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集:宫墙暗流
双经渡随内侍穿过朱红宫墙时,檐角铜铃正被风拂得轻响,像极了他此刻平静下的微澜。昨夜巡街官差偏袒地痞的模样还在眼前,那官差袖中露出的半块玉佩,与张万贯常佩的羊脂玉竟是同个匠人落款——这些他未对李修远言明,却知张万贯的手段已从街头流言,悄悄伸到了官场肌理。
“双先生,贵妃娘娘这几日总说心口像压着块冰,太医开的方子也不见效。”引路的内侍是韦贵妃身边最得力的刘伴伴,说话时眼尾的细纹里藏着焦虑,“昨儿夜里听着风声,竟说您……说您治死了人,娘娘当即就犯了恶心,连药都吐了。”
双经渡脚步微顿。他早料到谣言会传入宫墙,却没算到韦贵妃的脾疾竟与这流言缠得如此紧。《内经》有云“思伤脾,怒伤肝”,忧思与恼怒交织,恰如寒邪裹着肝火,在脾胃间反复拉锯,寻常温补之药自然难见其功。
进了沉香缭绕的寝殿,便见韦贵妃斜倚在铺着软垫的榻上,往日里顾盼生辉的眼眸此刻半眯着,见他进来,才勉强抬了抬眼,声音轻得像飘雪:“先生来了。”她指尖无意识地抠着锦被上的缠枝纹,“外面那些话……是真的吗?”
双经渡未急着搭脉,先取过案上的药碗闻了闻——仍是前日他开的健脾方,只是药气中混了丝若有若无的苦涩,像是加了不该有的寒凉药材。“娘娘这药,是谁煎的?”
韦贵妃身旁的宫女怯生生回话:“是……是新来的小厨房煎的,说加了些安神的莲子心。”
“莲子心性寒,虽能安神,却会折损脾阳。”双经渡将药碗推远些,目光落在韦贵妃泛青的眼下,“娘娘近来是不是总觉得腹中冷痛,吃了东西像堵在胸口?”
韦贵妃猛地坐直了些,惊道:“先生怎知?太医只说我是忧思过度,可我明明觉得肚子里像揣着冰碴子。”
双经渡伸出两指搭在她腕脉上,指下脉象浮而无力,如风中残烛——这是脾阳被寒邪所遏的典型脉象,比他三日前进宫时虚浮了不少。“《内经》言‘脾主运化,喜温恶寒’,娘娘本就因思虑伤了脾阳,如今又添外界流言扰心,这就像往将熄的火堆上泼了瓢冷水。”他收回手,语气平静却带着力量,“那些传言说我治死人,敢问娘娘,您亲眼见了吗?”
韦贵妃一怔,随即摇头:“倒是没有……可传得有鼻子有眼,说在城南破庙,有个乞丐被您治得七窍流血……”
“城南破庙我确去过,”双经渡坦然道,“那乞丐是得了肺痨,咳血不止,我给了他止咳的方子,今早路过时,还见他在墙根晒太阳。”他从药箱里取出个小布包,倒出三枚饱满的杏仁,“娘娘若信不过,可派刘伴伴去看看。这杏仁是从那乞丐那儿讨的,他说自家院里种的,比药铺的新鲜。”
刘伴伴接过杏仁,见上面还沾着点泥土,不像作假,当即请命:“娘娘,奴才这就去瞧瞧!”
韦贵妃望着双经渡清澈的眼眸,心中的疑云散了些,却仍蹙眉道:“可为何偏有人要这般诋毁先生?”
“世间之事,多是‘妄心’作祟。”双经渡取过纸笔,一边写新的药方一边道,“《金刚经》里说‘离一切相,即名诸佛’,这‘相’便是旁人的议论、外界的眼光。娘娘若总被这些‘相’牵着走,就像在泥沼里挣扎,越动陷得越深。”他将药方推过去,“这方子加了干姜和白术,温脾阳的,煎药时记得用砂锅,别让旁人插手。”
韦贵妃看着药方上遒劲的字迹,忽然想起初见双经渡时,他也是这般从容,说她“失宠焦虑”时毫不避讳。那时她还恼他直白,如今却觉得这份坦诚比宫中的虚与委蛇可靠得多。“先生不怕我也像晋王那般,恼您直言?”
“医者若怕说实话,不如去当伶人。”双经渡收拾药箱时,瞥见窗台上一盆快要枯萎的兰花,“这花是娘娘心爱之物吧?总放在窗边吹冷风,难怪叶尖发黄。”
韦贵妃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那盆墨兰是去年皇帝赏赐的,近来心绪不宁,竟忘了照料。“是该挪个暖和地方了。”她轻声道,像是在说花,又像是在说自己。
正说着,殿外传来脚步声,刘伴伴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手里还提着个布袋子:“娘娘!双先生说的是真的!那乞丐好好的,还说要谢先生呢!这是他塞给奴才的杏仁,说是自家种的,甜着呢!”
韦贵妃看着布袋子里新鲜的杏仁,忽然笑了,眼角的愁绪散了大半:“看来是我被流言骗了。刘伴伴,去取些银两,赏给那乞丐。”她转向双经渡,语气诚恳,“多谢先生点醒。只是……那些人为何要造先生的谣?”
双经渡沉吟片刻,道:“或许是我前些日子,得罪了想借医名攀附权贵的人。”他未提张万贯的名字,却见韦贵妃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宫中之人,最懂“攀附”二字背后的龌龊。
“先生放心,”韦贵妃语气冷了些,“在我宫里,还容不得旁人撒野。刘伴伴,去查查这流言是从哪儿传出来的,尤其是……跟那些富商走得近的人。”
刘伴伴心领神会,应声而去。双经渡知道,韦贵妃这是要护他。可他更清楚,张万贯既敢把手伸到宫里,绝不会轻易罢手。方才刘伴伴回来时,袖口沾了点金粉,那是京中只有张万贯的绸缎庄才卖的金缕线磨出的粉——看来刘伴伴去城南时,并非只见到了乞丐。
离开寝殿时,风停了,铜铃不再作响。双经渡回头望了眼巍峨的宫墙,墙内是贵妃的庇护,墙外是张万贯的暗箭,而他夹在中间,手里只有医典与佛经。路过太医院时,忽有个小吏鬼鬼祟祟地塞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只写着“城西废园,夜有异动”。
这是陷阱,还是示警?双经渡捏紧纸条,指节泛白。他知道,今晚不能睡了。
想知道双经渡会赴约吗?且看下集分解。
双经渡随内侍穿过朱红宫墙时,檐角铜铃正被风拂得轻响,像极了他此刻平静下的微澜。昨夜巡街官差偏袒地痞的模样还在眼前,那官差袖中露出的半块玉佩,与张万贯常佩的羊脂玉竟是同个匠人落款——这些他未对李修远言明,却知张万贯的手段已从街头流言,悄悄伸到了官场肌理。
“双先生,贵妃娘娘这几日总说心口像压着块冰,太医开的方子也不见效。”引路的内侍是韦贵妃身边最得力的刘伴伴,说话时眼尾的细纹里藏着焦虑,“昨儿夜里听着风声,竟说您……说您治死了人,娘娘当即就犯了恶心,连药都吐了。”
双经渡脚步微顿。他早料到谣言会传入宫墙,却没算到韦贵妃的脾疾竟与这流言缠得如此紧。《内经》有云“思伤脾,怒伤肝”,忧思与恼怒交织,恰如寒邪裹着肝火,在脾胃间反复拉锯,寻常温补之药自然难见其功。
进了沉香缭绕的寝殿,便见韦贵妃斜倚在铺着软垫的榻上,往日里顾盼生辉的眼眸此刻半眯着,见他进来,才勉强抬了抬眼,声音轻得像飘雪:“先生来了。”她指尖无意识地抠着锦被上的缠枝纹,“外面那些话……是真的吗?”
双经渡未急着搭脉,先取过案上的药碗闻了闻——仍是前日他开的健脾方,只是药气中混了丝若有若无的苦涩,像是加了不该有的寒凉药材。“娘娘这药,是谁煎的?”
韦贵妃身旁的宫女怯生生回话:“是……是新来的小厨房煎的,说加了些安神的莲子心。”
“莲子心性寒,虽能安神,却会折损脾阳。”双经渡将药碗推远些,目光落在韦贵妃泛青的眼下,“娘娘近来是不是总觉得腹中冷痛,吃了东西像堵在胸口?”
韦贵妃猛地坐直了些,惊道:“先生怎知?太医只说我是忧思过度,可我明明觉得肚子里像揣着冰碴子。”
双经渡伸出两指搭在她腕脉上,指下脉象浮而无力,如风中残烛——这是脾阳被寒邪所遏的典型脉象,比他三日前进宫时虚浮了不少。“《内经》言‘脾主运化,喜温恶寒’,娘娘本就因思虑伤了脾阳,如今又添外界流言扰心,这就像往将熄的火堆上泼了瓢冷水。”他收回手,语气平静却带着力量,“那些传言说我治死人,敢问娘娘,您亲眼见了吗?”
韦贵妃一怔,随即摇头:“倒是没有……可传得有鼻子有眼,说在城南破庙,有个乞丐被您治得七窍流血……”
“城南破庙我确去过,”双经渡坦然道,“那乞丐是得了肺痨,咳血不止,我给了他止咳的方子,今早路过时,还见他在墙根晒太阳。”他从药箱里取出个小布包,倒出三枚饱满的杏仁,“娘娘若信不过,可派刘伴伴去看看。这杏仁是从那乞丐那儿讨的,他说自家院里种的,比药铺的新鲜。”
刘伴伴接过杏仁,见上面还沾着点泥土,不像作假,当即请命:“娘娘,奴才这就去瞧瞧!”
韦贵妃望着双经渡清澈的眼眸,心中的疑云散了些,却仍蹙眉道:“可为何偏有人要这般诋毁先生?”
“世间之事,多是‘妄心’作祟。”双经渡取过纸笔,一边写新的药方一边道,“《金刚经》里说‘离一切相,即名诸佛’,这‘相’便是旁人的议论、外界的眼光。娘娘若总被这些‘相’牵着走,就像在泥沼里挣扎,越动陷得越深。”他将药方推过去,“这方子加了干姜和白术,温脾阳的,煎药时记得用砂锅,别让旁人插手。”
韦贵妃看着药方上遒劲的字迹,忽然想起初见双经渡时,他也是这般从容,说她“失宠焦虑”时毫不避讳。那时她还恼他直白,如今却觉得这份坦诚比宫中的虚与委蛇可靠得多。“先生不怕我也像晋王那般,恼您直言?”
“医者若怕说实话,不如去当伶人。”双经渡收拾药箱时,瞥见窗台上一盆快要枯萎的兰花,“这花是娘娘心爱之物吧?总放在窗边吹冷风,难怪叶尖发黄。”
韦贵妃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那盆墨兰是去年皇帝赏赐的,近来心绪不宁,竟忘了照料。“是该挪个暖和地方了。”她轻声道,像是在说花,又像是在说自己。
正说着,殿外传来脚步声,刘伴伴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手里还提着个布袋子:“娘娘!双先生说的是真的!那乞丐好好的,还说要谢先生呢!这是他塞给奴才的杏仁,说是自家种的,甜着呢!”
韦贵妃看着布袋子里新鲜的杏仁,忽然笑了,眼角的愁绪散了大半:“看来是我被流言骗了。刘伴伴,去取些银两,赏给那乞丐。”她转向双经渡,语气诚恳,“多谢先生点醒。只是……那些人为何要造先生的谣?”
双经渡沉吟片刻,道:“或许是我前些日子,得罪了想借医名攀附权贵的人。”他未提张万贯的名字,却见韦贵妃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宫中之人,最懂“攀附”二字背后的龌龊。
“先生放心,”韦贵妃语气冷了些,“在我宫里,还容不得旁人撒野。刘伴伴,去查查这流言是从哪儿传出来的,尤其是……跟那些富商走得近的人。”
刘伴伴心领神会,应声而去。双经渡知道,韦贵妃这是要护他。可他更清楚,张万贯既敢把手伸到宫里,绝不会轻易罢手。方才刘伴伴回来时,袖口沾了点金粉,那是京中只有张万贯的绸缎庄才卖的金缕线磨出的粉——看来刘伴伴去城南时,并非只见到了乞丐。
离开寝殿时,风停了,铜铃不再作响。双经渡回头望了眼巍峨的宫墙,墙内是贵妃的庇护,墙外是张万贯的暗箭,而他夹在中间,手里只有医典与佛经。路过太医院时,忽有个小吏鬼鬼祟祟地塞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只写着“城西废园,夜有异动”。
这是陷阱,还是示警?双经渡捏紧纸条,指节泛白。他知道,今晚不能睡了。
想知道双经渡会赴约吗?且看下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