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一月十五日,星期三。天气阴,略有薄雾,典型的岭南冬季天气,带着湿冷的寒意。
一辆半新的桑塔纳轿车驶离深圳罗湖区逐渐繁华的市区,朝着西北方向的宝安区开去。开车的是周伟华的一位朋友,专门做车辆租赁生意。萧远和马婷婷坐在后座。车内气氛有些沉闷,两人都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象。
城市边缘的景观与市中心截然不同。高楼大厦被低矮的厂房、仓库和一片片待开发的空地所取代。随处可见的建筑工地塔吊,和远处田野间残存的蕉林、鱼塘,构成了一幅改革开放初期特区扩张特有的、生机勃勃而又略显杂乱的图景。
“远哥,婷婷姐,前面快到了。”开车的司机兼向导小陈指了指前方一片略显陈旧的厂区。
此行的目的地,是周伟华通过一个做建材生意的老乡介绍的一家镇办服装厂。据那位老乡说,这家厂子效益很差,工资都发不出来,镇里早就想甩掉这个包袱,厂长也焦头烂额,正在到处找接盘的人。萧远在列出潜在投资方向后,立刻让周伟华动用关系网搜集信息,这家服装厂是第一个反馈回来的、看起来比较靠谱的目标。
车子在一片锈迹斑斑的铁栅栏门前停下。门旁挂着一块白底黑字的木牌,字迹有些模糊,依稀能辨认出“XX镇第一服装厂”的字样。门卫室空着,只有一个老头裹着军大衣坐在门口晒太阳,看到车子,懒洋洋地抬了抬眼,也没过来询问。
萧远和马婷婷下车,立刻感受到一种与深圳市区热火朝天氛围格格不入的萧条感。厂区不大,几排红砖砌成的平房是主要车间,屋顶的石棉瓦有些已经破损。空地角落里堆着废料和煤渣,几只瘦骨嶙峋的土狗在垃圾堆里翻找着什么。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棉絮、机油和淡淡霉味混合的气息。
一个穿着蓝色中山装、戴着眼镜、约莫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小跑着从一间挂着“厂长办公室”牌子的平房里迎了出来,脸上堆着有些局促和期待的笑容。
“是萧老板和马会计吧?欢迎欢迎!我是厂长,姓李,李建国。”李厂长热情地伸出手,他的手心有些潮湿,握手的力度却很大。
“李厂长,你好,打扰了。”萧远与他握了握手,语气平和。马婷婷也微微点头示意。
“不打扰,不打扰!你们能来,是我们厂的荣幸!”李厂长连忙说道,眼神在萧远和马婷婷之间快速扫过,似乎在评估这两位过分年轻的潜在买家。
寒暄几句后,李厂长带着他们走进车间。
车间里光线昏暗,靠屋顶几扇蒙尘的气窗采光。几十台老式的脚踏缝纫机整齐排列,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工位有人。工人们大多是无精打采的中年女工,穿着臃肿的棉袄,动作缓慢地操作着机器,看到厂长带着陌生人进来,也只是懒懒地抬下头,眼神麻木。机器发出的“嗒嗒”声稀疏而沉闷,缺乏活力。地上散落着布头和线团,空气中漂浮着细小的棉絮。
“厂子……唉,不景气啊。”李厂长叹了口气,开始介绍,“主要是给市里几家百货公司做点劳保服、工作服,订单不稳定,价格也压得低。设备都是七八十年代的老家伙了,效率跟不上。工人们有技术的都跑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唉。”他的语气充满了无奈和挫败感。
萧远一边听,一边仔细观察。他注意到有些机器虽然老旧,但保养得还算可以,看得出一些老工人对手里的吃饭家伙有感情。车间的空间布局也还算规整,只是缺乏管理,显得杂乱。他走到一台停着的缝纫机前,摸了摸台面,一层薄灰。
“李厂长是技术出身?”萧远看似随意地问道。
“是啊,”李厂长提到技术,眼神亮了一些,“我年轻时在省里的国营大厂干过十几年技术员,后来调到这边当厂长。搞技术我在行,可这跑市场、拉订单……真是难为我了。”他苦笑着摇头。
马婷婷则更关注细节。她走到墙角堆放成品的地方,随手拿起一件做好的蓝色工装,仔细查看针脚和线头。又走到记工牌和材料领用登记表前,默默看了几眼,眉头微蹙。她低声对萧远说:“物料管理很乱,损耗可能不小。成品检验似乎也不严格。”
萧远点点头。他注意到车间的电线布线有些杂乱,消防设施也显陈旧。这些都是隐患。
【系统提示(LV10):被动环境扫描启动。检测到当前环境(服装生产车间)。潜在风险提示:1.消防安全隐患(电线老化,消防器材不足)。2.生产设备老化严重,预估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35%。3.员工士气低落。优势提示:1.场地空间可利用性高。2.部分基础技术工人留存。3.地理位置具备物流潜力(靠近规划中的主干道)。综合评估:改造成本较高,但基础框架存在价值。】
系统的评估冷静而客观,与萧远自己的观察基本吻合。这确实是个烂摊子,但并非一无是处,关键在于投入多少资源改造,以及改造后能否打开市场。
李厂长带着他们又参观了裁剪车间和仓库。裁剪车间只有几台老式的电剪刀,仓库里堆着一些积压的布料和成品,蒙着厚厚的灰尘。
“不瞒二位,”李厂长搓着手,语气诚恳中带着急切,“镇里意思很明确,只要能接手这个摊子,解决工人就业,债务问题可以谈,价格也好商量。我是真不想看着厂子就这么黄了,对不起这些跟了我多年的老伙计啊。”他指了指车间里那些眼神麻木的工人,神情有些黯然。
考察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离开厂区,坐回车上,萧远和马婷婷都沉默了片刻。
“感觉怎么样?”萧远率先开口,问马婷婷。
“问题很多,”马婷婷语气冷静,“财务上肯定是个窟窿,债务不清,账目估计也一塌糊涂。管理完全瘫痪。工人没有积极性。优点是,地方够大,厂房虽然旧但结构还行,确实如李厂长所说,有些老工人技术底子应该还在。地理位置,如果未来这边发展起来,物流会方便。”
她顿了顿,补充道:“关键是价格。如果收购价足够低,低到能覆盖掉预期的债务和改造费用,或许值得一试。但这需要非常详细的尽职调查。”
萧远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破败厂区,目光深邃。
“婷婷,你看问题的角度很对,财务风险是首要的。”他缓缓说道,“不过,除了算账,我们还要看趋势。政策在松动,国内的市场需求一定会起来。服装是必需品,门槛相对不高,正好适合我们练手。这个厂子,就像一块生锈的铁胚,我们需要评估的是,把它重新熔炼、锻造,需要花多大代价,以及锻造出来后,能打成一把什么样的利器。”
他脑海中,系统关于“地理位置具备物流潜力”的提示,与他记忆中这一带未来将成为重要工业区和交通枢纽的印象重叠在一起。
“走吧,回去我们再仔细研究。这只是第一家。”萧远对司机小陈说道。
车子发动,驶离了这片沉浸在萧条中的厂区,朝着充满活力的市区方向驶去。车窗外,寒冷的雾气似乎正在渐渐散去。
一辆半新的桑塔纳轿车驶离深圳罗湖区逐渐繁华的市区,朝着西北方向的宝安区开去。开车的是周伟华的一位朋友,专门做车辆租赁生意。萧远和马婷婷坐在后座。车内气氛有些沉闷,两人都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象。
城市边缘的景观与市中心截然不同。高楼大厦被低矮的厂房、仓库和一片片待开发的空地所取代。随处可见的建筑工地塔吊,和远处田野间残存的蕉林、鱼塘,构成了一幅改革开放初期特区扩张特有的、生机勃勃而又略显杂乱的图景。
“远哥,婷婷姐,前面快到了。”开车的司机兼向导小陈指了指前方一片略显陈旧的厂区。
此行的目的地,是周伟华通过一个做建材生意的老乡介绍的一家镇办服装厂。据那位老乡说,这家厂子效益很差,工资都发不出来,镇里早就想甩掉这个包袱,厂长也焦头烂额,正在到处找接盘的人。萧远在列出潜在投资方向后,立刻让周伟华动用关系网搜集信息,这家服装厂是第一个反馈回来的、看起来比较靠谱的目标。
车子在一片锈迹斑斑的铁栅栏门前停下。门旁挂着一块白底黑字的木牌,字迹有些模糊,依稀能辨认出“XX镇第一服装厂”的字样。门卫室空着,只有一个老头裹着军大衣坐在门口晒太阳,看到车子,懒洋洋地抬了抬眼,也没过来询问。
萧远和马婷婷下车,立刻感受到一种与深圳市区热火朝天氛围格格不入的萧条感。厂区不大,几排红砖砌成的平房是主要车间,屋顶的石棉瓦有些已经破损。空地角落里堆着废料和煤渣,几只瘦骨嶙峋的土狗在垃圾堆里翻找着什么。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棉絮、机油和淡淡霉味混合的气息。
一个穿着蓝色中山装、戴着眼镜、约莫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小跑着从一间挂着“厂长办公室”牌子的平房里迎了出来,脸上堆着有些局促和期待的笑容。
“是萧老板和马会计吧?欢迎欢迎!我是厂长,姓李,李建国。”李厂长热情地伸出手,他的手心有些潮湿,握手的力度却很大。
“李厂长,你好,打扰了。”萧远与他握了握手,语气平和。马婷婷也微微点头示意。
“不打扰,不打扰!你们能来,是我们厂的荣幸!”李厂长连忙说道,眼神在萧远和马婷婷之间快速扫过,似乎在评估这两位过分年轻的潜在买家。
寒暄几句后,李厂长带着他们走进车间。
车间里光线昏暗,靠屋顶几扇蒙尘的气窗采光。几十台老式的脚踏缝纫机整齐排列,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工位有人。工人们大多是无精打采的中年女工,穿着臃肿的棉袄,动作缓慢地操作着机器,看到厂长带着陌生人进来,也只是懒懒地抬下头,眼神麻木。机器发出的“嗒嗒”声稀疏而沉闷,缺乏活力。地上散落着布头和线团,空气中漂浮着细小的棉絮。
“厂子……唉,不景气啊。”李厂长叹了口气,开始介绍,“主要是给市里几家百货公司做点劳保服、工作服,订单不稳定,价格也压得低。设备都是七八十年代的老家伙了,效率跟不上。工人们有技术的都跑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唉。”他的语气充满了无奈和挫败感。
萧远一边听,一边仔细观察。他注意到有些机器虽然老旧,但保养得还算可以,看得出一些老工人对手里的吃饭家伙有感情。车间的空间布局也还算规整,只是缺乏管理,显得杂乱。他走到一台停着的缝纫机前,摸了摸台面,一层薄灰。
“李厂长是技术出身?”萧远看似随意地问道。
“是啊,”李厂长提到技术,眼神亮了一些,“我年轻时在省里的国营大厂干过十几年技术员,后来调到这边当厂长。搞技术我在行,可这跑市场、拉订单……真是难为我了。”他苦笑着摇头。
马婷婷则更关注细节。她走到墙角堆放成品的地方,随手拿起一件做好的蓝色工装,仔细查看针脚和线头。又走到记工牌和材料领用登记表前,默默看了几眼,眉头微蹙。她低声对萧远说:“物料管理很乱,损耗可能不小。成品检验似乎也不严格。”
萧远点点头。他注意到车间的电线布线有些杂乱,消防设施也显陈旧。这些都是隐患。
【系统提示(LV10):被动环境扫描启动。检测到当前环境(服装生产车间)。潜在风险提示:1.消防安全隐患(电线老化,消防器材不足)。2.生产设备老化严重,预估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35%。3.员工士气低落。优势提示:1.场地空间可利用性高。2.部分基础技术工人留存。3.地理位置具备物流潜力(靠近规划中的主干道)。综合评估:改造成本较高,但基础框架存在价值。】
系统的评估冷静而客观,与萧远自己的观察基本吻合。这确实是个烂摊子,但并非一无是处,关键在于投入多少资源改造,以及改造后能否打开市场。
李厂长带着他们又参观了裁剪车间和仓库。裁剪车间只有几台老式的电剪刀,仓库里堆着一些积压的布料和成品,蒙着厚厚的灰尘。
“不瞒二位,”李厂长搓着手,语气诚恳中带着急切,“镇里意思很明确,只要能接手这个摊子,解决工人就业,债务问题可以谈,价格也好商量。我是真不想看着厂子就这么黄了,对不起这些跟了我多年的老伙计啊。”他指了指车间里那些眼神麻木的工人,神情有些黯然。
考察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离开厂区,坐回车上,萧远和马婷婷都沉默了片刻。
“感觉怎么样?”萧远率先开口,问马婷婷。
“问题很多,”马婷婷语气冷静,“财务上肯定是个窟窿,债务不清,账目估计也一塌糊涂。管理完全瘫痪。工人没有积极性。优点是,地方够大,厂房虽然旧但结构还行,确实如李厂长所说,有些老工人技术底子应该还在。地理位置,如果未来这边发展起来,物流会方便。”
她顿了顿,补充道:“关键是价格。如果收购价足够低,低到能覆盖掉预期的债务和改造费用,或许值得一试。但这需要非常详细的尽职调查。”
萧远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破败厂区,目光深邃。
“婷婷,你看问题的角度很对,财务风险是首要的。”他缓缓说道,“不过,除了算账,我们还要看趋势。政策在松动,国内的市场需求一定会起来。服装是必需品,门槛相对不高,正好适合我们练手。这个厂子,就像一块生锈的铁胚,我们需要评估的是,把它重新熔炼、锻造,需要花多大代价,以及锻造出来后,能打成一把什么样的利器。”
他脑海中,系统关于“地理位置具备物流潜力”的提示,与他记忆中这一带未来将成为重要工业区和交通枢纽的印象重叠在一起。
“走吧,回去我们再仔细研究。这只是第一家。”萧远对司机小陈说道。
车子发动,驶离了这片沉浸在萧条中的厂区,朝着充满活力的市区方向驶去。车窗外,寒冷的雾气似乎正在渐渐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