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刘禅制定寻岛规划 姜维诸葛恪各有分工-《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书接上回,印度洋之上碧波万顷,暑气蒸腾的孟加拉湾海风裹挟着异域香料的气息,拂过 旗舰“蛟龙号” 楼船高耸的帆樯。

  将军张嶷身着玄色嵌银鳞纹的戎装,手扶船舷上的青铜锚链,望着远处海岸线旁错落分布的城邦轮廓,眸中闪过几分沉毅。

  身旁的靖波校尉关统正展开一幅绢制海图,指尖沿着印度南部的海岸线划过,低声道:

  “将军,据沿岸城邦向导所言,自此处往南三百里,便是羯陵伽国的港口,再往西则是安度罗国的地界,这一带大小邦国共七八个,皆割据一方,却都对我大汉器物心向往之。”

  张嶷颔首,目光转向船舱方向。此刻的货舱内,码放整齐的蜀锦在透过舷窗的阳光下流转着流光溢彩,青釉瓷瓶的釉色如雨后青山般温润,还有从辽东辗转运来的高句丽人参,根茎饱满,散发着淡淡的药香。

  “陛下临行前嘱托,要以器物为媒,结好诸邦,开通新的商路。如今看来,此事大有可为。”

  他话音刚落,便见一名身着异域服饰的城邦使者捧着鎏金托盘,快步登上楼船。托盘上摆放着两颗硕大的明珠,珠光莹润,显然是当地的珍品。

  “大汉的将军大人,” 使者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话,躬身行礼道,“我国国王听闻天朝船队抵达,特命小臣前来致意,愿以国中珠宝、象牙换取天朝的丝绸与瓷器。

  若将军肯赏光赴宴,国王还将亲自与将军商议贸易之约。”

  张嶷与关统对视一眼,欣然应允。当日午后,张嶷携关统及十余名护卫,乘坐小艇前往羯陵伽国的王宫。王宫以白色大理石筑成,穹顶之上镶嵌着彩色琉璃,殿内立柱雕刻着缠枝莲纹,与大汉宫殿的雄浑大气截然不同。

  羯陵伽国王身着织金锦袍,头戴镶嵌宝石的王冠,见张嶷等人到来,亲自起身相迎,殿内的乐师奏响了欢快的异域乐曲。

  宴席之上,当侍女将一匹蜀锦铺展在国王面前时,满殿的贵族皆发出惊叹之声。那蜀锦以大红为底,用金线织出鸾鸟衔枝的纹样,边角处还缀着细小的珍珠,在烛火下熠熠生辉。“此等珍品,竟比我国最华贵的织物还要精美数倍!”

  国王轻抚蜀锦,眼中满是痴迷。张嶷趁机说道:

  “我大汉地大物博,除了蜀锦、瓷器,还有铁器、茶叶等物,若贵国愿与我大汉定立长期贸易之约,我方愿定期运送货物前来,且价格可酌情优惠。” 国王闻言大喜,当即命人取来国书,与张嶷签订了贸易盟约。

  此后数日,张嶷与关统又陆续拜访了安度罗国、朱罗国等邦国。

  每到一处,大汉的货物都引发轰动。一件普通的青釉瓷碗,在中原市价不过百钱,在此地竟能卖出两千钱的高价;一匹上等蜀锦更是被贵族们争相竞买,最终以中原市价十五倍的价格成交。

  关统在账册上仔细核算着利润,对张嶷道:“将军,虽售价高昂,但扣除船队建造的成本、船员的俸禄,还有途中损耗,净利润约有三成五。即便如此,这笔收益也足以填补部分西域军费了。”

  张嶷却并未露出过多喜色,他望着远处海面,沉声道:

  “利润固然重要,但更要紧的是打通这条商路。据安度罗国的大臣所言,印度北部的印度河流域,仍有贵霜帝国的势力盘踞,只是如今波斯连年入侵,贵霜早已不复往日强盛,只能固守北部关隘,无力南下。这对我大汉而言,或许是开拓西域商路的良机。”

  与此同时,长安城内暑气正盛,未央宫长乐殿的殿门敞开着,殿内摆放着数十盆冰鉴,寒气丝丝缕缕地弥散开来,却仍难掩群臣脸上的震惊。

  汉皇刘禅身着明黄十二章纹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手中把玩着一枚从瀛洲送来的海螺,缓缓道:

  “前些时日,朕命姜维、诸葛恪筹备舰队,探寻关岛、中途岛等地,可转念一想,此事未免太过仓促。诸位可知,瀛洲以东并非世界尽头,尚有一块比我大汉疆域还要辽阔的新大陆,名为‘美洲’。”

  话音刚落,殿内顿时响起一片抽气声。太傅蒋琬猛地站起身,拱手道:“陛下,此言当真?自上古以来,从未有典籍记载瀛洲以东还有大陆,若此事属实,那便是开天辟地的发现啊!”

  刘禅点头,将一份由瀛洲探险者绘制的草图递给群臣传阅。

  草图之上,寥寥几笔勾勒出瀛洲的轮廓,往东则标注着 “大洋万里,有新大陆” 的字样。

  丞相诸葛亮拄着羽扇,目光落在草图上,沉吟片刻后,上前一步道:“陛下欲探寻美洲,开辟新航线,此乃举世之功,臣深感钦佩。

  但新大陆距东瀛有数万里之遥,向西的海上丝绸之路尚有旧航线指引,可往东却是一片未知海域。

  若贸然派遣大批舰队前往,途中恐遭遇风暴、断粮等不测,损失惨重。依臣之见,可先派三五艘楼船,先寻得广岛、夏威夷诸岛作为中转站,待探明航线后,再大规模派遣船只,如此更为稳妥。

  此外,瀛洲北部虽冬季寒冷,但初夏时节海面风平浪静,亦可遣舰队前往探索,或许能发现新的岛屿与航线。”

  诸葛亮的话音刚落,殿内群臣纷纷附和。

  “丞相所言极是,稳妥为上!”

  “先探后行,方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刘禅闻言,微微颔首,目光转向诸葛恪,道:“诸葛爱卿,你素来精通造船之术,此事便交由你负责。你可前往瀛洲,督导工匠设计更为稳固的海船,务必确保船只能够抵御远海的风浪。”

  诸葛恪躬身领命:

  “臣遵旨!臣定当召集能工巧匠,改进船型,加装隔水舱与加固船身,造出最适合远海航行的楼船。”

  此时,前将军姜维出列,拱手道:

  “陛下,如今西域局势渐稳,西平郡一带的西羌部落已归附我大汉。臣请命率领一万兵马进驻西平郡,实行羁縻之策,安抚羌人部落,将青藏高原尽数纳入大汉版图,以保西部边境安宁。”

  刘禅大喜,道:

  “姜维爱卿有勇有谋,此事交予你,朕极为放心。你抵达西平郡后,可减免羌人三年赋税,选派汉官教导农桑之术,让羌人百姓安居乐业,真心归附我大汉。”

  姜维叩首谢恩。

  散朝之后,刘禅即刻颁布两道政令:

  其一,在全国范围内征召能工巧匠,研发适用于远海航行的三桅船,凡有良策者,赏赐黄金百两,授予官职;

  其二,同步招募桨手,凡年满十八至四十岁、熟悉水性者,皆可报名,入伍后俸禄翻倍,家人可免徭役。

  诏令颁布那日,天下工匠与桨手、渔民纷纷响应,合浦、番禺、安章、会稽、吴、建业等地的港口很快便聚集了数千人。

  数百名闽越舟师自带干粮请求效力,岭南木匠献出祖传的桐油配方,甚至有个幽州铁匠扛来新打制的六角锉——他说梦见东海巨龟托梦,龟甲纹路正如此锉……

  他们日夜赶工,研究改进船型。

  又几日后,刘禅在未央宫偏殿召见了与车骑将军马岱一同前来的波斯使者。使者身着白色长袍,头戴尖顶帽,双手捧着一封用波斯文书写的国书,恭敬地递上。

  “大汉皇帝陛下,我国国王听闻贵国国力强盛,欲与贵国结为盟友,共同抵御贵霜帝国的残余势力。若陛下应允,我国愿开放西部商路,让贵国的货物能够通过波斯,运往欧洲诸国。”

  刘禅接过国书,转手交给身旁的诸葛亮,笑道:

  “此事关乎两国邦交,还需丞相与内阁大臣仔细商议。使者远道而来,一路辛苦,朕已命人备好驿馆,你且先歇息,待商议有了结果,朕自会答复。”

  送走波斯使者后,刘禅伸了个懒腰,对身旁的陈寿道:

  “连日处理朝政,倒有些乏了。传朕旨意,备好车马,朕要去皇家猎场狩猎,放松几日。”

  陈寿躬身应诺,很快便筹备妥当。

  午后,一队人马簇拥着刘禅的御驾,浩浩荡荡地驶出长安城门,朝着猎场方向而去。御驾两旁,旌旗飘扬,甲士林立,马蹄声踏过青石板路,扬起阵阵烟尘。

  刘禅坐在马车中,掀开窗帘,望着城外生机勃勃的田野,心中暗道:

  待新航线开辟,西域平定,我大汉定能迎来前所未有的盛世,汉祚将延绵千秋万代。

  正是:

  琉璃屏外海云高,珠刻农书隐龙袍。

  算珠响处胡椒换,簪画舟图浪欲逃。

  双语约成铁马易,三桅帆正冰山鏖。

  莫道君王事游猎,海东青落天马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