到刘晁的领地,哪怕明知计划,他们也是无力阻止。
“既然无法阻止刘晁的计划,那能否在其他地方牵制住并州的发展?
若是袁绍发展受限,他定然能够从中获利,其领土和本相接壤,本相可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董卓微微皱眉,随即问道。
董卓如今对于袁绍的仇恨其实并不算大了,早就在当初杀了袁家上百口人后消失不见。
但对刘晁却是早就恨不得除之后快,可惜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当初占据洛阳,他便想直接查抄刘晁在洛阳城内的产业,可惜刘晁太过鸡贼,早就提前一步抽身,让他有力无处使。
如今随着并州不断发展,收复诸郡,他们的地盘,也开始不断接壤。
卧榻之侧,又岂容他人鼾睡?
所以在董卓看来,刘晁对他的威胁是最大的,因此自然不想他好过。
“想要牵制并州发展其实倒也不难,凉州的东部、南部及西部,三辅之地都有羌族聚居。
相国大人可暗中命他们不断侵犯并州北地上郡,西河郡等掌控相对薄弱的地方。”
“这……直接勾结外族入侵汉地,会不会不太好?”
董卓闻言,不由有些犹豫道。
“呵呵,羌族早已归顺相国大人,又怎么能算是外族?”
李儒摇了摇头,劝道。
“可是刘晁在边境素有威名,羌族一直与其秋毫无犯,会遵守本相的命令吗?”
董卓闻言依旧心存顾虑,不由问道。
“利益动人心,只要相国大人承诺在背后支持,他们巴不得能够在汉地劫掠,绝不会拒绝这等好事。”
李儒摇了摇头,随即自信地说道。
“好吧,那此事就交由你去办了,不过一定要注意保密,万不可泄露。”
“是。”
李儒闻言眼中精光一闪而过,随即躬身退下。
“羌族?呵呵,不过是蛮夷罢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就让他们为我所用,去对付并州,如此既能削弱异族力量,也能限制并州发展,可谓是两全其美。”
就在这时。
李儒突然看到王允迎面走来,前来相府求见,不由面露诧异地问道:
“王司徒前来相府所为何事?”
“呵呵,原来是文忧啊,吾听闻相国大人近日调停幽冀之争,威名大涨,故而特来恭贺,也是为了当初的误解,前来赔罪。”
王允见状不由一愣,随即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哦?丞相大人应该快要睡了,王司徒快些进去吧。”
李儒见状顿时眉头微皱,不过倒也没有多想,不由客套道。
这王允一向以汉室忠臣自居,不过自从迁都洛阳之后,便有意亲近董卓,故而他才没有多想。
却不知这些都是王允的铺垫罢了,也正是因为他的疏忽,这才导致了董卓的身死。
王允此来的目的不为其他,一是想借此机会假意正式效忠董卓。
二则是想要邀请董卓前往他的府上品尝英雄酒,实际却是为了施展美人计,设计董卓与来莺儿见面。
董卓见到三公之一的王允前来拜访,实为表明投效之意,顿时高兴不已,自持对长安城的掌控倒也没有怀疑王允的目的。
以为王允是想借此机会亲近他,提升地位。
中丘城。
徐庶面见一众粮商,劝说道:
“诸位皆是冀州商界砥柱,尤其甄公举家迁居中丘,想来早已视此地为根基。
今袁本初初掌冀州,根基未稳便急于征调粮秣、扩充军备,其心可知。
他日若其势力稳固,冀州商贾恐难逃重赋盘剥,今日之粮,便是明日之‘苛税’。”
闻言,一众粮商纷纷色变,担心袁绍日后低价征收粮草,坏了他们的利益。
“这……袁家四世三公,若真如此,吾等恐无力抵抗,也只能任人宰割。”
“诸位放心,我家主公镇守并州,经营中丘数载,诸位在此安居乐业,皆赖主公庇佑。
如今袁氏欲强固冀州,若任其坐大,不仅中丘这方净土难存,诸位身家产业更将危在旦夕。
因此特召集诸位商议即日起,凡经中丘周转之粮米,价需随行调整。
往冀州腹地运粮者,需经府衙核验备案。
主公承诺,诸位因粮价抬高所担之风险、所获之利,皆有并州为后盾。”
“那袁绍若是强逼吾等又待怎样?”
一众粮商闻言,顿时目露精光,随即略带担忧地问道。
所持粮草能够涨价,他们心中自然也是欢喜的,但还是担心会惹来袁绍秋后算账。
“袁氏若敢因粮事寻衅中丘商户,便是与整个并州为敌,主公麾下铁骑,自会为诸位撑腰。
甄公乃冀州商首,此事成败,系于公等一念。是随波逐流任人宰割,还是借中丘之势自保,想必诸位心中已有权衡。”
徐庶见状不由笑了笑,随即这才看向甄逸说道。
“咳咳,此事能否且容老夫思索几日。”
甄逸为人老奸巨猾,闻言虽然心动,但还是暂时推辞道。
“此时袁绍根基未稳,时不我待,主公来时曾言愿意纳甄家五小姐甄宓为平妻,用以促成此事。”
徐庶见状,不由看向甄逸,直言不讳地当众说道。
此事若是有甄家牵头,其他粮商自然不会再有顾忌。
若是无甄家支持,哪怕他说服再多的粮商,也完成不了此事。
但有了甄家支持,那对根基未稳的袁绍来说,绝对算是釜底抽薪。
如此一来,公孙瓒入冀,必将和袁绍长久对立,袁绍定然不会有稳固根基的余地。
他也能慢慢掏空冀州,强大自身。
不料二人交战才不过数十日,便在董卓的调停下讲和。
这也让得到消息的刘晁怀疑起当初派人刺杀公孙越,挑起二人战端的人,到底是不是董卓了。
“哈哈哈,都是为主效力,军师此来目的,吾已知晓,三日后,我会召集城中富商商议粮价之事。”
陈群听到徐庶之言顿时心情大好,不由拉着他亲切地说道。
“如此甚好,不过粮价虽然可以涨,但却一定不能让百姓遭受无妄之灾,这点长文能否控制?”
徐庶微微点头,随即询问道。
对于政治方面的问题,他并不如陈群这般熟练,精通。
如今的陈群,经过数年的历练,早已今非昔比。
政治属性也早已突破九十,达到了历史一流水平。
刘晁麾下,除了顾雍之外,就属陈群的政治能力最为突出。
“只要甄家肯配合,控制粮价起落,应当并无大碍,不过影响肯定还是有的。”
陈群微微点头,随即无奈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乱世之中,他们能做的也只是尽量让百姓活下去。
至于说为了百姓便不施展此计,那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乱世当用重典,计谋也需顾全大局。
至少,刘晁不会为了计谋便全然不顾百姓死活,这在乱世之中,已属相当不易。
三日后。
长安城。
随着董卓大兴土木,强迫洛阳百姓迁徙而至,如今的长安城也恢复了几分往日的繁荣。
丞相府中。
“可恶,他果然派人前往了中丘,若非文忧提醒及时,差点便为其做了嫁衣。”
董卓得到中丘暗子传来的消息,顿时颇为后怕地怒声说道。
“属下不敢居功,这也多亏了当初他在中丘,并未对西凉兵赶尽杀绝,这才给了我们安插暗子情报的机会。”
“哼,不过是妇人之仁罢了,文忧以为如何才能阻止中丘侯的计划?”
董卓冷笑一声,随即问道。
显然,是因为刘晁的计划被董卓提前获悉,这才有了紧急叫停二人战争之事。
“阻止不了,不过却是可以将情报告知袁绍,让其提前做好准备。”
李儒摇了摇头,随即无奈地说道。
董卓占据朝政,势力虽强,但却也影响不到刘晁的领地,哪怕明知计划,他们也是无力阻止。
“既然无法阻止刘晁的计划,那能否在其他地方牵制住并州的发展?
若是袁绍发展受限,他定然能够从中获利,其领土和本相接壤,本相可不想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董卓微微皱眉,随即问道。
董卓如今对于袁绍的仇恨其实并不算大了,早就在当初杀了袁家上百口人后消失不见。
但对刘晁却是早就恨不得除之后快,可惜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当初占据洛阳,他便想直接查抄刘晁在洛阳城内的产业,可惜刘晁太过鸡贼,早就提前一步抽身,让他有力无处使。
如今随着并州不断发展,收复诸郡,他们的地盘,也开始不断接壤。
卧榻之侧,又岂容他人鼾睡?
所以在董卓看来,刘晁对他的威胁是最大的,因此自然不想他好过。
“想要牵制并州发展其实倒也不难,凉州的东部、南部及西部,三辅之地都有羌族聚居。
相国大人可暗中命他们不断侵犯并州北地上郡,西河郡等掌控相对薄弱的地方。”
“这……直接勾结外族入侵汉地,会不会不太好?”
董卓闻言,不由有些犹豫道。
“呵呵,羌族早已归顺相国大人,又怎么能算是外族?”
李儒摇了摇头,劝道。
“可是刘晁在边境素有威名,羌族一直与其秋毫无犯,会遵守本相的命令吗?”
董卓闻言依旧心存顾虑,不由问道。
“利益动人心,只要相国大人承诺在背后支持,他们巴不得能够在汉地劫掠,绝不会拒绝这等好事。”
李儒摇了摇头,随即自信地说道。
“好吧,那此事就交由你去办了,不过一定要注意保密,万不可泄露。”
“是。”
李儒闻言眼中精光一闪而过,随即躬身退下。
“羌族?呵呵,不过是蛮夷罢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就让他们为我所用,去对付并州,如此既能削弱异族力量,也能限制并州发展,可谓是两全其美。”
就在这时。
李儒突然看到王允迎面走来,前来相府求见,不由面露诧异地问道:
“王司徒前来相府所为何事?”
“呵呵,原来是文忧啊,吾听闻相国大人近日调停幽冀之争,威名大涨,故而特来恭贺,也是为了当初的误解,前来赔罪。”
王允见状不由一愣,随即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哦?丞相大人应该快要睡了,王司徒快些进去吧。”
李儒见状顿时眉头微皱,不过倒也没有多想,不由客套道。
这王允一向以汉室忠臣自居,不过自从迁都洛阳之后,便有意亲近董卓,故而他才没有多想。
却不知这些都是王允的铺垫罢了,也正是因为他的疏忽,这才导致了董卓的身死。
王允此来的目的不为其他,一是想借此机会假意正式效忠董卓。
二则是想要邀请董卓前往他的府上品尝英雄酒,实际却是为了施展美人计,设计董卓与来莺儿见面。
董卓见到三公之一的王允前来拜访,实为表明投效之意,顿时高兴不已,自持对长安城的掌控倒也没有怀疑王允的目的。
以为王允是想借此机会亲近他,提升地位。
中丘城。
徐庶面见一众粮商,劝说道:
“诸位皆是冀州商界砥柱,尤其甄公举家迁居中丘,想来早已视此地为根基。
今袁本初初掌冀州,根基未稳便急于征调粮秣、扩充军备,其心可知。
他日若其势力稳固,冀州商贾恐难逃重赋盘剥,今日之粮,便是明日之‘苛税’。”
闻言,一众粮商纷纷色变,担心袁绍日后低价征收粮草,坏了他们的利益。
“这……袁家四世三公,若真如此,吾等恐无力抵抗,也只能任人宰割。”
“诸位放心,我家主公镇守并州,经营中丘数载,诸位在此安居乐业,皆赖主公庇佑。
如今袁氏欲强固冀州,若任其坐大,不仅中丘这方净土难存,诸位身家产业更将危在旦夕。
因此特召集诸位商议即日起,凡经中丘周转之粮米,价需随行调整。
往冀州腹地运粮者,需经府衙核验备案。
主公承诺,诸位因粮价抬高所担之风险、所获之利,皆有并州为后盾。”
“那袁绍若是强逼吾等又待怎样?”
一众粮商闻言,顿时目露精光,随即略带担忧地问道。
所持粮草能够涨价,他们心中自然也是欢喜的,但还是担心会惹来袁绍秋后算账。
“袁氏若敢因粮事寻衅中丘商户,便是与整个并州为敌,主公麾下铁骑,自会为诸位撑腰。
甄公乃冀州商首,此事成败,系于公等一念。是随波逐流任人宰割,还是借中丘之势自保,想必诸位心中已有权衡。”
徐庶见状不由笑了笑,随即这才看向甄逸说道。
“咳咳,此事能否且容老夫思索几日。”
甄逸为人老奸巨猾,闻言虽然心动,但还是暂时推辞道。
“此时袁绍根基未稳,时不我待,主公来时曾言愿意纳甄家五小姐甄宓为平妻,用以促成此事。”
徐庶见状,不由看向甄逸,直言不讳地当众说道。
此事若是有甄家牵头,其他粮商自然不会再有顾忌。
若是无甄家支持,哪怕他说服再多的粮商,也完成不了此事。
但有了甄家支持,那对根基未稳的袁绍来说,绝对算是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