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第一天,傍晚的风带着一丝初秋的凉意,吹散了夏末的最后一抹燥热。萧远家那间略显昏暗的堂屋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桌上摆着简单的三菜一汤:一盘炒青菜,一碗蒸咸鱼,一碟萧母自己腌的萝卜干,还有一盆冒着热气的丝瓜蛋汤。这是再普通不过的农家晚饭,却透着一种安稳的烟火气。
萧远默默地吃着饭,心中却在酝酿着如何开口。从省城回来已经几天了,那次不算成功的经历让他更加清醒,也让他南下广东的念头如同野草般在心底疯长。系统面板上,他的总资产已经稳稳超过了三千元大关,这在1989年的农村,是一笔足以让人眼红的巨款。但他知道,这远远不够。广西的市场太小,信息差有限,而系统提供的“区域物价波动简报”中,关于广东方向的信息越来越频繁,指向的机会也愈发诱人。
“爸,妈,”萧远放下筷子,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
萧母正给儿子夹菜,闻言手顿了一下,看向萧远。萧父则依旧慢条斯理地嚼着咸鱼,只是抬了抬眼皮,示意他继续说。
“我打算,”萧远深吸一口气,清晰地说道,“等过了年,春节后,去广东看看。”
屋子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吠。萧母脸上的笑容僵住了,眼神里瞬间充满了担忧:“去广东?那么远的地方?你一个人去干啥呀?人生地不熟的……”
萧父没立刻说话,只是拿起桌上的劣质烟卷,划了根火柴点上,深深地吸了一口,烟雾模糊了他沟壑纵横的脸庞。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家里……待不下去了?还是觉得种地没出息?”
“不是的,爸!”萧远连忙解释,“家里很好。只是……我觉得外面机会更多。咱们广西毕竟还是偏僻了些,广东那边,靠近香港,政策活,工厂多,做生意的人也多,机会也大得多。”他不能提及系统,只能用自己的观察和“感觉”来解释。
“机会多,风险也大!”萧母急急地插话,“我听说那边乱得很,骗子多,还有……还有抢东西的!你一个人去,万一出点什么事,叫我们怎么办?”说着,她的眼圈有些发红。儿子这几个月虽然赚了些钱,让她脸上有光,但作为母亲,她最关心的永远是孩子的平安。
萧远理解母亲的担忧,他放缓语气,试图让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妈,我知道你担心。但我不是小孩子了。这几个月在县城跑来跑去,也见识了些人和事,懂得了一些分寸。我去广东,也不是盲目乱闯,先找个小地方落脚,看看情况,从小生意做起,不会去冒太大的险。”他顿了顿,看向一直沉默的父亲,“爸,咱们村,还有附近几个村,这两年去广东打工的年轻人不少吧?他们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而且,我不是去打工,是想自己做点小买卖。”
萧父吐出一口浓烟,目光透过烟雾,落在儿子年轻却异常沉稳的脸上。这几个月,儿子的变化他看在眼里。不再是那个刚从学校出来,带着几分书生气的毛头小子,言谈举止间多了几分果决和见识。他赚的钱,也实实在在改善了家里的条件,给家里添置了东西,也堵住了些闲言碎语。作为父亲,他既为儿子的成长感到欣慰,又为他的前路感到深深的忧虑。
“远子,”萧父终于开口,声音低沉,“你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广东那边,确实比我们这儿热闹,机会也多。但是,就像你妈说的,那地方,水更深。你之前在县城,好歹是家门口,有啥事家里还能照应一下。去了广东,真是举目无亲了。”他磕了磕烟灰,继续道,“你赚的这些钱,在家里,能过得挺舒服了。盖几间新瓦房,说一门好亲事,稳稳当当的,不好吗?何必非要跑那么远,去冒那个险?”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的思维,求稳,安居乐业。萧远心中理解,但他灵魂深处来自未来的视野和系统的辅助,让他无法安于这种“舒服”。他知道,未来的几十年,将是神州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广东更是浪潮之巅。现在不去搏一把,将来只会后悔莫及。
“爸,妈,”萧远的目光扫过父母担忧的脸庞,语气诚恳而坚定,“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安稳的日子是好,但我想趁年轻,出去闯一闯。不是为了赚多少钱,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大。现在政策好了,允许个人做生意,这就是机会。我不想等老了,回头看,后悔自己当年连试都没敢试一下。”他稍微透露了一点“野心”,“也许……也许我能闯出点名堂来呢?到时候,把你们都接出去看看。”
堂屋里再次陷入沉默。萧母低头抹着眼泪,萧父一口接一口地抽着烟,烟雾缭绕。灶台上的煤油灯噼啪作响,映照着三人复杂的心事。
不知过了多久,萧父将烟头摁灭在脚下,长长地叹了口气。他抬起头,看着儿子眼中那簇不容置疑的火苗,那是一种他年轻时或许也曾有过,却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的东西。他意识到,儿子已经做出了决定,他们的阻拦,或许只会成为孩子心中的遗憾。
“罢了,”萧父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也带着一丝释然,“孩子大了,翅膀硬了,想飞,就让他飞吧。”他转向还在抽泣的妻子,“秀兰,别哭了。远子是个有主见的孩子,这几个月,他也证明了自己不是胡来的人。咱们……就支持他吧。”
萧母抬起泪眼,看看丈夫,又看看儿子,最终无奈地点了点头,哽咽道:“那……那你一定要小心!经常写信回来,缺钱了就跟家里说,别苦着自己……”
“放心吧,妈,我会照顾好自己的。”萧远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涌起一股暖流和更强烈的责任感。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他未来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晚饭后,萧远一个人走到村口的小山坡上。夜色如水,繁星点点,远处连绵的山峦在月光下显出朦胧的轮廓。身后是生他养他的村庄,宁静而安详;前方,是通往山外、通往广东的未知之路,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这次家庭会议,与其说是商量,不如说是一次告知和寻求理解。结果比他预想的要顺利。他知道,父母的支持,更多的是出于对儿子的爱和无奈的选择。而他,必须用未来的成功,来回报这份沉甸甸的信任。
系统面板在意识中静静悬浮,LV3的经验条缓慢增长。它提供了信息和资金,但最终迈出脚步的勇气和承担后果的责任,仍需他自己来扛。广东,那个在系统简报中频频出现、充满财富符号的地方,不再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他接下来人生征程中,必须要去征服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地。
夜色渐深,萧远转身向家中走去,步伐坚定。从这一刻起,他的目标无比清晰:利用春节前的这几个月,积累更多的资本,进一步熟悉商业运作,为南下广东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家的温暖给了他力量,而远方的召唤,则点燃了他全部的斗志。
萧远默默地吃着饭,心中却在酝酿着如何开口。从省城回来已经几天了,那次不算成功的经历让他更加清醒,也让他南下广东的念头如同野草般在心底疯长。系统面板上,他的总资产已经稳稳超过了三千元大关,这在1989年的农村,是一笔足以让人眼红的巨款。但他知道,这远远不够。广西的市场太小,信息差有限,而系统提供的“区域物价波动简报”中,关于广东方向的信息越来越频繁,指向的机会也愈发诱人。
“爸,妈,”萧远放下筷子,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
萧母正给儿子夹菜,闻言手顿了一下,看向萧远。萧父则依旧慢条斯理地嚼着咸鱼,只是抬了抬眼皮,示意他继续说。
“我打算,”萧远深吸一口气,清晰地说道,“等过了年,春节后,去广东看看。”
屋子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吠。萧母脸上的笑容僵住了,眼神里瞬间充满了担忧:“去广东?那么远的地方?你一个人去干啥呀?人生地不熟的……”
萧父没立刻说话,只是拿起桌上的劣质烟卷,划了根火柴点上,深深地吸了一口,烟雾模糊了他沟壑纵横的脸庞。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家里……待不下去了?还是觉得种地没出息?”
“不是的,爸!”萧远连忙解释,“家里很好。只是……我觉得外面机会更多。咱们广西毕竟还是偏僻了些,广东那边,靠近香港,政策活,工厂多,做生意的人也多,机会也大得多。”他不能提及系统,只能用自己的观察和“感觉”来解释。
“机会多,风险也大!”萧母急急地插话,“我听说那边乱得很,骗子多,还有……还有抢东西的!你一个人去,万一出点什么事,叫我们怎么办?”说着,她的眼圈有些发红。儿子这几个月虽然赚了些钱,让她脸上有光,但作为母亲,她最关心的永远是孩子的平安。
萧远理解母亲的担忧,他放缓语气,试图让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妈,我知道你担心。但我不是小孩子了。这几个月在县城跑来跑去,也见识了些人和事,懂得了一些分寸。我去广东,也不是盲目乱闯,先找个小地方落脚,看看情况,从小生意做起,不会去冒太大的险。”他顿了顿,看向一直沉默的父亲,“爸,咱们村,还有附近几个村,这两年去广东打工的年轻人不少吧?他们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而且,我不是去打工,是想自己做点小买卖。”
萧父吐出一口浓烟,目光透过烟雾,落在儿子年轻却异常沉稳的脸上。这几个月,儿子的变化他看在眼里。不再是那个刚从学校出来,带着几分书生气的毛头小子,言谈举止间多了几分果决和见识。他赚的钱,也实实在在改善了家里的条件,给家里添置了东西,也堵住了些闲言碎语。作为父亲,他既为儿子的成长感到欣慰,又为他的前路感到深深的忧虑。
“远子,”萧父终于开口,声音低沉,“你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广东那边,确实比我们这儿热闹,机会也多。但是,就像你妈说的,那地方,水更深。你之前在县城,好歹是家门口,有啥事家里还能照应一下。去了广东,真是举目无亲了。”他磕了磕烟灰,继续道,“你赚的这些钱,在家里,能过得挺舒服了。盖几间新瓦房,说一门好亲事,稳稳当当的,不好吗?何必非要跑那么远,去冒那个险?”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的思维,求稳,安居乐业。萧远心中理解,但他灵魂深处来自未来的视野和系统的辅助,让他无法安于这种“舒服”。他知道,未来的几十年,将是神州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广东更是浪潮之巅。现在不去搏一把,将来只会后悔莫及。
“爸,妈,”萧远的目光扫过父母担忧的脸庞,语气诚恳而坚定,“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安稳的日子是好,但我想趁年轻,出去闯一闯。不是为了赚多少钱,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大。现在政策好了,允许个人做生意,这就是机会。我不想等老了,回头看,后悔自己当年连试都没敢试一下。”他稍微透露了一点“野心”,“也许……也许我能闯出点名堂来呢?到时候,把你们都接出去看看。”
堂屋里再次陷入沉默。萧母低头抹着眼泪,萧父一口接一口地抽着烟,烟雾缭绕。灶台上的煤油灯噼啪作响,映照着三人复杂的心事。
不知过了多久,萧父将烟头摁灭在脚下,长长地叹了口气。他抬起头,看着儿子眼中那簇不容置疑的火苗,那是一种他年轻时或许也曾有过,却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的东西。他意识到,儿子已经做出了决定,他们的阻拦,或许只会成为孩子心中的遗憾。
“罢了,”萧父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也带着一丝释然,“孩子大了,翅膀硬了,想飞,就让他飞吧。”他转向还在抽泣的妻子,“秀兰,别哭了。远子是个有主见的孩子,这几个月,他也证明了自己不是胡来的人。咱们……就支持他吧。”
萧母抬起泪眼,看看丈夫,又看看儿子,最终无奈地点了点头,哽咽道:“那……那你一定要小心!经常写信回来,缺钱了就跟家里说,别苦着自己……”
“放心吧,妈,我会照顾好自己的。”萧远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涌起一股暖流和更强烈的责任感。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他未来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晚饭后,萧远一个人走到村口的小山坡上。夜色如水,繁星点点,远处连绵的山峦在月光下显出朦胧的轮廓。身后是生他养他的村庄,宁静而安详;前方,是通往山外、通往广东的未知之路,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这次家庭会议,与其说是商量,不如说是一次告知和寻求理解。结果比他预想的要顺利。他知道,父母的支持,更多的是出于对儿子的爱和无奈的选择。而他,必须用未来的成功,来回报这份沉甸甸的信任。
系统面板在意识中静静悬浮,LV3的经验条缓慢增长。它提供了信息和资金,但最终迈出脚步的勇气和承担后果的责任,仍需他自己来扛。广东,那个在系统简报中频频出现、充满财富符号的地方,不再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是他接下来人生征程中,必须要去征服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地。
夜色渐深,萧远转身向家中走去,步伐坚定。从这一刻起,他的目标无比清晰:利用春节前的这几个月,积累更多的资本,进一步熟悉商业运作,为南下广东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家的温暖给了他力量,而远方的召唤,则点燃了他全部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