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萧远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用钥匙打开了家门。一股混合着莲蓉、蛋黄和油脂的浓郁甜香,以及老火靓汤特有的醇厚香气,立刻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他连日奔波积攒下的风尘与倦意。
“爸,妈,婷婷,我回来了。”萧远一边弯腰换鞋,一边朝着屋内喊道。
“哎哟!阿远回来了!”系着围裙的萧母第一个从厨房里小跑出来,手里还拿着锅铲,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心疼,“快让妈看看,哎呀,瘦了瘦了,这北京上海一趟跑下来,肯定没吃好没睡好。”
萧父也放下手中的报纸,从客厅沙发上站起来,虽然没多说什么,但眼中满是欣慰和关切:“回来了就好,路上还顺利吧?”
“顺利,都顺利。”萧远笑着应道,目光却越过父母,落在了听到动静从厨房里走出来的马婷婷身上。
她今天穿了一件鹅黄色的薄毛衫,衬得肤色愈发白皙,腰间也系着围裙,手上沾着些面粉,显然正在帮厨。看到萧远,她眼睛一亮,唇角自然上扬,勾勒出一个温柔而欣喜的弧度:“回来得正好,妈炖了你最爱喝的椰子鸡汤,最后一道清蒸鱼马上就好,洗洗手就能吃饭了。”
“好。”萧远看着马婷婷,简单的一个字,却包含了多日未见的思念和归家的踏实。这种有人等待、有家可归的感觉,是任何商业上的成功都无法替代的温暖。
房子是年初公司资金宽裕后新租的一套三居室,比之前租住的房子宽敞了不少,也添置了一些新家具,虽然算不上奢华,但布置得温馨舒适,很有生活气息。客厅的餐桌上,已经摆好了几道精致的菜肴,中间还放着一盒包装精美的广式月饼,旁边是几个剥好的柚子和一套茶具,充满了浓郁的中秋氛围。
萧远简单洗漱了一下,换上一身宽松的家居服,再回到客厅时,最后一道清蒸鲈鱼也端上了桌。一家人围桌而坐,桌上摆满了萧母亲手烹制的拿手菜:油亮喷香的蜜汁叉烧、肥瘦相间的客家梅菜扣肉、清甜嫩滑的椰子炖鸡汤、翠绿欲滴的白灼菜心,以及象征“团团圆圆”的潮汕牛肉丸汤。丰盛的菜肴升腾着诱人的热气,映照着灯光下每一张洋溢着团圆喜悦的脸。
“来,阿远,先喝碗汤,一路辛苦,润润肺。”萧母首先给儿子盛了满满一碗汤,汤色清亮,椰香四溢,里面是炖得软烂的鸡肉和椰肉。
“谢谢妈。”萧远接过,喝了一口,温热的汤汁顺着食道滑下,鲜甜甘润,瞬间熨帖了疲惫的肠胃,“还是妈煲的汤最好喝。”
“好喝就多喝点,锅里还有。”萧母笑眯眯地看着儿子,又给马婷婷夹了一块叉烧,“婷婷也多吃点,这段时间你一个人盯着公司,也辛苦了。”
“谢谢阿姨,我不辛苦,阿远在外面跑才更累。”马婷婷连忙道谢,悄悄看了萧远一眼,眼神里带着不易察觉的关切。
萧父也拿起筷子,招呼大家:“都动筷子吧,一家人不用客气。阿远,这次去北京、上海,事情办得怎么样?还顺利吗?”
这无疑是在饭桌上最自然的话题。萧远咽下口中的食物,开始简要地讲述起这次的行程。他并没有提及系统或者那些深层次的战略考量,而是用家人能听懂的语言,描述了一些见闻和感受。
“北京那边,气氛不太一样。”萧远夹了一筷子菜心,说道,“到底是首都,规矩大,见面的人说话都很有水平,一件事能绕好几个弯。参加了一个会,都是些有来头的人物,聊的都是国家大事、未来发展。”
萧母听得似懂非懂,但觉得儿子能参加这种会议就很了不起,连连点头:“能跟北京的大领导们一起开会,说明我儿子有出息了!”
萧远笑了笑:“妈,不是什么大领导,就是一些学者和企业家。不过,感觉在那里,名声和信誉特别重要。有时候,一个好的名声,比真金白银还管用。”他顿了顿,像是在总结,又像是在对马婷婷说,“这次去北京,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咱们做生意,不能光想着赚钱。把企业做好,把名声做正,让人家觉得你可靠、有担当,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资产,能带来很多钱买不来的机会。”
马婷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她掌管着公司的财务和内部运营,对“信誉”二字的重要性体会颇深,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供应商结算,良好的信誉都能让事情顺畅很多。她明白萧远指的是更宏观层面的“企业声誉”和“个人品牌”。
“那上海呢?听说那边发展得也很快。”萧父更关心实际的情况。
“上海潜力很大,特别是浦东。”说到上海,萧远的语气肯定了许多,“现在那边还是一片大工地,到处在修路盖楼,看起来荒凉得很。但政府的决心非常大,规划也很宏伟。我跟他们招商局的人聊了聊,政策优惠力度不小。我觉得,那边未来会是另一个深圳,甚至可能超过深圳。”
“超过深圳?”萧母有些惊讶,“现在还能有地方超过深圳?”
“妈,上海底子厚,位置好,一旦发力,不得了。”萧远解释道,“我们已经决定把上海的办事处升级成华东总部了,明年会加大投入。不过那边水也深,不能急,得一步步来。”
“对对对,稳当点好。”萧父表示赞同,“生意做大了,就更要步步为营,不能冒进。”
“爸,您放心,我心里有数。”萧远给父亲夹了块扣肉,“这次出去,看了不少,也想了不少。咱们的摊子现在是越铺越大了,深圳、香港、现在又要加上北京、上海,光靠以前那种冲劲不行了,得更讲究策略和方法。”
马婷婷适时地补充道:“叔叔阿姨你们放心,公司这边一切都好。贸易上的业务虽然竞争比以前激烈了点,但利润还算稳定。新成立的地产公司也拿到了第一块地,正在做前期规划。研发中心那边,张工他们前几天还报喜,说BP机的主板有突破了。”
她语气平和,条理清晰,将公司的近况娓娓道来,既报了平安,也展现了她的掌控能力。萧远看着她,心中充满了感激和信赖。正是有马婷婷这个稳固的“大后方”,他才能放心地在外开拓疆土。
“好,好,你们都是能干的孩子,我们也就放心了。”萧父欣慰地喝了一口小酒。萧母看着眼前珠联璧合的一对,更是笑得合不拢嘴,目光在萧远和马婷婷之间来回逡巡,欲言又止。
饭后,马婷婷帮着萧母收拾碗筷,萧远和萧父移到客厅沙发喝茶闲聊。阳台的门开着,初秋凉爽的晚风吹拂进来,带着小区里桂花若有若无的香气。天空渐渐由瑰紫色转变为深邃的蓝黑色,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悄然爬上天际,清辉洒满阳台,也透过窗户,在客厅地板上投下皎洁的光斑。
萧母和马婷婷收拾完厨房,也来到客厅坐下。萧母切好了月饼和柚子,又沏了一壶新的乌龙茶。一家人品着茶,吃着月饼水果,赏着窗外的明月,享受着难得的团圆和闲暇。
萧母拿起一瓣柚子,递给马婷婷,又看看萧远,终于忍不住,笑着开口,语气带着长辈特有的关切和不易察觉的催促:“阿远啊,婷婷啊,你看今晚这月亮多圆呐,人月两团圆。你们俩呢,从九零年认识到现在,也三年多了吧?”
萧远和马婷婷对视一眼,心里都明白老人家要说什么。马婷婷微微红了脸,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萧远接过话头,笑道:“妈,记得这么清楚呢,是三年零三个月了。”
“就是嘛!”萧母一拍大腿,“三年多啦!时间过得可真快。我跟你爸看着你们俩,从摆地摊开始,一路互相扶持,风里雨里地走到今天,公司也开起来了,房子也租大了,日子是越来越好了。我跟你爸这心里啊,是既高兴,又有点着急。”
萧父在一旁点点头,含蓄地附和道:“你妈说的也是。婷婷是个万里挑一的好姑娘,这三年对公司、对你、对我们这个家,那是没得说。你们年纪也不小了,感情又这么稳定,是不是……该考虑一下终身大事了?也好让我们早点抱上孙子孙女,享享天伦之乐。”
话说到这个份上,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萧远能感觉到身旁马婷婷的身体微微绷紧了些,他伸出手,在茶几下方轻轻握住了她的手。马婷婷的手指尖有点凉,但被他温热的手掌包裹住后,渐渐放松下来。
萧远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吟了片刻,仿佛在认真思考父母的话。他其实早已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前段时间一直忙于业务拓展和战略布局,尚未找到合适的时机正式与马婷婷及父母沟通。今晚,在这个象征团圆的节日里,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父母的提议显得格外自然。
他转过头,看向马婷婷,目光温柔而坚定,语气带着征询,却又蕴含着不容置疑的承诺:“婷婷,爸*话,你觉得呢?我们……是不是确实该把这件事提上日程了?”
马婷婷没想到萧远会这么直接地问自己,脸颊更红了,像染上了晚霞。她飞快地抬眼看了下萧远,又低下头,声如蚊蚋,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我……我都听你的。”
这句话,无异于最肯定的答复。萧母顿时喜笑颜开,连声道:“好!好!婷婷答应了就好!阿远啊,那你可得抓紧时间好好规划规划,虽说现在不兴老一套了,但该有的礼数不能少,得风风光光地把婷婷娶进门!”
萧父也捋着并不存在的胡须,满意地点头:“嗯,是正事。选个日子,先把婚订了,具体怎么办,你们年轻人自己商量,需要家里出力的,就说。”
萧远紧了紧握着马婷婷的手,对父母笑道:“爸,妈,你们放心。婷婷跟了我这么多年,吃了不少苦,我绝不会委屈她。婚事肯定要办,而且要认真办。不过……”他话锋微转,“今年剩下这几个月,公司那边事情还比较多,特别是北京上海那边刚铺开,年底还有结算、预算一大堆事。我想着,是不是等明年,局面更稳定些,咱们好好筹备一下?最晚明年,一定把大事办了,怎么样?”
他这话既是说给父母听,也是说给马婷婷听,既表达了结婚的决心,也解释了稍作推迟的合理原因。
马婷婷自然是理解的,她深知公司正处于全国布局的关键时期,萧远肩上的担子很重。她能感受到萧远的诚意和对未来的规划,这就足够了。她轻轻回握了一下萧远的手,低声道:“嗯,工作要紧,我听你安排。”
萧母虽然盼着早点,但听到儿子已经有了明确的计划和承诺,而且最晚就是明年,也就放下了心:“行,你们心里有数就行。明年好,明年说不定还是双春兼闰月,好兆头呢!”
最大的心事有了着落,客厅里的气氛更加轻松愉悦。大家又聊了些家常里短,亲戚邻里的趣事。萧远也饶有兴致地听着父母讲述他们白天去菜市场、在小区里散步遇到的新鲜事。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平凡话题,让他彻底从高度紧张的商业思维中脱离出来,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月光静静地流淌,时间在温馨的闲聊中悄然流逝。快到十点时,萧父萧母毕竟年纪大了,有些熬不住,先后起身洗漱休息去了,把空间留给了两个年轻人。
客厅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窗外隐约传来的虫鸣和电视里播放的中秋晚会背景音。萧远和马婷婷并肩坐在沙发上,谁都没有说话,却有一种无声的默契在空气中流淌。
萧远伸出手,揽住马婷婷的肩膀,让她靠在自己怀里。马婷婷顺从地依偎过去,将头轻轻枕在他的肩头,感受着他身上令人安心的气息。
“这段时间,真的辛苦你了。”萧远低下头,下巴轻轻摩挲着马婷婷的头发,声音带着歉意和感激,“我在外面跑,公司里里外外都压在你身上。”
“没有,都是我该做的。”马婷婷摇摇头,声音轻柔,“倒是你,在外面人生地不熟的,又要跟那些精明的人打交道,肯定更累。我看你好像又清减了些。”
“还好,累是累了点,但收获很大。”萧远笑了笑,将她在怀里搂得更紧些,“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也想清楚了咱们未来要走的路。心里有底,就不觉得累。”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格外认真:“婷婷,等结了婚,我们就真的是真正的一家人了。以后,这个家,还有我们共同的事业,就要我们一起扛了。”
马婷婷抬起头,在朦胧的光线中凝视着萧远轮廓分明的侧脸,心中充满了踏实和幸福。她用力地点点头:“嗯,我们一起。”
不需要更多的言语,三年的相濡以沫,早已让他们彼此成为了对方最坚实的依靠。未来的路或许还会有风雨,但只要两人携手同心,便无所畏惧。
阳台外,那轮圆满的明月高悬中天,清辉遍洒,仿佛在为这对历经风雨、即将修成正果的恋人,也为这个充满希望的家庭,送上最皎洁、最永恒的祝福。家的温暖,如同这月光,柔和却极具力量,洗去了萧远满身的疲惫,也让他更加明确了自己奋斗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财富的积累,更是为了守护眼前这份弥足珍贵的团圆与幸福。
1993年的中秋之夜,在温馨宁静中缓缓落下帷幕。而对萧远和马婷婷而言,一个关于承诺与未来的新篇章,已然悄然开启。
“爸,妈,婷婷,我回来了。”萧远一边弯腰换鞋,一边朝着屋内喊道。
“哎哟!阿远回来了!”系着围裙的萧母第一个从厨房里小跑出来,手里还拿着锅铲,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心疼,“快让妈看看,哎呀,瘦了瘦了,这北京上海一趟跑下来,肯定没吃好没睡好。”
萧父也放下手中的报纸,从客厅沙发上站起来,虽然没多说什么,但眼中满是欣慰和关切:“回来了就好,路上还顺利吧?”
“顺利,都顺利。”萧远笑着应道,目光却越过父母,落在了听到动静从厨房里走出来的马婷婷身上。
她今天穿了一件鹅黄色的薄毛衫,衬得肤色愈发白皙,腰间也系着围裙,手上沾着些面粉,显然正在帮厨。看到萧远,她眼睛一亮,唇角自然上扬,勾勒出一个温柔而欣喜的弧度:“回来得正好,妈炖了你最爱喝的椰子鸡汤,最后一道清蒸鱼马上就好,洗洗手就能吃饭了。”
“好。”萧远看着马婷婷,简单的一个字,却包含了多日未见的思念和归家的踏实。这种有人等待、有家可归的感觉,是任何商业上的成功都无法替代的温暖。
房子是年初公司资金宽裕后新租的一套三居室,比之前租住的房子宽敞了不少,也添置了一些新家具,虽然算不上奢华,但布置得温馨舒适,很有生活气息。客厅的餐桌上,已经摆好了几道精致的菜肴,中间还放着一盒包装精美的广式月饼,旁边是几个剥好的柚子和一套茶具,充满了浓郁的中秋氛围。
萧远简单洗漱了一下,换上一身宽松的家居服,再回到客厅时,最后一道清蒸鲈鱼也端上了桌。一家人围桌而坐,桌上摆满了萧母亲手烹制的拿手菜:油亮喷香的蜜汁叉烧、肥瘦相间的客家梅菜扣肉、清甜嫩滑的椰子炖鸡汤、翠绿欲滴的白灼菜心,以及象征“团团圆圆”的潮汕牛肉丸汤。丰盛的菜肴升腾着诱人的热气,映照着灯光下每一张洋溢着团圆喜悦的脸。
“来,阿远,先喝碗汤,一路辛苦,润润肺。”萧母首先给儿子盛了满满一碗汤,汤色清亮,椰香四溢,里面是炖得软烂的鸡肉和椰肉。
“谢谢妈。”萧远接过,喝了一口,温热的汤汁顺着食道滑下,鲜甜甘润,瞬间熨帖了疲惫的肠胃,“还是妈煲的汤最好喝。”
“好喝就多喝点,锅里还有。”萧母笑眯眯地看着儿子,又给马婷婷夹了一块叉烧,“婷婷也多吃点,这段时间你一个人盯着公司,也辛苦了。”
“谢谢阿姨,我不辛苦,阿远在外面跑才更累。”马婷婷连忙道谢,悄悄看了萧远一眼,眼神里带着不易察觉的关切。
萧父也拿起筷子,招呼大家:“都动筷子吧,一家人不用客气。阿远,这次去北京、上海,事情办得怎么样?还顺利吗?”
这无疑是在饭桌上最自然的话题。萧远咽下口中的食物,开始简要地讲述起这次的行程。他并没有提及系统或者那些深层次的战略考量,而是用家人能听懂的语言,描述了一些见闻和感受。
“北京那边,气氛不太一样。”萧远夹了一筷子菜心,说道,“到底是首都,规矩大,见面的人说话都很有水平,一件事能绕好几个弯。参加了一个会,都是些有来头的人物,聊的都是国家大事、未来发展。”
萧母听得似懂非懂,但觉得儿子能参加这种会议就很了不起,连连点头:“能跟北京的大领导们一起开会,说明我儿子有出息了!”
萧远笑了笑:“妈,不是什么大领导,就是一些学者和企业家。不过,感觉在那里,名声和信誉特别重要。有时候,一个好的名声,比真金白银还管用。”他顿了顿,像是在总结,又像是在对马婷婷说,“这次去北京,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咱们做生意,不能光想着赚钱。把企业做好,把名声做正,让人家觉得你可靠、有担当,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资产,能带来很多钱买不来的机会。”
马婷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她掌管着公司的财务和内部运营,对“信誉”二字的重要性体会颇深,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供应商结算,良好的信誉都能让事情顺畅很多。她明白萧远指的是更宏观层面的“企业声誉”和“个人品牌”。
“那上海呢?听说那边发展得也很快。”萧父更关心实际的情况。
“上海潜力很大,特别是浦东。”说到上海,萧远的语气肯定了许多,“现在那边还是一片大工地,到处在修路盖楼,看起来荒凉得很。但政府的决心非常大,规划也很宏伟。我跟他们招商局的人聊了聊,政策优惠力度不小。我觉得,那边未来会是另一个深圳,甚至可能超过深圳。”
“超过深圳?”萧母有些惊讶,“现在还能有地方超过深圳?”
“妈,上海底子厚,位置好,一旦发力,不得了。”萧远解释道,“我们已经决定把上海的办事处升级成华东总部了,明年会加大投入。不过那边水也深,不能急,得一步步来。”
“对对对,稳当点好。”萧父表示赞同,“生意做大了,就更要步步为营,不能冒进。”
“爸,您放心,我心里有数。”萧远给父亲夹了块扣肉,“这次出去,看了不少,也想了不少。咱们的摊子现在是越铺越大了,深圳、香港、现在又要加上北京、上海,光靠以前那种冲劲不行了,得更讲究策略和方法。”
马婷婷适时地补充道:“叔叔阿姨你们放心,公司这边一切都好。贸易上的业务虽然竞争比以前激烈了点,但利润还算稳定。新成立的地产公司也拿到了第一块地,正在做前期规划。研发中心那边,张工他们前几天还报喜,说BP机的主板有突破了。”
她语气平和,条理清晰,将公司的近况娓娓道来,既报了平安,也展现了她的掌控能力。萧远看着她,心中充满了感激和信赖。正是有马婷婷这个稳固的“大后方”,他才能放心地在外开拓疆土。
“好,好,你们都是能干的孩子,我们也就放心了。”萧父欣慰地喝了一口小酒。萧母看着眼前珠联璧合的一对,更是笑得合不拢嘴,目光在萧远和马婷婷之间来回逡巡,欲言又止。
饭后,马婷婷帮着萧母收拾碗筷,萧远和萧父移到客厅沙发喝茶闲聊。阳台的门开着,初秋凉爽的晚风吹拂进来,带着小区里桂花若有若无的香气。天空渐渐由瑰紫色转变为深邃的蓝黑色,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悄然爬上天际,清辉洒满阳台,也透过窗户,在客厅地板上投下皎洁的光斑。
萧母和马婷婷收拾完厨房,也来到客厅坐下。萧母切好了月饼和柚子,又沏了一壶新的乌龙茶。一家人品着茶,吃着月饼水果,赏着窗外的明月,享受着难得的团圆和闲暇。
萧母拿起一瓣柚子,递给马婷婷,又看看萧远,终于忍不住,笑着开口,语气带着长辈特有的关切和不易察觉的催促:“阿远啊,婷婷啊,你看今晚这月亮多圆呐,人月两团圆。你们俩呢,从九零年认识到现在,也三年多了吧?”
萧远和马婷婷对视一眼,心里都明白老人家要说什么。马婷婷微微红了脸,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萧远接过话头,笑道:“妈,记得这么清楚呢,是三年零三个月了。”
“就是嘛!”萧母一拍大腿,“三年多啦!时间过得可真快。我跟你爸看着你们俩,从摆地摊开始,一路互相扶持,风里雨里地走到今天,公司也开起来了,房子也租大了,日子是越来越好了。我跟你爸这心里啊,是既高兴,又有点着急。”
萧父在一旁点点头,含蓄地附和道:“你妈说的也是。婷婷是个万里挑一的好姑娘,这三年对公司、对你、对我们这个家,那是没得说。你们年纪也不小了,感情又这么稳定,是不是……该考虑一下终身大事了?也好让我们早点抱上孙子孙女,享享天伦之乐。”
话说到这个份上,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萧远能感觉到身旁马婷婷的身体微微绷紧了些,他伸出手,在茶几下方轻轻握住了她的手。马婷婷的手指尖有点凉,但被他温热的手掌包裹住后,渐渐放松下来。
萧远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吟了片刻,仿佛在认真思考父母的话。他其实早已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前段时间一直忙于业务拓展和战略布局,尚未找到合适的时机正式与马婷婷及父母沟通。今晚,在这个象征团圆的节日里,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父母的提议显得格外自然。
他转过头,看向马婷婷,目光温柔而坚定,语气带着征询,却又蕴含着不容置疑的承诺:“婷婷,爸*话,你觉得呢?我们……是不是确实该把这件事提上日程了?”
马婷婷没想到萧远会这么直接地问自己,脸颊更红了,像染上了晚霞。她飞快地抬眼看了下萧远,又低下头,声如蚊蚋,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我……我都听你的。”
这句话,无异于最肯定的答复。萧母顿时喜笑颜开,连声道:“好!好!婷婷答应了就好!阿远啊,那你可得抓紧时间好好规划规划,虽说现在不兴老一套了,但该有的礼数不能少,得风风光光地把婷婷娶进门!”
萧父也捋着并不存在的胡须,满意地点头:“嗯,是正事。选个日子,先把婚订了,具体怎么办,你们年轻人自己商量,需要家里出力的,就说。”
萧远紧了紧握着马婷婷的手,对父母笑道:“爸,妈,你们放心。婷婷跟了我这么多年,吃了不少苦,我绝不会委屈她。婚事肯定要办,而且要认真办。不过……”他话锋微转,“今年剩下这几个月,公司那边事情还比较多,特别是北京上海那边刚铺开,年底还有结算、预算一大堆事。我想着,是不是等明年,局面更稳定些,咱们好好筹备一下?最晚明年,一定把大事办了,怎么样?”
他这话既是说给父母听,也是说给马婷婷听,既表达了结婚的决心,也解释了稍作推迟的合理原因。
马婷婷自然是理解的,她深知公司正处于全国布局的关键时期,萧远肩上的担子很重。她能感受到萧远的诚意和对未来的规划,这就足够了。她轻轻回握了一下萧远的手,低声道:“嗯,工作要紧,我听你安排。”
萧母虽然盼着早点,但听到儿子已经有了明确的计划和承诺,而且最晚就是明年,也就放下了心:“行,你们心里有数就行。明年好,明年说不定还是双春兼闰月,好兆头呢!”
最大的心事有了着落,客厅里的气氛更加轻松愉悦。大家又聊了些家常里短,亲戚邻里的趣事。萧远也饶有兴致地听着父母讲述他们白天去菜市场、在小区里散步遇到的新鲜事。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平凡话题,让他彻底从高度紧张的商业思维中脱离出来,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月光静静地流淌,时间在温馨的闲聊中悄然流逝。快到十点时,萧父萧母毕竟年纪大了,有些熬不住,先后起身洗漱休息去了,把空间留给了两个年轻人。
客厅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窗外隐约传来的虫鸣和电视里播放的中秋晚会背景音。萧远和马婷婷并肩坐在沙发上,谁都没有说话,却有一种无声的默契在空气中流淌。
萧远伸出手,揽住马婷婷的肩膀,让她靠在自己怀里。马婷婷顺从地依偎过去,将头轻轻枕在他的肩头,感受着他身上令人安心的气息。
“这段时间,真的辛苦你了。”萧远低下头,下巴轻轻摩挲着马婷婷的头发,声音带着歉意和感激,“我在外面跑,公司里里外外都压在你身上。”
“没有,都是我该做的。”马婷婷摇摇头,声音轻柔,“倒是你,在外面人生地不熟的,又要跟那些精明的人打交道,肯定更累。我看你好像又清减了些。”
“还好,累是累了点,但收获很大。”萧远笑了笑,将她在怀里搂得更紧些,“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也想清楚了咱们未来要走的路。心里有底,就不觉得累。”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格外认真:“婷婷,等结了婚,我们就真的是真正的一家人了。以后,这个家,还有我们共同的事业,就要我们一起扛了。”
马婷婷抬起头,在朦胧的光线中凝视着萧远轮廓分明的侧脸,心中充满了踏实和幸福。她用力地点点头:“嗯,我们一起。”
不需要更多的言语,三年的相濡以沫,早已让他们彼此成为了对方最坚实的依靠。未来的路或许还会有风雨,但只要两人携手同心,便无所畏惧。
阳台外,那轮圆满的明月高悬中天,清辉遍洒,仿佛在为这对历经风雨、即将修成正果的恋人,也为这个充满希望的家庭,送上最皎洁、最永恒的祝福。家的温暖,如同这月光,柔和却极具力量,洗去了萧远满身的疲惫,也让他更加明确了自己奋斗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财富的积累,更是为了守护眼前这份弥足珍贵的团圆与幸福。
1993年的中秋之夜,在温馨宁静中缓缓落下帷幕。而对萧远和马婷婷而言,一个关于承诺与未来的新篇章,已然悄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