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沪上攻坚(下)-《系统首富》

  距离上次不欢而散,正好过去了一周。

  这一周里,萧远并未留在上海空等。他带着苏芷晴,由上海分公司的同事陪同,再次实地勘察了V-12地块,甚至扩大了勘察范围,将地块周边未来可能规划的道路、潜在的商业配套缺口都做了更细致的记录和分析。他还抽空拜访了两位在上海社科系统工作的、通过周伟华北京关系网间接认识的学者,不着痕迹地探讨了浦东开发的政策连续性和未来可能的微调方向,获取了一些非公开但极具参考价值的信息。这一切,都让他对这块地和未来的开发环境有了更深的底气和更清晰的规划。

  同时,他指示深圳总部,对浦东项目所需的首批资金做出了更灵活的调度安排,以备不时之需。他知道,谈判桌上每一分从容的背后,都需要实实在在的准备来支撑。

  这一周,苏芷晴和她的团队也丝毫没有松懈。她们根据上次谈判的僵持点,重新核算了多种成本模型,准备了应对不同付款方案的现金流压力测试报告,并就配套建设责任边界问题,搜集了更多上海本地类似项目的合同条款作为参考依据。团队的士气并未因上次的僵局而低落,反而在萧远沉稳的影响下,变得更加专注和坚韧。

  而这一周,对浦江开发建设总公司的赵建国副总经理来说,却有些难熬。萧远上次果断中止谈判的举动,完全打乱了他的节奏。他原本以为,凭借地块的稀缺性和半官方的身份优势,足以让这家南方来的民营企业就范,最多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扯皮一番。没想到对方的话事人如此年轻,却如此老辣果决,丝毫没有一般民营企业面对“衙门”单位时的那种小心翼翼和急于求成。

  这几天,他侧面了解了一下远航集团。反馈回来的信息虽然不完整,但足以让他重视:这家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但发展迅猛,不仅在贸易领域做得风生水起,在深圳也开始涉足地产,据说在北京还有不错的关系,刚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更重要的是,对方的现金流似乎很健康,并非那种孤注一掷、赌性坚强的投机客。这意味着,对方有底气等,也敢等。

  赵建国想起自己向上级立下的“军令状”,要在上半年实现重大项目突破。时间不等人,V-12地块虽然位置好,但现阶段像远航这样有实力、有诚意、并且对浦东有明确兴趣的开发商并不算多。如果这笔交易黄了,再找下家,时间成本太高,他的业绩压力会更大。

  这种焦虑,在重新坐回谈判桌时,难免会流露出来一丝痕迹。

  再次走进这间熟悉的会议室,气氛与一周前截然不同。阳光依旧透过彩色玻璃窗,但空气中的对抗感明显减弱了。赵建国脸上的笑容虽然依旧程式化,但少了几分居高临下,多了几分务实的急切。钱处长也不再是那副寸土不让的架势,虽然依旧严肃,但眼神中多了些审视和权衡。就连那位郑律师,翻看文件的速度似乎都慢了些,更像是在真正思考条款,而非一味驳斥。

  萧远悄然启动【人脉扫描】。

  【目标:赵建国】

  情绪状态:焦虑感提升(担心交易失败影响业绩),务实倾向增强,对达成协议有较强内在动力。

  潜在需求/压力:急需在本轮谈判中取得实质性进展,甚至达成协议。对价格的坚持度可能下降,但需保住颜面和基本利益。

  可信度评估:74%(其让步意愿真实,但需要台阶)。

  【目标:钱工(钱处长)】

  情绪状态:仍显固执,但受到赵建国态度影响,开始计算交易不成的机会成本。

  潜在需求/压力:在确保公司核心财务收益的前提下,可考虑变通方案。

  可信度评估:79%(其对财务细节的坚持仍会很强)。

  萧远心中了然。他知道,火候到了。对方的心理防线已经出现了裂缝,现在是时候拿出建设性的方案,把裂缝扩大成通道。

  “赵总,钱处,郑律师,一周不见,各位气色更好了。”萧远微笑着主动开口,打破了略显微妙的沉默,语气轻松,仿佛上次的不快从未发生。

  赵建国打了个哈哈:“萧总说笑了,都是为了工作。这一周,不知道贵方对我们上次讨论的条款,有没有新的考虑?”他试图把皮球踢回来,但语气已不如上次强硬。

  萧远没有接招,而是对苏芷晴使了个眼色。

  苏芷晴会意,打开一份新的文件,声音清晰而沉稳:“赵总,钱处,过去这一周,我们团队基于V-12地块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开发可能面临的挑战,做了更深入的测算和评估。我们充分理解贵方对地块价值的判断,也认同浦东发展的巨大潜力。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推动项目前进,我代表远航集团,提出一份修改后的合作方案。”

  她没有纠缠于上次争执不下的每亩120万报价,而是直接跳过了价格拉锯战,这让赵建国和钱处长都略显意外。

  “首先,关于土地转让价格。”苏芷晴顿了顿,目光扫过对方三人,“我们愿意在之前报价的基础上,做出重大调整。我们建议,将转让价格定为每亩人民币110万元。”

  这个报价,比远航方的心理上限105万高了5万,但比对方咬死的120万低了10万。这是一个精心计算的折中价,既表明了让步的姿态,又没有过度牺牲自身利益,留下了最后的谈判空间。

  钱处长下意识就想反驳,但被赵建国用眼神制止了。赵建国沉吟了一下,问道:“110万……这个价格,依然低于我们的预期啊。不知道在别的条款上,贵方有什么相应的诚意?”

  这就是谈判节奏转变的关键信号!对方不再死死咬住价格不放,开始寻求一揽子解决方案了。

  萧远知道,该自己出场了。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这是一个表示专注和真诚的姿态。

  “赵总,价格是核心,但不是全部。”萧远的声音平和而有力,“我们这次带来的,是一个旨在实现‘共赢’、确保项目能够顺利高效推进的完整方案。除了价格,我们在付款方式和配套建设责任这两个关键点上,也提出了更符合实际情况、更能分担双方风险的修改意见。”

  他示意苏芷晴继续。

  苏芷晴接着说道:“关于付款方式。我们理解贵方对资金回笼速度的要求。我们新的方案是:合同签订后支付40%,土地证过户完成后支付40%,剩余20%在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后支付。这相比我们之前提出的预售证后付款,大大提前了尾款支付节点,显着降低了贵方的资金风险。同时,40%的首付款,也体现了我们远航的实力和决心。”

  这个付款方案,是萧远深思熟虑的结果。放弃预售证后付款的条款,看似让步,实则将支付节点与工程进度硬性挂钩,能倒逼自身高效开发,也避免了对方可能存在的拖延办理预售证的风险。40%的首付比例较高,但能换来对方在其它条款上的松动。

  果然,钱处长对这个付款方案露出了思索的神情。相比上次50% 50%的强硬要求,这个分期方案显然更具可操作性,也更能体现合作诚意。

  “至于配套建设责任,”苏芷晴翻到下一页,“我们同意承担地块红线内所有的市政配套费用,这是开发商的应尽之责。但对于地块红线外、规划中但尚未建设的市政道路和主干管网,我们认为,这属于公共基础设施范畴,理应由政府或指定的平台公司负责。当然,远航作为有责任感的企业,愿意积极参与,我们可以承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由我方关联的施工企业,以成本价承接这部分工程,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这样,既明确了责任边界,也体现了我们支持浦东建设的诚意。”

  这一条,更是直指上次谈判的另一个死结。萧远通过上周的拜访和了解,更加确信这部分配套建设的责任主体存在模糊地带,对方上次是试图将成本转嫁。现在,他明确接招,但划清了界限,同时给出了“成本价优先承接”的甜头,让对方既有台阶下,实际利益也可能并未受损(甚至可能通过关联企业获得间接收益),还赚取了“支持建设”的好名声。

  赵建国和钱处长低声交换了一下意见。郑律师也仔细地看着远航方新提交的条款草案。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安静,只有纸张翻动的声音和窗外隐约传来的城市噪音。气氛不再是对抗,而是变成了深度的思考和权衡。

  萧远耐心地等待着,【人脉扫描】反馈的信息显示,赵建国的“焦虑”在下降,“认可”和“权衡”的情绪在上升。钱处长虽然依旧对价格有些耿耿于怀,但对付款方式和配套责任的新方案,明显表现出可接受的态度。

  过了大约十分钟,赵建国清了清嗓子,开口道:“萧总,苏总,贵方的新方案,我们看到了诚意。特别是付款方式和配套责任的建议,比上次有了很大的改进,更贴近实际,也体现了合作的精神。”

  他话锋一转:“不过,这个价格……每亩110万,距离我们的底线,还是有一定差距。你看,浦东的发展势头这么猛,这个位置未来绝对是黄金地段。每亩115万,这是我们的底线了。如果这个价格能接受,我们今天就可以把大的框架定下来!”

  每亩115万。比萧远的心理上限高了10万,总价高出数百万。但这已经是对方从120万的顽固立场上后退了一大步。

  萧远没有立即回答。他沉默了片刻,目光再次扫过对方三人,尤其是仔细观察着赵建国眼神深处的那一丝急切。他知道,这是最后一道坎了。一口答应,显得自己底气太足,可能让对方觉得让步不够;继续强硬坚持110万,则可能让刚刚建立的合作氛围再次破裂。

  是时候展现最终的态度和一点点的谈判艺术了。

  萧远轻轻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为难和决断:“赵总,115万……这个价格,说实话,已经超出了我们内部评估的合理上限。V-12地块的价值我们认可,但未来的投入和市场风险,我们也必须充分考虑。”

  他停顿了一下,看到赵建国眼神微微一紧,才继续说道:“但是,我们远航集团进入上海、投资浦东,是着眼于长远发展,是希望与上海、与浦江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了表达我们对这次合作的极度重视,也为了不辜负赵总您推动此事的诚意和努力……”

  萧远的目光变得坚定起来:“好!115万就115万!这个价格,我们远航接受了!”

  此言一出,赵建国脸上瞬间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钱处长紧绷的表情也松弛了下来。苏芷晴心中微微一震,但立刻意识到这是萧总的最终决断,必有深意。

  萧远话还没完,他紧接着说道:“不过,赵总,我们在价格上做出了如此重大的让步,几乎触及了我们的成本底线。为了项目的顺利启动,也为了体现我们‘共赢’的合作初衷,我希望贵方能在两个细节上,再支持我们一下。”

  赵建国此刻心情大好,立刻道:“萧总请讲,只要是合理的,我们可以商量。”

  “第一,就是付款周期。”萧远说道,“我们同意40%-40%-20%的方案。但希望首付款40%的支付时间,能从合同签订后立即支付,宽限到合同签订后15个工作日内。同时,第二笔40%的款项,希望在土地证过户手续正式提交给主管部门、取得受理回执后即支付,而不必等到产权证最终办妥。您知道,办证流程有时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希望资金支付能与关键节点更紧密地挂钩,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这对于我们快速投入开发至关重要。”

  这是一个非常专业且合理的要求。将支付节点与清晰的、可控的行政流程节点绑定,而非一个可能被拖延的最终结果,能极大保障开发商的资金效率和项目进度。

  赵建国看向钱处长,钱处长略一思索,点了点头。这个要求并不过分,符合商业惯例。

  “可以,这个我们可以接受。”赵建国爽快答应。

  “第二,”萧远继续说道,“关于开发时限。上次贵方提出的36个月内必须全部开发完毕并通过竣工验收的要求,确实过于严苛。考虑到这么大的体量,以及浦东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存在的滞后性,我们希望将这个时限放宽到48个月,也就是四年。同时,我们将承诺,在24个月内,保证项目一期达到预售条件并开盘销售。这样,既给了我们合理的开发周期,也能让市场尽快看到项目的进展,满足贵方希望早日见到成效的期望。”

  用价格上的让步,换取更宽松的开发时限和更精准的付款节点,这是萧远在来之前就定下的最终策略。开发时限的延长,能有效降低工程赶工带来的质量风险和成本超支风险,其隐性价值可能远超那每亩5万元的差价。

  赵建国再次与钱处长、郑律师低声商议了几句。四年开发期,在当时的浦东大型项目中属于正常范围。一期24个月开盘,也足以向上面交代进度。

  “好!萧总果然是干实事的人,条款考虑得非常周到。”赵建国最终拍板,“就按萧总说的办!价格每亩115万,付款方式按你们修改的节点,开发时限放宽到48个月,一期24个月内预售!”

  巨大的障碍终于被清除。接下来的谈判,气氛变得异常融洽和高效。双方的法律和财务人员就合同的具体措辞、免责条款、违约责任等细节进行了最后的确认和打磨。郑律师和老吴在一些法律条文上进行了严谨的切磋,但大方向已定,这些细节的敲定变得顺理成章。

  下午四点,在所有条款最终确认无误后,双方代表在打印出来的厚厚一叠合同文本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交换了合同。赵建国还特意让工作人员拿来了一瓶香槟,几个高脚杯。

  “来,萧总,苏总,为了我们合作的顺利开启,为了V-12地块美好的未来,也为了远航集团在上海的发展,我们干一杯!”赵建国满面红光地举杯。

  萧远、苏芷晴等人也含笑举杯。清脆的碰杯声在会议室里回荡,标志着远航集团正式在上海浦东,在这片未来寸土寸金的热土上,插下了第一面,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面旗帜。

  “合作愉快,赵总!”

  “合作愉快,萧总!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

  离开那栋老洋楼,傍晚的阳光洒在外滩的建筑上,镀上一层金黄。黄浦江上船只往来,汽笛长鸣,仿佛也在为这场历时数周、最终圆满落地的攻坚战役奏响凯歌。

  苏芷晴难掩激动之情,对萧远说:“萧总,我们真的成功了!浦东项目,拿下了!”

  萧远看着眼前充满活力的城市景象,心中也涌动着波澜。但他很快平静下来,对苏芷晴和团队说:“是的,成功了。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从图纸变成高楼,从合同变成效益,还有更多硬仗要打。芷晴,上海这边,就辛苦你和团队了。”

  “萧总放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苏芷晴和团队成员异口同声,脸上洋溢着奋斗的激情和成功的喜悦。

  萧远点点头,目光投向浦江东岸那片广袤的土地。他知道,一个全新的、更加波澜壮阔的篇章,即将开启。而远航集团,已经拿到了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