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褪去了正午的几分灼热,却依然慷慨地将金色的光辉泼洒向连绵的群山。巨大的岩石平台上,短暂的休憩和食物的补充,像给疲惫的引擎注入了新的燃料。当杨阳那面鲜艳的班旗再次高高举起,迎风招展,发出“呼啦啦”的声响时,孩子们眼中的倦意已被重新点燃的斗志取代。
“四(1)班!集合!继续前进!”杨阳的声音清亮有力,带着少年班长特有的责任感和号召力。他站在平台边缘,背对着壮阔的山谷,班旗在他手中如同一簇不灭的火焰,指引着方向。
“出发!”
“冲啊!山顶营地!”
孩子们迅速响应,背上背包,整理好心情,排好队列。短暂的放松让酸痛的肌肉得到了舒缓,胃里的食物也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能量。金领队满意地看着这支恢复活力的队伍,洪亮的声音在山风中传开:“好!精气神回来了!接下来的路会更陡,林子也会更密,大家打起十二分精神,紧跟队伍!杨阳,保持速度!孟繁志,注意观察路标!何大力,继续关注大家的姿势!”
“是!”被点名的三人立刻应道。杨阳调整了一下握旗的姿势,稳稳地踏上了前方更陡峭的山径。老夫子孟繁志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树干上模糊的红色油漆标记(那是登山道的标识)。体育委员何大力则自觉地放慢脚步,在队伍中段来回巡视,不时提醒:“膝盖微屈,重心下沉!”“手臂别乱晃,保持节奏呼吸!”“包雷,注意脚下那块松动的石头!”
队伍再次启程,如同一条充满活力的溪流,重新注入山林的脉络。平台下方壮丽的景色被抛在身后,前方是更加深邃、更加原始的绿意。参天的古木枝叶交织,几乎遮蔽了大部分天空,只在缝隙间漏下斑驳跳跃的光点。空气变得更加湿润、清凉,弥漫着浓郁的、带着朽木和苔藓气息的森林味道。脚下的路彻底变成了岩石和盘根错节的树根构成的天然阶梯,需要手脚并用地攀爬。
坡度确实陡峭了许多。孩子们的喘息声很快又变得粗重起来,汗水顺着鬓角和脖子往下淌,浸湿了衣领。每一步抬腿,都感觉大腿肌肉在微微颤抖。背包,即使装的是轻便的午餐,此刻也仿佛重了几分。
然而,与上午不同的是,一种更深沉的默契和无声的扶持,在这陡峭的山路上悄然流淌。
“胖哥,加油!就快…到前面那个缓坡了!”包雷回头,看到落在后面、呼哧带喘、满脸通红的孙野,主动放慢脚步,伸出手想拉他一把。
“呼…呼…谢…谢了兄弟…”孙野喘着粗气,抓住包雷的手,借力向上迈了一大步,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感觉自己的腿像灌了铅,背包里心爱的零食此刻都成了甜蜜的负担。
“孙野,要不要我帮你背会儿零食包?”走在旁边的何大力也关切地问,作势要伸手。
“不…不用!”胖哥连忙护住背包侧袋,虽然累得够呛,但吃货的尊严不能丢,“我…我能行!就是…就是得…慢点…”他咬着牙,努力跟上。
前方,一段布满湿滑青苔的大岩石挡住了去路,需要攀爬上去。
“小心!这里很滑!”金领队率先上去,在上面伸出手,“来,抓住我的手!一个一个上!”
杨阳先把班旗递上去,然后身手矫健地攀了上去,立刻转身和金领队一起接应后面的同学。艾克虽然左臂受伤,但动作依然利落,他用没受伤的右手和双腿配合,稳稳地爬了上去。上去后,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立刻转身,向下面的艾雪伸出了手:“艾雪,手给我。”
艾雪仰起小脸,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她脸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她毫不犹豫地把手放进艾克的手心,借着他的力量,轻盈地攀上了岩石。两人相视一笑,无需言语。艾克很自然地帮艾雪拍了拍背包上沾到的青苔碎屑。
轮到李思思和张小雨,两个女孩看着湿滑的岩石有些胆怯。
“别怕!踩稳了!我们在上面拉你们!”杨阳和金领队同时鼓励道。
“思思,小雨,踩那个凸起的地方!对!手抓牢上面那个树根!”艾雪也在旁边细心地指点着。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两个女孩也顺利爬了上去。
老夫子孟繁志在攀爬时,他那宝贝的《野外生存实用手册》从没拉紧的背包侧袋里滑了出来,眼看就要掉进下面的灌木丛。
“老夫子!你的书!”眼尖的何大力一个箭步冲过去,险险地抓住了书脊。
“哎呀!多谢何大力同学!”孟繁志惊出一身冷汗,赶紧接过书,宝贝地抱在怀里,连连道谢,“此书乃吾辈指路明灯,失之则如盲人骑瞎马也!”
“哈哈,老夫子,下次可得把背包拉链拉紧点!”包雷笑道。
金领队和欧阳老师走在队伍中后段,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金领队黝黑的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他低声对欧阳老师说:“欧阳老师,您这班的孩子,真是一群宝啊!瞧瞧,不用谁指挥,大的拉小的,强的帮弱的,男同学照顾女同学,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自然!这集体荣誉感和互助精神,真是没得说!比好多大人队伍都强!”
欧阳老师看着前面杨阳挺拔的背影——他始终稳稳地举着班旗,确保旗帜在密林中也能被后面的同学清晰看到;看着何大力不时提醒同学注意姿势的认真模样;看着艾克虽然手臂不便却依旧细心照顾艾雪;看着同学们互相拉一把、提醒一句的温暖瞬间…她的心被一种巨大的满足和骄傲填满。“是啊,金领队,”她的声音带着感动,“他们真的很棒。杨阳这个班长,有担当,有威信;何大力这个体育委员,尽职尽责;每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集体出力。尤其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这份团结互助的本能,显得尤为珍贵。”
时间在攀登中悄然流逝。日头渐渐西斜,阳光的角度变得柔和而漫长,将山林染上了一层温暖的金橙色。树影被拉得斜长,交织在蜿蜒的山径上,形成奇妙的斑驳图案。空气中的燥热感被清凉的山风取代,吹拂在汗湿的皮肤上,带来阵阵舒爽。不知名的鸟儿归巢的鸣叫此起彼伏,山林间充满了黄昏将至的宁静与生机。
孩子们攀爬着,喘息着,互相扶持着,也惊叹着。他们穿过了一片笔直参天的杉树林,阳光在巨大的树干间投下神圣的光柱;他们跨过了一条清澈见底、叮咚作响的山涧,冰凉的溪水让疲惫的双脚得到片刻舒缓;他们站在一处视野开阔的山脊上,看到连绵起伏的山峦被夕阳勾勒出金色的轮廓,如同巨龙的脊背,壮美得令人窒息。
“快看!云海!”李思思指着远处山坳里翻涌升腾的白色雾气,惊喜地叫道。
“哇!太美了!像仙境一样!”张小雨也陶醉其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虽无秋水,此景亦足堪入画!”孟繁志掏出小本本,奋笔疾书,试图记录下这转瞬即逝的壮美。
“咔嚓!”走在队伍最后的欧阳老师,忍不住用手机记录下了这动人的一刻:前方是孩子们驻足惊叹的背影,班旗在金色的夕阳中飘扬,远方是翻涌的云海和镀着金边的群山。
艾克和艾雪也并肩站在山脊上,望着眼前无边的美景。山风撩起艾雪额前的碎发,拂过她微红的脸颊。艾克安静地站在她身侧,受伤的左臂垂在身侧,右臂自然地放松着。他们的背包并排放在脚边,团团蓝色的领结和圆圆粉色的蝴蝶结在金色的余晖中,仿佛也被这壮丽的景色所震撼,安静地依偎着。
“哥,好美。”艾雪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满足和惊叹。
“嗯。”艾克应了一声,目光从远方的云海收回,落在艾雪被夕阳勾勒出柔和光晕的侧脸上。一种平静而深沉的愉悦感,如同山间温润的溪流,在两人之间无声地流淌。无需多言,美景当前,有彼此共享,有团团圆圆相伴,有整个班级同行,便是最好的慰藉。
短暂的停留后,队伍继续前行。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得更明显了。林间的光线也渐渐暗淡下来。
金领队抬手看了看腕上的登山表,指针清晰地指向了下午五点。他停下脚步,洪亮的声音在山林暮色中响起:“同学们!时间到了下午五点!我们离今晚的营地不远了!大家再加把劲!坚持就是胜利!”
他的声音像一道清晰的指令,也像一针强心剂。虽然疲惫感再次如潮水般涌来,但听到“营地不远”的消息,孩子们眼中又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杨阳用力挥了挥手中的班旗,旗帜在渐暗的光线中依旧醒目:“四(1)班!胜利就在前方!跟我冲!”
“冲啊!”
“为了营地!”
“为了热乎乎的晚饭!”
口号声此起彼伏,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朝气和一丝对休息的渴望。队伍再次提速,向着那隐没在更高处林间的营地,发起了最后的冲刺。团团圆圆在主人加快的步伐中,也跟着微微晃动起来,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营地而雀跃。夕阳的余晖,将这支团结、坚韧、充满温情的少年队伍长长的影子,温柔地投射在蜿蜒向上的山径上,成为黑山暮色中最动人的剪影。
“四(1)班!集合!继续前进!”杨阳的声音清亮有力,带着少年班长特有的责任感和号召力。他站在平台边缘,背对着壮阔的山谷,班旗在他手中如同一簇不灭的火焰,指引着方向。
“出发!”
“冲啊!山顶营地!”
孩子们迅速响应,背上背包,整理好心情,排好队列。短暂的放松让酸痛的肌肉得到了舒缓,胃里的食物也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能量。金领队满意地看着这支恢复活力的队伍,洪亮的声音在山风中传开:“好!精气神回来了!接下来的路会更陡,林子也会更密,大家打起十二分精神,紧跟队伍!杨阳,保持速度!孟繁志,注意观察路标!何大力,继续关注大家的姿势!”
“是!”被点名的三人立刻应道。杨阳调整了一下握旗的姿势,稳稳地踏上了前方更陡峭的山径。老夫子孟繁志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树干上模糊的红色油漆标记(那是登山道的标识)。体育委员何大力则自觉地放慢脚步,在队伍中段来回巡视,不时提醒:“膝盖微屈,重心下沉!”“手臂别乱晃,保持节奏呼吸!”“包雷,注意脚下那块松动的石头!”
队伍再次启程,如同一条充满活力的溪流,重新注入山林的脉络。平台下方壮丽的景色被抛在身后,前方是更加深邃、更加原始的绿意。参天的古木枝叶交织,几乎遮蔽了大部分天空,只在缝隙间漏下斑驳跳跃的光点。空气变得更加湿润、清凉,弥漫着浓郁的、带着朽木和苔藓气息的森林味道。脚下的路彻底变成了岩石和盘根错节的树根构成的天然阶梯,需要手脚并用地攀爬。
坡度确实陡峭了许多。孩子们的喘息声很快又变得粗重起来,汗水顺着鬓角和脖子往下淌,浸湿了衣领。每一步抬腿,都感觉大腿肌肉在微微颤抖。背包,即使装的是轻便的午餐,此刻也仿佛重了几分。
然而,与上午不同的是,一种更深沉的默契和无声的扶持,在这陡峭的山路上悄然流淌。
“胖哥,加油!就快…到前面那个缓坡了!”包雷回头,看到落在后面、呼哧带喘、满脸通红的孙野,主动放慢脚步,伸出手想拉他一把。
“呼…呼…谢…谢了兄弟…”孙野喘着粗气,抓住包雷的手,借力向上迈了一大步,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感觉自己的腿像灌了铅,背包里心爱的零食此刻都成了甜蜜的负担。
“孙野,要不要我帮你背会儿零食包?”走在旁边的何大力也关切地问,作势要伸手。
“不…不用!”胖哥连忙护住背包侧袋,虽然累得够呛,但吃货的尊严不能丢,“我…我能行!就是…就是得…慢点…”他咬着牙,努力跟上。
前方,一段布满湿滑青苔的大岩石挡住了去路,需要攀爬上去。
“小心!这里很滑!”金领队率先上去,在上面伸出手,“来,抓住我的手!一个一个上!”
杨阳先把班旗递上去,然后身手矫健地攀了上去,立刻转身和金领队一起接应后面的同学。艾克虽然左臂受伤,但动作依然利落,他用没受伤的右手和双腿配合,稳稳地爬了上去。上去后,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立刻转身,向下面的艾雪伸出了手:“艾雪,手给我。”
艾雪仰起小脸,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她脸上投下晃动的光斑。她毫不犹豫地把手放进艾克的手心,借着他的力量,轻盈地攀上了岩石。两人相视一笑,无需言语。艾克很自然地帮艾雪拍了拍背包上沾到的青苔碎屑。
轮到李思思和张小雨,两个女孩看着湿滑的岩石有些胆怯。
“别怕!踩稳了!我们在上面拉你们!”杨阳和金领队同时鼓励道。
“思思,小雨,踩那个凸起的地方!对!手抓牢上面那个树根!”艾雪也在旁边细心地指点着。在大家的鼓励和帮助下,两个女孩也顺利爬了上去。
老夫子孟繁志在攀爬时,他那宝贝的《野外生存实用手册》从没拉紧的背包侧袋里滑了出来,眼看就要掉进下面的灌木丛。
“老夫子!你的书!”眼尖的何大力一个箭步冲过去,险险地抓住了书脊。
“哎呀!多谢何大力同学!”孟繁志惊出一身冷汗,赶紧接过书,宝贝地抱在怀里,连连道谢,“此书乃吾辈指路明灯,失之则如盲人骑瞎马也!”
“哈哈,老夫子,下次可得把背包拉链拉紧点!”包雷笑道。
金领队和欧阳老师走在队伍中后段,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金领队黝黑的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他低声对欧阳老师说:“欧阳老师,您这班的孩子,真是一群宝啊!瞧瞧,不用谁指挥,大的拉小的,强的帮弱的,男同学照顾女同学,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自然!这集体荣誉感和互助精神,真是没得说!比好多大人队伍都强!”
欧阳老师看着前面杨阳挺拔的背影——他始终稳稳地举着班旗,确保旗帜在密林中也能被后面的同学清晰看到;看着何大力不时提醒同学注意姿势的认真模样;看着艾克虽然手臂不便却依旧细心照顾艾雪;看着同学们互相拉一把、提醒一句的温暖瞬间…她的心被一种巨大的满足和骄傲填满。“是啊,金领队,”她的声音带着感动,“他们真的很棒。杨阳这个班长,有担当,有威信;何大力这个体育委员,尽职尽责;每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集体出力。尤其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这份团结互助的本能,显得尤为珍贵。”
时间在攀登中悄然流逝。日头渐渐西斜,阳光的角度变得柔和而漫长,将山林染上了一层温暖的金橙色。树影被拉得斜长,交织在蜿蜒的山径上,形成奇妙的斑驳图案。空气中的燥热感被清凉的山风取代,吹拂在汗湿的皮肤上,带来阵阵舒爽。不知名的鸟儿归巢的鸣叫此起彼伏,山林间充满了黄昏将至的宁静与生机。
孩子们攀爬着,喘息着,互相扶持着,也惊叹着。他们穿过了一片笔直参天的杉树林,阳光在巨大的树干间投下神圣的光柱;他们跨过了一条清澈见底、叮咚作响的山涧,冰凉的溪水让疲惫的双脚得到片刻舒缓;他们站在一处视野开阔的山脊上,看到连绵起伏的山峦被夕阳勾勒出金色的轮廓,如同巨龙的脊背,壮美得令人窒息。
“快看!云海!”李思思指着远处山坳里翻涌升腾的白色雾气,惊喜地叫道。
“哇!太美了!像仙境一样!”张小雨也陶醉其中。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虽无秋水,此景亦足堪入画!”孟繁志掏出小本本,奋笔疾书,试图记录下这转瞬即逝的壮美。
“咔嚓!”走在队伍最后的欧阳老师,忍不住用手机记录下了这动人的一刻:前方是孩子们驻足惊叹的背影,班旗在金色的夕阳中飘扬,远方是翻涌的云海和镀着金边的群山。
艾克和艾雪也并肩站在山脊上,望着眼前无边的美景。山风撩起艾雪额前的碎发,拂过她微红的脸颊。艾克安静地站在她身侧,受伤的左臂垂在身侧,右臂自然地放松着。他们的背包并排放在脚边,团团蓝色的领结和圆圆粉色的蝴蝶结在金色的余晖中,仿佛也被这壮丽的景色所震撼,安静地依偎着。
“哥,好美。”艾雪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满足和惊叹。
“嗯。”艾克应了一声,目光从远方的云海收回,落在艾雪被夕阳勾勒出柔和光晕的侧脸上。一种平静而深沉的愉悦感,如同山间温润的溪流,在两人之间无声地流淌。无需多言,美景当前,有彼此共享,有团团圆圆相伴,有整个班级同行,便是最好的慰藉。
短暂的停留后,队伍继续前行。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得更明显了。林间的光线也渐渐暗淡下来。
金领队抬手看了看腕上的登山表,指针清晰地指向了下午五点。他停下脚步,洪亮的声音在山林暮色中响起:“同学们!时间到了下午五点!我们离今晚的营地不远了!大家再加把劲!坚持就是胜利!”
他的声音像一道清晰的指令,也像一针强心剂。虽然疲惫感再次如潮水般涌来,但听到“营地不远”的消息,孩子们眼中又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杨阳用力挥了挥手中的班旗,旗帜在渐暗的光线中依旧醒目:“四(1)班!胜利就在前方!跟我冲!”
“冲啊!”
“为了营地!”
“为了热乎乎的晚饭!”
口号声此起彼伏,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朝气和一丝对休息的渴望。队伍再次提速,向着那隐没在更高处林间的营地,发起了最后的冲刺。团团圆圆在主人加快的步伐中,也跟着微微晃动起来,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营地而雀跃。夕阳的余晖,将这支团结、坚韧、充满温情的少年队伍长长的影子,温柔地投射在蜿蜒向上的山径上,成为黑山暮色中最动人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