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走在省委家属大院的林荫道上,冬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枝桠,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的脚步不疾不徐,内心却已是波涛汹涌。
监察委!
专门负责查处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超级机构!
如果说政法委是维护秩序的盾,那监察委,就是斩断腐败的剑!
而苏晴的舅舅,一位在监察委身居高位的领导,一个连亲外甥女都评价为“古板”、“不爱笑”、“职业病”的铁面人物……
这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那把最锋利、最坚硬、最不懂得妥协的,斩向盘龙山庄的利剑吗!
陈默的嘴角,终于勾起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他甚至不需要去查这位“舅舅”叫什么名字,官居何职。因为他知道,自己很快,就会找到一个让他主动来找自己的方法。
走出省委家属大院的瞬间,陈默整个人的气场都变了。那份温和、谦逊的伪装,如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猎人锁定目标后,那种冰冷、专注、且带着一丝嗜血的兴奋。
他没有立刻打车,而是沿着路边,慢慢地走着。金陵这座六朝古都,历史的尘埃与现代的繁华交织在一起,高楼大厦的缝隙里,总能看到一些古旧的墙砖和飞檐。
他抬头看了一眼不远处一座正在修复的古塔,目光变得无比锐利。
龙傲天,你以为你用钢筋水泥,就能筑起一座不倒的王国吗?
你错了。
这个国家,真正的根基,是埋藏在泥土之下的历史,是流淌在血脉里的传承。
你动了不该动的东西。
陈默走到一个僻静的公交站台后,从口袋里拿出了那部黑色的加密手机。他没有立刻联系夜莺。他先是通过政研室的内部渠道,用一个无关紧要的理由,查询了省监察委员会的领导班子名单。
很快,一个名字跳入了他的眼帘。
林建城,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察委员会主任。
照片上的男人,五十岁出头,面容清瘦,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眼神锐利如鹰,嘴唇紧紧地抿着,天生就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肃杀之气。
就是他了。
陈默将这个名字,以及他那张不苟言笑的脸,深深地刻在了脑子里。
然后,他才点开了与夜莺的加密对话框。他没有像往常一样,询问龙傲天的资金流向或是犯罪网络。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敲击,发出了一道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指令。
指令的内容,精准、简短,却又透着一股匪夷所思的意味。
【目标:金陵市盘龙山庄及其周边区域。】
【任务:搜寻其在历次建设、扩建工程中,所有关于破坏、掩埋、损毁历史古迹、古代墓葬、明清建筑遗址及未登记在册的文物点的相关证据。】
【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图纸、内部文件、知情人证言、前后对比照片、卫星地图变更数据……】
【优先级:最高。】
信息发送成功。
陈默收起手机,抬头望向盘龙山庄所在的方向。那里,夕阳正缓缓落下,将半边天都染成了血一般的红色。
他知道,一场真正的风暴,即将在那片看似固若金汤的土地上,酝酿而成。
而他,就是那个召来风暴的人。
脑海中,人情账本那古朴的书页无风自动,飞速翻过。自从进入省城金陵府,他便察觉到,在这座龙盘虎踞的城市上空,代表着一省气运的璀璨金光之中,始终缠绕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黑气。
这股黑气,如附骨之疽,虽然微弱,却坚韧无比,盘踞在金光的核心,不断侵蚀着整座城市,乃至整个江东省的运势。
他之前一直以为,这股黑气的源头,是龙傲天和他背后的黑恶势力。
直到此刻,他才豁然开朗。
龙傲天,不过是这股黑气在地面上投下的一个狰狞的影子。真正的根源,是那个默许、纵容甚至与之为一体的保护伞——省政法委书记,周正龙!
一个执掌一省司法大权的省委常委,与黑恶势力勾结,这本身就是对“法治”二字的巨大玷污,是足以动摇一省根基的毒瘤。这才是那股黑气的真正本体。
想要斩断这股黑气,靠他自己,一个从下面借调上来的小角色,正面硬撼,无异于螳臂当车。即便是加上丁文华和整个政研室,也最多只能掀起一点浪花,根本无法伤其筋骨。
想要对付一个省委常委级别的巨擘,就必须动用同等级别,甚至更高级别的力量。
而对付黑恶势力与腐败分子,最好的武器,从来都不是另一股势力,而是党纪国法本身。
林建城!
这个名字,在陈默的脑海中,如同洪钟大吕,轰然作响。
省纪委书记,省监察委主任。
这两个头衔,本身就代表着党内最锋利的一把戒尺,和国家机器中最无情的一柄手术刀。
更重要的是苏晴口中对他舅舅的评价——“古板”、“职业病”、“较真”、“因为古迹被毁而大发雷霆”。
这些在亲人眼中的“缺点”,在陈默看来,却是最宝贵的品质。
这说明林建城是一个有坚定信仰和政治洁癖的人。他不是一个纯粹的政客,而是一个真正的卫道者。这种人,一旦认准了某件事是错的,是违背了他心中原则的,他就会像一头认死理的公牛,无论前面是万丈悬崖还是铜墙铁壁,都会毫不犹豫地撞上去。
对付这种人,用利益去拉拢,用人情去疏通,都是下下策,甚至会引起他的反感和警惕。
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他一个他无法拒绝、且必须去做的理由。
而“龙傲天为搞开发,炸毁历史古迹”,这件事,简直就是为林建城量身定做的“投名状”!
它完美地击中了林建城所有的“痛点”:
第一,这是对历史文脉的践踏,触及了他作为知识分子和高级干部的文化底线。
第二,这背后必然牵扯到官商勾结和地方保护主义,触及了他作为纪委书记的职业底线。
第三,这种无法无天的行为,是对党纪国法的公然挑衅,触及了他作为一名党员的信仰底线。
陈默几乎可以肯定,只要自己能把一份详实、无可辩驳的证据,放到林建城的办公桌上,根本不需要自己多说一句话,这位铁面书记就会主动挥起他手中的利剑,掀起一场雷霆风暴。
到那时,他陈默,将彻底隐于幕后。
这不再是他个人与龙傲天、与周正龙的恩怨,而是省纪委、省监察委,代表着党和国家,对腐败毒瘤和黑恶势力的一场正义清算。
这才是最高明的“借刀杀人”。
借的,是堂堂正正的国法之刀,是煌煌大势的民心之刀!
想通了这一切,陈默只觉得浑身通泰,连日来盘踞在心头的压力一扫而空。他甚至有心情欣赏起金陵城的夜景。华灯初上,车水马龙,远处的玄武湖在夜色中像一块温润的墨玉。
他知道,这片繁华之下,暗流涌动。而他,即将成为那个搅动风云的人。
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打车去了新街口的一家大型书店。
省委大院里人多眼杂,他需要一个绝对安静,又能掩人耳目的地方,来梳理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书店里人来人往,充满了书卷的香气和咖啡的醇厚味道。陈默找了一个靠窗的角落坐下,点了一杯美式咖啡,然后从书架上抽了一本《明史》。
他没有翻看,只是将书摊开在桌上,目光穿过玻璃窗,看着外面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大脑却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运转。
夜莺的情报网,效率毋庸置疑。证据,很快就会到手。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是另一个,甚至比寻找证据本身更为棘手的问题——
如何将这份“大礼”,悄无声息地,送到林建城的手中?
直接寄匿名信?太低级了。这种级别的举报信,林建城每天不知道要收多少,大部分都会被秘书按程序处理,很可能根本到不了他本人手里。即便到了,一封来路不明的信,其可信度和重视程度也要大打折扣。
通过周源或者丁文华转交?更不可能。这等于把自己彻底暴露在他们面前,将自己的底牌和盘托出。以丁文华的性格,他绝不会为了一个不确定的功劳,去得罪一位省政法委书记。
去找怀安书记?那是最后的手段,非到万不得已,绝不能动用。那份救命之恩,是用来在生死关头保命的,而不是用来做这种进攻性的投石问路。
他需要一个渠道。
一个绝对安全、绝对隐秘,既能保证信件百分之百到达林建城本人手中,又能让林建城对信件的内容深信不疑,同时,还完全不会暴露自己的渠道。
这就像一个精密的锁,需要一把同样精密的钥匙。
陈默端起咖啡,喝了一口。苦涩的液体滑过喉咙,让他的头脑愈发清醒。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摊开的《明史》书页上轻轻敲击着。
目光,也落在了书页上,那上面,正好是关于“锦衣卫”的章节。
锦衣卫,天子亲军,缇骑四出,巡查缉捕,无孔不入……
陈默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
他需要一个现代版的“锦衣卫”。
一个游离于正常官僚体系之外,能直达天听,却又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情报网络。
他的人情账本,飞速地翻动起来,一张张他曾经投资过、帮助过的人的面孔,在他脑海中闪过。
榕城县的孙局长?不行,层级太低,手伸不到省城。
凤凰市的怀安书记?不行,目标太大,不能动。
秦雪?她的商业网络很广,但涉及到省委常委级别的博弈,贸然让她介入,只会给她带来灭顶之灾。
一个个名字被划过,又一个个被否定。
似乎,他手中所有的人脉,都无法满足这个苛刻到了极点的条件。
难道,真的要行险一搏,用最原始的办法?
陈默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就在这时,他的手指,在一行字上停了下来。
那行字,是关于锦衣卫如何搜罗各地情报的描述,其中提到了一个词——“军户”。
明代的卫所制度,军户散布全国,他们既是军人,也是农民,形成了一个独立于地方行政体系之外的庞大网络。
军人……
老兵……
一个念头,如同划破黑夜的闪电,骤然照亮了陈默的脑海!
他想起来了!
在青石镇,在他事业起步的那个地方,有那么一群人!
那群被他从九爷的魔爪下解救出来,对他感恩戴德,甚至愿意为他赴汤蹈火的退伍老兵!
他们的领头人,那个耿直、重义,在部队里当过侦察连连长的石刚!
陈默记得很清楚,当初解决完九爷的事情后,石刚带着那群老兵来感谢他,席间,石刚曾拍着胸脯对他说:“陈镇长,以后有什么事,只要您一句话!我们这帮老兄弟,遍布全国各地,干什么的都有,只要您用得上,我们绝无二话!”
遍布全国各地……
一张无形的、由战友情谊编织而成的大网,瞬间在陈默的脑海中铺展开来。
这个网络,不起眼,松散,却又坚韧无比。它扎根于民间,游离于体制之外,却又因为“军人”这个共同的身份,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或许……
陈-默的呼吸,微微变得急促起来。
他立刻拿起手机,翻出了石刚的电话号码。
他需要确认一件事。
在这张遍布全国的老兵网络里,在省城金陵,有没有一个合适的“节点”?一个能接触到省级权力核心,却又毫不起眼,不会引起任何人注意的节点?
监察委!
专门负责查处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超级机构!
如果说政法委是维护秩序的盾,那监察委,就是斩断腐败的剑!
而苏晴的舅舅,一位在监察委身居高位的领导,一个连亲外甥女都评价为“古板”、“不爱笑”、“职业病”的铁面人物……
这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那把最锋利、最坚硬、最不懂得妥协的,斩向盘龙山庄的利剑吗!
陈默的嘴角,终于勾起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他甚至不需要去查这位“舅舅”叫什么名字,官居何职。因为他知道,自己很快,就会找到一个让他主动来找自己的方法。
走出省委家属大院的瞬间,陈默整个人的气场都变了。那份温和、谦逊的伪装,如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猎人锁定目标后,那种冰冷、专注、且带着一丝嗜血的兴奋。
他没有立刻打车,而是沿着路边,慢慢地走着。金陵这座六朝古都,历史的尘埃与现代的繁华交织在一起,高楼大厦的缝隙里,总能看到一些古旧的墙砖和飞檐。
他抬头看了一眼不远处一座正在修复的古塔,目光变得无比锐利。
龙傲天,你以为你用钢筋水泥,就能筑起一座不倒的王国吗?
你错了。
这个国家,真正的根基,是埋藏在泥土之下的历史,是流淌在血脉里的传承。
你动了不该动的东西。
陈默走到一个僻静的公交站台后,从口袋里拿出了那部黑色的加密手机。他没有立刻联系夜莺。他先是通过政研室的内部渠道,用一个无关紧要的理由,查询了省监察委员会的领导班子名单。
很快,一个名字跳入了他的眼帘。
林建城,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察委员会主任。
照片上的男人,五十岁出头,面容清瘦,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眼神锐利如鹰,嘴唇紧紧地抿着,天生就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肃杀之气。
就是他了。
陈默将这个名字,以及他那张不苟言笑的脸,深深地刻在了脑子里。
然后,他才点开了与夜莺的加密对话框。他没有像往常一样,询问龙傲天的资金流向或是犯罪网络。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敲击,发出了一道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指令。
指令的内容,精准、简短,却又透着一股匪夷所思的意味。
【目标:金陵市盘龙山庄及其周边区域。】
【任务:搜寻其在历次建设、扩建工程中,所有关于破坏、掩埋、损毁历史古迹、古代墓葬、明清建筑遗址及未登记在册的文物点的相关证据。】
【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图纸、内部文件、知情人证言、前后对比照片、卫星地图变更数据……】
【优先级:最高。】
信息发送成功。
陈默收起手机,抬头望向盘龙山庄所在的方向。那里,夕阳正缓缓落下,将半边天都染成了血一般的红色。
他知道,一场真正的风暴,即将在那片看似固若金汤的土地上,酝酿而成。
而他,就是那个召来风暴的人。
脑海中,人情账本那古朴的书页无风自动,飞速翻过。自从进入省城金陵府,他便察觉到,在这座龙盘虎踞的城市上空,代表着一省气运的璀璨金光之中,始终缠绕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黑气。
这股黑气,如附骨之疽,虽然微弱,却坚韧无比,盘踞在金光的核心,不断侵蚀着整座城市,乃至整个江东省的运势。
他之前一直以为,这股黑气的源头,是龙傲天和他背后的黑恶势力。
直到此刻,他才豁然开朗。
龙傲天,不过是这股黑气在地面上投下的一个狰狞的影子。真正的根源,是那个默许、纵容甚至与之为一体的保护伞——省政法委书记,周正龙!
一个执掌一省司法大权的省委常委,与黑恶势力勾结,这本身就是对“法治”二字的巨大玷污,是足以动摇一省根基的毒瘤。这才是那股黑气的真正本体。
想要斩断这股黑气,靠他自己,一个从下面借调上来的小角色,正面硬撼,无异于螳臂当车。即便是加上丁文华和整个政研室,也最多只能掀起一点浪花,根本无法伤其筋骨。
想要对付一个省委常委级别的巨擘,就必须动用同等级别,甚至更高级别的力量。
而对付黑恶势力与腐败分子,最好的武器,从来都不是另一股势力,而是党纪国法本身。
林建城!
这个名字,在陈默的脑海中,如同洪钟大吕,轰然作响。
省纪委书记,省监察委主任。
这两个头衔,本身就代表着党内最锋利的一把戒尺,和国家机器中最无情的一柄手术刀。
更重要的是苏晴口中对他舅舅的评价——“古板”、“职业病”、“较真”、“因为古迹被毁而大发雷霆”。
这些在亲人眼中的“缺点”,在陈默看来,却是最宝贵的品质。
这说明林建城是一个有坚定信仰和政治洁癖的人。他不是一个纯粹的政客,而是一个真正的卫道者。这种人,一旦认准了某件事是错的,是违背了他心中原则的,他就会像一头认死理的公牛,无论前面是万丈悬崖还是铜墙铁壁,都会毫不犹豫地撞上去。
对付这种人,用利益去拉拢,用人情去疏通,都是下下策,甚至会引起他的反感和警惕。
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他一个他无法拒绝、且必须去做的理由。
而“龙傲天为搞开发,炸毁历史古迹”,这件事,简直就是为林建城量身定做的“投名状”!
它完美地击中了林建城所有的“痛点”:
第一,这是对历史文脉的践踏,触及了他作为知识分子和高级干部的文化底线。
第二,这背后必然牵扯到官商勾结和地方保护主义,触及了他作为纪委书记的职业底线。
第三,这种无法无天的行为,是对党纪国法的公然挑衅,触及了他作为一名党员的信仰底线。
陈默几乎可以肯定,只要自己能把一份详实、无可辩驳的证据,放到林建城的办公桌上,根本不需要自己多说一句话,这位铁面书记就会主动挥起他手中的利剑,掀起一场雷霆风暴。
到那时,他陈默,将彻底隐于幕后。
这不再是他个人与龙傲天、与周正龙的恩怨,而是省纪委、省监察委,代表着党和国家,对腐败毒瘤和黑恶势力的一场正义清算。
这才是最高明的“借刀杀人”。
借的,是堂堂正正的国法之刀,是煌煌大势的民心之刀!
想通了这一切,陈默只觉得浑身通泰,连日来盘踞在心头的压力一扫而空。他甚至有心情欣赏起金陵城的夜景。华灯初上,车水马龙,远处的玄武湖在夜色中像一块温润的墨玉。
他知道,这片繁华之下,暗流涌动。而他,即将成为那个搅动风云的人。
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打车去了新街口的一家大型书店。
省委大院里人多眼杂,他需要一个绝对安静,又能掩人耳目的地方,来梳理自己的下一步计划。
书店里人来人往,充满了书卷的香气和咖啡的醇厚味道。陈默找了一个靠窗的角落坐下,点了一杯美式咖啡,然后从书架上抽了一本《明史》。
他没有翻看,只是将书摊开在桌上,目光穿过玻璃窗,看着外面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大脑却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运转。
夜莺的情报网,效率毋庸置疑。证据,很快就会到手。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是另一个,甚至比寻找证据本身更为棘手的问题——
如何将这份“大礼”,悄无声息地,送到林建城的手中?
直接寄匿名信?太低级了。这种级别的举报信,林建城每天不知道要收多少,大部分都会被秘书按程序处理,很可能根本到不了他本人手里。即便到了,一封来路不明的信,其可信度和重视程度也要大打折扣。
通过周源或者丁文华转交?更不可能。这等于把自己彻底暴露在他们面前,将自己的底牌和盘托出。以丁文华的性格,他绝不会为了一个不确定的功劳,去得罪一位省政法委书记。
去找怀安书记?那是最后的手段,非到万不得已,绝不能动用。那份救命之恩,是用来在生死关头保命的,而不是用来做这种进攻性的投石问路。
他需要一个渠道。
一个绝对安全、绝对隐秘,既能保证信件百分之百到达林建城本人手中,又能让林建城对信件的内容深信不疑,同时,还完全不会暴露自己的渠道。
这就像一个精密的锁,需要一把同样精密的钥匙。
陈默端起咖啡,喝了一口。苦涩的液体滑过喉咙,让他的头脑愈发清醒。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摊开的《明史》书页上轻轻敲击着。
目光,也落在了书页上,那上面,正好是关于“锦衣卫”的章节。
锦衣卫,天子亲军,缇骑四出,巡查缉捕,无孔不入……
陈默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
他需要一个现代版的“锦衣卫”。
一个游离于正常官僚体系之外,能直达天听,却又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情报网络。
他的人情账本,飞速地翻动起来,一张张他曾经投资过、帮助过的人的面孔,在他脑海中闪过。
榕城县的孙局长?不行,层级太低,手伸不到省城。
凤凰市的怀安书记?不行,目标太大,不能动。
秦雪?她的商业网络很广,但涉及到省委常委级别的博弈,贸然让她介入,只会给她带来灭顶之灾。
一个个名字被划过,又一个个被否定。
似乎,他手中所有的人脉,都无法满足这个苛刻到了极点的条件。
难道,真的要行险一搏,用最原始的办法?
陈默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就在这时,他的手指,在一行字上停了下来。
那行字,是关于锦衣卫如何搜罗各地情报的描述,其中提到了一个词——“军户”。
明代的卫所制度,军户散布全国,他们既是军人,也是农民,形成了一个独立于地方行政体系之外的庞大网络。
军人……
老兵……
一个念头,如同划破黑夜的闪电,骤然照亮了陈默的脑海!
他想起来了!
在青石镇,在他事业起步的那个地方,有那么一群人!
那群被他从九爷的魔爪下解救出来,对他感恩戴德,甚至愿意为他赴汤蹈火的退伍老兵!
他们的领头人,那个耿直、重义,在部队里当过侦察连连长的石刚!
陈默记得很清楚,当初解决完九爷的事情后,石刚带着那群老兵来感谢他,席间,石刚曾拍着胸脯对他说:“陈镇长,以后有什么事,只要您一句话!我们这帮老兄弟,遍布全国各地,干什么的都有,只要您用得上,我们绝无二话!”
遍布全国各地……
一张无形的、由战友情谊编织而成的大网,瞬间在陈默的脑海中铺展开来。
这个网络,不起眼,松散,却又坚韧无比。它扎根于民间,游离于体制之外,却又因为“军人”这个共同的身份,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或许……
陈-默的呼吸,微微变得急促起来。
他立刻拿起手机,翻出了石刚的电话号码。
他需要确认一件事。
在这张遍布全国的老兵网络里,在省城金陵,有没有一个合适的“节点”?一个能接触到省级权力核心,却又毫不起眼,不会引起任何人注意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