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集:山径藏锋
双经渡的指尖刚触到药碾边缘,窗外那道若有若无的影子便又晃了晃。他眼皮未抬,只将晒干的紫苏叶倒进碾槽,骨碌碌的转动声里,混着街角茶馆传来的说书声——那说书人正讲着“双经渡妙手解瘟疫,真菩萨悬壶济苍生”,声音洪亮,却不知为何,总像隔着层纱,飘进医馆时,添了几分不真切的虚浮。
“师父,”药童阿竹端着刚煎好的药汁进来,鼻尖沾着点炭灰,“张大户家的婆娘又来催了,说她家汉子喘得更厉害了。”
双经渡“嗯”了一声,碾药的手不停:“把昨天晾的枇杷叶取三钱,加在她的药里。记住,要去绒毛,不然伤胃。”他抬眼时,正望见阿竹脖颈后沁出的细汗,又补了句,“灶房的绿豆汤晾好了,你先喝一碗再去。”
阿竹应着跑了,医馆里复归安静,只剩药碾转动的单调声响。双经渡望着窗外那株老槐树,树皮上还留着前几日地痞泼的墨汁,虽被雨水冲淡了些,“庸医”二字的轮廓仍在。张万贯的手段,他早料到会升级,只是没想到来得这样快——自那贪官被悄无声息地“处理”后,京中便传开了“双经渡勾结逆党不成,反杀人灭口”的流言,虽经皇帝暗中压下,却像受潮的霉斑,在市井角落悄悄蔓延。
他放下药碾,取过《金刚经》,指尖落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句上。纸页边缘已被翻得起了毛,墨迹在反复摩挲下有些发灰,倒像是他此刻的心境——并非无惧,只是明白,恐惧这东西,你越攥紧,它越像藤蔓,缠得人喘不过气。
傍晚时分,阿竹带回个坏消息:城西的陈阿婆咳血了。那是个无儿无女的孤老,前几日染了风寒,双经渡看她可怜,不仅分文未取,还让阿竹送去了两服汤药。“我去看看。”双经渡抓起药箱,刚走到门口,就见暮色里立着个穿青布短打的汉子,眉眼间带着股戾气,见了他,皮笑肉不笑地问:“双大夫这是要去哪?近来不太平,夜里还是少出门好。”
是张万贯身边的狗腿子,前几日在医馆外散播谣言时被他撞见过。双经渡没理,径直往前走,那汉子却几步拦在他面前,故意撞了下他的药箱:“听说双大夫医术通神,连死人都能说活?就是不知,能不能救自己的命。”
药箱里的瓷瓶撞出轻响,双经渡稳住箱子,目光平静地扫过汉子腰间的短刀:“医者救的是活人,不与鬼谋。”他侧身绕过汉子,脚步未停,身后传来淬毒般的低语:“走着瞧。”
陈阿婆住的巷子深窄,月光只能斜斜地照进半截,墙根的青苔在暗处泛着冷光。双经渡刚走到阿婆院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几声闷响,像是有人在拖拽重物。他心头一紧,推开门,就见两个黑影正将一个麻袋往墙角挪,麻袋上渗着暗红的血渍,而陈阿婆常坐的竹椅倒在地上,椅腿断了一根。
“你们是谁?”双经渡沉声喝问,手已按在药箱里的银针上。那两个黑影转过身,脸上蒙着黑布,只露出一双凶光毕露的眼睛。“杀你的人。”其中一个开口,声音粗哑,手里还攥着把带血的短刀。
双经渡迅速扫视四周,院门在身后虚掩着,墙角堆着半垛柴火,柴火旁有个豁了口的水缸。他缓缓后退半步,将药箱放在地上,故意碰倒了旁边的水桶,“哐当”一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张万贯派你们来的?”他拖延时间,眼角的余光瞥见柴火堆后似乎有动静。
那两个黑影没答话,只举着刀扑了上来。双经渡侧身避开第一刀,顺势抄起地上的扁担,扁担是阿婆挑水用的,磨得溜光,他握在手里,竟有几分趁手。第二刀又至,他横过扁担格挡,“当”的一声,震得手臂发麻。这两人显然是练家子,出刀又快又狠,招招往要害招呼。
缠斗间,双经渡渐渐落了下风,他毕竟是医者,拳脚功夫只够防身,对付这种亡命之徒,实在吃力。肩头挨了一下,火辣辣地疼,他踉跄着退到水缸边,眼看短刀就要刺到胸前,忽听柴火堆后传来一声怒喝:“住手!”
一个穿捕快服的汉子冲了出来,手里举着腰牌,那两个黑影见状,对视一眼,竟不顾他,转身就往院外跑。捕快追了几步,没追上,回头看向双经渡,见他肩头流血,皱眉道:“双大夫,你没事吧?李大人怕你出事,让我暗中跟着。”
是李修远派来的人。双经渡松了口气,扶着墙站稳,目光落到墙角的麻袋上,心猛地一沉:“里面是……”
捕快上前解开麻袋,露出的却是陈阿婆那张布满皱纹的脸,气息已绝。双经渡闭上眼,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终究还是来晚了。
回到医馆时,已是深夜。阿竹吓得脸色发白,拿着布条要给他包扎伤口,他却摆摆手,坐在灯下,看着陈阿婆的药方发呆。纸上的字迹被泪水洇开了些,“杏仁三钱,润肺止咳”几个字模糊不清。他一直以为,只要坚守本心,清者自清,可当恶行落在无辜者身上,所谓的“不执着”,竟显得如此苍白。
“师父,”阿竹怯生生地递过一杯热茶,“要不……我们还是躲躲吧?张万贯他就是个疯子。”
双经渡接过茶,热气氤氲了他的眼。他想起李修远白天派人送来的信,信里说张万贯近来与废太子旧部往来密切,恐怕不只是报复,还有更大的图谋。若他此刻退缩,不仅辜负了李修远的信任,更可能让张万贯的阴谋得逞。
他站起身,走到药柜前,取出一味当归,放在鼻尖轻嗅。药香醇厚,带着股韧劲,像极了那些在苦难里挣扎却从未放弃的百姓。“阿竹,”他声音有些沙哑,却异常坚定,“明日天一亮,你去趟晋王府,把这个交给晋王。”他写下一张纸条,折好塞进信封,“记住,一定要亲手交到晋王手里。”
阿竹接过信封,见师父眼神里没了往日的淡然,多了些他看不懂的锐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这座看似平静的京城。
双经渡走到墙边,取下挂着的药锄。明日,他要去城外的云雾山采药,那里有种叫“定心草”的药材,能安神镇惊,是治陈阿婆这种咳血重症的良药。他知道,张万贯的人一定还在盯着他,云雾山地形复杂,正是下手的好地方。
但他必须去。不仅为了那些等着药材救命的病人,更为了自己心中那点未灭的执念——他想看看,当医者的仁心撞上权贵的贪欲,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双经渡背着药篓出了城。云雾山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头蛰伏的巨兽。他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了山林。身后,几双眼睛从树后探出来,紧紧跟上。
双经渡能否平安采得药材?晋王接到信后又会作何反应?想知道《双经问渡》的后事如何吗?且看下集分解。
双经渡的指尖刚触到药碾边缘,窗外那道若有若无的影子便又晃了晃。他眼皮未抬,只将晒干的紫苏叶倒进碾槽,骨碌碌的转动声里,混着街角茶馆传来的说书声——那说书人正讲着“双经渡妙手解瘟疫,真菩萨悬壶济苍生”,声音洪亮,却不知为何,总像隔着层纱,飘进医馆时,添了几分不真切的虚浮。
“师父,”药童阿竹端着刚煎好的药汁进来,鼻尖沾着点炭灰,“张大户家的婆娘又来催了,说她家汉子喘得更厉害了。”
双经渡“嗯”了一声,碾药的手不停:“把昨天晾的枇杷叶取三钱,加在她的药里。记住,要去绒毛,不然伤胃。”他抬眼时,正望见阿竹脖颈后沁出的细汗,又补了句,“灶房的绿豆汤晾好了,你先喝一碗再去。”
阿竹应着跑了,医馆里复归安静,只剩药碾转动的单调声响。双经渡望着窗外那株老槐树,树皮上还留着前几日地痞泼的墨汁,虽被雨水冲淡了些,“庸医”二字的轮廓仍在。张万贯的手段,他早料到会升级,只是没想到来得这样快——自那贪官被悄无声息地“处理”后,京中便传开了“双经渡勾结逆党不成,反杀人灭口”的流言,虽经皇帝暗中压下,却像受潮的霉斑,在市井角落悄悄蔓延。
他放下药碾,取过《金刚经》,指尖落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句上。纸页边缘已被翻得起了毛,墨迹在反复摩挲下有些发灰,倒像是他此刻的心境——并非无惧,只是明白,恐惧这东西,你越攥紧,它越像藤蔓,缠得人喘不过气。
傍晚时分,阿竹带回个坏消息:城西的陈阿婆咳血了。那是个无儿无女的孤老,前几日染了风寒,双经渡看她可怜,不仅分文未取,还让阿竹送去了两服汤药。“我去看看。”双经渡抓起药箱,刚走到门口,就见暮色里立着个穿青布短打的汉子,眉眼间带着股戾气,见了他,皮笑肉不笑地问:“双大夫这是要去哪?近来不太平,夜里还是少出门好。”
是张万贯身边的狗腿子,前几日在医馆外散播谣言时被他撞见过。双经渡没理,径直往前走,那汉子却几步拦在他面前,故意撞了下他的药箱:“听说双大夫医术通神,连死人都能说活?就是不知,能不能救自己的命。”
药箱里的瓷瓶撞出轻响,双经渡稳住箱子,目光平静地扫过汉子腰间的短刀:“医者救的是活人,不与鬼谋。”他侧身绕过汉子,脚步未停,身后传来淬毒般的低语:“走着瞧。”
陈阿婆住的巷子深窄,月光只能斜斜地照进半截,墙根的青苔在暗处泛着冷光。双经渡刚走到阿婆院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几声闷响,像是有人在拖拽重物。他心头一紧,推开门,就见两个黑影正将一个麻袋往墙角挪,麻袋上渗着暗红的血渍,而陈阿婆常坐的竹椅倒在地上,椅腿断了一根。
“你们是谁?”双经渡沉声喝问,手已按在药箱里的银针上。那两个黑影转过身,脸上蒙着黑布,只露出一双凶光毕露的眼睛。“杀你的人。”其中一个开口,声音粗哑,手里还攥着把带血的短刀。
双经渡迅速扫视四周,院门在身后虚掩着,墙角堆着半垛柴火,柴火旁有个豁了口的水缸。他缓缓后退半步,将药箱放在地上,故意碰倒了旁边的水桶,“哐当”一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张万贯派你们来的?”他拖延时间,眼角的余光瞥见柴火堆后似乎有动静。
那两个黑影没答话,只举着刀扑了上来。双经渡侧身避开第一刀,顺势抄起地上的扁担,扁担是阿婆挑水用的,磨得溜光,他握在手里,竟有几分趁手。第二刀又至,他横过扁担格挡,“当”的一声,震得手臂发麻。这两人显然是练家子,出刀又快又狠,招招往要害招呼。
缠斗间,双经渡渐渐落了下风,他毕竟是医者,拳脚功夫只够防身,对付这种亡命之徒,实在吃力。肩头挨了一下,火辣辣地疼,他踉跄着退到水缸边,眼看短刀就要刺到胸前,忽听柴火堆后传来一声怒喝:“住手!”
一个穿捕快服的汉子冲了出来,手里举着腰牌,那两个黑影见状,对视一眼,竟不顾他,转身就往院外跑。捕快追了几步,没追上,回头看向双经渡,见他肩头流血,皱眉道:“双大夫,你没事吧?李大人怕你出事,让我暗中跟着。”
是李修远派来的人。双经渡松了口气,扶着墙站稳,目光落到墙角的麻袋上,心猛地一沉:“里面是……”
捕快上前解开麻袋,露出的却是陈阿婆那张布满皱纹的脸,气息已绝。双经渡闭上眼,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终究还是来晚了。
回到医馆时,已是深夜。阿竹吓得脸色发白,拿着布条要给他包扎伤口,他却摆摆手,坐在灯下,看着陈阿婆的药方发呆。纸上的字迹被泪水洇开了些,“杏仁三钱,润肺止咳”几个字模糊不清。他一直以为,只要坚守本心,清者自清,可当恶行落在无辜者身上,所谓的“不执着”,竟显得如此苍白。
“师父,”阿竹怯生生地递过一杯热茶,“要不……我们还是躲躲吧?张万贯他就是个疯子。”
双经渡接过茶,热气氤氲了他的眼。他想起李修远白天派人送来的信,信里说张万贯近来与废太子旧部往来密切,恐怕不只是报复,还有更大的图谋。若他此刻退缩,不仅辜负了李修远的信任,更可能让张万贯的阴谋得逞。
他站起身,走到药柜前,取出一味当归,放在鼻尖轻嗅。药香醇厚,带着股韧劲,像极了那些在苦难里挣扎却从未放弃的百姓。“阿竹,”他声音有些沙哑,却异常坚定,“明日天一亮,你去趟晋王府,把这个交给晋王。”他写下一张纸条,折好塞进信封,“记住,一定要亲手交到晋王手里。”
阿竹接过信封,见师父眼神里没了往日的淡然,多了些他看不懂的锐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像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这座看似平静的京城。
双经渡走到墙边,取下挂着的药锄。明日,他要去城外的云雾山采药,那里有种叫“定心草”的药材,能安神镇惊,是治陈阿婆这种咳血重症的良药。他知道,张万贯的人一定还在盯着他,云雾山地形复杂,正是下手的好地方。
但他必须去。不仅为了那些等着药材救命的病人,更为了自己心中那点未灭的执念——他想看看,当医者的仁心撞上权贵的贪欲,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双经渡背着药篓出了城。云雾山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头蛰伏的巨兽。他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了山林。身后,几双眼睛从树后探出来,紧紧跟上。
双经渡能否平安采得药材?晋王接到信后又会作何反应?想知道《双经问渡》的后事如何吗?且看下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