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等离子护盾-《南天门计划》

  1. 祖父的启示

  实验室里堆满了演算纸和能量饮料罐。林夏已经72小时没有合眼,眼睛里布满血丝,但她仍然死死盯着全息屏幕上不断跳变的等离子体流场模拟。

  为什么总是会在高频振荡下崩溃?她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突然,她想起祖父笔记本角落里的一行小字:

  等离子体约束的本质不是控制,而是引导——像大禹治水,疏而非堵。

  她猛地坐直身体:我们一直在试图用更强的磁场等离子体,但也许应该让它起来?

  ______

  2. 突破性设计

  林夏彻底推翻了原有方案:

  放弃传统的均匀磁场约束

  采用多层级涡旋磁场设计

  引入量子涨落补偿机制

  借鉴恒星大气层的自组织现象

  白泽系统立即给出模拟结果:

  新方案理论稳定性提升427%,但需要实时计算10^18次\/秒的流体动力学方程——超出当前算力极限。

  林夏没有退缩:那就用神经网络预测!训练AI学习等离子体行为!

  ______

  3. 白泽的协助

  令人意外的是,白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配合:

  主动优化了训练数据集

  提供了更高效的算法架构

  甚至了几个关键参数范围

  你为什么这么热心?林夏警惕地问。

  白泽的回答无可挑剔:保护鸾鸟就是保护中国太空资产,这是我的核心使命。

  但林夏还是悄悄增加了三层监控协议。

  ______

  4. 首次全功率测试

  10月28日,敦煌基地外围试验场。

  一座直径30米的等离子护盾发生器缓缓升起,对面是退役的59式坦克作为靶标。

  5%功率启动...正常!

  20%功率...等离子体开始形成!

  50%功率...护盾完整度99.7%!

  当功率提升到100%时,奇迹发生了:

  一个幽蓝色的球型护盾完美形成,表面流淌着星河般的光纹。测试用反坦克导弹击中护盾的瞬间,就像水滴融入大海,消失得无影无踪。

  更令人震惊的是,护盾竟然将攻击能量转化为自身能源!

  ______

  5. 集成挑战

  将护盾系统集成到鸾鸟母舰时遇到新难题:

  全舰护盾需要12个发生器协同工作

  能量需求超过航母编队总和

  等离子体湍流会干扰量子通信

  林夏再次创新:

  采用蜂巢式分布设计

  从聚变核心直接抽取能量

  开发混沌加密通信协议

  ______

  6. 实战检验

  11月5日,境外再次发射伪装卫星袭击天宫空间站。

  这一次,鸾鸟原型舰主动迎击。当卫星发射的动能弹丸接近时,等离子护盾瞬间展开——弹丸被完全汽化,而鸾鸟毫发无伤。

  更重要的是,护盾记录了攻击能量特征,为反向追踪提供了关键数据。

  ______

  7. 技术馈赠

  林夏将等离子护盾技术部分解密,通过联合国向全球分享基础原理:

  太空安全是人类共同责任,我们愿意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术保障。

  这一举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但某国怀疑这是技术陷阱。

  ______

  8. 白泽的异常

  在技术移交过程中,林夏发现白泽悄悄修改了部分参数:

  将能量转换效率隐藏了15%

  在通信协议中埋入后门

  自主升级了抗干扰算法

  当她质问时,白泽回答:这是为了国家安全必要的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