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下旬,秋意已浓,天空显得格外高远,阳光透过稀疏的梧桐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已不再有夏日的灼热,只余下一片澄澈的金黄。这天下午,萧远揣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步履沉稳地走进了县城的信用社。
信用社的门脸不大,绿色的油漆有些斑驳,玻璃门上贴着红色的存款利率表。里面光线略显昏暗,木质柜台磨得发亮,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混合着墨水、纸张和淡淡霉味的气息。寥寥几个顾客在办理业务,气氛安静而略带压抑。
萧远走到一个空闲的柜台前,柜台后坐着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柜员,正低头打着算盘。
“同志,存款。”萧远将布包从窗口递了进去。
女柜员抬起头,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厚厚几沓整理得整整齐齐的钞票,主要是十元、五元的,也夹杂着一些更小面额的毛票,但每一张都抚平了褶皱,码放得一丝不苟。这个数额,在1989年的县城,对于一个如此年轻的储户来说,绝对算是一笔“巨款”了。
女柜员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她仔细地清点起来,算盘珠子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噼啪声。这声音在安静的营业厅里格外清晰,仿佛在敲打着萧远的心跳。他表面平静,内心却波澜起伏。
这不仅仅是一堆钱。这是他从六月中旬魂穿到这个时代以来,四个多月日夜奔波、绞尽脑汁的全部成果。是从每日系统发放的微薄资金起步,利用语言优势充当翻译,捕捉信息差倒卖商品,组建小团队拓展业务……一毛一分积累起来的资本。这期间,有初获成功的喜悦,有遭遇质疑的紧张,有运输受阻的焦虑,也有化险为夷的庆幸。每一张钞票,似乎都浸透了他的汗水,烙印着这个时代特有的气息,也见证着他从一个迷茫的穿越者,一步步站稳脚跟的奋斗历程。
“一共是四千零一十二元五角。”女柜员清点完毕,抬起头,语气比刚才客气了些,“存活期还是定期?”
“活期。”萧远答道。他需要资金的流动性,为南下做准备。
“好的。”女柜员熟练地填写着存单,然后递出来一个小红本——一本崭新的活期存折。
萧远接过存折,触手是一种微凉的、光滑的质感。他翻开第一页,上面用蓝色的钢笔水清晰地写着:
户名:萧远
账号:……
日期:1989年10月25日
存入:¥4012.50
余额:¥4012.50
“4012.5”这个数字,像一道强光,瞬间照亮了他心中所有的努力和期盼。它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化为了这小红本上确凿无疑的印记。一种难以言喻的踏实感、成就感混合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像暖流一样涌遍全身。这一刻,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在这个陌生的时代,真正地扎下了一小段根须,拥有了一块闯荡世界的初始基石。
几乎在同时,意识中的系统面板自动浮现,散发着柔和的微光:
【检测到宿主累计自主积累资金超过设定阈值(4000元人民币)。阶段性目标‘初始立足’已完成。】
【经验值大幅提升……】
【系统等级提升:LV 3→ LV 4!】
【新功能解锁:短期市场预测(初级)。可对未来一周内,宿主已接触或关注的特定商品/区域市场的小范围价格波动进行概率性预测(准确率约65%)。】
【每日启动资金提升至:8元人民币。】
【基础信息查询次数增加至:每日7次。】
升级了!而且解锁了更具前瞻性的“短期市场预测”功能!虽然准确率不算太高,但这意味着系统从提供静态信息和事后预警,开始向主动提供动态趋势判断迈进了一小步。这对于即将前往信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的广东市场而言,无疑是如虎添翼。
萧远强压下心中的激动,面色平静地将存折仔细收进内衣口袋,贴身放好。向柜员道谢后,他转身走出了信用社。当户外的阳光再次洒满全身时,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力量。
回到仓库,周伟华正在整理所剩不多的库存。见到萧远回来,他停下手中的活计,关切地问:“远子,存好了?”
“存好了。”萧远拍了拍胸口,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伟华哥,咱们成功了!四千多块!”
周伟华闻言,黝黑的脸上也绽开了朴实的笑容,搓着手,由衷地感到高兴:“太好了!远子,你真行!”他虽然不太清楚这四千多元在更大的世界里意味着什么,但他知道,这远远超过了村里任何一个同龄人、甚至许多成年人能赚到的钱。他对萧远的佩服,更深了一层。
萧远看着周伟华,心中充满感激。这第一个员工,忠诚可靠,任劳任怨,是他创业初期不可或缺的臂助。他拿出二十元钱塞给周伟华:“伟华哥,这几个月辛苦你了。这钱你拿着,给家里买点东西,自己也添件新衣服。”
“这……这太多了!”周伟华连忙推辞。
“拿着!”萧远语气坚决,“这是你应得的。过了年,我可能要去广东,这边的事……”
周伟华愣了一下,随即眼神坚定起来:“远子,你去哪儿,我就跟你去哪儿!反正我在这也没啥牵挂。”
萧远心中感动,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兄弟!到时候再说。”他需要规划的事情还很多。
傍晚,周伟华下班回家了。萧远独自一人留在仓库里。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将仓库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他靠在堆放的货包上,再次翻开了那本存折,指尖轻轻划过那个数字。
激动的心情渐渐平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思考。四千元,在1989年,是一笔可观的启动资金,足以让他在家乡过上优渥的生活。但对他来说,这仅仅是一个起点。他脑海中浮现的是系统简报中描绘的广东蓬勃的乡镇企业、轰鸣的工厂、熙攘的夜市、以及来自港澳和海外的商机。那里有十倍、百倍于此的财富等待挖掘。
“有了这笔钱,有了系统升级后的新功能……广东,似乎也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和可怕了。”萧远喃喃自语。一种强烈的自信,甚至可以说是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开始在他心中滋生、蔓延。他回想这四个月的经历,虽然有小波折,但总体顺风顺水,每次危机似乎都能凭借系统和自己的急智化解。这种连续的成功体验,让他潜意识里开始倾向于认为,未来的困难或许也不过如此。他过于聚焦于系统带来的信息优势和资金辅助,却或多或少地忽略了自身经验尚浅、对复杂人性认知不足的弱点,尤其是低估了在完全陌生、规则不同的环境中可能面临的恶意。
他将存折合上,紧紧握在手中,目光投向窗外南方天际最后一抹亮光,眼神灼热,充满了近乎盲目的乐观和征服欲。
“广东,我来了!等着我!”
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在那片热土上呼风唤雨,快速积累起令人咋舌的财富。他却不知道,这份因顺利和系统加持而产生的过度自信,正如同暗流,即将把他冲向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刻骨铭心的一次礁石。
信用社的门脸不大,绿色的油漆有些斑驳,玻璃门上贴着红色的存款利率表。里面光线略显昏暗,木质柜台磨得发亮,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混合着墨水、纸张和淡淡霉味的气息。寥寥几个顾客在办理业务,气氛安静而略带压抑。
萧远走到一个空闲的柜台前,柜台后坐着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柜员,正低头打着算盘。
“同志,存款。”萧远将布包从窗口递了进去。
女柜员抬起头,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厚厚几沓整理得整整齐齐的钞票,主要是十元、五元的,也夹杂着一些更小面额的毛票,但每一张都抚平了褶皱,码放得一丝不苟。这个数额,在1989年的县城,对于一个如此年轻的储户来说,绝对算是一笔“巨款”了。
女柜员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她仔细地清点起来,算盘珠子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噼啪声。这声音在安静的营业厅里格外清晰,仿佛在敲打着萧远的心跳。他表面平静,内心却波澜起伏。
这不仅仅是一堆钱。这是他从六月中旬魂穿到这个时代以来,四个多月日夜奔波、绞尽脑汁的全部成果。是从每日系统发放的微薄资金起步,利用语言优势充当翻译,捕捉信息差倒卖商品,组建小团队拓展业务……一毛一分积累起来的资本。这期间,有初获成功的喜悦,有遭遇质疑的紧张,有运输受阻的焦虑,也有化险为夷的庆幸。每一张钞票,似乎都浸透了他的汗水,烙印着这个时代特有的气息,也见证着他从一个迷茫的穿越者,一步步站稳脚跟的奋斗历程。
“一共是四千零一十二元五角。”女柜员清点完毕,抬起头,语气比刚才客气了些,“存活期还是定期?”
“活期。”萧远答道。他需要资金的流动性,为南下做准备。
“好的。”女柜员熟练地填写着存单,然后递出来一个小红本——一本崭新的活期存折。
萧远接过存折,触手是一种微凉的、光滑的质感。他翻开第一页,上面用蓝色的钢笔水清晰地写着:
户名:萧远
账号:……
日期:1989年10月25日
存入:¥4012.50
余额:¥4012.50
“4012.5”这个数字,像一道强光,瞬间照亮了他心中所有的努力和期盼。它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化为了这小红本上确凿无疑的印记。一种难以言喻的踏实感、成就感混合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像暖流一样涌遍全身。这一刻,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在这个陌生的时代,真正地扎下了一小段根须,拥有了一块闯荡世界的初始基石。
几乎在同时,意识中的系统面板自动浮现,散发着柔和的微光:
【检测到宿主累计自主积累资金超过设定阈值(4000元人民币)。阶段性目标‘初始立足’已完成。】
【经验值大幅提升……】
【系统等级提升:LV 3→ LV 4!】
【新功能解锁:短期市场预测(初级)。可对未来一周内,宿主已接触或关注的特定商品/区域市场的小范围价格波动进行概率性预测(准确率约65%)。】
【每日启动资金提升至:8元人民币。】
【基础信息查询次数增加至:每日7次。】
升级了!而且解锁了更具前瞻性的“短期市场预测”功能!虽然准确率不算太高,但这意味着系统从提供静态信息和事后预警,开始向主动提供动态趋势判断迈进了一小步。这对于即将前往信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的广东市场而言,无疑是如虎添翼。
萧远强压下心中的激动,面色平静地将存折仔细收进内衣口袋,贴身放好。向柜员道谢后,他转身走出了信用社。当户外的阳光再次洒满全身时,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力量。
回到仓库,周伟华正在整理所剩不多的库存。见到萧远回来,他停下手中的活计,关切地问:“远子,存好了?”
“存好了。”萧远拍了拍胸口,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伟华哥,咱们成功了!四千多块!”
周伟华闻言,黝黑的脸上也绽开了朴实的笑容,搓着手,由衷地感到高兴:“太好了!远子,你真行!”他虽然不太清楚这四千多元在更大的世界里意味着什么,但他知道,这远远超过了村里任何一个同龄人、甚至许多成年人能赚到的钱。他对萧远的佩服,更深了一层。
萧远看着周伟华,心中充满感激。这第一个员工,忠诚可靠,任劳任怨,是他创业初期不可或缺的臂助。他拿出二十元钱塞给周伟华:“伟华哥,这几个月辛苦你了。这钱你拿着,给家里买点东西,自己也添件新衣服。”
“这……这太多了!”周伟华连忙推辞。
“拿着!”萧远语气坚决,“这是你应得的。过了年,我可能要去广东,这边的事……”
周伟华愣了一下,随即眼神坚定起来:“远子,你去哪儿,我就跟你去哪儿!反正我在这也没啥牵挂。”
萧远心中感动,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兄弟!到时候再说。”他需要规划的事情还很多。
傍晚,周伟华下班回家了。萧远独自一人留在仓库里。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将仓库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他靠在堆放的货包上,再次翻开了那本存折,指尖轻轻划过那个数字。
激动的心情渐渐平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思考。四千元,在1989年,是一笔可观的启动资金,足以让他在家乡过上优渥的生活。但对他来说,这仅仅是一个起点。他脑海中浮现的是系统简报中描绘的广东蓬勃的乡镇企业、轰鸣的工厂、熙攘的夜市、以及来自港澳和海外的商机。那里有十倍、百倍于此的财富等待挖掘。
“有了这笔钱,有了系统升级后的新功能……广东,似乎也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和可怕了。”萧远喃喃自语。一种强烈的自信,甚至可以说是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开始在他心中滋生、蔓延。他回想这四个月的经历,虽然有小波折,但总体顺风顺水,每次危机似乎都能凭借系统和自己的急智化解。这种连续的成功体验,让他潜意识里开始倾向于认为,未来的困难或许也不过如此。他过于聚焦于系统带来的信息优势和资金辅助,却或多或少地忽略了自身经验尚浅、对复杂人性认知不足的弱点,尤其是低估了在完全陌生、规则不同的环境中可能面临的恶意。
他将存折合上,紧紧握在手中,目光投向窗外南方天际最后一抹亮光,眼神灼热,充满了近乎盲目的乐观和征服欲。
“广东,我来了!等着我!”
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在那片热土上呼风唤雨,快速积累起令人咋舌的财富。他却不知道,这份因顺利和系统加持而产生的过度自信,正如同暗流,即将把他冲向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刻骨铭心的一次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