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秃鹫”的遗产-《南天门计划》

  1. “决不能有第二次!”——政治与舆论的推力

  ? 国会的“全票通过”:在“秃鹫号”沉没一月的特别听证会上,两党议员展现出罕见的一致,迅速批准了高达数千亿美元的“复仇者号”专项预算,并授予五角大楼“特别采购权限”,简化流程,打破常规。

  ? 媒体的叙事塑造:主流媒体将“复仇者号”计划塑造成“美国韧性与决心的象征”,反复强调“我们必须拥有让任何对手都感到恐惧的力量”。阵亡将士的家属代表在电视上含泪呼吁:“建造‘复仇者号’,不要让我们的孩子白白牺牲。”民意调查显示,超过70%的民众支持不惜代价尽快建成新母舰。

  ? 总统的誓言:总统在视察承建船坞时发表强硬讲话:“‘秃鹫号’的勇士们不会白白牺牲。‘复仇者号’将不仅仅是艘船,它将是一个宣言:美国绝不会被击败,也绝不会失去在星空中的领导地位!”

  2. “汲取鲜血的教训”——设计理念的颠覆

  ? 核心设计目标:绝对生存能力与致命打击力。设计团队彻底剖析了“秃鹫号”战损数据,每一个弱点都必须被克服。

  ? 分布式架构与冗余设计:摒弃单一大型舰桥和动力核心,采用多个分散的指挥节点和冗余推进系统,即使部分被毁,战舰仍能战斗。

  ? 多层次、异构防御体系:

  ? 外层:升级版电磁装甲,可提前引爆动能弹丸。

  ? 中层:高能激光点防御阵列数量增加三倍,并加入粒子束拦截系统,专门针对敌方高能粒子武器。

  ? 内层:借鉴(并试图超越)中国技术,研发“自适应电磁相位护盾”,能根据来袭武器类型动态调整能量频率。

  ? 进攻性革命:主武器不再是传统的动能或能量武器,而是秘密研发的“超高速智能协同弹药群”(Swarm-of-Swarms)。这些弹药具备集群AI,能自主协同、规避拦截,并从多维度发动饱和攻击。

  ? 动力核心:采用实验性的“紧凑型核聚变反应堆II代”,功率远超“秃鹫号”,为强大的攻防系统提供能源基础。

  3. “全国总动员”——工业与科技的极限压榨

  ? 超级船坞:在拉格朗日点L1附近以及月球轨道,开始模块化建造“复仇者号”的组件,以避开地球引力井,并利用月球资源。

  ? 供应链挑战:全国顶尖的科技公司(洛克希德·马丁、波音、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等)被强制要求优先满足该项目,导致其他商业太空项目严重延迟。关键稀土元素的储备被大量调用,引发市场紧张。

  ? 人才争夺:高薪招募乃至不择手段地从全球(包括盟友国家)挖角顶尖的物理学家、材料学家和AI工程师。内部实行“007”工作制,巨大的压力导致部分核心工程师身心崩溃。

  4. “幽灵的阴影”——情报与反情报战

  ? 中国的高度关注:中国情报机构“筑城者”全力渗透“复仇者号”项目,试图获取其关键参数和进度。一名潜伏在承建商内部的华裔工程师,冒着巨大风险传递出“自适应护盾”和“智能弹药群”的核心概念,引起中方高层震动。

  ? 美国的反制:联邦调查局开展大规模内部清查,逮捕数名涉嫌向中方传递信息的“工业间谍”。网络安全部队日夜抵御来自各方的网络攻击。项目保密级别升至最高,关键研发团队被隔离在秘密基地。

  5. “秃鹫”的精神遗产

  ? 在“复仇者号”的龙骨铺设仪式上,一块从打捞回来的“秃鹫号”残骸上熔铸的铭牌被嵌入舰体,上面刻着所有随“秃鹫号”沉没的官兵名字。

  ? 新任命的“复仇者号”舰长,一位以坚韧和战术创新着称的将军,对全体项目组成员说:“我们建造的不仅是钢铁和芯片,我们是在铸造一个誓言。‘秃鹫’的英灵在天上看着我们,这艘船将承载他们的意志,确保美国的星空不再被侵犯。”

  ------

  本章结尾:

  在极度保密的月球背面船坞,巨大的激光焊枪发出刺眼的光芒,将第一块主要结构件焊接在一起。火花四溅中,“复仇者号”初现狰狞的轮廓。它比“秃鹫号”更庞大、更复杂,也凝聚了更多的愤怒、恐惧和决心。这头正在孕育的巨兽,其阴影已经投向了地月空间,影响着中美之间脆弱的和平,也预示着未来更加激烈的对抗。“秃鹫”的遗产,不是失败主义的哀鸣,而是一颗深埋的、渴望复仇的种子,正在加速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