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顿饭,真是……过瘾!”舅舅孙振华打着饱嗝,拍着微微隆起的肚子,脸上是心满意足的红光。他很久没吃得这么痛快,这么踏实了。
“是啊,多亏了老三弄来这些好东西。”大姐也笑着接口,一边帮着收拾碗筷。
眼看时间不早,舅舅一家和大哥大姐都起身准备离开,好让刘文强他们休息。
就在这时,刘文宇转身又从里屋拿出了几个早就分装好的网兜和小布袋,里面装着预留出来的东西。
每个袋子里都有一小包切好的卤肉、几斤排骨、几个白面馒头、一瓶水果罐头。
东西不算多,但在这个年代,绝对是拿得出手的厚礼了。
“舅舅,舅妈,大哥,姐夫,”刘文宇将东西一一递过去,“这点东西你们带着,明天早上热热就能当个早饭,也给孩子们甜甜嘴。”
几人一看,连忙摆手推辞。
“哎呀,三娃子,这可使不得!”舅妈陈若琴连连后退,“这又吃又拿的,像什么话!这些好东西你留着自个儿吃!”
“就是,老三,我们这……”姐夫郭大勇也觉得不好意思。
“拿着吧,都是给孩子的。”
“不行不行,我们不能要……”大姐也坚持着。
推让之间,一直坐在旁边吧嗒着旱烟,没怎么说话的老爹刘大山,终于清了清嗓子,开口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家之主的权威:“行了,都别推了。老三给你们的,就拿着。”
他磕了磕烟袋锅子,目光扫过众人:“都是自家人,讲究那么多干啥?老三有这份心,记挂着舅舅、哥姐,是好事。”
“现在日子是紧巴点,但一家人,有口吃的就得想着分着吃,这情分比啥都强。拿着吧,别拂了老三的好意。”
老爷子一发话,气氛顿时不一样了。孙振华看了看自己姐夫,又看了看一脸诚恳的外甥,终于不再坚持,伸手接过了网兜,感慨道:
“姐夫说的是,那……那我们就厚着脸皮收下了。三娃子,舅舅谢谢你了!”
大哥、大嫂和大姐见舅舅收了,也只好不再推辞,纷纷道谢接了过去。
虽然嘴上说着不好意思,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被亲情包裹的温暖和喜悦。
在这物资紧缺的年月,这点东西不仅仅是吃食,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心意和牵挂。
送走了大哥大嫂,院子里顿时安静了不少。舅妈和大姐他们都住在同一个院子,倒也不用去送,毕竟也就几步路的事。
表哥孙春生落在最后,他拍了拍刘文宇的肩膀:“老三,走吧,今晚去我那儿挤挤,咱哥俩也好久没唠嗑了。”
若是放在村里刘文宇也就答应了,但现在可是在四九城,所以他早就已经另有打算了。
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歉意,刘文宇的谎话那是张嘴就来。
“春生哥,今天恐怕不行了。上午我就跟一个朋友约好了,晚上找他去喝点,我都答应人家了,不好爽约。”
他语气自然,还带着点无奈,“改天,改天咱们再好好喝两杯,唠个痛快。”
孙春生是个实在人,听表弟这么说,虽然有些遗憾,但也理解。
“哦,和人约好了啊?那行,那你忙你的。咱们改天再聚,反正我就在那儿,跑不了。”
他又叮嘱了几句让刘文宇晚上自己当心,便转身离开了。
看着表哥的身影消失在门口,刘文宇轻轻松了口气。他当然没有什么朋友相约,这只是一个独自行动的借口。
他之所以要一个人留下,是因为他心里惦记着一个地方——簋街。
由于现在饥荒已经开始波及四九城,正规渠道物资又极度匮乏,一些有门路弄到东西的人,或是家里有些富余物品需要换粮换票的人,便会趁着夜色聚集到那里,进行一些私下里的交易。
那里鱼龙混杂,信息灵通,有时能碰到正规商店里根本见不到的好东西,当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刘文宇惦记着系统下一次的升级,也不知道能不能遇到点真正的好东西!
夜风微凉,吹动着胡同里老槐树的叶子,发出沙沙的声响。
二哥刘文强累了一天,加上喝了点酒,早已哈欠连天,跟爹娘打了个招呼,便回屋歇着了。老娘和二嫂周玉英还在窸窸窣窣地收拾着大姐她们没收拾干净的残局。
刘文宇站在院中,深吸了一口带着饭菜余香和夜露微凉的空气,抬头看了看墨蓝色的天幕上那几颗稀疏的星子。
他心里那点关于簋街的念头,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涟漪一圈圈扩大,再也按捺不住。
他走进屋,对还在忙碌的两人说道:“娘,二嫂,我去找个朋友,晚上可能就不回来了。”
“这么晚还出去?啥朋友啊?可靠不?”老娘停下手中的动作,有些担忧地看过来。在她印象里,自家老三在城里应该没啥深交的朋友才对。
“放心吧娘,上午就约好的,一个……一个很久不见的朋友,关系挺好的,您甭操心。”刘文宇脸上挂着轻松的笑容,语气笃定,让人不忍怀疑。
二嫂周玉英倒是没多想,只是叮嘱:“那你自己当心点,夜里凉,别冻着了”
“哎,知道了二嫂。”刘文宇应着,转身和老爹又打了声招呼便出了门,推着自行车脚步轻快地融入了胡同的黑暗中。
他没有直奔大路,而是骑着自行车依循着白天打听到的模糊方位,在纵横交错的胡同里穿行。
这个时间点,四九城的大部分区域已经沉睡,只有零星几个窗口还透出昏黄的灯光,像是守夜人疲惫的眼睛。
路灯光线昏暗,勉强勾勒出青砖灰瓦的轮廓,脚下的石板路在寂静中发出清晰的回响。
骑了约莫半个多小时,穿过一条狭长的、堆着些杂物的巷子,眼前的景象豁然一变,人气明显旺盛起来。
这里是一条更宽阔的街道,路两旁稀疏地摆着些地摊,摊主大多沉默,只是在地上铺块布,摆上些零零碎碎的物件,旁边放一盏光线微弱、用黑布罩住大半的马灯,或是直接借点邻摊的光。
“是啊,多亏了老三弄来这些好东西。”大姐也笑着接口,一边帮着收拾碗筷。
眼看时间不早,舅舅一家和大哥大姐都起身准备离开,好让刘文强他们休息。
就在这时,刘文宇转身又从里屋拿出了几个早就分装好的网兜和小布袋,里面装着预留出来的东西。
每个袋子里都有一小包切好的卤肉、几斤排骨、几个白面馒头、一瓶水果罐头。
东西不算多,但在这个年代,绝对是拿得出手的厚礼了。
“舅舅,舅妈,大哥,姐夫,”刘文宇将东西一一递过去,“这点东西你们带着,明天早上热热就能当个早饭,也给孩子们甜甜嘴。”
几人一看,连忙摆手推辞。
“哎呀,三娃子,这可使不得!”舅妈陈若琴连连后退,“这又吃又拿的,像什么话!这些好东西你留着自个儿吃!”
“就是,老三,我们这……”姐夫郭大勇也觉得不好意思。
“拿着吧,都是给孩子的。”
“不行不行,我们不能要……”大姐也坚持着。
推让之间,一直坐在旁边吧嗒着旱烟,没怎么说话的老爹刘大山,终于清了清嗓子,开口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家之主的权威:“行了,都别推了。老三给你们的,就拿着。”
他磕了磕烟袋锅子,目光扫过众人:“都是自家人,讲究那么多干啥?老三有这份心,记挂着舅舅、哥姐,是好事。”
“现在日子是紧巴点,但一家人,有口吃的就得想着分着吃,这情分比啥都强。拿着吧,别拂了老三的好意。”
老爷子一发话,气氛顿时不一样了。孙振华看了看自己姐夫,又看了看一脸诚恳的外甥,终于不再坚持,伸手接过了网兜,感慨道:
“姐夫说的是,那……那我们就厚着脸皮收下了。三娃子,舅舅谢谢你了!”
大哥、大嫂和大姐见舅舅收了,也只好不再推辞,纷纷道谢接了过去。
虽然嘴上说着不好意思,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被亲情包裹的温暖和喜悦。
在这物资紧缺的年月,这点东西不仅仅是吃食,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心意和牵挂。
送走了大哥大嫂,院子里顿时安静了不少。舅妈和大姐他们都住在同一个院子,倒也不用去送,毕竟也就几步路的事。
表哥孙春生落在最后,他拍了拍刘文宇的肩膀:“老三,走吧,今晚去我那儿挤挤,咱哥俩也好久没唠嗑了。”
若是放在村里刘文宇也就答应了,但现在可是在四九城,所以他早就已经另有打算了。
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歉意,刘文宇的谎话那是张嘴就来。
“春生哥,今天恐怕不行了。上午我就跟一个朋友约好了,晚上找他去喝点,我都答应人家了,不好爽约。”
他语气自然,还带着点无奈,“改天,改天咱们再好好喝两杯,唠个痛快。”
孙春生是个实在人,听表弟这么说,虽然有些遗憾,但也理解。
“哦,和人约好了啊?那行,那你忙你的。咱们改天再聚,反正我就在那儿,跑不了。”
他又叮嘱了几句让刘文宇晚上自己当心,便转身离开了。
看着表哥的身影消失在门口,刘文宇轻轻松了口气。他当然没有什么朋友相约,这只是一个独自行动的借口。
他之所以要一个人留下,是因为他心里惦记着一个地方——簋街。
由于现在饥荒已经开始波及四九城,正规渠道物资又极度匮乏,一些有门路弄到东西的人,或是家里有些富余物品需要换粮换票的人,便会趁着夜色聚集到那里,进行一些私下里的交易。
那里鱼龙混杂,信息灵通,有时能碰到正规商店里根本见不到的好东西,当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刘文宇惦记着系统下一次的升级,也不知道能不能遇到点真正的好东西!
夜风微凉,吹动着胡同里老槐树的叶子,发出沙沙的声响。
二哥刘文强累了一天,加上喝了点酒,早已哈欠连天,跟爹娘打了个招呼,便回屋歇着了。老娘和二嫂周玉英还在窸窸窣窣地收拾着大姐她们没收拾干净的残局。
刘文宇站在院中,深吸了一口带着饭菜余香和夜露微凉的空气,抬头看了看墨蓝色的天幕上那几颗稀疏的星子。
他心里那点关于簋街的念头,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涟漪一圈圈扩大,再也按捺不住。
他走进屋,对还在忙碌的两人说道:“娘,二嫂,我去找个朋友,晚上可能就不回来了。”
“这么晚还出去?啥朋友啊?可靠不?”老娘停下手中的动作,有些担忧地看过来。在她印象里,自家老三在城里应该没啥深交的朋友才对。
“放心吧娘,上午就约好的,一个……一个很久不见的朋友,关系挺好的,您甭操心。”刘文宇脸上挂着轻松的笑容,语气笃定,让人不忍怀疑。
二嫂周玉英倒是没多想,只是叮嘱:“那你自己当心点,夜里凉,别冻着了”
“哎,知道了二嫂。”刘文宇应着,转身和老爹又打了声招呼便出了门,推着自行车脚步轻快地融入了胡同的黑暗中。
他没有直奔大路,而是骑着自行车依循着白天打听到的模糊方位,在纵横交错的胡同里穿行。
这个时间点,四九城的大部分区域已经沉睡,只有零星几个窗口还透出昏黄的灯光,像是守夜人疲惫的眼睛。
路灯光线昏暗,勉强勾勒出青砖灰瓦的轮廓,脚下的石板路在寂静中发出清晰的回响。
骑了约莫半个多小时,穿过一条狭长的、堆着些杂物的巷子,眼前的景象豁然一变,人气明显旺盛起来。
这里是一条更宽阔的街道,路两旁稀疏地摆着些地摊,摊主大多沉默,只是在地上铺块布,摆上些零零碎碎的物件,旁边放一盏光线微弱、用黑布罩住大半的马灯,或是直接借点邻摊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