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藏巴政权-《挽天倾之南明复兴》

  而此刻北方的蒙古东部鞑靼部势力,开始兴起,

  鞑靼小王子达延汗,通过数年征战,率兵击败征服西部的瓦剌蒙古部落,迫其西迁到西域中亚一带,解除西部威胁!

  大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

  又先后清除鞑靼部内的亦思马因、火筛,

  大败右翼割据势力亦不剌、满都赉阿固勒呼(阿尔秃厮)等,

  统一了整个北方东蒙古鞑靼各部,加强军事组织,巩固了汗位!

  把分散割据的大小领地归入六万户,

  分左、右翼,大汗自领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和兀良哈三万户,驻帐于察哈尔万户;

  封其一子为济农,统率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和永谢布三万户,驻帐于鄂尔多斯万户。

  分封诸子为万户领主,作为大汗宗藩;

  取消东蒙古异姓封建主的领地,使其成为大汗和诸子的僚属;

  罢太师、丞相职位,改变成吉思汗以来可汗同姓台吉和异姓领主并立制度,

  结束了百年来异姓权臣专政、内讧和封建割据局面,

  对之后漠南、漠北各部的形成,以及蒙古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之后入侵大明,被大明正德帝大败!

  鞑靼小王子达延汗,死后,传给儿子衮必里克,

  衮必里克死后,传给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

  俺答汗,在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受封“顺义王”,

  开创了明、蒙友好往来的新局面!

  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

  俺答汗主持建成漠南第一座城市库库河屯,即呼和浩特,明廷赐名归化城。

  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

  俺答汗赴青海仰华寺会晤藏传佛教黄教——格鲁派领袖索南嘉措,

  皈依藏传佛教,并赠予索南嘉措,

  “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称号,

  即“达赖喇嘛”!

  使藏传佛教的黄教格鲁派,开始在蒙古广为传播。

  与此同时,公元1565年,

  原本担任仁蚌巴手下官员的辛厦巴.才丹多杰,起兵造反,

  杀死了阿旺吉扎之子白玛噶波,随后抵挡住了阿旺吉扎的进攻,

  之后先后占据了香、 八囊伦珠孜、帕日等宗管辖的后藏地域。

  一年以后,辛厦巴家族的势力范围几乎囊括了整个西藏后藏地区,

  帕竹政权的实际控制者,仁蚌巴家族的领袖——仁蚌巴.阿旺吉扎表示臣服,接受辛厦巴家族的统治。

  至此,辛厦巴.才丹多杰,取代仁蚌巴家族的领袖仁蚌巴.阿旺吉扎,

  掌控了大明册封的帕竹政权的阐化王——王札西乍巴!

  成为西藏地方政府——帕竹政权的实际控制者,

  他因此自称为“藏巴加波”

  “藏 ”,即今,后藏日喀则一带;

  “加波”,则是国王的意思 !

  辛厦巴.才丹多杰死后,其子辛厦巴.衮巴拉旺多吉,进一步控制了后藏的大部分地区,

  “藏巴政权”,由此开端,首都位于后藏的三竹节,即今日喀则!

  这也是西藏继吐蕃国朝之后的数百年历史上,

  唯一一个王权高于神权的西藏地方政府,

  唯一一个脱离政教合一的西藏地方政府!

  明朝在西藏共赐封过三大法王和五个王,史称“明封八王”。

  三大法王分别是:

  大宝法王——属噶举白教派,

  大乘法王——属萨迦花教派,

  大慈法王——属格鲁黄教派,

  法王奉明廷敕命,具有崇高的宗教地位。

  五个王,则分别为:赞善王、护教王、辅教王、阐教王、阐化王。

  五大王的地位比法王低,比大国师、国师高。

  其中,

  赞善王,是明朝对康区(今四川甘孜、青海玉树一带)灵藏僧人首领的世袭封号,

  该封号始授于永乐五年(1407年),首位受封者——着思巴儿监藏原为灌顶国师,

  因其遣使朝贡受明成祖晋封,获金印、诰命并保留国师头衔。

  护教王,是明朝永乐五年(1407年)封授给西藏宗教领袖宗巴斡即南哥巴藏卜的爵位。

  其原任元末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宣慰使,

  元明政权交替时期成为西藏地方最大势力首领。

  永乐四年(1406年)首次遣使入京获封灌顶国师,

  次年因遣使谢恩加封护教王,属噶玛噶举白教派,封地位于馆觉(今西藏昌都市贡觉县)。

  其从子斡些儿吉剌思巴藏卜依制承袭王爵,后因无嗣终止于宣德年间(1426 1435年)。

  辅教王,是明朝中央政府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分封的,属藏传佛教萨迦花教派,

  首任受封者为南渴烈思巴(南喀勒贝洛追坚赞贝桑布)。其封地位于思达藏地区(今西藏萨迦县以南或吉隆县境内)!

  阐教王,是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年)册封的,

  首任受封者为止贡噶举白教派僧人领真巴儿吉监藏,

  其辖区位于今西藏墨竹工卡县止贡地区!

  而阐化王,则是明朝对西藏帕木竹巴政权首领的封爵。

  但历代五王,需经大明朝廷批准,方可承嗣,

  且需承担维护驿路畅通、定期朝贡等义务。

  明朝通过三年一贡制度,强化对西藏地区的控制,

  嘉靖、万历年间仍保持此朝贡关系。

  五大王各有封地,分别管辖一定的地区。

  五王当中,除赞善王封地在四川青海一带外,

  其余四个王的封地都在西藏。

  明朝规定:

  三大法王的权力高于五大王,

  但三大法王和五大王,没有任命级僧官的权力,

  各下级僧官,均由大明朝廷任免。

  因为藏巴政权,控制住了“阐化王”,成为了西藏地区的实际统治者,

  故,西藏最后一个地方政权“藏巴政权”,由此开端,

  首都位于后藏的三竹节,即今,日喀则!

  公元1618年,

  因,新任藏巴政权的首领辛厦巴.彭措南杰,

  大力打压白教之中的竹巴噶举派和新兴的格鲁黄教派,

  其中,竹巴噶举派领袖夏仲.阿旺朗杰,带领麾下子弟南迁,翻过喜马拉雅山,到达喜马拉雅山南坡之后,

  征服当地土族,建立了信仰竹巴噶举的不丹王国!

  而新兴的格鲁黄教派,则派人到信仰格鲁黄教派的漠北土谢特部求援,

  并成功求的3000蒙古大军入藏,

  不曾想,被新任藏巴政权的首领——辛厦巴.彭措南杰,率领麾下大军击败!

  之后更是攻入前藏地区,

  建立了覆盖西藏全境的,王权高于佛权,政教分离的西藏地方藏巴政权,

  并下令,取缔格鲁派达赖和班禅的封号,格鲁派势力遭到巨大打击!

  至此,西藏早已名存实亡的帕竹地方政权,被藏巴政权所取代,

  然而,此举却致使后来归降满清、信奉佛教黄教派的漠西卫拉特蒙古和硕特固始汗率领大军大举入藏护法。

  与此同时,

  此刻的大明已经势弱,而东北女真开始崛起,

  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

  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后金政权,称英明汗,年号天命。

  天命三年,公元1618年,四月,宣布七大恨,誓师伐明,破抚顺、清河。

  天命四年,公元1619年,三月,成功指挥萨尔浒之战,击退明军四路进攻,

  继而攻克开原、铁岭,并灭亡海西叶赫部,

  至此,完成了东北女真族统一的后金女真,崛起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