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八月惊雷-《系统首富》

  一九九二年八月三十一日,深夜十一点四十五分。

  深圳的夏夜,闷热依旧,空气中漂浮着白日喧嚣沉淀下来的倦意。城市远未沉睡,但萧远和马婷婷所在的这间公寓,却像是惊涛骇浪中一个短暂搁浅的贝壳,内部只剩下透支后的死寂。

  客厅里只开了一盏昏黄的落地灯,光线勉强勾勒出家具的轮廓,也将深陷在沙发里的两个身影笼罩在一片疲惫的阴影中。萧远仰着头,后脑抵着沙发靠背,双眼紧闭,眉宇间那道因长时间凝神而刻下的竖纹即使在松弛状态下也依稀可见。他的衬衫领口敞开着,袖口胡乱卷到手肘,上面还沾着不知是咖啡还是钢笔水的污渍。马婷婷则侧身蜷缩在沙发的另一角,头枕着一个抱枕,长发有些凌乱地散开,遮住了半边脸颊。她甚至连更换家居服的力气都没有,依旧穿着那套因为连续熬夜而显得有些皱巴巴的职业套裙,丝袜脱了一半,纤细的小腿裸露在微凉的空气中。

  从八月三十日凌晨到此刻,超过四十个小时的不眠不休、精神高度紧张,几乎榨干了他们最后一丝精力。公司最后一批发往北方的物资终于全部搞定,后续的跟踪协调交给了轮值的员工,周伟华也被他们强行赶回家休息,他们两人才得以拖着几乎不属于自己的身体回到这个临时的避风港。

  电视机开着,屏幕的光线在昏暗的房间里闪烁不定,声音被调得很低,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播放着午夜时段的常规新闻摘要。内容无非是国内经济建设的成就、某个会议的召开,偶尔穿插几条国际简讯。这种单调的背景音,反而加剧了室内的寂静和两人的困倦。

  马婷婷的眼皮沉重地耷拉着,意识在清醒和混沌的边缘浮沉。她似乎听到新闻里提到了“莫斯科”这个词,但疲惫的大脑像生锈的齿轮,无法有效处理这微弱的信息。她只想就这样睡去,哪怕天塌下来也不要醒。

  萧远的状态也差不多。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叫嚣着需要休息,但过度亢奋后又极度松弛的神经,却让他无法立刻沉入睡眠。各种画面在他脑海中碎片式地闪现:周伟华在货运场嘶哑的呼喊、马婷婷在银行与经理周旋时冷静的侧脸、李文杰从香港发来的确认传真、伊万那份长长的易货清单上被系统特别标注的几行字、还有公司里那些年轻员工们虽然疲惫却异常明亮的眼神……这一切,都像是一场宏大而混乱的梦境。

  他知道这不是梦。这是他和他的团队,在过去短短几个月里,用勇气、智慧和近乎透支的拼搏,创造出的一个商业上的小小奇迹。他们将数以万吨计的物资,通过复杂的链条,输送向那个正在剧烈颤动的北方巨人体内。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豪赌,赌注是他们积累的全部资本,以及对未来趋势的判断。

  赌局已经下注,骰子已经掷出。现在,只剩下等待结果揭晓的那一刻。

  就在萧远的意识即将被黑暗彻底吞没时,电视里原本平稳播报的新闻主播声音,突然出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停顿,紧接着,语调陡然变得急促而凝重。

  “……本台最新消息,据国际文传电讯社、塔斯社等多家外电报道,苏联首都莫斯科时间今晚(8月3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正在举行一场气氛异常紧张的特别会议……”

  萧远的眼皮猛地颤动了一下,但没有立刻睁开。那极度疲惫的身体产生了巨大的惯性,试图将他拉回睡眠。但“苏联”、“最高苏维埃”、“特别会议”这几个关键词,像几根冰冷的针,刺入了他混沌的意识深处。

  “……会议过程中出现了激烈争吵,部分共和国代表立场强硬……联盟中央权力机构面临空前挑战……有消息称,会议可能涉及联盟存续的根本性问题……”

  声音断断续续,但每一个词都带着千钧重量,砸在寂静的客厅里。

  马婷婷也听到了。她像是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身体微微一颤,枕在抱枕上的头抬了起来,迷茫地睁开眼,看向电视机屏幕。屏幕上的画面已经切换,不再是播音员,而是模糊不清、似乎有些摇晃的新闻画面:巨大的穹顶会场,攒动的人头,挥舞的手臂,镜头偶尔扫过一些代表脸上激动甚至愤怒的表情。虽然画面质量不佳,解说也因为信号问题夹杂着噪音,但那种山雨欲来、风暴将至的压抑感,却穿透屏幕,弥漫了整个空间。

  “……局势仍在快速发展中,本台将密切关注后续进展,并带来详细报道……”主播的声音依旧凝重,随后节目似乎进入了短暂的调整阶段,屏幕上的画面切换成了音乐节目,但之前那种令人不安的气氛已经无法驱散。

  萧远已经彻底清醒了。他坐直了身体,双手用力搓了搓脸,试图驱散那蚀骨的倦意。他的目光锐利地投向电视机屏幕,虽然此刻播放的是舒缓的音乐,但他的眼神仿佛能穿透屏幕,看到万里之外那片正在发生惊天动地变化的土地。

  “刚才……新闻里说……”马婷婷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和一丝不确定的惊惶,她撑起身子,看向萧远,“苏联……他们的最高苏维埃……”

  “嗯。”萧远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他拿起茶几上的遥控器,将电视音量调高了一些,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遥控器的按键,“特别会议……争吵……联盟存续问题……”他重复着刚才听到的关键词,每一个词都像重锤敲在他的心口上。

  虽然早就通过系统的预警和各种渠道的信息,预感到这一天迟早会来,甚至他们近期的所有行动都是基于这个判断。但当历史性的事件真的以这种直接的方式,通过大众传媒呈现在眼前时,那种冲击力依然是无与伦比的。这不再是分析报告上的冰冷文字,也不是伊万电话里焦急的暗示,这是正在发生的、被世界瞩目的现实!

  萧远下意识地调了几个台,其他频道有的还在播放常规节目,有的已经开始插播类似的快讯,措辞或许有所不同,但核心信息都指向一点:那个曾经与美国并列的超级大国,其核心权力机构正在公开场合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和分裂,联盟的根基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塌。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马婷婷抱紧了膝盖,将下巴抵在膝头,轻声说道。她的脸上没有了睡意,只剩下一种混合着震惊、忧虑和某种难以言喻的清醒。作为公司财务的核心,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公司最近这几个月像疯了一样向北方输送物资,几乎动用了所有的流动资本,甚至进行了一部分短期融资。如果……如果那边的情况彻底失控,如果伊万那边出了什么问题,如果换回来的东西价值不及预期甚至根本无法运回……后果不堪设想。

  萧远没有说话,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拉开了厚重的窗帘。窗外,是深圳不夜的灯火,勾勒出这座年轻城市充满活力的轮廓。而他的目光,却仿佛越过了千山万水,投向了那片被夜色和迷雾笼罩的北方。他知道,此刻在莫斯科,在那个巨大的会场里,正在进行的是一场决定亿万人命运、重塑世界格局的较量。

  他深吸了一口气,意识沉入系统界面。

  几乎是同时,系统界面自动弹出,占据了视野的中心。那张一直存在的、标注着全球主要经济政治风险区域的地图上,代表苏联及其周边区域的板块,已经不再是闪烁的红色警报,而是变成了一种近乎凝固的、令人心悸的深红色,如同即将凝固的血液。在这片深红之上,一个不断脉动的、更加刺眼的猩红色感叹号剧烈地跳动着。

  紧接着,一行清晰无比、仿佛用火焰烙刻而成的文字,出现在感叹号下方:

  【历史性转折点确认。巨大不确定性伴随巨大机遇。请宿主做好准备。】

  文字简洁,却蕴含着无穷的信息量和沉重的分量。“确认”两个字,抹去了最后一丝侥幸或怀疑。“巨大不确定性”道出了前方道路的凶险,政局更迭、社会动荡、法律失效、合同作废……任何一项都可能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而“巨大机遇”则像黑暗中的灯塔,提醒着他,风险的另一面,是普通人几辈子也难以企及的财富暴涨的机会,是奠定未来商业帝国基石的绝佳时机。

  系统的提示与他自己的判断完全吻合。他知道,从现在起,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伊万最后那封关于易货的电传,其价值可能远超之前的任何一笔现金交易。那些被系统标注的“特殊物品”,那些国内急需的工业原料和设备,甚至可能包括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但同时,他也必须更加警惕。局势混乱之下,牛鬼蛇神都会冒出来,诚信在生存面前可能变得脆弱。物流通道是否会中断?结算方式是否会再生变数?香港的李文杰能否顺利接应和处置换回来的物资?国内的政策和风向又会如何变化?

  千头万绪,瞬间涌入脑海,将残存的疲惫冲刷得一干二净。他感到一种冰冷的兴奋感从脊椎升起,混合着对未知的敬畏和一种属于开拓者的强烈冲动。

  “婷婷,”萧远转过身,看向沙发上依旧蜷缩着的马婷婷,他的眼神已经恢复了平日的冷静和锐利,甚至比平时更加深邃,“通知周伟华和李文杰,明天……不,今天上午九点,准时召开紧急电话会议。另外,让财务部和外贸部负责跟进苏联业务的核心人员也做好准备,随时待命。”

  马婷婷看着萧远在窗前被城市背景光勾勒出的挺拔身影,看着他眼中那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仿佛有火焰在燃烧的光芒,她心中的那丝慌乱奇异地平复了下来。她点了点头,从沙发上站起,虽然身体依旧酸痛,但语气已经恢复了平时的干练:“好,我这就去打电话。伟华那边估计刚躺下,李文杰那边有时差,正好是工作时间。”

  她走到电话旁,开始拨号。手指按下按键的“嘟……嘟……”声,在寂静的客厅里显得格外清晰。

  萧远重新将目光投向窗外深沉的夜空。八月即将过去,九月即将来临。对于世界而言,一个时代正在今晚划上句号。而对于他萧远,对于远航贸易而言,一场真正的、考验胆识、智慧和运气的终极冒险,才刚刚拉开序幕。

  电视机里,音乐节目不知何时已经结束,又开始滚动播放关于苏联局势的最新快讯,主持人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在房间里低回:

  “……有分析认为,此次特别会议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联盟的未来,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窗外,遥远的天空中,似乎隐隐传来了一声闷雷的回响,预示着一场席卷欧亚大陆的暴风雨,已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