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粮食丰收引起的西域激变-《暗尘明月楼》

  其实白海豚根本动不了,离开海水的白海豚寸步难行。

  但就白海豚这体格,即使尘清眠使尽吃奶的力气,他也搬不动这个小山一样的大家伙。要弄到海里,必须要靠老头们帮忙。

  尘清眠没练过内家功法,空自有武者最高境界“向死而生”,干不了挪动白海豚这样的力气活。

  老头们不一样,他们是货真价实的超一流武者,像白海豚这样大块头,支不住他们中任何一人的一拳或者一脚。

  “张老大,你怎么看?”

  张老大不吱声,转过身,面朝大海张望。眼中不是神往,而是充满茫然。尘清眠捕捉到,其他五个老头,不约而同,做了相同的神情。

  也能理解。

  他们这里边,除了陆方山,其他人被困在扶桑岛至少一甲子以上。

  即使去了大陆,没人认得他们不说,或许都没人记得他们。

  这可不好,真要被他们一个念头困在扶桑岛,他哭都没地方哭去。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前辈们,还是回去看看吧。”尘清眠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吟了一句诗。

  “哦,那就回去吧。”

  不知道是不是受尘清眠这句话的影响,张老大竟然同意回去了。

  他同意了,其他几个老头哪还有意见。

  尘清眠趁机把另外一瓶酒挖了出来,对白海豚扬了一下。

  “看着了吗,按照我刚才所说,把我们送到目的地,这瓶酒就送给你。并且刚才我说的,全部算数,如何?”

  “嘤嘤”

  白海豚尖锐的叫了起来。

  “好,就当你同意了。我们都坐你的背上,行吗?”

  “嘤嘤”

  “前辈们,我们动身吧。”

  尘清眠其实内心很着急。

  他是怕蓝烟着急。

  没有了他的消息,蓝烟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实情也一如他所料。

  商会早已封锁了西域对外所有消息,完全把西域当成了自留地。

  大隋朝廷所知,俱都是商会主动散布出来的消息,是必须让大隋朝廷知道的信息。隐秘的,像尘清眠离开西域,大隋朝廷就没任何人知道。

  夜王派到西域监察百官的密探,随着镇北军撤离,所留不多,他们汇往西都报给夜王的情报,也都是总督尘清眠,每天都在忙着考察西域的农业情况。

  夜王每每看了都几乎捧腹大笑。

  自古皆然,谁人不知西域风多石头多,能有什么农业。这些密探莫不是被西域总督尘清眠收买了,就是谎报他的功曹业绩,也不是这个报法。

  反正,西域那边报过来的尘清眠的消息,永远都是尘清眠在考察农情。

  还农情,西域有农民吗?

  没有农业,哪来的农民。

  夜王看到这样的报告,更是嗤之以鼻。觉得把尘清眠弄到西域当总督算是弄对了,西域要能有农业,母猪都能上树。

  尘清眠把心思都用在西域农事上再对不过了。

  免得他还得为他闲操一份心。

  尘清眠是西域春耕春种结束之后离开南下的。他走的时候,对蓝烟承诺过,说是最多三个月就回来。

  这一晃三个月就过了。

  西域的农田,夏收不负众望,天公作美,百分之百丰收。

  但是西域粮食丰收了,西域总督尘清眠却失去了消息。当然,这个消息,也彻底被封锁。

  农户丰收,西域围绕立新村新建的三座新城,也初具规模。

  本来新城开建是按照尘清眠的要求规划设计,全部由“猴子”监工建设完成。

  但是,“猴子”在尘清眠走后,彻底改变了他的规划设计。

  尘清眠是按照穿越前世界里现代城市要求,把城市功能按照工业制造,商贸市场,行政办公区域,居民居住区,胥吏居住区等等,全部细分规划设计好了的。

  但“猴子”不这样。

  他细微的做了调整,全部按照杂居模式规划建设,并且三座新城在功能上各有侧重,但大的框架差不多。城里每隔一千丈设计一个集中商贸区和瓦舍娱乐区,环商贸区建设居民区,不过居民区又分两类,普通住宅和高档住宅,商贸区也分普通区和高档区,瓦舍娱乐却不分,越俗越俚越好。

  突出一个特点,就是“杂”。

  以立新村为中心的新城,被尘清眠命名为西宁,将取代原州,成为未来西域最大的政治文化中心。西宁向西二百里的新城,被尘清眠命名为中卫,将是西域最重要的仓储城市,是物资储备和最大的贸易城市,这两座城市和原州成完美的等腰三角形。

  第三座新城恰好与这三座城组成平行四边形,“猴子”私自取名为天水,将集中西域最先进的手工业者,重点是开发暗尘明月楼的发明创造,以民生军工产业为主,形成大隋最强有力的产业集群。

  还可以三座城市互为犄角,即使出现敌情,也可以联合行动。

  他还出主意,让三座新城的地皮和房产使用权,由西域总督府统一拍卖。

  按尘清眠的说法,拍卖所得叫西域居民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将全部用于西域境内的道路建设。

  趁着农民去收粮食,正好新城建设已用不了太多民工,农民带回家的还有,商会大肆宣扬商会的六字纲领“自由平等博爱”,以及商会的终极目标:“五有指示:小孩有书读,家人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有事做”。

  农民很单纯,谁对他好,他就对谁好感激谁。

  所以,就凭商会租地给他们,丰收了还不收租子,这样的组织,比他们拜菩萨还可靠,家家户户无不感恩商会,接受商会的理念,西域的农户比谁都容易 。

  农户恨不得把自己家中子弟都送去加入商会。

  都不用动员,就使西域的商兵规模空前增加。

  加入商兵只要经得起到大隋内地去磨练三个月,合格后,回来该干啥还干啥,可种地可牧马也可以经商,还按月发兵饷,比原来镇北军兵饷还高三倍,这种兵也太好当了。

  渐渐的,随着第一批商会的商兵训练回来,农户们的思想彻底转变,都把能当商会的商兵当成自家人的光荣。

  其实在哪里种田都一样,春种和秋收忙一点,其他时间农户很闲。

  加入商会就不一样了,成为商兵,既可以吃兵饷,又可以经营商会源源不断从大隋内地调运来的物资。

  慢慢的,西域的社会财富以惊人的速度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