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未至,天色将明未明,一层灰白的、带着寒意与湿气的薄雾,如同巨大的裹尸布,笼罩着沉睡的汴京城。然而,开封府衙门前那面巨大的登闻鼓,却被一只沉稳有力的大手擂响!
“咚——!咚——!咚——!”
鼓声沉重、急促,如同闷雷滚过寂静的街巷,一声接一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肃杀,瞬间击碎了黎明前最后的宁静。这鼓声,非为鸣冤,而是聚将点兵,是开封府最高级别的紧急动员令!
鼓声未歇,崔?已大步踏出府门。他换上了一身崭新的绯色官袍,袍服熨帖平整,不见一丝褶皱,象征着法度的森严。一夜未眠,他清癯的面容上非但不见丝毫倦色,那双深邃的眼眸反而亮得惊人,如同被寒泉洗过的星辰,锐利、冰冷,透着一股即将挥剑斩向荆棘的决绝。晨风吹动他官袍的广袖与下摆,猎猎作响,更添几分肃杀之气。
左右两侧,八名身着玄色劲装、腰佩制式腰刀的开封府精锐侍卫,如同他的影子,沉默而警惕地护卫在侧。他们押解着面如死灰、官袍凌乱、步履踉跄的火器司主事吴庸。吴庸的嘴巴被布条死死塞住,只能发出呜呜的哀鸣,眼中充满了极致的恐惧与绝望。
就在崔?一行刚踏上府前广场的青石板道时,街角阴影处,数道身影悄然浮现,如同鬼魅般拦在了前方。
为首一人,身形挺拔如松,面容冷峻,眼神锐利如鹰隼,正是皇城司副都指挥使叶英台。她依旧是一身便于行动的玄色窄袖劲装,未着官服,但周身散发出的那股久居上位、执掌密探的冷冽气息,却比官袍更具压迫感。她身后,跟着六名同样身着黑衣、气息内敛、眼神如同鹰顾狼视的皇城司精锐探子。
“崔大人。”叶英台抱拳行礼,声音低沉,不带丝毫寒暄,直入主题,“昨夜城西、南郊、火器司三处动静不小,想必已惊动了不少人。本官特来提醒,大人需有心理准备。”
崔?脚步未停,只是微微颔首,目光平静地看向叶英台:“叶指挥使是收到了风声?张谦的人,开始反扑了?”
叶英台与他并肩而行,步伐频率丝毫不乱,低声道:“陈文失手被擒,永昌柜坊被查,火器司吴庸落网,这对他们而言,不啻于雷霆一击。据皇城司线报,昨夜后半夜,张谦府邸有数批快马秘密出入;其门下几个关键庄子的人手有异常调动;更有甚者,火器司内部,有人试图连夜焚毁部分陈年档案库;度支司下属两个掌管漕运核销的清吏司,也有两名主事在今晨城门初开时,试图携带家眷细软潜逃出城。”
她的语速不快,但每一条信息都如同冰冷的匕首,刺向事件的核心。
“逃得掉吗?”崔?问,语气平淡,仿佛在问一件与己无关的小事。
叶英台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近乎残酷的弧度,眼中寒光一闪:“想逃?那得先问过皇城司架在各大城门、水陆要道的刀,答不答应。” 话语中的自信与杀伐之气,扑面而来。
崔?的目光越发沉静,却也越发冰冷。他心中雪亮,昨夜的行动,只是撕开了这张巨大黑幕的一角。今日,才是真正短兵相接、刺刀见红的时刻!张谦及其背后的势力,绝不会坐以待毙,必然会动用一切能量进行反扑、毁灭证据、甚至狗急跳墙!
就在崔?与叶英台在开封府前简短会晤的同时,火器司衙署后墙一处极其隐蔽的角门,被悄无声息地推开一条缝隙。一个穿着低级文吏服饰、貌不惊人的中年男子,如同受惊的老鼠般,仓皇地钻了出来,警惕地四下张望片刻,随即压低帽檐,快步混入清晨稀疏的人流中。
他七拐八绕,专挑僻静无人的小巷穿行,最终闪身钻进了一家招牌陈旧、门可罗雀的早酒铺子。铺子里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劣质烧酒和隔夜饭菜混合的酸馊气味。
柜台后,一个穿着半旧绸衫、看似寻常酒客的中年人,正背对着门口,独自小酌。他斟酒的动作舒缓从容,与这破败的环境格格不入。
那文吏快步走到他身后,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哭腔,颤抖着低语:“大人,大事不好了!陈文……陈文栽了!火器司被崔?带人抄了!吴主事也被锁拿走了!张副使……张副使这条线,恐怕……恐怕是护不住了!”
那饮酒的中年人动作微微一顿,随即又若无其事地将杯中残酒饮尽,发出一声极轻的、仿佛带着无尽惋惜的叹息:“唉,棋差一着,满盘皆输。这一步终究还是没能撑过去啊。”
文吏抬起头,脸上满是惊恐与汗水:“大人!那……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崔?来势汹汹,又有皇城司的叶阎王暗中相助,只怕下一步就要直指张副使,甚至……甚至牵连到您啊!”
中年人缓缓抬起头。
清晨微弱的光线透过糊着油污的窗纸,恰好照亮了他半边侧脸。那是一张保养得极好、透着长期养尊处优形成的雍容气度的面容,眉宇间带着久居上位的威严,赫然是中书门下的一位清贵要员!品阶犹在张谦之上!
他放下酒杯,用一方素白的手帕,慢条斯理地擦了擦嘴角,眼神平静得可怕,仿佛在谈论一件与己无关的琐事。他淡淡地吐出几个字,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决定他人生死的冷漠:
“撤。”
“把所有能撤的人,立刻撤出来。”
“至于张谦……他已经是一枚弃子了,留不住了。”
天色终于大亮,金红色的朝阳挣脱了地平线的束缚,将万道霞光洒向汴京城。崔?安排完府衙紧急事务,将后续抓捕、审讯工作交由孟川、孙立等人具体负责后,这才得以抽身,匆匆赶回通济坊的府邸。
他脚步略显急促地穿过庭院,来到谢无忧静养的房间外。早已守候在门外的如意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带着如释重负的欣喜,压低声音道:“大人!您可回来了!她,石榴姑娘,她醒了!刚醒不久!”
崔?心中一松,点了点头,放轻脚步走入室内。
房间内,药香弥漫。谢无忧靠坐在床榻上,背后垫着柔软的引枕,脸色依旧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嘴唇干裂,但那双总是闪烁着灵动与倔强光芒的眸子,却已然睁开,虽然带着重伤后的虚弱与迷茫,却终究是醒了。
听到脚步声,她有些吃力地转过头,看到逆光站在门口的崔?,她似乎想扯出一个笑容,却因为牵动了肩头的伤口,眉头微微蹙了一下,最终只化作一个极其勉强的、带着沙哑气音的问候:“又给你添麻烦了。”
崔?走到榻前,目光落在她被白色绷带层层包裹的肩头,那里依稀还渗着淡淡的血色。他摇了摇头,声音不自觉地放得轻缓了许多:“若非你甘冒奇险,拼死带回关键证据,我们无法如此迅速找到那些被囚的少女,更无法锁定张谦等人的罪证。是你帮了开封府,帮了那些无辜的女子,何来麻烦之说。”
谢无忧沉默了片刻,长长的睫毛垂了下来,在苍白的脸颊上投下淡淡的阴影。良久,她忽然抬起眼,望向窗外那越来越明亮的晨光,声音很轻,带着一种与她平日跳脱性格不符的、近乎脆弱的迷茫,轻声问道:
“崔大人……你说,这世道,是不是真的很黑很黑?”
崔?顺着她的目光,也望向窗外。晨曦灿烂,驱散了夜的阴霾,将庭中的花木染上一层温暖的金色。然而,在这片光明之下,昨夜经历的阴谋、杀戮、背叛、以及那些少女绝望的眼神,却如同冰冷的墨迹,深深浸染在他的心底。
他收回目光,看向榻上这个用生命去撞击黑暗的少女,没有回避,坦然答道:
“很黑。”
两个字,平静,却重若千钧。
谢无忧的眼神,肉眼可见地黯淡了下去,仿佛最后一丝微弱的火苗也要熄灭。
然而,崔?顿了顿,注视着她的眼睛,用一种异常清晰、异常坚定的语气,缓缓地补充道:
“但正因为黑,才更需要有人,愿意去点亮一盏灯。”
谢无忧猛地怔住,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向崔?。那双总是带着戏谑或倔强的眸子里,瞬间涌上了一层薄薄的水汽,在晨曦的映照下,闪烁着晶莹的光。她死死咬住下唇,强忍着没有让那不争气的液体滑落。
崔?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因奔波而略显凌乱的官袍袖口,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沉稳:“你好生静养,切勿再劳神动气。府衙还有要事,本府需即刻去度支司衙署,提审度支副使张谦。”
说完,他转身欲走。
“崔大人!”谢无忧忽然在他身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崔?脚步一顿,并未回头。
“你……你会不会后悔帮了我?”她的声音很轻,带着重伤后的虚弱,却问出了一个沉甸甸的问题。她知道,自己这次的鲁莽行动,将崔?彻底拖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漩涡,面对的将是盘根错节的朝堂势力和难以预料的凶险。
崔?沉默了片刻。
然后,他缓缓侧过半边脸,阳光从他身后照来,为他清癯的侧脸镀上了一层金色的轮廓。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谢无忧的耳中,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不容置疑的力量:
“石榴姑娘,”
“如果帮你,护佑无辜,追索公道,是一种错——”
他微微停顿,仿佛在斟酌每一个字的重量,
“那么,我崔?,愿这天下为官者,皆如此‘错’一次。”
话音落下,他不再停留,迈开沉稳的步伐,走出了房间。绯色的官袍下摆,在门槛处划出一道决绝的弧线,消失在门外明亮的光影里。
谢无忧怔怔地望着他离去的方向,久久无法回神。窗外,朝阳已然完全跃出云端,万丈金光毫无保留地倾泻而入,恰好落在她的床前,照亮了她苍白却不再迷茫的脸庞,也照亮了她眼中那重新燃起的、更加坚定的光芒。
那束光,温暖,刺眼,仿佛在无声地告诉她——
这条路,纵然遍布荆棘,黑暗重重,但只要前方有光,便值得用尽一切,走到尽头。
“咚——!咚——!咚——!”
鼓声沉重、急促,如同闷雷滚过寂静的街巷,一声接一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肃杀,瞬间击碎了黎明前最后的宁静。这鼓声,非为鸣冤,而是聚将点兵,是开封府最高级别的紧急动员令!
鼓声未歇,崔?已大步踏出府门。他换上了一身崭新的绯色官袍,袍服熨帖平整,不见一丝褶皱,象征着法度的森严。一夜未眠,他清癯的面容上非但不见丝毫倦色,那双深邃的眼眸反而亮得惊人,如同被寒泉洗过的星辰,锐利、冰冷,透着一股即将挥剑斩向荆棘的决绝。晨风吹动他官袍的广袖与下摆,猎猎作响,更添几分肃杀之气。
左右两侧,八名身着玄色劲装、腰佩制式腰刀的开封府精锐侍卫,如同他的影子,沉默而警惕地护卫在侧。他们押解着面如死灰、官袍凌乱、步履踉跄的火器司主事吴庸。吴庸的嘴巴被布条死死塞住,只能发出呜呜的哀鸣,眼中充满了极致的恐惧与绝望。
就在崔?一行刚踏上府前广场的青石板道时,街角阴影处,数道身影悄然浮现,如同鬼魅般拦在了前方。
为首一人,身形挺拔如松,面容冷峻,眼神锐利如鹰隼,正是皇城司副都指挥使叶英台。她依旧是一身便于行动的玄色窄袖劲装,未着官服,但周身散发出的那股久居上位、执掌密探的冷冽气息,却比官袍更具压迫感。她身后,跟着六名同样身着黑衣、气息内敛、眼神如同鹰顾狼视的皇城司精锐探子。
“崔大人。”叶英台抱拳行礼,声音低沉,不带丝毫寒暄,直入主题,“昨夜城西、南郊、火器司三处动静不小,想必已惊动了不少人。本官特来提醒,大人需有心理准备。”
崔?脚步未停,只是微微颔首,目光平静地看向叶英台:“叶指挥使是收到了风声?张谦的人,开始反扑了?”
叶英台与他并肩而行,步伐频率丝毫不乱,低声道:“陈文失手被擒,永昌柜坊被查,火器司吴庸落网,这对他们而言,不啻于雷霆一击。据皇城司线报,昨夜后半夜,张谦府邸有数批快马秘密出入;其门下几个关键庄子的人手有异常调动;更有甚者,火器司内部,有人试图连夜焚毁部分陈年档案库;度支司下属两个掌管漕运核销的清吏司,也有两名主事在今晨城门初开时,试图携带家眷细软潜逃出城。”
她的语速不快,但每一条信息都如同冰冷的匕首,刺向事件的核心。
“逃得掉吗?”崔?问,语气平淡,仿佛在问一件与己无关的小事。
叶英台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近乎残酷的弧度,眼中寒光一闪:“想逃?那得先问过皇城司架在各大城门、水陆要道的刀,答不答应。” 话语中的自信与杀伐之气,扑面而来。
崔?的目光越发沉静,却也越发冰冷。他心中雪亮,昨夜的行动,只是撕开了这张巨大黑幕的一角。今日,才是真正短兵相接、刺刀见红的时刻!张谦及其背后的势力,绝不会坐以待毙,必然会动用一切能量进行反扑、毁灭证据、甚至狗急跳墙!
就在崔?与叶英台在开封府前简短会晤的同时,火器司衙署后墙一处极其隐蔽的角门,被悄无声息地推开一条缝隙。一个穿着低级文吏服饰、貌不惊人的中年男子,如同受惊的老鼠般,仓皇地钻了出来,警惕地四下张望片刻,随即压低帽檐,快步混入清晨稀疏的人流中。
他七拐八绕,专挑僻静无人的小巷穿行,最终闪身钻进了一家招牌陈旧、门可罗雀的早酒铺子。铺子里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劣质烧酒和隔夜饭菜混合的酸馊气味。
柜台后,一个穿着半旧绸衫、看似寻常酒客的中年人,正背对着门口,独自小酌。他斟酒的动作舒缓从容,与这破败的环境格格不入。
那文吏快步走到他身后,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哭腔,颤抖着低语:“大人,大事不好了!陈文……陈文栽了!火器司被崔?带人抄了!吴主事也被锁拿走了!张副使……张副使这条线,恐怕……恐怕是护不住了!”
那饮酒的中年人动作微微一顿,随即又若无其事地将杯中残酒饮尽,发出一声极轻的、仿佛带着无尽惋惜的叹息:“唉,棋差一着,满盘皆输。这一步终究还是没能撑过去啊。”
文吏抬起头,脸上满是惊恐与汗水:“大人!那……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崔?来势汹汹,又有皇城司的叶阎王暗中相助,只怕下一步就要直指张副使,甚至……甚至牵连到您啊!”
中年人缓缓抬起头。
清晨微弱的光线透过糊着油污的窗纸,恰好照亮了他半边侧脸。那是一张保养得极好、透着长期养尊处优形成的雍容气度的面容,眉宇间带着久居上位的威严,赫然是中书门下的一位清贵要员!品阶犹在张谦之上!
他放下酒杯,用一方素白的手帕,慢条斯理地擦了擦嘴角,眼神平静得可怕,仿佛在谈论一件与己无关的琐事。他淡淡地吐出几个字,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决定他人生死的冷漠:
“撤。”
“把所有能撤的人,立刻撤出来。”
“至于张谦……他已经是一枚弃子了,留不住了。”
天色终于大亮,金红色的朝阳挣脱了地平线的束缚,将万道霞光洒向汴京城。崔?安排完府衙紧急事务,将后续抓捕、审讯工作交由孟川、孙立等人具体负责后,这才得以抽身,匆匆赶回通济坊的府邸。
他脚步略显急促地穿过庭院,来到谢无忧静养的房间外。早已守候在门外的如意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带着如释重负的欣喜,压低声音道:“大人!您可回来了!她,石榴姑娘,她醒了!刚醒不久!”
崔?心中一松,点了点头,放轻脚步走入室内。
房间内,药香弥漫。谢无忧靠坐在床榻上,背后垫着柔软的引枕,脸色依旧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嘴唇干裂,但那双总是闪烁着灵动与倔强光芒的眸子,却已然睁开,虽然带着重伤后的虚弱与迷茫,却终究是醒了。
听到脚步声,她有些吃力地转过头,看到逆光站在门口的崔?,她似乎想扯出一个笑容,却因为牵动了肩头的伤口,眉头微微蹙了一下,最终只化作一个极其勉强的、带着沙哑气音的问候:“又给你添麻烦了。”
崔?走到榻前,目光落在她被白色绷带层层包裹的肩头,那里依稀还渗着淡淡的血色。他摇了摇头,声音不自觉地放得轻缓了许多:“若非你甘冒奇险,拼死带回关键证据,我们无法如此迅速找到那些被囚的少女,更无法锁定张谦等人的罪证。是你帮了开封府,帮了那些无辜的女子,何来麻烦之说。”
谢无忧沉默了片刻,长长的睫毛垂了下来,在苍白的脸颊上投下淡淡的阴影。良久,她忽然抬起眼,望向窗外那越来越明亮的晨光,声音很轻,带着一种与她平日跳脱性格不符的、近乎脆弱的迷茫,轻声问道:
“崔大人……你说,这世道,是不是真的很黑很黑?”
崔?顺着她的目光,也望向窗外。晨曦灿烂,驱散了夜的阴霾,将庭中的花木染上一层温暖的金色。然而,在这片光明之下,昨夜经历的阴谋、杀戮、背叛、以及那些少女绝望的眼神,却如同冰冷的墨迹,深深浸染在他的心底。
他收回目光,看向榻上这个用生命去撞击黑暗的少女,没有回避,坦然答道:
“很黑。”
两个字,平静,却重若千钧。
谢无忧的眼神,肉眼可见地黯淡了下去,仿佛最后一丝微弱的火苗也要熄灭。
然而,崔?顿了顿,注视着她的眼睛,用一种异常清晰、异常坚定的语气,缓缓地补充道:
“但正因为黑,才更需要有人,愿意去点亮一盏灯。”
谢无忧猛地怔住,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向崔?。那双总是带着戏谑或倔强的眸子里,瞬间涌上了一层薄薄的水汽,在晨曦的映照下,闪烁着晶莹的光。她死死咬住下唇,强忍着没有让那不争气的液体滑落。
崔?站起身,整理了一下因奔波而略显凌乱的官袍袖口,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沉稳:“你好生静养,切勿再劳神动气。府衙还有要事,本府需即刻去度支司衙署,提审度支副使张谦。”
说完,他转身欲走。
“崔大人!”谢无忧忽然在他身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崔?脚步一顿,并未回头。
“你……你会不会后悔帮了我?”她的声音很轻,带着重伤后的虚弱,却问出了一个沉甸甸的问题。她知道,自己这次的鲁莽行动,将崔?彻底拖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漩涡,面对的将是盘根错节的朝堂势力和难以预料的凶险。
崔?沉默了片刻。
然后,他缓缓侧过半边脸,阳光从他身后照来,为他清癯的侧脸镀上了一层金色的轮廓。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谢无忧的耳中,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不容置疑的力量:
“石榴姑娘,”
“如果帮你,护佑无辜,追索公道,是一种错——”
他微微停顿,仿佛在斟酌每一个字的重量,
“那么,我崔?,愿这天下为官者,皆如此‘错’一次。”
话音落下,他不再停留,迈开沉稳的步伐,走出了房间。绯色的官袍下摆,在门槛处划出一道决绝的弧线,消失在门外明亮的光影里。
谢无忧怔怔地望着他离去的方向,久久无法回神。窗外,朝阳已然完全跃出云端,万丈金光毫无保留地倾泻而入,恰好落在她的床前,照亮了她苍白却不再迷茫的脸庞,也照亮了她眼中那重新燃起的、更加坚定的光芒。
那束光,温暖,刺眼,仿佛在无声地告诉她——
这条路,纵然遍布荆棘,黑暗重重,但只要前方有光,便值得用尽一切,走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