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武道交流会的钟声在月球基地的穹顶下回荡时,张远正站在比武台的边缘,看着掌心星轨印记与穹顶外的星光共振。三个月前被寒冰狱冻伤的昆仑弟子此刻正站在台下,右臂的护腕嵌着星能传导器,内劲流转时泛着温润的光泽——那是融合了“阴阳调和诀”与星能疗法的成果,连叶青羽都私下承认,这孩子的内劲根基比从前更扎实了。
比武台是用月球玄武岩混合星际合金铸成的,台面刻着两圈纹路:内圈是地球武道的十二正经图,外圈是星际能量的传导节点。此刻,第一场上场的是崆峒派守正堂的弟子与联邦的星能武者,前者握着传承百年的铁尺,后者的臂甲上闪烁着能量脉冲。
“张远,你真觉得一场比试能定输赢?”苏轻晚站在观礼台的阴影里,流霞剑斜倚在栏杆上,剑鞘里的星能晶石随着台上的动静微微震颤。她身后的东堂弟子仍穿着传统武袍,西堂弟子却已换上了嵌着能量装置的劲装,两拨人虽不再剑拔弩张,中间却始终隔着半步距离。
张远望着台上。崆峒弟子的铁尺舞得虎虎生风,“九宫步”踏在内圈纹路上,每一步都激起内劲涟漪,可每当铁尺即将触碰到对手时,对方臂甲上的星能护盾便会泛起涟漪,将力道卸得干干净净。
“不是定输赢,是见真章。”他忽然提高声音,让观礼台的各派宗师都能听见,“三十年前,我们靠内劲守住了地球;三年前,联邦武者的星能功法让我们看到了短板。但今天——”
话音未落,台上突然传来一声脆响。崆峒弟子的铁尺在第七次击中护盾时崩出缺口,而联邦武者的星能拳已顺着铁尺的轨迹缠上他的手腕,若非裁判及时祭出防护结界,那股撕裂性的能量足以震碎他的经脉。
“看见了吗?”李苍澜的拐杖重重顿在地面,形意拳的内劲让观礼台的合金板嗡嗡作响,“这就是你们追捧的星能术!靠外物逞凶,哪有半分武道根基?”
他身后的守旧派宗师纷纷附和,可当联邦武者收起臂甲,露出手腕上那道与内劲相似的能量流转轨迹时,不少人都闭了嘴——那轨迹分明带着形意拳“崩拳”的刚猛意韵,显然是借鉴了地球武道的发力法门。
“李老请看第二场。”张远示意裁判换场。这次上场的是林野与联邦的星能剑师,前者的长剑既刻着峨眉派的“灵蛇纹”,又嵌着星能传导槽,后者的光剑则凝聚着纯粹的星际能量。
剑光初起时,林野的“流星剑法”完全是传统路数,剑尖在内圈纹路上游走,内劲如溪流般绵密。可当光剑的能量束劈来时,他突然手腕翻转,长剑滑向外圈纹路,内劲顺着星能节点骤然爆发——剑尖的星芒与内劲交织成一道螺旋,竟硬生生将光剑的能量束拧成了麻花。
“这是……”苏轻晚猛地前倾身体,流霞剑的星能晶石突然亮起。林野刚才那记变招,分明是峨眉“回风舞雪”的变式,却在星能的加持下生出了破局的巧劲。
观礼台的西堂弟子爆发出喝彩,东堂弟子虽没出声,却有人悄悄握紧了拳头。李苍澜的眉头拧成了疙瘩,他看见林野的内劲在星能驱动下,竟突破了传统剑法的“三花聚顶”境界,在头顶凝聚出第四道气劲光晕。
“侥幸罢了!”守旧派里有人喊道,“那星能迟早会反噬他的丹田!”
“不会的。”云舒突然开口,举起手中的监测仪,屏幕上显示着林野的内劲与星能融合率,“我们用‘阴阳调和诀’改良了传导槽,能量流转时会经过三次内劲过滤,比单纯练内劲更安全。”她顿了顿,看向东堂的师姐,“就像用陶罐装茶水,总要先烧制成瓷,才能装得更久。”
东堂师姐的嘴唇动了动,终究没反驳。上个月她偷偷用西堂的训练舱试过,星能加持下的“穿云掌”,确实能在十步外击碎从前需要近身才能破开的合金板。
比试一场接一场,台下的气氛渐渐变了。当少林武僧用“金钟罩”裹着星能硬抗住能量炮,当武当弟子以“太极云手”引动星能漩涡缠住对手,当南拳武者的“铁桥”在星能驱动下横跨三丈鸿沟——守旧派宗师们的脸色从铁青变成了凝重,再到隐隐的动容。
最震撼的是最后一场。崆峒派被逐出师门的求新派弟子,此刻正与当年将他逐出门的长老同台。长老的“七伤拳”刚猛无俦,每一拳都带着崩山裂石的气势,可弟子却将星能注入崆峒派的“钻心掌”,掌风如丝,总能从拳缝中钻进去,点中长老旧伤的穴位。
五十招后,长老的拳头停在半空。他看着弟子掌心那道既熟悉又陌生的劲气,忽然长叹一声:“罢了,是我执迷不悟。”他解下腰间的“守正”令牌,亲手挂在弟子腰间,“这掌法……比我当年练的更活。”
观礼台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李苍澜的拐杖不知何时已经放下,他望着台上那道融合了新旧的掌风,忽然对身边的弟子说:“去把库房里的‘形意拳谱’取来,给张远送去。让他看看,能不能……也添些新东西。”
交流会的最后,张远走上比武台。他掌心的星轨印记与台面的纹路同时亮起,内圈的十二正经与外圈的能量节点竟连成了一张完整的网。
“诸位请看,”他的内劲与星能同时注入网中,光影流转间,浮现出地球武道的各大流派图标,每个图标都连着一道通向星海的光轨,“武道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张三丰祖师观鸟蛇斗悟太极,是变;今天我们融合星能求突破,也是变。”
他指向台下的年轻武者:“他们中有人能让内劲在星空中流转,有人能用古法修补星能武器,这不是背叛传承,是让传承活在当下。”
慧能大师走上台,与他并肩而立,佛光与星芒交织成一片温暖的光晕:“阿弥陀佛,万法归宗,佛光其本。内劲是根,星能是叶,根叶相依,方能参天。”
叶青羽、苏轻晚、李苍澜……各派宗师陆续走上台,将各自的门派令牌放在台面的纹路中。当最后一块令牌落下时,整个比武台突然爆发出璀璨的光芒,内圈的古纹与外圈的星轨彻底融合,化作一道贯穿穹顶的光柱,直抵星海深处。
远处,“承影号”的轮廓正穿透光带缓缓驶来。甲板上,归来的弟子们望着这道连接地球与星海的光柱,纷纷拔出长剑——剑身上,内劲的金辉与星能的银辉终于完美地交织在一起。
张远走下台时,看到守旧派与求新派的弟子正围在一起,争论着如何用“八极拳”的发力技巧优化星能炮的充能效率。苏轻晚的东堂弟子正向西堂弟子请教星能晶石的养护之法,而李苍澜甚至亲手给林野调整了剑鞘上的星能传导槽。
海风的气息仿佛顺着通风管道飘进了穹顶,带着星砂的微咸,也带着地球泥土的芬芳。张远知道,这场思想的统一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还会有分歧,还会有争论,但只要那道连接根与叶的光还在,地球武道就总能在变与不变中,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穹顶外,星光与地火交织成河。比武台的纹路上,各派令牌的光芒渐渐融合,最终化作一个全新的印记——左边是内劲流转的太极图,右边是星轨运行的星图,中间用一道剑痕相连,像极了承影剑劈开混沌的模样。
比武台是用月球玄武岩混合星际合金铸成的,台面刻着两圈纹路:内圈是地球武道的十二正经图,外圈是星际能量的传导节点。此刻,第一场上场的是崆峒派守正堂的弟子与联邦的星能武者,前者握着传承百年的铁尺,后者的臂甲上闪烁着能量脉冲。
“张远,你真觉得一场比试能定输赢?”苏轻晚站在观礼台的阴影里,流霞剑斜倚在栏杆上,剑鞘里的星能晶石随着台上的动静微微震颤。她身后的东堂弟子仍穿着传统武袍,西堂弟子却已换上了嵌着能量装置的劲装,两拨人虽不再剑拔弩张,中间却始终隔着半步距离。
张远望着台上。崆峒弟子的铁尺舞得虎虎生风,“九宫步”踏在内圈纹路上,每一步都激起内劲涟漪,可每当铁尺即将触碰到对手时,对方臂甲上的星能护盾便会泛起涟漪,将力道卸得干干净净。
“不是定输赢,是见真章。”他忽然提高声音,让观礼台的各派宗师都能听见,“三十年前,我们靠内劲守住了地球;三年前,联邦武者的星能功法让我们看到了短板。但今天——”
话音未落,台上突然传来一声脆响。崆峒弟子的铁尺在第七次击中护盾时崩出缺口,而联邦武者的星能拳已顺着铁尺的轨迹缠上他的手腕,若非裁判及时祭出防护结界,那股撕裂性的能量足以震碎他的经脉。
“看见了吗?”李苍澜的拐杖重重顿在地面,形意拳的内劲让观礼台的合金板嗡嗡作响,“这就是你们追捧的星能术!靠外物逞凶,哪有半分武道根基?”
他身后的守旧派宗师纷纷附和,可当联邦武者收起臂甲,露出手腕上那道与内劲相似的能量流转轨迹时,不少人都闭了嘴——那轨迹分明带着形意拳“崩拳”的刚猛意韵,显然是借鉴了地球武道的发力法门。
“李老请看第二场。”张远示意裁判换场。这次上场的是林野与联邦的星能剑师,前者的长剑既刻着峨眉派的“灵蛇纹”,又嵌着星能传导槽,后者的光剑则凝聚着纯粹的星际能量。
剑光初起时,林野的“流星剑法”完全是传统路数,剑尖在内圈纹路上游走,内劲如溪流般绵密。可当光剑的能量束劈来时,他突然手腕翻转,长剑滑向外圈纹路,内劲顺着星能节点骤然爆发——剑尖的星芒与内劲交织成一道螺旋,竟硬生生将光剑的能量束拧成了麻花。
“这是……”苏轻晚猛地前倾身体,流霞剑的星能晶石突然亮起。林野刚才那记变招,分明是峨眉“回风舞雪”的变式,却在星能的加持下生出了破局的巧劲。
观礼台的西堂弟子爆发出喝彩,东堂弟子虽没出声,却有人悄悄握紧了拳头。李苍澜的眉头拧成了疙瘩,他看见林野的内劲在星能驱动下,竟突破了传统剑法的“三花聚顶”境界,在头顶凝聚出第四道气劲光晕。
“侥幸罢了!”守旧派里有人喊道,“那星能迟早会反噬他的丹田!”
“不会的。”云舒突然开口,举起手中的监测仪,屏幕上显示着林野的内劲与星能融合率,“我们用‘阴阳调和诀’改良了传导槽,能量流转时会经过三次内劲过滤,比单纯练内劲更安全。”她顿了顿,看向东堂的师姐,“就像用陶罐装茶水,总要先烧制成瓷,才能装得更久。”
东堂师姐的嘴唇动了动,终究没反驳。上个月她偷偷用西堂的训练舱试过,星能加持下的“穿云掌”,确实能在十步外击碎从前需要近身才能破开的合金板。
比试一场接一场,台下的气氛渐渐变了。当少林武僧用“金钟罩”裹着星能硬抗住能量炮,当武当弟子以“太极云手”引动星能漩涡缠住对手,当南拳武者的“铁桥”在星能驱动下横跨三丈鸿沟——守旧派宗师们的脸色从铁青变成了凝重,再到隐隐的动容。
最震撼的是最后一场。崆峒派被逐出师门的求新派弟子,此刻正与当年将他逐出门的长老同台。长老的“七伤拳”刚猛无俦,每一拳都带着崩山裂石的气势,可弟子却将星能注入崆峒派的“钻心掌”,掌风如丝,总能从拳缝中钻进去,点中长老旧伤的穴位。
五十招后,长老的拳头停在半空。他看着弟子掌心那道既熟悉又陌生的劲气,忽然长叹一声:“罢了,是我执迷不悟。”他解下腰间的“守正”令牌,亲手挂在弟子腰间,“这掌法……比我当年练的更活。”
观礼台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李苍澜的拐杖不知何时已经放下,他望着台上那道融合了新旧的掌风,忽然对身边的弟子说:“去把库房里的‘形意拳谱’取来,给张远送去。让他看看,能不能……也添些新东西。”
交流会的最后,张远走上比武台。他掌心的星轨印记与台面的纹路同时亮起,内圈的十二正经与外圈的能量节点竟连成了一张完整的网。
“诸位请看,”他的内劲与星能同时注入网中,光影流转间,浮现出地球武道的各大流派图标,每个图标都连着一道通向星海的光轨,“武道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张三丰祖师观鸟蛇斗悟太极,是变;今天我们融合星能求突破,也是变。”
他指向台下的年轻武者:“他们中有人能让内劲在星空中流转,有人能用古法修补星能武器,这不是背叛传承,是让传承活在当下。”
慧能大师走上台,与他并肩而立,佛光与星芒交织成一片温暖的光晕:“阿弥陀佛,万法归宗,佛光其本。内劲是根,星能是叶,根叶相依,方能参天。”
叶青羽、苏轻晚、李苍澜……各派宗师陆续走上台,将各自的门派令牌放在台面的纹路中。当最后一块令牌落下时,整个比武台突然爆发出璀璨的光芒,内圈的古纹与外圈的星轨彻底融合,化作一道贯穿穹顶的光柱,直抵星海深处。
远处,“承影号”的轮廓正穿透光带缓缓驶来。甲板上,归来的弟子们望着这道连接地球与星海的光柱,纷纷拔出长剑——剑身上,内劲的金辉与星能的银辉终于完美地交织在一起。
张远走下台时,看到守旧派与求新派的弟子正围在一起,争论着如何用“八极拳”的发力技巧优化星能炮的充能效率。苏轻晚的东堂弟子正向西堂弟子请教星能晶石的养护之法,而李苍澜甚至亲手给林野调整了剑鞘上的星能传导槽。
海风的气息仿佛顺着通风管道飘进了穹顶,带着星砂的微咸,也带着地球泥土的芬芳。张远知道,这场思想的统一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还会有分歧,还会有争论,但只要那道连接根与叶的光还在,地球武道就总能在变与不变中,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穹顶外,星光与地火交织成河。比武台的纹路上,各派令牌的光芒渐渐融合,最终化作一个全新的印记——左边是内劲流转的太极图,右边是星轨运行的星图,中间用一道剑痕相连,像极了承影剑劈开混沌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