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
东方的山峦背后,透出了一抹鱼肚白,将笼罩了一夜的浓雾染上了一层浅淡的金色。黑风寨,或者说如今的玄甲军营地,已经从沉睡中苏醒。
伙房那边,张铁牛正指挥着几个伙头军,将一桶桶热气腾腾的肉粥和炊饼抬到广场上。他的动作比往日里麻利了许多,脸上那副憨傻的表情也收敛了不少,取而代代的是一种小心翼翼的敬畏。
他时不时地,就会朝后山的方向瞥一眼,仿佛那里有什么吃人的猛兽。
昨夜子时,那二十个被公子选中的人,像是被抽走了魂,又像是被灌注了新的魂,一个个悄无声息地从后山回来,各自找了个角落坐下,便再无声息。他们就像黑暗中的石头,不言不语,却让每一个靠近他们的人都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
“头儿,你看那些家伙。”一个年轻的伙夫凑过来,压低了声音,朝广场的角落努了努嘴。
张铁牛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那二十名斥候正围坐在一起,小口小口地吃着炊饼。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安静得可怕,连咀嚼的声音都微不可闻。明明就在眼前,却给人一种随时会融入晨雾的错觉。
“少看,少问,做好你自己的事。”张铁牛低声呵斥了一句,心里却也直犯嘀咕。这帮小子,以前哪个不是吃饭像抢食的饿狼,现在倒好,一个个跟庙里的泥菩萨似的,透着股邪性。
卯时三刻,晨光已经驱散了大部分雾气。
“铛——铛——铛——”
三声清脆的钟鸣响彻山谷。
这不是催促吃饭的钟,而是集结的号令。
“哗啦!”
几乎是在钟声落下的瞬间,营房里、广场上,所有正在吃饭、整理行装的士兵,全都放下了手中的东西,动作迅捷地冲向自己的队列。
没有叫骂,没有推搡。
三百人的队伍,在不到一炷香的时间里,便在广场上集结成一个整齐的方阵。盔甲鲜明,刀枪林立,在初升的朝阳下,反射着冰冷的寒光。
王武站在队列的最前方,身姿挺拔如松,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激动与自豪。这就是他梦想中的军队!不,这甚至比他梦想中的还要完美。
高台上,王允和貂蝉并肩而立,俯瞰着下方这支脱胎换骨的军队,神情各异。
王允捋着胡须的手,在微微颤抖。
他一生都以大汉忠臣自居,见识过京师的羽林卫,也见过边关的百战精锐。可无论是哪一支军队,都从未给过他如此强烈的震撼。
这不是一支由山贼和家丁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
这是一支……有着军魂的铁军!
他看向站在队列前方的那个年轻人,李玄。
李玄换上了一身玄色的劲装,外面罩着一件同色的披风,更衬得他面如冠玉,身姿挺拔。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但整个方阵的肃杀之气,却仿佛都以他为中心,凝聚成了一股无形的压力。
王允的心中,百感交集。
他本以为,带着李玄逃出洛阳,前往陈留投靠故友张邈,只是权宜之计,是为了保全性命,图谋东山再起。可现在看来,自己这位“贤婿”,似乎根本没有想过要依附于任何人。
他是在打造属于自己的力量。
一股足以在这乱世中,掀起滔天巨浪的力量!
王允忽然感到一阵恍惚,他不知道,自己将王家、将貂蝉、将大汉的未来托付给这个年轻人,究竟是对是错。但有一点他很清楚,棋盘上的棋子,已经不甘于做棋子,他开始自己落子了。
与王允的复杂心思不同,貂蝉的目光,自始至终都落在李玄的身上。
她的眼中没有天下大势,没有权谋机变,只有那个在晨光中愈发耀眼的身影。
她能感觉到,夫君变了。
从洛阳城逃出来时,他虽然沉稳,但眉宇间总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疲惫和谨慎。而现在,他站在那里,就像一柄出了鞘的利剑,锋芒毕露,自信而从容。
他的身边,是令行禁止的铁军;他的身后,是忠心耿耿的猛将。
貂蝉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骄傲,但在这骄傲的深处,又藏着一丝淡淡的担忧。她握紧了藏在袖中的小手,那里面,似乎还残留着昨夜那颗参丸的余温。
就在这时,一道黑影如鬼魅般从山林中窜出,几个起落便来到了高台之下。
正是斥候队长,李风。
他单膝跪地,动作干脆利落,声音沉稳地汇报:“启禀公子,前方三十里道路通畅,沿途村落皆已十室九空,未发现任何可疑踪迹。”
李玄点了点头:“继续前探,保持五十里距离,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回报。”
“遵命!”李风领命,身影一闪,再次没入了山林,仿佛从未出现过。
王允看着这一幕,瞳孔微微一缩。他刚才甚至没有看清那人的长相,只觉得对方像是一阵风。
李玄转过身,面向大军,抽出腰间的佩剑,向前一指。
“出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没有战前的动员,没有激昂的口号,只有一个简单的命令。
“喏!”
三百人齐声应诺,声音汇成一股,直冲云霄。
“轰!轰!轰!”
沉重而整齐的划一的脚步声响起,玄甲军方阵开始移动,像一头苏醒的黑色巨兽,迈着坚定的步伐,缓缓走下山寨,踏上了通往陈留的官道。
队伍的最前方,是李玄、王武和张宁三人并辔而行。
中间,是一辆由数名精锐卫士护卫的马车,王允和貂蝉就在其中。
队伍的后方,是运送着粮草和缴获物资的车辆,以及那近百匹战马。
浩浩荡荡的队伍,绵延了近一里地。
他们走过荒芜的田野,走过被战火焚毁的村庄。沿途,偶尔能看到一些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流民,像受惊的兔子一样,远远地看到这支军容严整的队伍,便立刻躲进了路边的沟壑与树林,用惊恐和麻木的眼神,窥视着这支从没见过的军队。
他们见惯了官兵,也见惯了黄巾军,甚至见惯了山贼。
官兵来了,要抢粮;黄巾军来了,要裹挟青壮;山贼来了,更是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可眼前这支军队,却有些不同。
他们从头到尾,目不斜视,步伐沉稳,除了行军的脚步声和车轮滚动的声音,竟没有一丝多余的杂音。他们从流民身边经过,没有一个人投去好奇或鄙夷的目光,仿佛那些躲在暗处的人,只是路边的石头和野草。
这种极致的纪律,带来的是一种无形的威慑。
流民们不敢作乱,甚至连乞讨的勇气都没有。
马车里,王允掀开车帘的一角,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蝉儿,你看。”他轻声对身边的貂蝉说道,“这支军队,与我等在洛阳所见,有何不同?”
貂蝉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轻声道:“爹爹,女儿不懂军阵。只是觉得,他们……很安静。”
“对,就是安静。”王允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寻常军队行军,必有喧哗。或抱怨路途遥远,或吹嘘昨日武勇,或与同袍笑骂。可玄甲军,三百人行军,竟如一人。这便是令行禁止的至高境界!李玄……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貂蝉没有回答,只是将目光,投向了队伍最前方那个骑在马上的背影。
她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
她只知道,这个男人,总能创造出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奇迹。
队伍行进了约莫两个时辰,前方的官道上出现了一个岔路口。
就在这时,又一道黑影从远处疾驰而来,正是斥候风二。
他来到李玄马前,单膝跪地,语速极快地汇报道:“启禀公子!斥候主队于前方十五里处发现战况!一支约五百人的官军,被数千黄巾余孽围困于一处山谷,战况胶着,官军已显疲态!”
“官军?”李玄眉头一挑,“可知是何人部队?”
“旗号为‘孙’!”风二沉声回答,“为首一员将领,身穿红衣,勇不可当!”
李玄的心脏,猛地漏跳了一拍。
姓孙,红衣小将,勇不可当……
他与身边的王武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震惊。
“传令!”李玄的声音瞬间变得果决,“大军暂停前进,原地休整,任何人不得妄动!王武,点上十名亲卫,随我前去探查!”
东方的山峦背后,透出了一抹鱼肚白,将笼罩了一夜的浓雾染上了一层浅淡的金色。黑风寨,或者说如今的玄甲军营地,已经从沉睡中苏醒。
伙房那边,张铁牛正指挥着几个伙头军,将一桶桶热气腾腾的肉粥和炊饼抬到广场上。他的动作比往日里麻利了许多,脸上那副憨傻的表情也收敛了不少,取而代代的是一种小心翼翼的敬畏。
他时不时地,就会朝后山的方向瞥一眼,仿佛那里有什么吃人的猛兽。
昨夜子时,那二十个被公子选中的人,像是被抽走了魂,又像是被灌注了新的魂,一个个悄无声息地从后山回来,各自找了个角落坐下,便再无声息。他们就像黑暗中的石头,不言不语,却让每一个靠近他们的人都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
“头儿,你看那些家伙。”一个年轻的伙夫凑过来,压低了声音,朝广场的角落努了努嘴。
张铁牛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那二十名斥候正围坐在一起,小口小口地吃着炊饼。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安静得可怕,连咀嚼的声音都微不可闻。明明就在眼前,却给人一种随时会融入晨雾的错觉。
“少看,少问,做好你自己的事。”张铁牛低声呵斥了一句,心里却也直犯嘀咕。这帮小子,以前哪个不是吃饭像抢食的饿狼,现在倒好,一个个跟庙里的泥菩萨似的,透着股邪性。
卯时三刻,晨光已经驱散了大部分雾气。
“铛——铛——铛——”
三声清脆的钟鸣响彻山谷。
这不是催促吃饭的钟,而是集结的号令。
“哗啦!”
几乎是在钟声落下的瞬间,营房里、广场上,所有正在吃饭、整理行装的士兵,全都放下了手中的东西,动作迅捷地冲向自己的队列。
没有叫骂,没有推搡。
三百人的队伍,在不到一炷香的时间里,便在广场上集结成一个整齐的方阵。盔甲鲜明,刀枪林立,在初升的朝阳下,反射着冰冷的寒光。
王武站在队列的最前方,身姿挺拔如松,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激动与自豪。这就是他梦想中的军队!不,这甚至比他梦想中的还要完美。
高台上,王允和貂蝉并肩而立,俯瞰着下方这支脱胎换骨的军队,神情各异。
王允捋着胡须的手,在微微颤抖。
他一生都以大汉忠臣自居,见识过京师的羽林卫,也见过边关的百战精锐。可无论是哪一支军队,都从未给过他如此强烈的震撼。
这不是一支由山贼和家丁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
这是一支……有着军魂的铁军!
他看向站在队列前方的那个年轻人,李玄。
李玄换上了一身玄色的劲装,外面罩着一件同色的披风,更衬得他面如冠玉,身姿挺拔。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但整个方阵的肃杀之气,却仿佛都以他为中心,凝聚成了一股无形的压力。
王允的心中,百感交集。
他本以为,带着李玄逃出洛阳,前往陈留投靠故友张邈,只是权宜之计,是为了保全性命,图谋东山再起。可现在看来,自己这位“贤婿”,似乎根本没有想过要依附于任何人。
他是在打造属于自己的力量。
一股足以在这乱世中,掀起滔天巨浪的力量!
王允忽然感到一阵恍惚,他不知道,自己将王家、将貂蝉、将大汉的未来托付给这个年轻人,究竟是对是错。但有一点他很清楚,棋盘上的棋子,已经不甘于做棋子,他开始自己落子了。
与王允的复杂心思不同,貂蝉的目光,自始至终都落在李玄的身上。
她的眼中没有天下大势,没有权谋机变,只有那个在晨光中愈发耀眼的身影。
她能感觉到,夫君变了。
从洛阳城逃出来时,他虽然沉稳,但眉宇间总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疲惫和谨慎。而现在,他站在那里,就像一柄出了鞘的利剑,锋芒毕露,自信而从容。
他的身边,是令行禁止的铁军;他的身后,是忠心耿耿的猛将。
貂蝉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骄傲,但在这骄傲的深处,又藏着一丝淡淡的担忧。她握紧了藏在袖中的小手,那里面,似乎还残留着昨夜那颗参丸的余温。
就在这时,一道黑影如鬼魅般从山林中窜出,几个起落便来到了高台之下。
正是斥候队长,李风。
他单膝跪地,动作干脆利落,声音沉稳地汇报:“启禀公子,前方三十里道路通畅,沿途村落皆已十室九空,未发现任何可疑踪迹。”
李玄点了点头:“继续前探,保持五十里距离,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回报。”
“遵命!”李风领命,身影一闪,再次没入了山林,仿佛从未出现过。
王允看着这一幕,瞳孔微微一缩。他刚才甚至没有看清那人的长相,只觉得对方像是一阵风。
李玄转过身,面向大军,抽出腰间的佩剑,向前一指。
“出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没有战前的动员,没有激昂的口号,只有一个简单的命令。
“喏!”
三百人齐声应诺,声音汇成一股,直冲云霄。
“轰!轰!轰!”
沉重而整齐的划一的脚步声响起,玄甲军方阵开始移动,像一头苏醒的黑色巨兽,迈着坚定的步伐,缓缓走下山寨,踏上了通往陈留的官道。
队伍的最前方,是李玄、王武和张宁三人并辔而行。
中间,是一辆由数名精锐卫士护卫的马车,王允和貂蝉就在其中。
队伍的后方,是运送着粮草和缴获物资的车辆,以及那近百匹战马。
浩浩荡荡的队伍,绵延了近一里地。
他们走过荒芜的田野,走过被战火焚毁的村庄。沿途,偶尔能看到一些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流民,像受惊的兔子一样,远远地看到这支军容严整的队伍,便立刻躲进了路边的沟壑与树林,用惊恐和麻木的眼神,窥视着这支从没见过的军队。
他们见惯了官兵,也见惯了黄巾军,甚至见惯了山贼。
官兵来了,要抢粮;黄巾军来了,要裹挟青壮;山贼来了,更是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可眼前这支军队,却有些不同。
他们从头到尾,目不斜视,步伐沉稳,除了行军的脚步声和车轮滚动的声音,竟没有一丝多余的杂音。他们从流民身边经过,没有一个人投去好奇或鄙夷的目光,仿佛那些躲在暗处的人,只是路边的石头和野草。
这种极致的纪律,带来的是一种无形的威慑。
流民们不敢作乱,甚至连乞讨的勇气都没有。
马车里,王允掀开车帘的一角,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蝉儿,你看。”他轻声对身边的貂蝉说道,“这支军队,与我等在洛阳所见,有何不同?”
貂蝉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轻声道:“爹爹,女儿不懂军阵。只是觉得,他们……很安静。”
“对,就是安静。”王允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寻常军队行军,必有喧哗。或抱怨路途遥远,或吹嘘昨日武勇,或与同袍笑骂。可玄甲军,三百人行军,竟如一人。这便是令行禁止的至高境界!李玄……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貂蝉没有回答,只是将目光,投向了队伍最前方那个骑在马上的背影。
她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
她只知道,这个男人,总能创造出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奇迹。
队伍行进了约莫两个时辰,前方的官道上出现了一个岔路口。
就在这时,又一道黑影从远处疾驰而来,正是斥候风二。
他来到李玄马前,单膝跪地,语速极快地汇报道:“启禀公子!斥候主队于前方十五里处发现战况!一支约五百人的官军,被数千黄巾余孽围困于一处山谷,战况胶着,官军已显疲态!”
“官军?”李玄眉头一挑,“可知是何人部队?”
“旗号为‘孙’!”风二沉声回答,“为首一员将领,身穿红衣,勇不可当!”
李玄的心脏,猛地漏跳了一拍。
姓孙,红衣小将,勇不可当……
他与身边的王武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震惊。
“传令!”李玄的声音瞬间变得果决,“大军暂停前进,原地休整,任何人不得妄动!王武,点上十名亲卫,随我前去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