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龙号”与“秃鹫号”如同两位筋疲力尽的巨人,在布满陷阱的角斗场中喘息。它们之前展现出的惊人机动、强大的武器齐射、以及始终维持着的脆弱护盾,无一不是以燃烧巨量能源为代价的。持续的高强度战斗,终于将双方都推向了同一个悬崖边缘——能源枯竭。
能量的饕餮盛宴:
“龙息”的代价:“赤龙号”的高能粒子束炮每一次咆哮,都几乎抽干了舰上多个电容阵列的全部储备,聚变反应堆需要超负荷运行数十秒才能重新填满它们。
“利爪”的消耗:“秃鹫号”发射的超高速智能导弹群,每一枚都堪称能量密集型产品,其电磁助推阶段消耗的能量远超传统导弹。一次齐射就相当于让一艘巡洋舰的全部能量储备见底。
护盾的贪婪:维持覆盖如此庞大舰体的等离子护盾,尤其是在承受持续攻击不断进行抵消和再生的状态下,其能量消耗是一个无底洞。
机动的心跳:那些让巨舰做出不可思议规避动作的姿态引擎和脉冲主推,每一次点火都在燃烧着宝贵的反应物质(氘、氚、氦-3等)和电能。
系统的维持:除此之外,生命维持系统、传感器、计算机、武器循环系统、内部防御网络……所有的一切都在一刻不停地消耗着能量。
读数告急:
在两艘母舰深藏于核心防护区的反应堆控制室里,工程师们的脸色越来越苍白。
“报告舰桥!主反应堆输出功率已降至额定85%!燃料棒消耗速度超出预期30%!”
“电容阵列充电速度跟不上消耗速度!‘龙息’炮再次充能至少需要五分钟!”
“护盾发生器能量输入波动!再这样下去,局部护盾会因能量不足而失效!”
类似的紧急报告也回荡在“秃鹫号”的舰桥上:“Sir!能源核心过热,系统建议降低输出功率以避免熔毁!”“导弹发射阵列能量不足,无法进行下一次齐射!”“机动引擎燃料储备低于安全红线!”
战术的束缚:
能源危机立刻反映在战术选择上,双方指挥官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束缚。
攻击乏力:最具威力的武器系统因为充能缓慢或能量配额不足而无法使用,火力输出骤降。
防御削弱:护盾强度明显下降,闪烁更加频繁,甚至在某些非关键区域主动降低了能量分配,变得一戳即破。
机动受限:不再敢进行那些消耗巨大的剧烈规避动作,转向和移动变得更为谨慎和迟缓,这无疑增加了被命中的风险。
系统优先级博弈:AI开始自动或根据指令进行痛苦的能源分配抉择:是优先保证护盾,还是给武器充能?是维持机动能力,还是保证生命维持和传感器?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寂静的威胁:
外部的炮火似乎稀疏了一些,并非因为停战,而是因为双方都陷入了“弹药虽有余,但能量已不足”的尴尬境地。战斗从高强度的对轰,转变为一种更阴险、更考验耐心的消耗与试探。每一次有限的激光射击或电磁炮点射,都变得格外珍贵。
战舰内部,为了节省能源,非关键区域的灯光被调暗,部分非必要设备被强制下线。一种压抑的、伴随着低功率运行嗡鸣声的寂静笼罩下来,与之前战斗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官兵们能清晰地感觉到,巨舰的“心跳”正在减弱,“呼吸”变得沉重。他们不再仅仅是在与敌人作战,更是在与物理法则和熵增进行一场绝望的赛跑。
能源危机像一道无形的绞索,正在慢慢收紧,勒得双方舰队都喘不过气。谁先找到破局之法,或者谁先犯下因能源不足导致的错误,谁就可能输掉这场战役,甚至葬送掉这艘国之重器。寻找额外的能源,或者迫使对方消耗得更快,成为了指挥官脑中疯狂运转的课题。
能量的饕餮盛宴:
“龙息”的代价:“赤龙号”的高能粒子束炮每一次咆哮,都几乎抽干了舰上多个电容阵列的全部储备,聚变反应堆需要超负荷运行数十秒才能重新填满它们。
“利爪”的消耗:“秃鹫号”发射的超高速智能导弹群,每一枚都堪称能量密集型产品,其电磁助推阶段消耗的能量远超传统导弹。一次齐射就相当于让一艘巡洋舰的全部能量储备见底。
护盾的贪婪:维持覆盖如此庞大舰体的等离子护盾,尤其是在承受持续攻击不断进行抵消和再生的状态下,其能量消耗是一个无底洞。
机动的心跳:那些让巨舰做出不可思议规避动作的姿态引擎和脉冲主推,每一次点火都在燃烧着宝贵的反应物质(氘、氚、氦-3等)和电能。
系统的维持:除此之外,生命维持系统、传感器、计算机、武器循环系统、内部防御网络……所有的一切都在一刻不停地消耗着能量。
读数告急:
在两艘母舰深藏于核心防护区的反应堆控制室里,工程师们的脸色越来越苍白。
“报告舰桥!主反应堆输出功率已降至额定85%!燃料棒消耗速度超出预期30%!”
“电容阵列充电速度跟不上消耗速度!‘龙息’炮再次充能至少需要五分钟!”
“护盾发生器能量输入波动!再这样下去,局部护盾会因能量不足而失效!”
类似的紧急报告也回荡在“秃鹫号”的舰桥上:“Sir!能源核心过热,系统建议降低输出功率以避免熔毁!”“导弹发射阵列能量不足,无法进行下一次齐射!”“机动引擎燃料储备低于安全红线!”
战术的束缚:
能源危机立刻反映在战术选择上,双方指挥官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束缚。
攻击乏力:最具威力的武器系统因为充能缓慢或能量配额不足而无法使用,火力输出骤降。
防御削弱:护盾强度明显下降,闪烁更加频繁,甚至在某些非关键区域主动降低了能量分配,变得一戳即破。
机动受限:不再敢进行那些消耗巨大的剧烈规避动作,转向和移动变得更为谨慎和迟缓,这无疑增加了被命中的风险。
系统优先级博弈:AI开始自动或根据指令进行痛苦的能源分配抉择:是优先保证护盾,还是给武器充能?是维持机动能力,还是保证生命维持和传感器?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寂静的威胁:
外部的炮火似乎稀疏了一些,并非因为停战,而是因为双方都陷入了“弹药虽有余,但能量已不足”的尴尬境地。战斗从高强度的对轰,转变为一种更阴险、更考验耐心的消耗与试探。每一次有限的激光射击或电磁炮点射,都变得格外珍贵。
战舰内部,为了节省能源,非关键区域的灯光被调暗,部分非必要设备被强制下线。一种压抑的、伴随着低功率运行嗡鸣声的寂静笼罩下来,与之前战斗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官兵们能清晰地感觉到,巨舰的“心跳”正在减弱,“呼吸”变得沉重。他们不再仅仅是在与敌人作战,更是在与物理法则和熵增进行一场绝望的赛跑。
能源危机像一道无形的绞索,正在慢慢收紧,勒得双方舰队都喘不过气。谁先找到破局之法,或者谁先犯下因能源不足导致的错误,谁就可能输掉这场战役,甚至葬送掉这艘国之重器。寻找额外的能源,或者迫使对方消耗得更快,成为了指挥官脑中疯狂运转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