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集:药釜生暖
破庙的门槛被流民踩得发亮,檐角垂下的蛛网沾着晨露,在初阳里泛着碎光。双经渡蹲在石阶上,指尖捻着石生刚带回的黄芩,断面的放射状纹理如星芒散开,凑近便有苦寒之气钻鼻孔——正是《内经》里说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良药。他抬头时,见石生正抱着板蓝根往墙角的陶罐里塞,少年手背被草叶划了道血痕,却浑然不觉。
石生,双经渡唤了声,取那口最大的铜釜来。
铜釜是昨日从庙后废灶里翻出的,边缘瘪了块,内壁结着黑垢。石生搬它时哼哧喘气,双经渡接过,用瓦片刮去垢渍,又让两个能走动的轻症流民抬去溪边刷洗。《灵枢》有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温疟看着是热,根子里是湿邪困了脾胃,他边说边将黄芩、板蓝根按比例分好,得用苦寒药逼出湿毒,再佐以栀子泄三焦火,连翘散气分之热。
石生蹲在旁边数药材,手指在枯草上画着横道:先生,昨日带回的药,够这百十来号人喝几顿?
重症者二十三人,每人早晚各一剂;轻症的八十多个,午时合煎一锅就行。双经渡捡出三根枯柴,在地上摆成字,但得省着用,今日喝完,明日还得劳你再跑一趟山谷。
正说着,庙角传来一阵咳嗽,是个穿靛蓝短打的汉子,咳得背都弓成了虾米。他身旁的妇人抱着孩子,孩子小脸烧得通红,嘴唇却干裂起皮,正哭闹着要水喝。双经渡走过去,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又翻起他的眼睑看了看:热邪已入气分,得先喝药。
妇人抱着孩子要跪,被他扶住。先生,俺们昨儿个听说您这儿有药,是从城东爬过来的,妇人声音发颤,孩子他爹前天就...就没了,这孩子要是再...
放心,药能治。双经渡的声音沉得像井,石生,先取一剂药来,用陶罐单煎。
石生应声去了,刚解开装药材的布袋,就见个壮实汉子挤过来,伸手要抓一把板蓝根。我家婆娘还没发病,我带点回去预防。汉子嗓门粗,掌心全是老茧。
石生急忙按住布袋:这是给病人的,先生说要先紧着重症的。
什么重症轻症,都是一条命!汉子猛地推开石生,抓了两把就往怀里塞,我婆娘要是染了病,谁来照顾娃?
石生被推得撞在陶罐上,罐子晃了晃,里面的药渣撒了一地。他急得脸通红,起身要去夺,却被双经渡拦住。让他拿着。双经渡的目光落在汉子紧绷的肩膀上,那肩膀上还沾着麦秸,像是刚从田里赶来。
汉子见双经渡不拦,反倒愣了,攥着药材的手松了松。你...你不骂我?
你怕婆娘生病,是护家的心,没错。双经渡蹲下身,捡起草里的药渣,但你看这庙里头,西墙根躺着的张老丈,儿子前天死了,他自己也烧得说胡话;南角那妇人,怀里的娃刚断了奶,就染了病,她自己三天没吃东西,还把仅有的半块饼喂给娃。他指了指石生,这少年昨日进山采药,被荆棘划了满手血,回来连口水都没顾上喝,就忙着分拣药材。
汉子的喉结动了动,怀里的药材像是烫起来。可...可我婆娘...
《金刚经》里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双经渡站起身,拍了拍汉子的胳膊,不是说不能有私心,是别让私心堵了眼。你看这药,就像这破庙里的光,你多占一把,那边就少一分,等那边的人熬不住了,这病气传开,你婆娘躲得过吗?
汉子低头看着怀里的药材,指缝间漏下的碎叶落在地上,和石生撒的药渣混在一起。那...那我该咋办?我婆娘真要是...
你要是信我,就把药材放下,回去告诉你婆娘,多烧些艾草熏屋子,井水烧开了再喝,少去人多的地方。双经渡从布袋里取出一小撮金银花,这个你拿着,回去泡水喝,能清热。他又指了指正在煎药的铜釜,等这锅药熬好了,让你婆娘过来,我给她看看脉,要是真有苗头,我分她一剂药,绝不亏待。
汉子捏着那撮金银花,指腹糙得像砂纸,却轻轻摩挲着花瓣。我...我刚才推了这小哥...他转向石生,声音低了大半,对不住了,小哥。
石生摇摇头,眼眶还红着,却没再生气。俺爹说,采药的人得心善,不然采不到好药。
汉子把怀里的药材放回布袋,放的时候格外轻,像是怕碰碎了什么。那我...我回去照你说的做,要是婆娘真没事,我...我来帮你们劈柴挑水。
好啊,庙后有堆枯柴,正缺人劈。双经渡笑了笑,眼角的细纹里盛着光。
这时,铜釜那边传来咕嘟声,药香漫开来,带着点苦,却又透着股清劲,像山涧里的水,洗得人心里亮堂。石生忙着往陶罐里分药汁,双经渡拿起木勺,先舀了一碗,递给西墙根的张老丈。老丈迷迷糊糊的,嘴张不开,双经渡就用小勺一点点喂,药汁顺着嘴角流下来,他就用袖口擦去。
张老丈喝了半碗,忽然咳了一声,咳出一口浓痰,黑中带黄。双经渡眼睛一亮:有反应了!石生,再取点温水来。
石生刚端水过来,就见那抱孩子的妇人跑过来,扑通跪下:先生,您快看看我娃,他...他不动了!
众人都被惊动了,围过来看。那孩子双眼紧闭,小脸白得像纸,呼吸微弱得几乎感觉不到。妇人哭得浑身发抖:刚才还哭呢,怎么突然就...
双经渡接过孩子,手指搭在他的腕脉上,又翻开眼睑看了看。别怕,是热邪闭了气门,得放放血。他从行囊里取出银针,在孩子的耳尖上消了毒,轻轻刺破一点,挤出几滴黑血。《素问》说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这黑血就是郁住的热邪。
他一边施针,一边低声诵着《金刚经》: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声音不高,却像一阵风,吹得周围的哭声都轻了些。
片刻后,孩子忽然哼唧了一声,小嘴动了动。妇人惊喜地捂住嘴,眼泪却流得更凶了。动了!动了!娃动了!
药釜里的药还在咕嘟着,香气越来越浓,飘在破庙里,混着艾草的烟味、流民的汗味,竟生出一种奇异的暖意。石生看着双经渡喂孩子喝药的侧脸,又看了看正在劈柴的壮汉,忽然觉得这破庙不像昨天那么冷了。
可就在这时,庙门口传来一阵骚动,几个流民慌慌张张地跑进来:不好了!官府的人来了!说要把咱们都赶到城外去!
众人刚松下来的弦又绷紧了,有人开始哭,有人往墙角缩。双经渡喂药的手顿了顿,抬头望向门口,那里的光被几个穿着官服的人影挡住了。
汉子把斧头往地上一杵,挡在双经渡身前:先生别怕,有俺们在!
石生也捡起地上的木棍,站在双经渡旁边,虽然手在抖,却死死盯着门口。
药釜里的药还在咕嘟着,热气腾腾,映着众人的脸,一半在光里,一半在影里。
官府的人闯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破庙里,药香弥漫,一群面黄肌瘦的流民,竟一个个挺直了腰,像是要护住什么宝贝。
想知道双经渡如何应对官府的驱赶吗?且看下集分解。
破庙的门槛被流民踩得发亮,檐角垂下的蛛网沾着晨露,在初阳里泛着碎光。双经渡蹲在石阶上,指尖捻着石生刚带回的黄芩,断面的放射状纹理如星芒散开,凑近便有苦寒之气钻鼻孔——正是《内经》里说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良药。他抬头时,见石生正抱着板蓝根往墙角的陶罐里塞,少年手背被草叶划了道血痕,却浑然不觉。
石生,双经渡唤了声,取那口最大的铜釜来。
铜釜是昨日从庙后废灶里翻出的,边缘瘪了块,内壁结着黑垢。石生搬它时哼哧喘气,双经渡接过,用瓦片刮去垢渍,又让两个能走动的轻症流民抬去溪边刷洗。《灵枢》有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温疟看着是热,根子里是湿邪困了脾胃,他边说边将黄芩、板蓝根按比例分好,得用苦寒药逼出湿毒,再佐以栀子泄三焦火,连翘散气分之热。
石生蹲在旁边数药材,手指在枯草上画着横道:先生,昨日带回的药,够这百十来号人喝几顿?
重症者二十三人,每人早晚各一剂;轻症的八十多个,午时合煎一锅就行。双经渡捡出三根枯柴,在地上摆成字,但得省着用,今日喝完,明日还得劳你再跑一趟山谷。
正说着,庙角传来一阵咳嗽,是个穿靛蓝短打的汉子,咳得背都弓成了虾米。他身旁的妇人抱着孩子,孩子小脸烧得通红,嘴唇却干裂起皮,正哭闹着要水喝。双经渡走过去,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又翻起他的眼睑看了看:热邪已入气分,得先喝药。
妇人抱着孩子要跪,被他扶住。先生,俺们昨儿个听说您这儿有药,是从城东爬过来的,妇人声音发颤,孩子他爹前天就...就没了,这孩子要是再...
放心,药能治。双经渡的声音沉得像井,石生,先取一剂药来,用陶罐单煎。
石生应声去了,刚解开装药材的布袋,就见个壮实汉子挤过来,伸手要抓一把板蓝根。我家婆娘还没发病,我带点回去预防。汉子嗓门粗,掌心全是老茧。
石生急忙按住布袋:这是给病人的,先生说要先紧着重症的。
什么重症轻症,都是一条命!汉子猛地推开石生,抓了两把就往怀里塞,我婆娘要是染了病,谁来照顾娃?
石生被推得撞在陶罐上,罐子晃了晃,里面的药渣撒了一地。他急得脸通红,起身要去夺,却被双经渡拦住。让他拿着。双经渡的目光落在汉子紧绷的肩膀上,那肩膀上还沾着麦秸,像是刚从田里赶来。
汉子见双经渡不拦,反倒愣了,攥着药材的手松了松。你...你不骂我?
你怕婆娘生病,是护家的心,没错。双经渡蹲下身,捡起草里的药渣,但你看这庙里头,西墙根躺着的张老丈,儿子前天死了,他自己也烧得说胡话;南角那妇人,怀里的娃刚断了奶,就染了病,她自己三天没吃东西,还把仅有的半块饼喂给娃。他指了指石生,这少年昨日进山采药,被荆棘划了满手血,回来连口水都没顾上喝,就忙着分拣药材。
汉子的喉结动了动,怀里的药材像是烫起来。可...可我婆娘...
《金刚经》里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双经渡站起身,拍了拍汉子的胳膊,不是说不能有私心,是别让私心堵了眼。你看这药,就像这破庙里的光,你多占一把,那边就少一分,等那边的人熬不住了,这病气传开,你婆娘躲得过吗?
汉子低头看着怀里的药材,指缝间漏下的碎叶落在地上,和石生撒的药渣混在一起。那...那我该咋办?我婆娘真要是...
你要是信我,就把药材放下,回去告诉你婆娘,多烧些艾草熏屋子,井水烧开了再喝,少去人多的地方。双经渡从布袋里取出一小撮金银花,这个你拿着,回去泡水喝,能清热。他又指了指正在煎药的铜釜,等这锅药熬好了,让你婆娘过来,我给她看看脉,要是真有苗头,我分她一剂药,绝不亏待。
汉子捏着那撮金银花,指腹糙得像砂纸,却轻轻摩挲着花瓣。我...我刚才推了这小哥...他转向石生,声音低了大半,对不住了,小哥。
石生摇摇头,眼眶还红着,却没再生气。俺爹说,采药的人得心善,不然采不到好药。
汉子把怀里的药材放回布袋,放的时候格外轻,像是怕碰碎了什么。那我...我回去照你说的做,要是婆娘真没事,我...我来帮你们劈柴挑水。
好啊,庙后有堆枯柴,正缺人劈。双经渡笑了笑,眼角的细纹里盛着光。
这时,铜釜那边传来咕嘟声,药香漫开来,带着点苦,却又透着股清劲,像山涧里的水,洗得人心里亮堂。石生忙着往陶罐里分药汁,双经渡拿起木勺,先舀了一碗,递给西墙根的张老丈。老丈迷迷糊糊的,嘴张不开,双经渡就用小勺一点点喂,药汁顺着嘴角流下来,他就用袖口擦去。
张老丈喝了半碗,忽然咳了一声,咳出一口浓痰,黑中带黄。双经渡眼睛一亮:有反应了!石生,再取点温水来。
石生刚端水过来,就见那抱孩子的妇人跑过来,扑通跪下:先生,您快看看我娃,他...他不动了!
众人都被惊动了,围过来看。那孩子双眼紧闭,小脸白得像纸,呼吸微弱得几乎感觉不到。妇人哭得浑身发抖:刚才还哭呢,怎么突然就...
双经渡接过孩子,手指搭在他的腕脉上,又翻开眼睑看了看。别怕,是热邪闭了气门,得放放血。他从行囊里取出银针,在孩子的耳尖上消了毒,轻轻刺破一点,挤出几滴黑血。《素问》说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这黑血就是郁住的热邪。
他一边施针,一边低声诵着《金刚经》: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声音不高,却像一阵风,吹得周围的哭声都轻了些。
片刻后,孩子忽然哼唧了一声,小嘴动了动。妇人惊喜地捂住嘴,眼泪却流得更凶了。动了!动了!娃动了!
药釜里的药还在咕嘟着,香气越来越浓,飘在破庙里,混着艾草的烟味、流民的汗味,竟生出一种奇异的暖意。石生看着双经渡喂孩子喝药的侧脸,又看了看正在劈柴的壮汉,忽然觉得这破庙不像昨天那么冷了。
可就在这时,庙门口传来一阵骚动,几个流民慌慌张张地跑进来:不好了!官府的人来了!说要把咱们都赶到城外去!
众人刚松下来的弦又绷紧了,有人开始哭,有人往墙角缩。双经渡喂药的手顿了顿,抬头望向门口,那里的光被几个穿着官服的人影挡住了。
汉子把斧头往地上一杵,挡在双经渡身前:先生别怕,有俺们在!
石生也捡起地上的木棍,站在双经渡旁边,虽然手在抖,却死死盯着门口。
药釜里的药还在咕嘟着,热气腾腾,映着众人的脸,一半在光里,一半在影里。
官府的人闯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破庙里,药香弥漫,一群面黄肌瘦的流民,竟一个个挺直了腰,像是要护住什么宝贝。
想知道双经渡如何应对官府的驱赶吗?且看下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