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镶白旗-《明末:从辽东开始,打造盛世帝国》

  马蹄声加重,一杆白色旗身,红色镶边的旗帜,率先出现在众人视野之中,在众人注视下。

  大量身穿米白色棉甲的骑兵,从主干道的一处拐角街道杀出,战马嘶鸣,一柄柄马槊对准李平的队伍。

  “结阵。”

  李平大吼一声,目视着来势汹汹的清军骑兵,脸上浮现出凝重之色,因为他认出了这一支骑兵的出处。

  八旗之一:镶白旗。

  毫不夸张的说。

  这是清军真正的精锐,也是皇太极能肆无忌惮的底气,在这个时代,能正面硬刚八旗的军队屈指可数。

  “刀盾队就位!”

  “长矛队就位!”

  “弓箭队就位!”

  “火铳队就位!”

  队长们挥舞腰刀指挥着各自小队,一声声就位,此起彼伏,阵型很快完成,所有人屏气凝神,目视着冲来的清军。

  他们经历日复一日的训练,经历大大小小的战争,早已司空见惯骑兵冲阵,丝毫没有因为恐惧而惊慌。

  “火铳队准备!”火铳队队长大喊道。

  听到命令,后排早已等候多时的火铳队,通过阵型间隙,穿梭于阵型之中,很快抵达最前方。

  三排火铳手,前两排蹲下,第三排站立,黑洞洞的枪口,对准疾驰而来的清军骑兵。

  “放!”

  随着那火铳队队长一声令下,灰白烟雾升腾,砰砰砰的火铳声响起,声如惊雷,火药味弥漫。

  紧接着。

  第二排、第一排依次站立射击,然后原路返回。

  迎面而来的清军骑兵,被火铳射得人仰马翻,死伤无数,哀嚎声充斥街道,但后续的清军骑兵依旧冲锋。

  虽然速度降了下来,但丝毫没有退走的意思。

  “弓箭手放!”

  弓箭队队长大喊下令。

  箭雨倾泄向清军骑兵,却没造成实质性伤亡,清军的三层盔甲,轻轻松松挡下所有箭矢。

  扎得像豪猪的清军,终于冲至阵前。

  “砰!”

  清军骑兵碰撞盾墙上。

  一字排开的长矛,此刻串着七八具清军尸体,胸口、脑袋、腹部被长矛洞穿,伤口处染红了米白色的棉甲,鲜血如注般顺着矛杆流下。

  不过。

  前排骑兵冲开了盾墙,后面的骑兵直接杀入军阵之中,战斗变得粗暴起来,马上的清军挥舞武器,左右乱砍乱砸。

  但军阵限制战马机动性,清军骑兵被钩镰刀拉下战马,掩埋在人群之中,场面十分混乱血腥。

  落马的清军士兵,被钝器砸成肉泥,红白之物从他们棉甲缝隙中流出,让青石板路面变得十分滑溜,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摔倒在地。

  如此激战下,双方都出现了伤亡,毕竟是精锐对精锐,战斗自然不会是一面倒,反而是一种焦灼状态。

  “特么的,不愧是八旗。”李平啐了一口带血唾沫。

  此刻,他挥舞着狼牙棒,动作大开大合,连续杀了七八人之后,呼吸也不由急促起来,不像刚才那样游刃有余。

  显然镶白旗的清军,比普通清军厉害很多,无论武器装备,还是身体素质,远不是一个级别的。

  李平虽然体力消耗巨大,但距离力竭还有一段时间,再杀上一两个时辰,不成问题。

  毕竟他的体魄远强于普通人。

  忽的。

  李平察觉到,远处的酒楼上竟有人盯着自己,他眼角瞟向那酒楼,顿时警铃大作。

  因为有一个人正手持一把强弓,瞄准他的脑袋,也就在他看过去那一瞬,那人几乎同一时间松开拉弓弦的右手。

  箭矢由一个黑点逐渐放大,瞬息之间便来至眼前,扭动的箭杆,彰显着此箭的力道极大,甚至达到了破甲的地步。

  太快了!

  李平身体紧绷,脑袋向右一歪,箭矢擦着头盔左侧划过,火星四溅。

  虽然躲开了这致命一箭,但箭头刮过头盔发出的刺耳声音,让他耳朵出现短暂耳鸣,脑袋嗡嗡作响。

  李平用力甩了甩脑袋,想将脑袋里的嗡鸣声甩出去,恢复些许,他怒目望去,那酒楼上的正是阿济格。

  “济尔哈朗!”

  李平如虎啸般低吼,怒发冲冠,显然他将阿济格误认成济尔哈朗,此刻他宛若一头发疯的凶兽。

  济尔哈朗?

  阿济格微微皱眉,虽然偷袭未成功,让他感到可惜,但李平那一声咆哮却让他疑惑起来。

  将自己误认为济尔哈朗了?

  呵呵!

  还真是胆大,奔袭义州城,却连守将是谁都没搞清楚。

  真就这么自信?

  阿济格嘴角轻轻抽动,此刻他依旧不认为自己会输。

  虽然南城门失守,李平大军进了城,但是他手中还有八旗之一的镶白旗。

  有此等精锐在手。

  又何惧李平?

  “让骑兵继续冲,我倒要看看,这个李平能支撑多久。”阿济格冷哼道。

  他恨不得将李平千刀万剐,挫骨扬灰,以此来洗刷掉身上的耻辱。

  而此刻。

  主干道上人山人海,随着李平队伍阵型被冲散,清军骑兵长驱直入,双方完全陷入苦战之中。

  “平哥,这样打下去不行啊,阵型散了,无法组织有效反击,辫子好像在有意切割我们。”陈二娃大声说道。

  他浑身染血,臂铠脱离,棉甲上布满刀痕,横七竖八,但却没有完全破甲,里面的铁皮安然无恙,更何况棉甲十分克制清军的弯刀。

  李平看向靠过来的陈二娃:“传达下去,所有人进入小巷。”

  面对悍不畏死的镶白旗骑兵,李平明智的选择避其锋芒。

  毕竟主干道太宽,十分利于骑兵冲锋,而自己等人又全是步兵,持续耗下去,只会徒增伤亡。

  但街道两旁的小巷中就不一样了。

  清军骑兵想进去,就只能下马,选择像步兵那样进行巷战。

  然而对于巷战,李平有十足的信心,完虐清军八旗。

  因为他给士兵们的训练科目,结合了古代和现代的理念。

  像三三制战术。

  虽然不适应古代开阔地作战,但是在街道小巷里,火铳手、弓箭手、刀盾手或长矛手三三配合。

  那爆发出来的战斗力,不可想象,对这个时代来说,简直是降维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