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高州之行(下)-《系统首富》

  大年初四的清晨,高州县城在清脆的鸟鸣和零星的鞭炮声中苏醒。空气中依旧弥漫着节日的慵懒和爆竹燃尽后的淡淡烟火气。马家小院比往日更早地有了动静。

  萧远习惯性地早起,轻手轻脚地走出客房,发现马父马建国已经在院子里活动筋骨了。老人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运动衫,正在慢悠悠地打着一套简易的太极拳,动作不算标准,但一招一式颇有些沉稳的气度。

  “叔叔,早上好。”萧远站在屋檐下,礼貌地问候。

  马建国收住架势,转过身,脸上带着晨练后的红润,笑了笑:“起来了?年轻人起得早,好习惯。婷婷和她妈还在睡,咱们这地方,年初四一般起得晚些。”

  “生物钟习惯了,平时也这个点醒。”萧远走到院子里的水井边,用马母提前准备好的崭新毛巾和牙刷洗漱。冰凉的井水扑面,让他彻底驱散了睡意。他注意到院子一角堆着些木料和工具,随口问道:“叔叔,您平时还做木工?”

  马建国顺着萧远的目光看去,脸上露出一丝自豪:“闲着没事,瞎捣鼓。以前在公社农机站干过,会点手艺。家里的凳子、桌子,坏了都是我自己修修补补。”

  萧远走近看了看,木料处理得颇为平整,工具也摆放有序,赞道:“手艺真好。现在能静下心来自己做点手工活的人不多了。”

  这句朴实的夸赞显然说到了马建国的心坎上。他走过来,拿起一个自己做的小板凳,摩挲着光滑的凳面:“也就是个爱好。比不上你们年轻人,在外面做大事。”话虽这么说,但语气里透着对自身手艺的珍视。

  萧远诚恳地说:“叔叔,话不能这么说。大事小事,做好了都不容易。您这手艺,是实打实的本事,能传家的。我就很佩服有手艺、能静得下心的人。”他这话并非完全客套,前世见惯了浮躁,这种沉淀下来的匠心确实令他欣赏。

  马建国看了萧远一眼,眼神中多了几分认同。这个年轻人,不像有些乍富之人那般眼高于顶,懂得尊重不同的价值。他放下板凳,说道:“走吧,进屋喝杯热茶,你阿姨应该快起来做早饭了。”

  早餐是地道的粤西风味,白粥、炒粉、自家腌制的酸菜,还有梁桂珍特意为萧远煎的荷包蛋。饭桌上,气氛比昨天更加自然。梁桂珍热情地给萧远夹菜,话也多了起来,问些家常,比如深圳的天气、饮食习不习惯,萧远一一耐心回答,态度恭谨。

  饭后,马婷婷帮着母亲收拾厨房,马建国对萧远说:“今天天气不错,要不要去县城里逛逛?我们高州别看地方小,还是有些年头的老城。”

  萧远自然从善如流:“好啊,正想看看婷婷长大的地方。”

  马婷婷闻言也很高兴,雀跃地说:“我带你们去!我知道好多好玩的地方。”

  于是,一行三人出了门。高州县城不大,但历史悠久,青石板铺就的老街,两旁是带有骑楼的旧式建筑,斑驳的墙壁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年初四,许多店铺还没开门,但街上行人不少,多是走亲访友或者像他们一样出来闲逛的。

  马婷婷像个快乐的导游,指着这里那里给萧远介绍:“你看,那家老字号云吞面,我从小吃到大,味道可好了,可惜今天没开门……那边是中山公园,我们小时候经常去里面玩……还有那个电影院,我在这里看了人生第一场电影……”

  阳光洒在婷婷兴奋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光彩。萧远含笑听着,目光温柔。他能感受到婷婷回到熟悉环境的那种放松和喜悦,这让他也倍感欣慰。马建国跟在两人身后稍远一点,看着女儿开心的样子和萧远专注的神情,脸上不易察觉地露出一丝微笑。

  他们路过一个卖手工糖画的小摊,摊主是个老师傅,用娴熟的手法勾勒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萧远停下脚步,对婷婷说:“给你买个糖画?”

  马婷婷笑着摇头:“我都多大啦,早不吃这个了。”

  但萧远还是买了一个简单的凤凰造型,递给婷婷:“拿着,图个吉利。”

  马婷婷嗔怪地看了他一眼,还是接了过来,脸上带着甜蜜的笑意。这一幕落在马建国眼里,他心中那点关于萧远比女儿年纪小的顾虑,又消散了几分。懂得在小事上体贴,这比空口说白话要强。

  逛到县城中心的文化广场,这里热闹许多,有耍猴的、卖气球的、还有一群老人在下棋。马建国是个棋迷,忍不住凑过去观战。萧远对下棋也略有涉猎(前世业余爱好),便陪着一起看。看了一会儿,马建国忍不住对一盘棋指点了两句,对弈的一位老人不服,两人便争论起来。萧远在一旁静静听着,偶尔在关键处插一句,往往能点出棋局的关键,言简意赅,让马建国和那老人都有些惊讶。

  “小伙子,你也懂棋?”马建国好奇地问。

  萧远谦虚地说:“略懂一点皮毛,平时看得多,下得少。”

  马建国来了兴致:“来来来,咱爷俩杀一盘?”

  萧远看向马婷婷,婷婷笑着点头。于是,马建国借了棋盘,和萧远在广场边的石凳上对弈起来。萧远的棋风稳健,大局观强,但并不咄咄逼人,往往能在看似平和的局面中悄然占据优势。马建国则是典型的进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