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瑜跟在哥哥方多病和李莲花身后走出那沉重的铁门,外面雨后的空气带着泥土的清新,却丝毫驱不散她心头的沉重。她看着前方李莲花略显单薄的背影,他的脚步似乎比平时更虚浮几分,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身形微微晃动了一下。
婉瑜的心猛地一揪。方才在地牢里,玉红烛那淬毒般的目光和指向李莲花的纤指,以及侍卫扑上来时那粗暴的动作,仿佛还在眼前晃动。他看起来……太虚弱了
她如何能放心让他一个人?她快走两步,轻轻拉了拉方多病的衣袖。“哥,”婉瑜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我……我突然想起来府里还有些要紧事,得先回去一趟。你自己查案,千万小心。” 她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自然。
方多病正低头摩挲着手里那块崭新的、刻着他名字的百川院刑牌,脸上带着点少年人特有的意气风发和对未来探案生涯的憧憬。闻言,他头也没抬,不甚在意地摆摆手:“行,知道了。你路上注意安全,早点回去也好,省得爹娘担心。” 他心思全在即将开始的查案和身边这位深藏不露的“李神医”身上,并未察觉妹妹眼底深处的忧虑。
看着方多病快步跟上李莲花,两人身影消失在街角,婉瑜立刻闪身,如同灵巧的雨燕,悄无声息地跟在了后面。她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目光始终锁着前方那个青灰色的背影,看着他穿过渐渐热闹起来的街市,拐进一条相对僻静的小路。
路的尽头,停着一座……奇特的“楼”。那确实像一座微缩的、可以移动的楼阁。主体由木头搭建,共有两层,样式古朴,但明显饱经风霜,木头有些地方已经显露出陈旧的色泽和水渍侵蚀的痕迹。最奇特的是,这座小楼并非固定在地上,而是架在一辆结实宽大的板车上,由一匹看起来同样有些年岁的枣红马拉着。小楼的门楣上挂着一块同样饱经风霜的木牌,上面用朴拙却有力的笔法刻着三个字——“莲花楼”。
李莲花走到楼前,并未立刻开门。他脚步顿住,微微侧过身,目光并未看向婉瑜藏身的方向,只是对着空无一人的巷口,声音平静无波,带着一丝了然的温和:
“跟了一路,辛苦了。出来吧,方姑娘。还有事吗?”婉瑜心头一跳,脸上瞬间掠过一丝被抓包的窘迫。原来他早就知道了!她深吸一口气,不再隐藏,大大方方地从阴影里走了出来,径直走到李莲花面前。
雨后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下,映照着她年轻却坚定的脸庞。她没有回避,而是抬眸,直直地望进李莲花那双深邃如古井、仿佛能洞察人心的眼睛,语气是前所未有的认真:
“我放心不下,所以过来看看你。” 她顿了顿,强调道,“还有,不要叫我‘方姑娘’。” 她的眼神清澈而执着,“我以为,经过这些天的相处,我们至少算是朋友了?你也叫我‘婉瑜’吧。”
李莲花看着她眼中不容置疑的坚持,那平静如水的眸子里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涟漪,是无奈,或许也有一丝难以察觉的暖意。他沉默了片刻,终是轻轻颔首,从善如流地唤道:“好,婉瑜。”
他目光扫过她腰间隐去的佩剑痕迹(定坤已被收起),又落在她尚显稚嫩却带着江湖儿女英气的眉眼上,微微蹙眉,语气带着长辈般的温和探究:“只是,婉瑜,好好的方家千金小姐不当,锦衣玉食,安稳无忧,为何要学你哥哥那般,执意在这风波险恶的江湖中闯荡?”
婉瑜眼中的光芒瞬间黯淡了下去。方才面对玉红烛时的锋芒,此刻被一层深沉的落寞和难以言说的执念所取代。她微微低下头,看着自己沾了些许泥泞的鞋尖,声音轻得如同叹息,却又带着磐石般的重量:
“我在找人。”“找一个……大家都觉得已经死了的人。”她抬起头,眼中重新燃起倔强的火焰,一字一句清晰地吐出那个名字:
“李相夷。”李莲花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僵。尽管他掩饰得极好,但那瞬间眼神深处掠过的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震惊、动容、甚至一丝难以置信的痛楚——却被一直紧盯着他的婉瑜敏锐地捕捉到了。
婉瑜并未察觉他这细微的变化,她沉浸在自己的回忆和十年来的寻觅中,声音带着一丝遥远的追忆:
“小时候,我舅舅单孤刀曾经把他带来我们家玩过一次。”“可我那时候,正在后院练剑,练得入了迷。等我听说人来了,匆匆忙忙追到前厅的时候……” 她眼中流露出深深的遗憾和懊悔,“已经不见了。连背影都没看到。”
她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无比坚定:“从那之后,整整十年!我和我哥,从未放弃过找寻他的踪迹。我们翻遍了能找到的所有消息,追查每一条可能的线索。我们都不相信,像他那样的人,会那么轻易就……死了!我们坚信,他一定还在这个江湖的某个地方!”
十年……原来,这世上除了那些恨他、怨他、或将他当作传说的人,竟还有人,是以这样的方式,锲而不舍地寻找了他十年。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夹杂着酸涩,悄然涌上李莲花的心头。他看着眼前少女眼中那纯粹而执着的信念,看着那份为寻找一个“已死之人”而甘愿踏入江湖风波的决心,平静的心湖像是投入了一颗石子,涟漪层层荡开。
他沉默的时间比刚才更长了些。巷子里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以及莲花楼里隐约飘出的淡淡药香。良久,李莲花才缓缓开口,他的声音听起来依旧平稳,但仔细分辨,似乎比平时低沉了一丝,带着某种确认般的意味:“你的舅舅……”他顿了顿,目光如同探针般落在婉瑜脸上,清晰地吐出了那个名字:“是单孤刀?”婉瑜点头“不过他并不
婉瑜的心猛地一揪。方才在地牢里,玉红烛那淬毒般的目光和指向李莲花的纤指,以及侍卫扑上来时那粗暴的动作,仿佛还在眼前晃动。他看起来……太虚弱了
她如何能放心让他一个人?她快走两步,轻轻拉了拉方多病的衣袖。“哥,”婉瑜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我……我突然想起来府里还有些要紧事,得先回去一趟。你自己查案,千万小心。” 她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自然。
方多病正低头摩挲着手里那块崭新的、刻着他名字的百川院刑牌,脸上带着点少年人特有的意气风发和对未来探案生涯的憧憬。闻言,他头也没抬,不甚在意地摆摆手:“行,知道了。你路上注意安全,早点回去也好,省得爹娘担心。” 他心思全在即将开始的查案和身边这位深藏不露的“李神医”身上,并未察觉妹妹眼底深处的忧虑。
看着方多病快步跟上李莲花,两人身影消失在街角,婉瑜立刻闪身,如同灵巧的雨燕,悄无声息地跟在了后面。她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目光始终锁着前方那个青灰色的背影,看着他穿过渐渐热闹起来的街市,拐进一条相对僻静的小路。
路的尽头,停着一座……奇特的“楼”。那确实像一座微缩的、可以移动的楼阁。主体由木头搭建,共有两层,样式古朴,但明显饱经风霜,木头有些地方已经显露出陈旧的色泽和水渍侵蚀的痕迹。最奇特的是,这座小楼并非固定在地上,而是架在一辆结实宽大的板车上,由一匹看起来同样有些年岁的枣红马拉着。小楼的门楣上挂着一块同样饱经风霜的木牌,上面用朴拙却有力的笔法刻着三个字——“莲花楼”。
李莲花走到楼前,并未立刻开门。他脚步顿住,微微侧过身,目光并未看向婉瑜藏身的方向,只是对着空无一人的巷口,声音平静无波,带着一丝了然的温和:
“跟了一路,辛苦了。出来吧,方姑娘。还有事吗?”婉瑜心头一跳,脸上瞬间掠过一丝被抓包的窘迫。原来他早就知道了!她深吸一口气,不再隐藏,大大方方地从阴影里走了出来,径直走到李莲花面前。
雨后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下,映照着她年轻却坚定的脸庞。她没有回避,而是抬眸,直直地望进李莲花那双深邃如古井、仿佛能洞察人心的眼睛,语气是前所未有的认真:
“我放心不下,所以过来看看你。” 她顿了顿,强调道,“还有,不要叫我‘方姑娘’。” 她的眼神清澈而执着,“我以为,经过这些天的相处,我们至少算是朋友了?你也叫我‘婉瑜’吧。”
李莲花看着她眼中不容置疑的坚持,那平静如水的眸子里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涟漪,是无奈,或许也有一丝难以察觉的暖意。他沉默了片刻,终是轻轻颔首,从善如流地唤道:“好,婉瑜。”
他目光扫过她腰间隐去的佩剑痕迹(定坤已被收起),又落在她尚显稚嫩却带着江湖儿女英气的眉眼上,微微蹙眉,语气带着长辈般的温和探究:“只是,婉瑜,好好的方家千金小姐不当,锦衣玉食,安稳无忧,为何要学你哥哥那般,执意在这风波险恶的江湖中闯荡?”
婉瑜眼中的光芒瞬间黯淡了下去。方才面对玉红烛时的锋芒,此刻被一层深沉的落寞和难以言说的执念所取代。她微微低下头,看着自己沾了些许泥泞的鞋尖,声音轻得如同叹息,却又带着磐石般的重量:
“我在找人。”“找一个……大家都觉得已经死了的人。”她抬起头,眼中重新燃起倔强的火焰,一字一句清晰地吐出那个名字:
“李相夷。”李莲花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僵。尽管他掩饰得极好,但那瞬间眼神深处掠过的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震惊、动容、甚至一丝难以置信的痛楚——却被一直紧盯着他的婉瑜敏锐地捕捉到了。
婉瑜并未察觉他这细微的变化,她沉浸在自己的回忆和十年来的寻觅中,声音带着一丝遥远的追忆:
“小时候,我舅舅单孤刀曾经把他带来我们家玩过一次。”“可我那时候,正在后院练剑,练得入了迷。等我听说人来了,匆匆忙忙追到前厅的时候……” 她眼中流露出深深的遗憾和懊悔,“已经不见了。连背影都没看到。”
她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无比坚定:“从那之后,整整十年!我和我哥,从未放弃过找寻他的踪迹。我们翻遍了能找到的所有消息,追查每一条可能的线索。我们都不相信,像他那样的人,会那么轻易就……死了!我们坚信,他一定还在这个江湖的某个地方!”
十年……原来,这世上除了那些恨他、怨他、或将他当作传说的人,竟还有人,是以这样的方式,锲而不舍地寻找了他十年。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夹杂着酸涩,悄然涌上李莲花的心头。他看着眼前少女眼中那纯粹而执着的信念,看着那份为寻找一个“已死之人”而甘愿踏入江湖风波的决心,平静的心湖像是投入了一颗石子,涟漪层层荡开。
他沉默的时间比刚才更长了些。巷子里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以及莲花楼里隐约飘出的淡淡药香。良久,李莲花才缓缓开口,他的声音听起来依旧平稳,但仔细分辨,似乎比平时低沉了一丝,带着某种确认般的意味:“你的舅舅……”他顿了顿,目光如同探针般落在婉瑜脸上,清晰地吐出了那个名字:“是单孤刀?”婉瑜点头“不过他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