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营帐内,空气仿佛被抽干了。
火盆里,那卷伪造的密信已经化为最后一缕飞灰,但它所带来的阴谋气息,却愈发浓郁地弥漫在帐内,缠绕在每个人的呼吸之间。
夏侯惇魁梧的身躯坐得笔直,那只独眼中闪烁着警惕的光,他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猛虎,紧盯着案几对面那个神色平静的年轻人。
而曹操,他脸上的笑意已经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专注的审视。他看着李玄,就像在看一柄刚刚出鞘、寒气逼人的绝世宝剑,既惊叹于它的锋利,又在估量着,自己是否能够驾驭。
“将计就计,再用一计?”
曹操缓缓重复着李玄的话,每一个字都咬得很慢,像是在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胆魄与风险。
李玄没有回答,只是从容地走到了那副巨大的军事地图前。他的手指,轻轻拂过虎牢关那坚固的图样,然后,像一片羽毛般,向上游弋。
“孟德兄,你看。”李玄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曹操和夏侯惇的耳中,“李儒是个聪明人,但他太聪明了。一个过于聪明的谋士,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他会高估对手的智谋,同时,又会低估对手的胆量。”
“他精心伪造了这封信,摆在我们面前。他预设了两种结果。其一,我们是蠢材,信以为真,兴高采烈地踏入陷阱,被吕布的铁骑撕成碎片。其二,我们当中有聪明人,看穿了这是伪计,于是变得投鼠忌器,在虎牢关下踌躇不前,最终因士气耗尽、粮草不济而不欢而散。”
李玄顿了顿,转过身,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
“无论是哪一种结果,他都赢了。他给我们端上来一杯毒酒,和一只空杯,让我们二选一。但他千算万算,唯独没有算到第三种可能——”
“我们,会把桌子给掀了。”
“掀桌子?”夏侯惇皱起了眉,显然没跟上这天马行空的思路。
曹操的眼睛却猛地亮了起来,他仿佛抓住了什么,身体不自觉地向前倾,追问道:“如何掀法?”
“很简单。”李玄的手指,重新落回了地图上,“我们得让李儒和董卓相信,我们选择了第一种结果。我们就是他们眼中的那群蠢材。”
“我们要让盟主袁本初,拿到一封‘货真价实’的、由吕布亲笔所写的‘求援信’,信中吕布可以大骂华雄无能,但又不得不承认联军势大,请求董太师增兵虎牢关,以作决战。”
“然后,我们要鼓动盟主,召开一场声势浩大的盟军会议。在会上,所有诸侯都要义愤填膺,所有将领都要摩拳擦掌。我们要让斥候把这些消息传遍关外,让董卓的探子清清楚楚地看到,十八路诸侯已经磨刀霍霍,准备毕其功于一役,在三日之后,对虎牢关发起总攻!”
李玄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魔力,仿佛他描述的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幕即将上演的精彩戏剧。
“我们要把全天下的目光,都吸引到这座小小的虎牢关上。让董卓把他最精锐的兵马,最得力的将领,都堆砌到这里。让他以为,他即将导演一出瓮中捉鳖的绝世好戏。”
夏-侯惇听到这里,终于品出些味道来,他瓮声瓮气地说道:“你的意思是……声东击西?”
“不。”李玄摇了摇头,“声东击西,动静太大,容易被察觉。我们这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他的手指,离开了虎牢关,顺着黄河的流向,在地图上划出一条弧线,最终,在一个被大多数军事家忽略的渡口位置,重重一点。
“此处,孟津渡口。”
曹操的瞳孔,骤然收缩。
夏侯惇也猛地凑了过来,死死盯着那个点。
“孟津?”夏侯惇失声道,“那里水流湍急,无险可守,只有董卓一支偏师驻扎,用以转运河北的粮草。我们去打那里做什么?就算打下来,也无助于攻破虎牢关啊!”
“元让将军此言差矣。”李玄笑了,“谁说打仗,就一定要攻城拔寨?有时候,砍掉敌人一只手,远比在他胸口捅一刀更让他痛苦。”
他看着已经陷入沉思的曹操,继续说道:“洛阳城,百万人口,再加上董卓的数十万大军,每日人吃马嚼,消耗何等惊人?董卓入京以来,倒行逆施,早已耗尽了关中储备。如今,维持他军队运转的命脉,有两条。一条,是西面的长安,路途遥远。而另一条,便是经由黄河水路,从河内、冀州等地搜刮来的粮草,其最重要的中转站,就是孟津!”
“我们不需要占领它,甚至不需要惊动太多人。我们只需要一支精锐的奇兵,如同一把烧红的烙铁,在夜色的掩护下,将那里囤积如山的粮草,付之一炬!”
“一把火?”夏侯惇愣住了。
“对,一把火。”李玄的语气平淡,内容却石破天惊,“一把火烧光他的粮草,再凿沉他所有的渡船。孟德兄,你试想一下,当董卓和李儒在虎牢关摆好了宴席,等着我们这群‘蠢材’上门时,等来的,却是洛阳粮绝的噩耗。数十万大军,断了粮草,会是什么景象?”
“军心大乱,不战自溃!”曹操猛地一拍案几,激动地站了起来,他双目放光,在帐内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妙!妙啊!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我们让他以为我们是盯着鱼饵的笨鱼,却不知我们是奔着他渔夫老巢去的狼!”
他停下脚步,转身看着李玄,那眼神,已经不再是欣赏,而是带着一丝敬畏。
这个计策的狠毒与精妙,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军事范畴,这是一记直指人心的阳谋!
利用所有人的惯性思维,利用袁绍的好大喜功,利用吕布的骄傲,利用李儒的自作聪明,将所有人都玩弄于股掌之间。
夏侯惇也听得目瞪口呆,他张了张嘴,半晌才憋出一句话:“可……可是,谁去执行这个任务?这支奇兵,必须是精锐中的精锐,而且要对我们绝对忠诚,人数不能多,动静不能大。更重要的是,如何瞒过袁绍,让他心甘情愿地去当那个吸引火力的‘明修栈道’?”
这确实是两个最核心的难题。
李玄微微一笑,似乎早已成竹在胸。
“元让将军勿忧。这支奇兵,孟德兄麾下,便有数千精锐,足以担当此任。江东猛虎孙文台,新受袁术之辱,又承我粮草之情,正急于立下一桩不世之功来证明自己,只要我们晓以利害,他定然愿意出兵。至于那刘备三兄弟,新斩华雄,锐气正盛,更是可用之才。我们三家合兵,组成一支神出鬼没的利刃,何愁大事不成?”
“至于盟主那边……”李玄的笑容里,多了一丝狡黠,“那就更简单了。袁本初此人,最好颜面。我们只需如此这般……”
他压低了声音,对曹操和夏侯惇,细细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曹操越听,眼睛越亮,听到最后,他忍不住抚掌大笑,指着李玄,笑得前仰后合:“玄之啊玄之,你不仅要烧董卓的粮,还要诛袁绍的心啊!你若是生在战国,怕是那苏秦张仪,也要为你牵马执鞭了!”
一旁的夏侯惇,看向李玄的目光已经彻底变了。这个年轻人,不仅智谋过人,这份算计人心的本事,更是让人脊背发凉。他暗自庆幸,幸好此人是友非敌。
大计已定,帐内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曹操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亲自为李玄和夏侯惇满上酒,高高举起。
“来!预祝我等,旗开得胜!”
“旗开得胜!”
三人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曹操脸上的兴奋之色却忽然缓缓褪去,他看着李玄,神色前所未有地严肃起来。
“玄之,此计堪称完美。但,还有一个最致命的问题。”
“哦?”李玄眉梢一挑。
曹操一字一顿地说道:“这支三家合兵的奇袭部队,成分复杂,各怀心思。它需要一个镇得住场面、能让所有人都信服的统帅。此人,必须智谋超群,能应对一切突发状况;更要胆魄过人,敢在刀尖上跳舞。放眼整个联军大营……”
他停顿了一下,那双细长的眼睛,如鹰隼般,死死地锁定了李玄。
“……谁可为帅?”
火盆里,那卷伪造的密信已经化为最后一缕飞灰,但它所带来的阴谋气息,却愈发浓郁地弥漫在帐内,缠绕在每个人的呼吸之间。
夏侯惇魁梧的身躯坐得笔直,那只独眼中闪烁着警惕的光,他像一头蓄势待发的猛虎,紧盯着案几对面那个神色平静的年轻人。
而曹操,他脸上的笑意已经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专注的审视。他看着李玄,就像在看一柄刚刚出鞘、寒气逼人的绝世宝剑,既惊叹于它的锋利,又在估量着,自己是否能够驾驭。
“将计就计,再用一计?”
曹操缓缓重复着李玄的话,每一个字都咬得很慢,像是在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胆魄与风险。
李玄没有回答,只是从容地走到了那副巨大的军事地图前。他的手指,轻轻拂过虎牢关那坚固的图样,然后,像一片羽毛般,向上游弋。
“孟德兄,你看。”李玄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曹操和夏侯惇的耳中,“李儒是个聪明人,但他太聪明了。一个过于聪明的谋士,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他会高估对手的智谋,同时,又会低估对手的胆量。”
“他精心伪造了这封信,摆在我们面前。他预设了两种结果。其一,我们是蠢材,信以为真,兴高采烈地踏入陷阱,被吕布的铁骑撕成碎片。其二,我们当中有聪明人,看穿了这是伪计,于是变得投鼠忌器,在虎牢关下踌躇不前,最终因士气耗尽、粮草不济而不欢而散。”
李玄顿了顿,转过身,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
“无论是哪一种结果,他都赢了。他给我们端上来一杯毒酒,和一只空杯,让我们二选一。但他千算万算,唯独没有算到第三种可能——”
“我们,会把桌子给掀了。”
“掀桌子?”夏侯惇皱起了眉,显然没跟上这天马行空的思路。
曹操的眼睛却猛地亮了起来,他仿佛抓住了什么,身体不自觉地向前倾,追问道:“如何掀法?”
“很简单。”李玄的手指,重新落回了地图上,“我们得让李儒和董卓相信,我们选择了第一种结果。我们就是他们眼中的那群蠢材。”
“我们要让盟主袁本初,拿到一封‘货真价实’的、由吕布亲笔所写的‘求援信’,信中吕布可以大骂华雄无能,但又不得不承认联军势大,请求董太师增兵虎牢关,以作决战。”
“然后,我们要鼓动盟主,召开一场声势浩大的盟军会议。在会上,所有诸侯都要义愤填膺,所有将领都要摩拳擦掌。我们要让斥候把这些消息传遍关外,让董卓的探子清清楚楚地看到,十八路诸侯已经磨刀霍霍,准备毕其功于一役,在三日之后,对虎牢关发起总攻!”
李玄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魔力,仿佛他描述的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幕即将上演的精彩戏剧。
“我们要把全天下的目光,都吸引到这座小小的虎牢关上。让董卓把他最精锐的兵马,最得力的将领,都堆砌到这里。让他以为,他即将导演一出瓮中捉鳖的绝世好戏。”
夏-侯惇听到这里,终于品出些味道来,他瓮声瓮气地说道:“你的意思是……声东击西?”
“不。”李玄摇了摇头,“声东击西,动静太大,容易被察觉。我们这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他的手指,离开了虎牢关,顺着黄河的流向,在地图上划出一条弧线,最终,在一个被大多数军事家忽略的渡口位置,重重一点。
“此处,孟津渡口。”
曹操的瞳孔,骤然收缩。
夏侯惇也猛地凑了过来,死死盯着那个点。
“孟津?”夏侯惇失声道,“那里水流湍急,无险可守,只有董卓一支偏师驻扎,用以转运河北的粮草。我们去打那里做什么?就算打下来,也无助于攻破虎牢关啊!”
“元让将军此言差矣。”李玄笑了,“谁说打仗,就一定要攻城拔寨?有时候,砍掉敌人一只手,远比在他胸口捅一刀更让他痛苦。”
他看着已经陷入沉思的曹操,继续说道:“洛阳城,百万人口,再加上董卓的数十万大军,每日人吃马嚼,消耗何等惊人?董卓入京以来,倒行逆施,早已耗尽了关中储备。如今,维持他军队运转的命脉,有两条。一条,是西面的长安,路途遥远。而另一条,便是经由黄河水路,从河内、冀州等地搜刮来的粮草,其最重要的中转站,就是孟津!”
“我们不需要占领它,甚至不需要惊动太多人。我们只需要一支精锐的奇兵,如同一把烧红的烙铁,在夜色的掩护下,将那里囤积如山的粮草,付之一炬!”
“一把火?”夏侯惇愣住了。
“对,一把火。”李玄的语气平淡,内容却石破天惊,“一把火烧光他的粮草,再凿沉他所有的渡船。孟德兄,你试想一下,当董卓和李儒在虎牢关摆好了宴席,等着我们这群‘蠢材’上门时,等来的,却是洛阳粮绝的噩耗。数十万大军,断了粮草,会是什么景象?”
“军心大乱,不战自溃!”曹操猛地一拍案几,激动地站了起来,他双目放光,在帐内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妙!妙啊!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我们让他以为我们是盯着鱼饵的笨鱼,却不知我们是奔着他渔夫老巢去的狼!”
他停下脚步,转身看着李玄,那眼神,已经不再是欣赏,而是带着一丝敬畏。
这个计策的狠毒与精妙,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军事范畴,这是一记直指人心的阳谋!
利用所有人的惯性思维,利用袁绍的好大喜功,利用吕布的骄傲,利用李儒的自作聪明,将所有人都玩弄于股掌之间。
夏侯惇也听得目瞪口呆,他张了张嘴,半晌才憋出一句话:“可……可是,谁去执行这个任务?这支奇兵,必须是精锐中的精锐,而且要对我们绝对忠诚,人数不能多,动静不能大。更重要的是,如何瞒过袁绍,让他心甘情愿地去当那个吸引火力的‘明修栈道’?”
这确实是两个最核心的难题。
李玄微微一笑,似乎早已成竹在胸。
“元让将军勿忧。这支奇兵,孟德兄麾下,便有数千精锐,足以担当此任。江东猛虎孙文台,新受袁术之辱,又承我粮草之情,正急于立下一桩不世之功来证明自己,只要我们晓以利害,他定然愿意出兵。至于那刘备三兄弟,新斩华雄,锐气正盛,更是可用之才。我们三家合兵,组成一支神出鬼没的利刃,何愁大事不成?”
“至于盟主那边……”李玄的笑容里,多了一丝狡黠,“那就更简单了。袁本初此人,最好颜面。我们只需如此这般……”
他压低了声音,对曹操和夏侯惇,细细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曹操越听,眼睛越亮,听到最后,他忍不住抚掌大笑,指着李玄,笑得前仰后合:“玄之啊玄之,你不仅要烧董卓的粮,还要诛袁绍的心啊!你若是生在战国,怕是那苏秦张仪,也要为你牵马执鞭了!”
一旁的夏侯惇,看向李玄的目光已经彻底变了。这个年轻人,不仅智谋过人,这份算计人心的本事,更是让人脊背发凉。他暗自庆幸,幸好此人是友非敌。
大计已定,帐内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曹操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亲自为李玄和夏侯惇满上酒,高高举起。
“来!预祝我等,旗开得胜!”
“旗开得胜!”
三人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曹操脸上的兴奋之色却忽然缓缓褪去,他看着李玄,神色前所未有地严肃起来。
“玄之,此计堪称完美。但,还有一个最致命的问题。”
“哦?”李玄眉梢一挑。
曹操一字一顿地说道:“这支三家合兵的奇袭部队,成分复杂,各怀心思。它需要一个镇得住场面、能让所有人都信服的统帅。此人,必须智谋超群,能应对一切突发状况;更要胆魄过人,敢在刀尖上跳舞。放眼整个联军大营……”
他停顿了一下,那双细长的眼睛,如鹰隼般,死死地锁定了李玄。
“……谁可为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