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跟着满月走出低矮的土坯房,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带着几分慵懒的暖意,却驱不散周遭的贫瘠气息。她眯起眼,下意识地抬手遮了下光,细细打量这个即将成为她归宿的“家”。
院子不大,黄土夯实的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用粗细不一的树枝勉强扎成的篱笆歪歪斜斜地围着,防君子不防小人。角落整齐地堆着一小捆柴火,显出一丝这家人仅有的条理。正如记忆所示,院里没有牛哞羊咩,显得空落而寂静。只在背风的墙角,有一个用碎砖和稻草搭成的简陋鸡窝,一只毛色暗淡、瘦得能看见骨架轮廓的母鸡正有一下没一下地刨着土,偶尔发出几声无精打采的“咕咕”声,更添了几分寂寥。
“就这一只鸡?”月初下意识地问出口,声音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干涩。
“嗯,”满月顺着她的目光看去,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今天天气如何,“它争气的时候,隔三差五能下一个蛋。娘都仔细攒在罐子里,舍不得吃。等到攒上五六个,或者家里实在没半点油腥的时候,才舍得拿出一个,切点葱花末炒上一小碟,金贵得很,那就是咱家最好的伙食了。”她顿了顿,补充道,“要是哪天能滴上两滴香油,那就是过年了。”
月初沉默地点点头,喉头有些发紧。目光扫过空荡荡的院子,像被什么东西烫了一下,迅速移开,落在了院门外那片广阔的田野上。“爹呢?还没回来?”她换了个话题,似乎这样就能避开那令人窒息的穷困。
满月脸上那点平淡立刻被一层愁容覆盖,她压低声音道:“在地里干活呢。爹说……这两年天时实在不好,冬天冷得晚,春天又旱,夏天一场大雨又涝了,庄稼收成比往年差了好多,秧苗都长得没精神。”她忧心忡忡地望了一眼田地的方向,“可费家的租子,年年都是死的,一粒也不能少,爹愁得夜里翻来覆去都睡不踏实,总在灶台边跟娘念叨,再这样下去,今年怕是连租金都要交不起了……”
正坐在门口小凳上默默剥着玉米粒的何招娣闻言,动作顿了一下,随即更深地埋下头,只是从喉咙深处发出一声沉重得几乎化不开的叹息:“唉……”她手下剥玉米的动作更快更急了些,干瘪发硬的玉米粒“噼里啪啦”地落入脚下的破陶盆里,发出单调而急促的轻响,像是在为这愁苦的日子计数。
午饭是满月操持的。一口黑黢黢的铁锅里熬着一大锅看不清本来面目的野菜糊糊,颜色黑绿,只撒了可怜的一丁点盐花调味,几乎看不到油星。主食是几个掺了大量麸皮的黑面窝头,硬邦邦、沉甸甸的,颜色像脚下的泥土,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沉黯。
满月仔细地将糊糊盛出一碗,又弯着腰,在篮子里挑拣了半天,选出两个看起来稍大些、或许能更顶饿的窝头,小心地放进一只边缘已经磨得发亮的旧竹篮里,最后用一块洗得发白、边缘已经磨损抽丝的粗布仔细盖好,仿佛里面装着什么珍馐美味。
“月初,走,给爹送饭去。”满月拎起篮子,招呼着,脸上带着一种习以为常的平静。
月初拿起一个黑面窝头,迟疑地咬了一口,粗糙拉嗓子的口感立刻硌得牙床生疼,混合着麸皮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杂粮味道充斥口腔,艰难地咽下去时,刮得嗓子眼火辣辣地不舒服。那野菜糊糊喝进嘴里,一股浓重的土腥味和涩味立刻蔓延开来,她强忍着反胃的冲动,勉强喝了小半碗,就再也喝不下了。看着碗里剩下的大半碗糊糊,她真切地、具体地感受到了这个家的贫寒,那感觉不仅沉甸甸地压在胃里,更像一块冰凉的石头,直直坠入心底。
姐妹俩一前一后走出院子,沿着田埂窄窄的土路朝地里走去。正值晌午吃饭的时辰,田野里劳作的人们三三两两歇了下来,各自找地方蹲着或坐着。
路过几家田垄时,月初下意识地瞥见那些农户碗里的食物——那几乎不能称之为饭,大多是能照见人影的稀薄粥水,清汤寡水,碗底只有寥寥几粒米;或是黑得像炭、完全看不出原料的饼子,干裂得如同土块。许多人只是就着凉水,啃着那硬邦邦的东西,脸上是麻木的疲惫。相较之下,自家那至少能立住筷子的糊糊和实实在在、能填饱肚子的窝头,竟显得有几分“奢侈”和“丰足”了。这认知让她心头愈发酸涩复杂。
林大海正弓着几乎弯成九十度的腰,在一片略显萎靡的秧苗地里锄草,古铜色的脊背被烈日烤得黝黑发亮,汗水如同溪流般沿着脊沟涔涔而下,在阳光下闪着微光。看到两个女儿来了,他停下活计,直起腰时似乎费了些力气,用手捶了捶后腰,这才拖着沾满泥浆、疲惫不堪的步子走到田埂边,沉默地接过满月递过来的篮子和月初赶忙捧上的水罐。
他一句话也没说,席地而坐,沾着泥土的手拿起窝头就大口啃咬起来,就着温吞甚至有些凉了的野菜糊,吃得又快又香,腮帮子鼓动着,发出满足的咀嚼声,仿佛那是世间最美味的佳肴。额头上被岁月和生活刻出的深刻皱纹,似乎也随着这专注的咀嚼动作而暂时舒展开来。
满月在一旁看着,略带点骄傲地对父亲说:“爹,今天的野菜糊,我用了上次咱俩在坡上挖回来晒干的荠菜,闻着是不是比往常香一点?”
林大海嘴里塞得满满的,闻言只是用力地点点头,从喉咙里发出含糊却极为肯定的应和:“嗯!香!”
林月初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父亲那近乎虔诚的狼吞虎咽,看着姐姐脸上那一点点因为力所能及的“改善”而带来的微小却真实的成就感,再环视四周这片广袤无垠、孕育希望却又如此贫瘠苛刻的黄土地,以及远处那些同样面黄肌瘦、在为生存而挣扎的农人。
她轻轻吸了一口田间混杂着泥土、青草和汗水气息的空气,那味道陌生而真实。心里那点穿越而来的惶惑、不适与悬浮感,忽然就在这具体而微的苦难与温情中沉淀了下来,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奇异地涌上心头。
“既来之,则安之。”她在心里对自己一字一顿地说,仿佛立下誓言。
目光再次缓缓扫过这片土地,和眼前这两个与她血脉相连、挣扎求存的至亲之人,一个念头变得无比清晰、坚定,如同种子落入沃土,瞬间生根。
“第一步,那就从努力改善这个家的环境开始吧。”
院子不大,黄土夯实的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用粗细不一的树枝勉强扎成的篱笆歪歪斜斜地围着,防君子不防小人。角落整齐地堆着一小捆柴火,显出一丝这家人仅有的条理。正如记忆所示,院里没有牛哞羊咩,显得空落而寂静。只在背风的墙角,有一个用碎砖和稻草搭成的简陋鸡窝,一只毛色暗淡、瘦得能看见骨架轮廓的母鸡正有一下没一下地刨着土,偶尔发出几声无精打采的“咕咕”声,更添了几分寂寥。
“就这一只鸡?”月初下意识地问出口,声音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干涩。
“嗯,”满月顺着她的目光看去,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今天天气如何,“它争气的时候,隔三差五能下一个蛋。娘都仔细攒在罐子里,舍不得吃。等到攒上五六个,或者家里实在没半点油腥的时候,才舍得拿出一个,切点葱花末炒上一小碟,金贵得很,那就是咱家最好的伙食了。”她顿了顿,补充道,“要是哪天能滴上两滴香油,那就是过年了。”
月初沉默地点点头,喉头有些发紧。目光扫过空荡荡的院子,像被什么东西烫了一下,迅速移开,落在了院门外那片广阔的田野上。“爹呢?还没回来?”她换了个话题,似乎这样就能避开那令人窒息的穷困。
满月脸上那点平淡立刻被一层愁容覆盖,她压低声音道:“在地里干活呢。爹说……这两年天时实在不好,冬天冷得晚,春天又旱,夏天一场大雨又涝了,庄稼收成比往年差了好多,秧苗都长得没精神。”她忧心忡忡地望了一眼田地的方向,“可费家的租子,年年都是死的,一粒也不能少,爹愁得夜里翻来覆去都睡不踏实,总在灶台边跟娘念叨,再这样下去,今年怕是连租金都要交不起了……”
正坐在门口小凳上默默剥着玉米粒的何招娣闻言,动作顿了一下,随即更深地埋下头,只是从喉咙深处发出一声沉重得几乎化不开的叹息:“唉……”她手下剥玉米的动作更快更急了些,干瘪发硬的玉米粒“噼里啪啦”地落入脚下的破陶盆里,发出单调而急促的轻响,像是在为这愁苦的日子计数。
午饭是满月操持的。一口黑黢黢的铁锅里熬着一大锅看不清本来面目的野菜糊糊,颜色黑绿,只撒了可怜的一丁点盐花调味,几乎看不到油星。主食是几个掺了大量麸皮的黑面窝头,硬邦邦、沉甸甸的,颜色像脚下的泥土,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沉黯。
满月仔细地将糊糊盛出一碗,又弯着腰,在篮子里挑拣了半天,选出两个看起来稍大些、或许能更顶饿的窝头,小心地放进一只边缘已经磨得发亮的旧竹篮里,最后用一块洗得发白、边缘已经磨损抽丝的粗布仔细盖好,仿佛里面装着什么珍馐美味。
“月初,走,给爹送饭去。”满月拎起篮子,招呼着,脸上带着一种习以为常的平静。
月初拿起一个黑面窝头,迟疑地咬了一口,粗糙拉嗓子的口感立刻硌得牙床生疼,混合着麸皮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杂粮味道充斥口腔,艰难地咽下去时,刮得嗓子眼火辣辣地不舒服。那野菜糊糊喝进嘴里,一股浓重的土腥味和涩味立刻蔓延开来,她强忍着反胃的冲动,勉强喝了小半碗,就再也喝不下了。看着碗里剩下的大半碗糊糊,她真切地、具体地感受到了这个家的贫寒,那感觉不仅沉甸甸地压在胃里,更像一块冰凉的石头,直直坠入心底。
姐妹俩一前一后走出院子,沿着田埂窄窄的土路朝地里走去。正值晌午吃饭的时辰,田野里劳作的人们三三两两歇了下来,各自找地方蹲着或坐着。
路过几家田垄时,月初下意识地瞥见那些农户碗里的食物——那几乎不能称之为饭,大多是能照见人影的稀薄粥水,清汤寡水,碗底只有寥寥几粒米;或是黑得像炭、完全看不出原料的饼子,干裂得如同土块。许多人只是就着凉水,啃着那硬邦邦的东西,脸上是麻木的疲惫。相较之下,自家那至少能立住筷子的糊糊和实实在在、能填饱肚子的窝头,竟显得有几分“奢侈”和“丰足”了。这认知让她心头愈发酸涩复杂。
林大海正弓着几乎弯成九十度的腰,在一片略显萎靡的秧苗地里锄草,古铜色的脊背被烈日烤得黝黑发亮,汗水如同溪流般沿着脊沟涔涔而下,在阳光下闪着微光。看到两个女儿来了,他停下活计,直起腰时似乎费了些力气,用手捶了捶后腰,这才拖着沾满泥浆、疲惫不堪的步子走到田埂边,沉默地接过满月递过来的篮子和月初赶忙捧上的水罐。
他一句话也没说,席地而坐,沾着泥土的手拿起窝头就大口啃咬起来,就着温吞甚至有些凉了的野菜糊,吃得又快又香,腮帮子鼓动着,发出满足的咀嚼声,仿佛那是世间最美味的佳肴。额头上被岁月和生活刻出的深刻皱纹,似乎也随着这专注的咀嚼动作而暂时舒展开来。
满月在一旁看着,略带点骄傲地对父亲说:“爹,今天的野菜糊,我用了上次咱俩在坡上挖回来晒干的荠菜,闻着是不是比往常香一点?”
林大海嘴里塞得满满的,闻言只是用力地点点头,从喉咙里发出含糊却极为肯定的应和:“嗯!香!”
林月初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父亲那近乎虔诚的狼吞虎咽,看着姐姐脸上那一点点因为力所能及的“改善”而带来的微小却真实的成就感,再环视四周这片广袤无垠、孕育希望却又如此贫瘠苛刻的黄土地,以及远处那些同样面黄肌瘦、在为生存而挣扎的农人。
她轻轻吸了一口田间混杂着泥土、青草和汗水气息的空气,那味道陌生而真实。心里那点穿越而来的惶惑、不适与悬浮感,忽然就在这具体而微的苦难与温情中沉淀了下来,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奇异地涌上心头。
“既来之,则安之。”她在心里对自己一字一顿地说,仿佛立下誓言。
目光再次缓缓扫过这片土地,和眼前这两个与她血脉相连、挣扎求存的至亲之人,一个念头变得无比清晰、坚定,如同种子落入沃土,瞬间生根。
“第一步,那就从努力改善这个家的环境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