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骸中的灵感:
“泰山号”及其他舰艇的残骸、以及之前战斗产生的碎片云尚未散去,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战场的传感器视野。
李云飞舰长目光锐利地扫过星图,注意到一片相对密集的小行星群正飘荡在战场侧翼。这些大小不一的岩石天体,此刻在他眼中不再是障碍,而是机会。
他迅速下达一连串命令:“所有单位注意!向‘柯伊伯-79’小行星群机动!最大战速!利用岩石掩护!重整队形!”
遁入石林:
残存的中国舰艇立刻改变航向,引擎喷射出最后的加力火焰,如同受伤的鲸群游向深海礁石区,迅速没入大小小行星之间。
小行星有效地遮挡了美军的光学侦察和部分雷达波束,为中国舰队提供了宝贵的视觉和传感器隐身。
美军指挥官一时失去了对中国舰队清晰、连续的跟踪,攻击指令出现了短暂的迟疑和混乱。“梦魇”战机群在小行星间穿梭追击,但其集群优势在复杂地形中受到一定限制。
暗影中的利刃:
中国舰队并未一味躲藏。李云飞的真正意图是反击。
各舰利用小行星作为射击平台和掩护,进行短促、猛烈的突袭:
伏击:一艘“长城级”驱逐舰悄然潜伏在一块巨大小行星背后,当一架美军侦察机绕过岩石时,被其突然发射的导弹瞬间摧毁。
交叉火力:几艘战舰分散在不同的小行星后,同时向一个暴露的美军目标倾泻火力,使其难以同时应对所有方向的攻击。
“赤龙”的獠牙:“赤龙号”艰难地移动其庞大的舰体,利用两颗小行星形成的“峡谷”隐藏自身,同时将其受损但尚能使用的“崩解”射线发射器(或主炮)缓缓对准了正在试图重新定位的“复仇者号”。
“崩解”的怒吼(或替代武器):
尽管“崩解”射线发射器可能尚未完全修复或能量不足,但“赤龙号”依然发动了它所能组织的最强一击。或许是一次经过精心计算的、能量减弱的射击,或许是所有剩余导弹的齐射,甚至是集中所有可用副炮的轰击。
这次攻击的目标可能并非直接击沉“复仇者号”,而是打击其关键子系统(如未被完全摧毁的引擎、武器阵列、传感器),或者攻击其周围的护航舰艇,进一步削弱其保护。
攻击从意想不到的角度袭来,取得了显着效果。美军一艘紧贴“复仇者号”的巡洋舰被重创,或者“复仇者号”本身再次中弹,引发内部新的爆炸和混乱。
混乱与逆转:
这场来自“石头缝”里的猛烈反击完全出乎美军的意料。他们原本以为中国舰队已是穷途末路,只能被动挨打或撤退。
美军的阵型被打乱,不得不分散注意力去应对来自多个方向的威胁。“梦魇”战机的指挥链路也因小行星的遮挡和干扰而出现延迟和错误。
战场主动权发生了微妙的转移。中国舰队虽然依旧损失惨重,但他们重新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灵活的战术能力,不再是单方面被猎杀的目标。
本章结尾:
小行星带边缘的空域变成了更加复杂的狩猎场,只不过猎人与猎物的角色在不断转换。中国舰队凭借地形优势和决死一搏的勇气,成功打乱了美军的进攻节奏,为自己争取到了喘息和重新组织的机会,甚至让不可一世的“复仇者号”再次尝到了苦头。绝地反击的号角已经吹响,战局再次变得扑朔迷离。
“泰山号”及其他舰艇的残骸、以及之前战斗产生的碎片云尚未散去,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战场的传感器视野。
李云飞舰长目光锐利地扫过星图,注意到一片相对密集的小行星群正飘荡在战场侧翼。这些大小不一的岩石天体,此刻在他眼中不再是障碍,而是机会。
他迅速下达一连串命令:“所有单位注意!向‘柯伊伯-79’小行星群机动!最大战速!利用岩石掩护!重整队形!”
遁入石林:
残存的中国舰艇立刻改变航向,引擎喷射出最后的加力火焰,如同受伤的鲸群游向深海礁石区,迅速没入大小小行星之间。
小行星有效地遮挡了美军的光学侦察和部分雷达波束,为中国舰队提供了宝贵的视觉和传感器隐身。
美军指挥官一时失去了对中国舰队清晰、连续的跟踪,攻击指令出现了短暂的迟疑和混乱。“梦魇”战机群在小行星间穿梭追击,但其集群优势在复杂地形中受到一定限制。
暗影中的利刃:
中国舰队并未一味躲藏。李云飞的真正意图是反击。
各舰利用小行星作为射击平台和掩护,进行短促、猛烈的突袭:
伏击:一艘“长城级”驱逐舰悄然潜伏在一块巨大小行星背后,当一架美军侦察机绕过岩石时,被其突然发射的导弹瞬间摧毁。
交叉火力:几艘战舰分散在不同的小行星后,同时向一个暴露的美军目标倾泻火力,使其难以同时应对所有方向的攻击。
“赤龙”的獠牙:“赤龙号”艰难地移动其庞大的舰体,利用两颗小行星形成的“峡谷”隐藏自身,同时将其受损但尚能使用的“崩解”射线发射器(或主炮)缓缓对准了正在试图重新定位的“复仇者号”。
“崩解”的怒吼(或替代武器):
尽管“崩解”射线发射器可能尚未完全修复或能量不足,但“赤龙号”依然发动了它所能组织的最强一击。或许是一次经过精心计算的、能量减弱的射击,或许是所有剩余导弹的齐射,甚至是集中所有可用副炮的轰击。
这次攻击的目标可能并非直接击沉“复仇者号”,而是打击其关键子系统(如未被完全摧毁的引擎、武器阵列、传感器),或者攻击其周围的护航舰艇,进一步削弱其保护。
攻击从意想不到的角度袭来,取得了显着效果。美军一艘紧贴“复仇者号”的巡洋舰被重创,或者“复仇者号”本身再次中弹,引发内部新的爆炸和混乱。
混乱与逆转:
这场来自“石头缝”里的猛烈反击完全出乎美军的意料。他们原本以为中国舰队已是穷途末路,只能被动挨打或撤退。
美军的阵型被打乱,不得不分散注意力去应对来自多个方向的威胁。“梦魇”战机的指挥链路也因小行星的遮挡和干扰而出现延迟和错误。
战场主动权发生了微妙的转移。中国舰队虽然依旧损失惨重,但他们重新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灵活的战术能力,不再是单方面被猎杀的目标。
本章结尾:
小行星带边缘的空域变成了更加复杂的狩猎场,只不过猎人与猎物的角色在不断转换。中国舰队凭借地形优势和决死一搏的勇气,成功打乱了美军的进攻节奏,为自己争取到了喘息和重新组织的机会,甚至让不可一世的“复仇者号”再次尝到了苦头。绝地反击的号角已经吹响,战局再次变得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