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指路-《转生八零年代渔猎东北》

  “山上的野猪这么肥么?这块板油,能炼出至少七八斤的荤油。”

  看着被装在盆子里的雪白的板油,叶淑敏满脸都是笑容。

  自从沈国平去年开始上山打猎,她家也没少得到好处,单单是荤油都常年不断,至于豆油,偶尔买一点,不经常吃。

  不是豆油不好,而是有了荤油,谁还花钱买豆油?况且买油还需要油票呢。

  荤油做菜本来就比豆油香,像是这种免费的荤油,那就更香了。

  沈国平笑着问:“七八斤荤油能吃一个月不?”

  “一个月?说笑话呢?”叶淑敏声调高了三个度。

  “这么多荤油,吃两个月没问题!要是省着点,三个月都行!”

  七八斤油吃两三个月,沈国平想一下,便想起以前清汤寡水的日子,身子又不自主的哆嗦了一下。

  往事不堪回首!那种苦日子,在沈家已经是过去式,不会再有。

  “建军哥,咱们去钓鱼吧!”

  “啊?现在去?”石建军愣了一下,他没想到,沈国平刚进屋还不到半个小时,就要出去钓鱼。

  这也太心急了。

  “嗯,现在就去!”沈国平点头。

  叶淑敏见沈国平着急去钓鱼,也没说什么,倒是在他们两个出门的时候,叮嘱了一句。

  “现在还没封江,你们俩也别到江面上玩儿!”

  “知道了,娘!”

  “知道了,二姨!”

  两个人嘴里答应着,然后拿着水桶和钓竿出门。

  一路走到江边,江面上已经是凝了一层冰,但是冰面还不够厚,不足以支撑人在上面来回走。

  这种冰面很危险,因为冰面的厚度并不均匀,万一碰到比较薄的地方,很容易掉进去,而掉进冰窟窿的下场,十个有九个半都死了。

  转生前,沈国平每隔一两年,就能听说有人在冬天开车过江,然后掉进冰窟窿里面,全家吃席的悲剧。

  这种人只能是脑子不好,既然都开车了,为什么不走大路,反而为了抄近路,把自己和车里的亲人都送去投胎。

  “就在这吧,冰钎子给我,我来凿个窟窿。”

  沈国平说着,对石建军伸出手,石建军把冰钎子递给他,沈国平接过,大力之下,几下子便在冰面上凿出来一个窟窿。

  “我前两天去姥爷家了,姥爷说,你现在想要找个工作?”

  在两个人将鱼钩放进冰窟窿里之后,沈国平跟表哥聊起天。

  石建军点头:“嗯,我爹和我娘着急要给我说媳妇,可我现在只能在家种地,子健都去市里上班了。”

  听到他这么说,沈国平便知道,石建军心里还是羡慕叶子健有这个机会。

  这时候的农村人,没有一个不想要去市里工作的。

  他们还不知道打工人==牛马这件事情,毕竟这个时候,工人的地位还是比商人高的。

  但是这种情况很快就会发生变化,沈国平倒是觉得,石建军只是缺少一个赚钱的方式,并不是非要去市里工厂上班。

  “你要是想要去市里上班,我还真没有那么多办法,要是你单纯的想要挣钱的话,我倒是有招。”

  “你有挣钱的招?”

  石建军哪里能够听得这种话,沈国平说完,他一把拉住沈国平的衣角,目光热切的看着沈国平。

  “确实有招,我说了,你自己盘算盘算要不要干。”

  说着,沈国平就把自家开了小卖店的事情说了一遍,沈家开小卖店的事情,石建军也听说了,但是他却没有想着自家也开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本钱。

  而他们村子里至今也没有一家小卖店的原因也是如此,哪怕知道开小卖店能够挣钱,但是这是个细水长流的挣钱道,前期投入也需要一笔钱,现在能拿出这笔钱的人家不多。

  在他们东江村,那些村干部倒是有这个实力,但是他们不敢干,说到底,有些钱的来历,不那么清白,他们害怕被查。

  要是偷偷摸摸的过有钱的日子,这没人会说,但是身为村干部,太高调的话,自然会招惹到一些人的不满,要是他们去公社举报,有些人想要功绩,下来一查,他们一个都跑不掉。

  “其实在听说你家开小卖店的时候,我就想过,要是我家也开一个行不行,其实不行。”

  沈国平也没问为啥,石建军继续说道:“不说有没有本钱的事情,我家的房子就不行,开个小卖店总得有个大点的屋吧?我家不行!”

  这个问题沈国平也想过,所以他也有解决的办法。

  “我知道,你家房子不行的事情我也想过,所以我来之前,专门在你们村转了一圈,我发现,在你家西头那边路口,好像有个空地,那地方咋没有人家呢?”

  “啊?你说那个路口?”

  石建军立刻便知道沈国平说的是那里,那个路口是他家出门的必经之路,也是村子主路跟他们家所在的支路交汇的地方。

  在这个丁字路口的路西侧,有一片空地,这里空着,让沈国平很不理解。

  “那个路口说是早年间专门的放电影的地方,再早的时候,说是一个戏台,所以一直没人在那盖房子。好像是有点讲究的说法吧。我也不懂。”

  别说石建军不懂,沈国平也不懂。

  “这样吧,我回头找人问问,这地方要是没啥说道的话,那你就在这盖个新房子吧!”

  “盖房子?我家哪来的钱!”

  石建军顿时摇头。

  “我给你拿钱,回头你盖完房子,就在那个新房子里开个小卖店,我看了,你们村子没有小卖店,你们村比我们村大多了,弄个小卖店,肯定比我家的小卖店挣得多。”

  “借你家的钱?我爹娘可不一定答应!”

  欠债和不欠债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同,他们的这种想法,沈国平能够理解。

  “没事,我都不怕,你怕什么?我也不催你,回头你每年还我两百块钱就行!”

  “两百么?我要是还不上咋办?”

  沈国平笑了:“你放心,我说你能还上,你就能还上。”

  其实沈国平算过了,盖房子加上开小卖店,最多不超过两千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