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宙斯之怒”-《南天门计划》

  战略驱动:

  五角大楼和白宫认为,中国的“相位偏移护盾”技术和可能的其他遗迹武器,正在逐渐削弱美国传统太空优势。需要一种能够无视护盾、实施瞬时全球打击的“绝对武器”来重新确立威慑。

  “宙斯之怒”计划(以希腊众神之王命名)被提上最优先日程。其核心概念简单而恐怖:从太空投掷钨合金棒(代号“上帝之杖”),利用巨大动能对地面或轨道目标实施毁灭性打击,威力堪比战术核武器,却无核污染。

  技术部署:

  美国利用其尚存的太空发射能力,将数个“动能投射平台”核心模块秘密运送至地球同步轨道的“普罗米修斯”空间站。该空间站早已以科研为名建设多年,实则为“宙斯之怒”的伪装基地。

  投射平台:每个平台如同一门巨大的轨道炮,配备电磁发射轨道或化学推进器,用于加速数米长、一吨重的钨合金弹体。

  弹药库:平台内部存储了大量预置的钨杆。

  瞄准系统:依赖一套由侦察卫星、地面雷达、太空望远镜组成的复杂网络,要求极高的实时定位和弹道计算精度。

  首次测试与中国的警觉:

  美军决定进行一次极高轨道的实弹测试(为避免碎片危及自身资产),目标选定为太平洋上一处废弃的远洋靶船。

  发射:一道指令从范登堡基地发出。同步轨道上,一个“宙斯之怒”平台调整姿态,电磁轨道亮起幽蓝的光芒,一枚修长的钨杆被加速弹出,无声地射向地球。

  再入:钨杆以惊人的速度(预计可达马赫10以上)再入大气层,因摩擦变得炽热,但因其材料特性,并未完全烧蚀。

  命中:钨杆以难以想象的动能精确命中靶船。瞬间,这艘数千吨的巨舰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拳砸中,没有爆炸,而是从中间扭曲、断裂、进而粉碎性解体,激起的海啸般的水墙高达百米。威力堪比大型常规弹头爆炸。

  能量特征暴露:尽管美军试图掩饰,但钨杆再入时产生的独特能量特征和高轨道的电磁发射信号,被中国日益敏锐的“巡天”预警网络捕捉到。

  中国的分析与反应:

  “巡天”中心的数据立刻引发最高级别警报。分析师们迅速判断出这不是普通的陨石或导弹试验。

  “是动能天基武器!美国人把‘上帝之杖’从概念变成了现实!”一位资深参谋惊呼。

  最高统帅部迅速评估威胁:

  无法拦截:钨杆速度太快,且从头顶攻击,现有反导系统几乎无法有效拦截。

  难以预警:从发射到命中,时间极短,留给预警和疏散的时间寥寥无几。

  战略威慑:这意味着美国拥有了可对中国本土任何高价值目标(指挥中心、航天发射场、城市、舰队母港)进行难以防御的即时打击的能力。

  命令立刻下达:优先研发反制手段;加快“金乌”反应堆和“崩解”射线武器的进度,以期能威胁甚至摧毁高轨道的投射平台;外交上强烈抗议,揭露美国太空军事化的危险行径。

  美国的困境与风险:

  “宙斯之怒”并非完美无缺:

  平台脆弱:巨大的投射平台本身是昂贵的、相对脆弱的轨道资产,极易成为对方反卫星武器的靶子。

  政治风险:率先部署这种进攻性极强的天基武器,将承受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和道义指责,进一步推动太空军备竞赛。

  升级螺旋:此举极大地刺激了中国,迫使中国可能采取更极端的反制措施,甚至考虑先发制人地打击这些平台,将战争推向不可控的边缘。

  本章结尾:

  在五角大楼,将军们看着测试成功的录像,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认为他们终于握住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足以震慑中国。而在中国的指挥中心,领导人们面色凝重地看着屏幕上模拟的钨杆击中北京、酒泉、海南基地的动画效果图,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战略压力笼罩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