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零年五月四日,傍晚。岭南的天气已经变得闷热潮湿,白天的烈日炙烤后,地面蒸腾起黏腻的热气。萧远拖着仿佛灌了铅的双腿,和周伟华一前一后,走出了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
将近两个月的体力劳动,已经在他身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皮肤被晒成了古铜色,原本略显单薄的身板结实了不少,但也带着长期疲劳导致的微微佝偻。手掌布满了厚茧和细小的伤痕,指甲缝里嵌着难以洗净的泥灰。深蓝色的工装被汗水和灰尘浸染得颜色斑驳,散发着一股混合着水泥、汗水和阳光的味道。他的眼神比起一个多月前的空洞绝望,多了几分麻木的坚韧,但深处依旧沉积着难以化开的挫败和迷茫。
“远子,今天累劈了……那边有个摊子,搞点吃的再回去吧?”周伟华指着马路对面一个支着简陋雨棚的小吃摊,有气无力地说道。摊子招牌上写着“阿婆肠粉”,看起来有些年头了,灶台上冒着热腾腾的蒸汽,在夕阳的余晖中勾勒出温暖的轮廓。对于劳累了一天、饥肠辘辘的他们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萧远摸了摸裤兜里今天刚发的、还带着体温的八块钱工钱,点了点头。生存是基本,吃饭是头等大事。他此刻的思绪完全被饥饿和疲惫占据,只想尽快用食物填满空虚的胃袋,然后回到那个拥挤燥热的出租屋倒头就睡。
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的阿婆,动作麻利地蒸着肠粉。几张低矮的小方桌和塑料凳摆放在雨棚下,已经坐了几个同样刚下班的工人,稀里呼噜地吃着东西。萧远和周伟华找了一张空桌坐下,点了一份最便宜的斋肠粉。
就在等待的时候,一个身影走到了他们桌旁。萧远下意识地抬头。
那是一个年轻的女孩,约莫十七八岁年纪,身高大概一米六五,穿着一件洗得发白但很干净的碎花衬衫,蓝色的确良裤子,脚上一双旧的塑料凉鞋。她梳着一条简单的马尾辫,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濡湿,贴在光洁的额头上。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疲惫,嘴唇有些干涩,但一双眼睛却格外清澈明亮,像被水洗过的黑曜石,在略显苍白的脸上熠熠生辉。她手里端着一碗刚出锅、冒着热气的瘦肉粥,正寻找空位。
“唔该(劳驾),这里有人坐吗?”女孩的声音带着一丝粤语口音的普通话,清脆而略带沙哑,显然是劳累所致。
周伟华连忙往里挪了挪凳子:“没人,坐吧坐吧。”
女孩道了声谢,小心翼翼地将粥碗放在桌子上,然后在萧远对面的塑料凳上坐了下来。她似乎也累极了,坐下后轻轻舒了口气,用手背擦了擦额角的细汗。
萧远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这个女孩吸引。并非因为她有多么惊艳的容貌,而是在她身上,萧远看到了一种奇特的矛盾感——极度的疲惫与眼底那份不屈的清澈坚韧并存。这种坚韧,不同于工地工友们那种被生活磨砺出的粗糙忍耐,而是一种源自内心的、带着些许迷茫却依旧努力向上的力量。这让他想起了几个月前,刚踏上南下列车时那个意气风发、自以为是的自己,但眼前的女孩,显然没有他当初那股虚浮的傲气,只有实实在在为生活拼搏的痕迹。
女孩似乎察觉到了萧远的目光,抬起眼看了他一下。四目相对,萧远有些尴尬地迅速移开了视线,假装看向正在忙碌的阿婆。女孩也没有在意,低下头,小口小口地吹着气,开始喝她那碗看起来同样清淡的粥。
【系统提示(被动感知):周边环境无异常。当前接触人物:年轻女性打工者,情绪状态:疲惫、平静。无直接利益关联,风险等级:极低。】
系统的评估一如既往的冷静客观,将女孩定义为“无直接利益关联”的普通环境因素。然而,萧远那颗沉寂已久的心,却因这短暂的对视和观察,泛起了一丝极其微弱的、连他自己都未曾清晰意识到的涟漪。在这个冷漠而疲惫的傍晚,在这个充斥着汗味和食物廉价香气的小摊上,这个陌生女孩眼中那份清澈的坚韧,像一滴甘露,悄无声息地滴落在他干涸的心田上。很轻,很淡,却真实存在。
两人的肠粉好了。萧远和周伟华埋头吃了起来,饿极了也顾不得什么形象。对面的女孩吃得很慢,很节省,偶尔抬起眼,目光会不经意地扫过周围喧嚣的街景和匆匆的行人,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对未来的茫然,但很快又低下头,继续专注地吃着自己的粥。她没有和萧远他们有任何交流,彼此就像两条短暂交汇又即将分开的平行线。
吃完后,女孩掏出几张毛票,仔细数好付给阿婆,然后站起身,默默离开了小吃摊,纤细的身影很快消失在渐浓的暮色和下班的人流中。
萧远望着她消失的方向,怔怔地出了会儿神。周伟华用胳膊肘碰了碰他:“看啥呢远子?快吃,吃完回去睡觉,累死了。”
萧远回过神来,自嘲地笑了笑。是啊,自己在想什么呢?一个陌生的打工妹而已,萍水相逢,或许这辈子都不会再见到。自己尚且自身难保,泥菩萨过江,哪还有心思去想别的?他将最后一口肠粉塞进嘴里,食物的温暖暂时驱散了身体的疲惫,但内心的空洞依旧巨大。
然而,有些相遇,注定不会仅仅是相遇。那个女孩清澈而坚韧的眼神,如同一个模糊的印记,已经留在了萧远记忆的某个角落。在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潜意识里,这次偶遇像在无边暗夜中划过的一颗微弱流星,虽然转瞬即逝,却证明着这片夜空并非彻底死寂。它没有立刻改变什么,却为后续可能在黑暗中徘徊的灵魂,标注了一个或许可以靠近的光源。
命运的齿轮,在这个平淡无奇的傍晚,于一个油腻的小吃摊上,发出了微不可闻却又至关重要的“咔哒”一声。萧远付了钱,和周伟华一起融入了归巢的人流,背影依旧沉重。但这一次,他的世界里,悄然闯入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
将近两个月的体力劳动,已经在他身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皮肤被晒成了古铜色,原本略显单薄的身板结实了不少,但也带着长期疲劳导致的微微佝偻。手掌布满了厚茧和细小的伤痕,指甲缝里嵌着难以洗净的泥灰。深蓝色的工装被汗水和灰尘浸染得颜色斑驳,散发着一股混合着水泥、汗水和阳光的味道。他的眼神比起一个多月前的空洞绝望,多了几分麻木的坚韧,但深处依旧沉积着难以化开的挫败和迷茫。
“远子,今天累劈了……那边有个摊子,搞点吃的再回去吧?”周伟华指着马路对面一个支着简陋雨棚的小吃摊,有气无力地说道。摊子招牌上写着“阿婆肠粉”,看起来有些年头了,灶台上冒着热腾腾的蒸汽,在夕阳的余晖中勾勒出温暖的轮廓。对于劳累了一天、饥肠辘辘的他们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萧远摸了摸裤兜里今天刚发的、还带着体温的八块钱工钱,点了点头。生存是基本,吃饭是头等大事。他此刻的思绪完全被饥饿和疲惫占据,只想尽快用食物填满空虚的胃袋,然后回到那个拥挤燥热的出租屋倒头就睡。
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的阿婆,动作麻利地蒸着肠粉。几张低矮的小方桌和塑料凳摆放在雨棚下,已经坐了几个同样刚下班的工人,稀里呼噜地吃着东西。萧远和周伟华找了一张空桌坐下,点了一份最便宜的斋肠粉。
就在等待的时候,一个身影走到了他们桌旁。萧远下意识地抬头。
那是一个年轻的女孩,约莫十七八岁年纪,身高大概一米六五,穿着一件洗得发白但很干净的碎花衬衫,蓝色的确良裤子,脚上一双旧的塑料凉鞋。她梳着一条简单的马尾辫,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濡湿,贴在光洁的额头上。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疲惫,嘴唇有些干涩,但一双眼睛却格外清澈明亮,像被水洗过的黑曜石,在略显苍白的脸上熠熠生辉。她手里端着一碗刚出锅、冒着热气的瘦肉粥,正寻找空位。
“唔该(劳驾),这里有人坐吗?”女孩的声音带着一丝粤语口音的普通话,清脆而略带沙哑,显然是劳累所致。
周伟华连忙往里挪了挪凳子:“没人,坐吧坐吧。”
女孩道了声谢,小心翼翼地将粥碗放在桌子上,然后在萧远对面的塑料凳上坐了下来。她似乎也累极了,坐下后轻轻舒了口气,用手背擦了擦额角的细汗。
萧远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这个女孩吸引。并非因为她有多么惊艳的容貌,而是在她身上,萧远看到了一种奇特的矛盾感——极度的疲惫与眼底那份不屈的清澈坚韧并存。这种坚韧,不同于工地工友们那种被生活磨砺出的粗糙忍耐,而是一种源自内心的、带着些许迷茫却依旧努力向上的力量。这让他想起了几个月前,刚踏上南下列车时那个意气风发、自以为是的自己,但眼前的女孩,显然没有他当初那股虚浮的傲气,只有实实在在为生活拼搏的痕迹。
女孩似乎察觉到了萧远的目光,抬起眼看了他一下。四目相对,萧远有些尴尬地迅速移开了视线,假装看向正在忙碌的阿婆。女孩也没有在意,低下头,小口小口地吹着气,开始喝她那碗看起来同样清淡的粥。
【系统提示(被动感知):周边环境无异常。当前接触人物:年轻女性打工者,情绪状态:疲惫、平静。无直接利益关联,风险等级:极低。】
系统的评估一如既往的冷静客观,将女孩定义为“无直接利益关联”的普通环境因素。然而,萧远那颗沉寂已久的心,却因这短暂的对视和观察,泛起了一丝极其微弱的、连他自己都未曾清晰意识到的涟漪。在这个冷漠而疲惫的傍晚,在这个充斥着汗味和食物廉价香气的小摊上,这个陌生女孩眼中那份清澈的坚韧,像一滴甘露,悄无声息地滴落在他干涸的心田上。很轻,很淡,却真实存在。
两人的肠粉好了。萧远和周伟华埋头吃了起来,饿极了也顾不得什么形象。对面的女孩吃得很慢,很节省,偶尔抬起眼,目光会不经意地扫过周围喧嚣的街景和匆匆的行人,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对未来的茫然,但很快又低下头,继续专注地吃着自己的粥。她没有和萧远他们有任何交流,彼此就像两条短暂交汇又即将分开的平行线。
吃完后,女孩掏出几张毛票,仔细数好付给阿婆,然后站起身,默默离开了小吃摊,纤细的身影很快消失在渐浓的暮色和下班的人流中。
萧远望着她消失的方向,怔怔地出了会儿神。周伟华用胳膊肘碰了碰他:“看啥呢远子?快吃,吃完回去睡觉,累死了。”
萧远回过神来,自嘲地笑了笑。是啊,自己在想什么呢?一个陌生的打工妹而已,萍水相逢,或许这辈子都不会再见到。自己尚且自身难保,泥菩萨过江,哪还有心思去想别的?他将最后一口肠粉塞进嘴里,食物的温暖暂时驱散了身体的疲惫,但内心的空洞依旧巨大。
然而,有些相遇,注定不会仅仅是相遇。那个女孩清澈而坚韧的眼神,如同一个模糊的印记,已经留在了萧远记忆的某个角落。在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潜意识里,这次偶遇像在无边暗夜中划过的一颗微弱流星,虽然转瞬即逝,却证明着这片夜空并非彻底死寂。它没有立刻改变什么,却为后续可能在黑暗中徘徊的灵魂,标注了一个或许可以靠近的光源。
命运的齿轮,在这个平淡无奇的傍晚,于一个油腻的小吃摊上,发出了微不可闻却又至关重要的“咔哒”一声。萧远付了钱,和周伟华一起融入了归巢的人流,背影依旧沉重。但这一次,他的世界里,悄然闯入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