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技术闭环:尘埃落定-《重案六组之李阳》

  李阳的电脑屏幕上,十个技术系统如精密仪器般高速运转,犯罪痕迹智能扫描仪的红光在王羽的电脑硬盘上流转,将被删除的虚假新闻草稿一一复原。那些标注着“夸大事实”“虚构证据”的文档,在系统的修复下重见天日,与福顺斋的真实经营记录形成刺眼对比。罪恶功能系统自动关联出王羽近三年的报道,红色标记密密麻麻——每篇轰动性新闻背后,都藏着篡改的监控、伪造的采访录音,甚至与某些商家的私下交易记录。

  “启动超高模拟画像技术。”李阳指尖轻点,屏幕上跳出王羽与某营销公司老板在茶馆密谈的画面。技术通过两人的骨骼轮廓、习惯性手势,结合茶馆墙角的模糊监控,精准还原了他们策划“福顺斋黑幕”的全过程:王羽收取五万元“宣传费”,承诺用负面新闻搞垮竞争对手的老字号,为新品牌铺路。画面里,王羽的手指在合同上敲击,嘴角噙着算计的笑,与他在镜头前义正辞严的模样判若两人。

  追踪之瞳系统顺着资金链延伸,红线在屏幕上织出网络:营销公司的资金来自一家新成立的食品企业,而这家企业的法人,正是周明车祸后匿名给苗苗账户汇款的人——原来对方想用钱封口,却被苗苗的家人拒绝。证物扫描系统同步在王羽的采访本夹层里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周德才的老伙计张师傅可收买”,黑客技术破解张师傅的通话记录后,证实他收了王羽两千元,编造了“用过期馅料”的谎言。

  身临其境功能系统构建出福顺斋的三维场景,李阳戴上全息眼镜,仿佛站在老店最繁华的时刻:周德才戴着白帽在案前揉面,桂花糕的甜香漫出窗口,排队的顾客举着油纸包说笑。系统突然切换画面,王羽带着摄像团队冲进店门,镜头怼在周德才脸上,逼问着子虚乌有的“黑幕”,老人手抖得捏不住擀面杖,柜台上的“百年诚信”牌匾被撞得摇晃。

  “超动态视力技术捕捉到监控死角。”李阳放大画面,周明躲在街角的树后,看着父亲被围攻的场景,拳头攥得指节发白,口袋里的手机屏幕亮着,是他给父亲发的短信:“爹,别跟他们吵,我这就回来。”案发现场字幕技术自动标注时间:这条短信发出十分钟后,周明就去了车库,发动了那辆改装过的桑塔纳。

  两个证物扫描系统同时发出提示:一个在周明的车里发现了行车记录仪的内存卡,里面存着他蹲守王羽的视频,镜头里反复回放着王羽在新闻发布会上诋毁福顺斋的画面;另一个则在营销公司的服务器里找到了与王羽的合作协议,明确写着“制造负面舆情,确保福顺斋三个月内停业”。

  “所有势力链已查清。”李阳将整合好的证据发送给郑一民,屏幕上弹出“全部抓获”的绿色提示框。王羽因涉嫌诽谤、商业贿赂被依法逮捕时,还在对着镜头喊“我是记者,有采访权”;周明看着父亲在病房里昏迷的样子,终于松口承认了所有罪行;而那个幕后的食品企业老板,也在陶非带队的突袭中落网,办公室里还堆着准备取代福顺斋市场的新产品。

  审讯室里,周德才醒来后看到证据链,浑浊的眼睛里滚下泪来:“我守了一辈子的店,到头来……倒成了别人的垫脚石。”季洁递给老人一块从福顺斋废墟里找到的桂花糕,油纸已经泛黄:“公道会来的,您的手艺,有人记得。”

  郑一民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楼下被押上警车的涉案人员,对围过来的众人说:“技术织的网再密,也得靠人心守住底线。这次能连锅端掉这条黑产业链,是因为我们没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王羽的假新闻,周明的冲动,背后的商业算计,一个都跑不了。”

  李阳关闭运行中的系统,屏幕暗下的瞬间,映出窗外的阳光。十个技术图标缓缓暗去,像完成使命的卫士。苗苗的病房里,季洁放下一份赔偿协议,小姑娘正用没受伤的手翻看周德才徒弟送来的食谱:“季警官,等我好了,想学做桂花糕,就按老掌柜的方子。”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食谱上,那些泛黄的纸页里,藏着比证据更重的东西——一个老店的坚守,一个女孩的新生,还有技术永远无法替代的,人性里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