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清晨报喜-《重回五九:家人温饱我全包》

  “哎呦!我的老天爷!”孙巧云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地差点喊出来,又赶紧压低声音,怕吵醒孩子。

  “这…这要是真能成,那可是救了你舅一家了!春兰那丫头要是能吃上供应粮,那可就…”

  她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好,眼里又泛起了泪花,这次是完全不同的喜悦。

  一直默默流泪听着周玉英也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她瞬间就明白了刘文宇最后那句话的深意——“正好也可以和我二嫂做个伴!”

  是啊,如果舅妈也进了厂,她们两个女人互相之间能有个照应,说说心里话,在这陌生的环境里也不至于孤单害怕。

  三弟他竟然连这个都想到了!这份细心和体贴,让她心里暖得发烫。

  刘大山沉默地吧嗒着旱烟,烟雾缭绕,看不清他具体表情,但能看见他下颌线绷紧又松开,显然内心极不平静。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重重吐出一口烟,声音带着一种沉甸甸的份量:

  “老三……你这脑子,是活络!想的……比爹周全,比爹远!”

  他这话里带着难以置信的赞叹,更有一份如释重负的欣慰。

  “让你舅妈去,转了户口,惠及春兰……这步棋,走得高!确实比让你舅去硬扛着干重活强百倍!”

  他顿了顿,看向刘文宇的眼神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骄傲,有感慨,或许还有一丝自己未能为亲戚做到更多的愧疚。

  “那你舅呢?他……总不能一直在地里刨食,眼看着家里女人孩子都吃上商品粮了……”

  “爹,这个我也想了。”刘文宇成竹在胸,语气沉稳地接过话头。

  “我舅现在干点体力活倒没啥,但也不是长久之计。等舅妈和春生哥的工作办妥了,我再慢慢想办法。”

  “四九城里那么多国营大厂,总有些零散的轻省活计,比如看看仓库、管管物料、或者找个单位看大门之类的。”

  “这些岗位工资可能不高,但胜在轻松稳定,正好适合我舅。到时候我多留心,托人问问,应该问题不大。”

  一番话,条理清晰,思虑周全,不仅解决了眼前的工作名额分配,甚至连后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长远的安排都考虑到了。

  院子里再次陷入寂静,但这次的寂静不再是震惊和难以置信,而是一种被巨大惊喜和深深敬佩填满的沉默。

  刘大山看着自己这个小儿子,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他一样。

  这不再是那个需要他操心、需要家里人跟在他后面给他擦屁股的毛头小子了,而是一个真正能顶门立户、运筹帷幄、心思缜密得让他这个当爹的都自愧不如的男人了!

  他猛地吸了一口旱烟,然后将烟杆在鞋底上用力磕了磕,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声音洪亮而坚定:

  “好!就按你说的办!老二媳妇,听见没?好好想想,想去哪个岗位!”

  说完,刘大山又转头看向一旁的刘文宇:“你舅那边,明天你就过去知会一声,这是天大的喜事!”

  孙巧云已经喜极而泣,不住地点头:“好!好!都好!他舅妈要是知道了,还不知道要高兴成啥样呢!”

  周玉英也用力点头,泪水再次涌出。

  抱着小丫头放回爹娘的屋里,刘文宇洗漱了一番也回到炕上躺下。

  “四百块钱?价格还算可以,看来得尽快过去和那个李老汉接触一下,万一被人捷足先登就不好了!”

  “看来在四九城里置办宅子的事情也得抓紧了,老爹老娘忙活了一辈子,是该到了享享清福的时候了!”

  夜深了,刘家小院的灯火渐次熄灭,但每个人的心都亮堂堂的,被希望和暖意填满。

  刘文宇躺在炕上,却毫无睡意。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洒下一片清辉。

  他脑海里反复盘算着一件大事——怎么在四九城里弄套宅子,以及如何尽快在四九城里安个家。

  爹娘苦了一辈子,腰都累弯了,头发也早早就白了。尤其是爹,年轻时落下了一身的毛病,一到阴雨天就关节疼得睡不着。

  好在这段时间剩下的几颗强身丹都给家人服用了,老爹的身体也好上了不少,甚至不少白发都又变黑了。

  还有娘,总是省吃俭用,一件衣服缝缝补补穿好些年,进了城,享享清福,也让他尽尽孝心。想到这里,刘文宇更加坚定了决心。

  这件事,宜早不宜迟!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刘文宇就起来了。他动作轻快地洗漱完毕,灶房里,母亲孙巧云已经准备好了早饭,脸上是掩不住的喜气和忙碌。

  “娘,我去我姥家了。”刘文宇抓起一个窝头,边说边往外走。

  “这么早?吃完再走呗。”孙巧云眼里满是关切。

  “不了娘,早点去让舅他们也早点高兴!对了,今天晚上我有事就不回来了,不用给我留门!”刘文宇咬了口窝头,脚步不停,推着自行车就朝院外走。

  他风风火火地出了门,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空气中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湿润气息。

  孙巧云追到院门口,只看见儿子挺拔的背影消失在村路拐角,嘴角忍不住高高扬起。

  路上此刻没什么人,刘文宇自行车骑得飞快。仅仅用了一个多小时的功夫,就看到了怀柔大队的轮廓。

  将自行车在姥姥家那扇斑驳的木门前停稳,刘文宇正要抬手敲门,门却“吱呀”一声从里面被拉开了。

  门口站着的正是舅妈陈若琴,她胳膊上挎着个旧竹篮,篮子里放着几把小铲,显然是要去自留地忙活。

  看见风尘仆仆的刘文宇,她明显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绽开朴实而惊喜的笑容:“文宇?咋这么一大清早就来了?快,快进屋歇歇脚,喝口水!”

  她一边忙不迭地侧身让开,一边扭头朝着屋里提高嗓音喊道:“爹!娘!文宇来了!”

  刘文宇笑着跟进院子,正好看见姥姥和姥爷闻声从东屋撩开布帘子走出来。

  两位老人脸上都带着慈祥的笑意,姥爷手里还拿着个编了一半的筐子。

  “姥姥,姥爷。”刘文宇开心地的叫了一声。

  “哎,三娃子来了,好,好。”姥姥笑眯眯地应着,上下打量他。

  “吃早饭了没?姥姥给你去下碗面条吃!”

  “姥,我吃过来的,别忙活了。”刘文宇应道,目光在院里扫了一圈,没见到舅舅和表哥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