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安心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炮灰成团宠,哥哥太多,撩不完!》

  “什么?!”

  御座上的皇帝猛地站起,动作之大带倒了御案上的玉镇纸,“哐当”一声脆响,碎玉飞溅!他脸上瞬间褪尽血色,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置信的、近乎失态的惊怒。

  “不可能!太后沉疴已久,岂是寻常医者能治?定是江湖术士行骗,胆敢欺君罔上!来人,给朕拖出去斩了!”这脱口而出的暴戾命令,与其说是愤怒,不如说是某种隐秘计划被打乱的惊慌失措。

  “陛下息怒!”话音未落,太后宫中的掌事大嬷嬷已疾步入殿,神色虽急却带着难掩的喜意,她深深一福,“奴婢启禀陛下,太后确已清醒,精神见好,此刻已能进些清粥!那位揭了皇榜的医者,确有回春妙手!”

  “揭了皇榜?何人揭了皇榜?他又是何时进的宫?怎没有人通传给朕?”

  皇帝的勃然大怒,脸色变幻不定,方才的失态与此刻的震惊交织,殿内群臣更是屏息凝神,目光在皇帝、镇北王、崔国公以及那报信的嬷嬷之间来回逡巡,只觉得今日这太极殿风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诡谲莫测,暗藏惊雷。

  掌事大嬷嬷面色僵了一瞬,但很快恢复如初,嘴角勉强一笑:“陛下不必紧张,您的孝心奴婢知道,太后也明白,恐您忧心,所以太后一醒就遣奴婢来回禀。”

  说完又看向镇北王,“且这揭榜的医者……是镇北王带回来的,错不了!”

  皇帝倏地转头,目光落在镇北王身上,目眦欲裂,若是目光能杀人,镇北王早已千疮百孔。

  镇北王却对着掌事嬷嬷放松一笑,笑的真诚实意。

  看着两人目光交流,皇帝心中一痛,他不由捂住胸口,深吸一口气来缓解心痛。

  “陛下!”

  大太监见状忙上前去扶。

  皇帝却猛地把人推开,再次抬眸,眼底是歇斯底里的怨毒,与肆无忌惮的杀意。

  视线扫过大殿,每个对上他视线的人,都心惊胆战,仿若置身九幽深渊。

  镇北王却始终不清不淡的看着他,仿若在看一个疯子,一个傻子,一个笑话。

  这是皇帝最不能忍受的。

  凭什么,凭什么他就能如此的风轻云淡,看着他筹谋的一切毁于一旦。

  从小到大他不争不抢,却能轻而易举的得到一切。

  父皇母后的关爱,心上人的芳心,朝臣的认同,赫赫战功,这一切他都手到擒来。

  可偏偏他所奢望的,拼尽全力争取,筹谋的都被拱手送到他的面前,而他却不屑一顾,像垃圾一样,被他丢在地上,而他要匍匐地上去捡起来,供起来,这一切显得他是那么的卑劣。

  如今,他已登上了至高之位,而母后还在偏帮他,把他当傻子一样耍。

  既然如此,那他就卑劣个彻底。

  他理了理龙袍,恢复了理智与皇帝应有的威仪,“太后凤体乃国之要事,万不容有失,来人啊!”

  太医院院判从大殿角落出来连滚带爬的出来,跪在地上,瑟瑟发抖,“臣……臣……臣在!”

  “去慈宁宫看看,那个所谓的医者的是怎么回事,太后的凤体一直是你在负责,朕-相-信-你!”

  皇帝话落,镇北王的眼神如同利剑般刺过去,落在院判身上,他只觉芒刺在背,刀剑高悬,嘴唇哆嗦半天才艰难吐出一个字,“是~”

  太后的毒是他亲自下的,太后每日的平安脉是他请的,所以他知道,太后是绝对活不过今日,就算真有能人异士能救,他也要太后崩于今日。

  但,他也知道,他也活不过今日。

  无论是皇上还是镇北王都不会放过他……

  还不等他站起身,掌事嬷嬷就开口道:“院判不必再跑一趟,那名医者来了,正候在大殿外等候陛下召见。”

  皇帝黑眸如渊看着掌事嬷嬷,冷笑一声,“冯嬷嬷不愧是母后身边最得力的,做事周全,考虑周到。”

  冯嬷嬷诚惶诚恐的跪地:“陛下折煞奴婢了,陛下至孝,太后心慈,老奴自不敢懈怠马虎,辜负主子的信任。”

  “好,好的很!若太后凤体好转康健,朕当重-重-有-赏!”

  冯嬷嬷仿若听不出皇帝的言外之意,恭恭敬敬叩拜谢恩,“谢陛下隆恩!”

  安心随着内侍太监特有的通传声迈步进入大殿。

  她身着一席湖蓝色散花纱裙,裙摆处的彩蝶纹样随着步伐翩然欲飞,金丝银线勾勒出的云纹在阳光下泛着细碎光芒,腰间禁步上的翡翠坠子随着莲步轻移叮咚作响。

  端庄贵气而又朝气活力。

  走进大殿正中,站定,抬头,大殿再次落针可闻。

  这是?!

  “安心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安心?!

  魏涵口中崔国公真正的女儿。

  冷水落油锅,炸的人头晕眼花。

  眼前的人与崔锦心相似的眉眼,让人一时脑袋发缠,理不清头绪。

  皇帝,崔国公眼神死死地盯着安心,眼底闪过一丝震惊。

  尤其是崔国公,掩在袖下的手掌死死攥紧,指甲陷进肉里,见了血丝,他犹未察觉。

  安心则一排安然,手掌交叠至于腹前,抬头挺胸,任凭他们打量。

  本是柔柔弱弱娇娇软软一小姑娘,此刻所有人却被她自内而发的强大所震撼。

  冯嬷嬷眼底也满是赞赏与满意,“大殿之上的事,太后已然知晓,安心小姐既是太后的救命恩人也是崔国公嫡女,就留在宫中,常伴太后左右。”

  一句话定了安心的身份。

  皇帝:“不可!”

  冯嬷嬷似乎没听到皇帝的话,“至于崔锦心……鉴于她自小养在崔国公府,又甚是孝顺,且念及崔国公对陛下忠心耿耿,若能查明勾结鞑靼之事与之无关,验明身份,准其继续留在崔国公府,身份改为……崔国公府养女!”

  镇北王面露不解,母后这是何意?要护着崔锦心?

  被忽略的皇帝,猛地起身:“朕说了不可!”

  冯嬷嬷浑身气势一变,看向皇帝,:“陛下,太后说了,您会明白她的苦心的!”

  皇帝面上露出一丝慌乱。

  冯嬷嬷转而看向大理寺卿王缙,王缙躬身出列:“请太后放心,臣定会查明一切,还事实一个真相,还受害者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