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江澈的奇思妙想,变废为宝的“懒人方案”!-《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

  “孙书记,李镇长,”江澈平静的声音,像一颗投入沸油的冰块,瞬间让整个喧闹的场面为之一静,“关于这个‘亮点’,我……又有一个新想法。”

  新想法?

  又一个?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里的动作,齐刷刷地望了过来。那眼神,仿佛在看一个能凭空变出米粮的神仙。

  刚才那个“化腐朽为神奇”的思路,已经让众人惊为天人,把他们从绝望的泥潭里拽了出来。现在,在这个绝妙的思路之上,他竟然还有“新想法”?

  这人的脑子到底是什么构造?

  孙大海和李卫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极致的郑重。他们快步走到江澈面前,刚才那种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的气势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虚心求教的姿态。

  “小江,快说!有什么想法,我们都听你的!”李卫国急切地说道,他已经彻底信服,江澈的每一次开口,都可能是一次破局。

  江澈看着眼前被探照灯照得亮如白昼的工地,看着那些被连根拔起的杂草,看着不远处垃圾车上自己那张“龙椅”的残骸,心中涌起一股悲壮。他知道,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不成功,便成仁。

  他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方案,而是先抛出了一个问题。

  “书记,镇长,我们现在这个方案,核心是‘化腐朽为神奇’,对吧?”

  “对!”孙大海点头,目光灼灼。

  “我们的目标,是让县长看到一个锐意进取、充满活力的‘新青龙’,对吧?”

  “完全正确!”李卫国附和。

  江澈点了点头,语气沉稳,逻辑清晰:“思路和目标都完全正确。但是,我们选择的‘化’法,也就是连夜平整土地,搞展板,做模型,是不是最佳选择呢?”

  他顿了顿,给了领导们一个思考的空隙,然后继续说道:“展板、模型,这些东西县里、市里见得太多了。说句不好听的,县长在县政府大楼里看的规划图,比我们一个晚上赶出来的,要精致一百倍。我们做得再好,它也是死的,是冰冷的。而且,一个晚上仓促赶工出来的东西,难免带着一股匠气,甚至,在懂行的人眼里,会有一种急功近利、刻意应付的嫌疑。”

  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众人火热的头顶上。

  是啊,他们光顾着激动了,却忘了最根本的一点。他们觉得惊艳的方案,在县长那种见多识广的领导眼里,可能根本不值一提,甚至会觉得他们是在投机取巧,画大饼。

  李卫国脸上的红光褪去了一些,他皱起眉头:“小江说得有道理,我们不能自嗨。万一弄巧成拙,还不如不弄。”

  孙大海也陷入了沉思,他看着那片已经平整了大半的土地,问道:“那依你的意思……?”

  江澈等的就是这句话。

  他抬起手,没有指向远处的高楼大厦,也没有指向什么宏伟的蓝图,而是指向了脚下这片刚刚被清理出来,散发着新鲜泥土气息的土地。

  “我的意思是,我们为什么不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不‘建’,我们‘种’。”

  “种?”李卫国愣住了。

  “种什么?”其他干部也满脸困惑。

  江澈的嘴角,终于勾起了一丝难以察觉的、计划得逞的微笑。

  “我们不搞什么‘亮点工程展示区’,那个名头太硬、太空。我们把它,叫做‘干部减压生态角’。”

  “干部……减压生态角?”

  这个新奇的词汇,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懵了。这又是什么东西?

  江澈不急不忙地解释道:“书记,镇长,咱们镇里的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压力大不大?整天不是写材料,就是跑村组,精神是不是常年紧绷?市里省里,这几年一直在提倡要‘关爱干部心理健康’,但怎么关爱?发点慰问品,开个座谈会?那都是虚的。”

  他的话,说到了所有人的心坎里。在场的每一个人,谁不是连轴转过来的?谁没有过身心俱疲的时候?

  “所以,”江澈的声音带上了一种奇特的感染力,“我们就利用这片地,把它开垦出来,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责任田’。不用多大,每人一两平米。然后,让大家在工作之余,自己动手,想种点小青菜的种青菜,想种几棵西红柿的种西红柿,想种几朵花的就种花。”

  他环视四周,看着那些因为他的话而陷入沉思的脸庞,继续加码。

  “书记、镇长,您想一下那个画面。明天县长来了,我们不带他去看冰冷的展板,而是带他来这里。他看到的,不是一个规划出来的未来,而是一个正在发生的现在。他看到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菜地,上面可能还挂着露珠。他看到的,是我们青龙镇的干部,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亲手耕耘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脸上带着放松的笑容。”

  “这说明了什么?”江澈自问自答,声音陡然拔高,“这说明我们青龙镇的领导班子,真正把干部当人看,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种管理上的创新,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这比任何华丽的辞藻、任何精美的模型,都更能打动人心!”

  “更重要的是,”江澈抛出了他的杀手锏,也是这个方案最核心的优势,“这个方案,花钱少,甚至可以不花钱,锄头铁锹我们自己有,菜籽花种能花几个钱?见效快,一个晚上足够我们把地翻好,把种子撒下去,做出个初步的模样。还不费力,比起搞那些建筑模型,翻几下土地,对我们这些坐办公室的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放松和锻炼!”

  花钱少!

  见效快!

  还不费力!

  这三个词,如同三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孙大海和李卫国的心上。

  他们之前光想着怎么“高大上”,却忘了“接地气”才是基层工作的本色。江澈这个方案,简直是神来之笔!

  它不仅解决了“亮点”的问题,还顺便把“关爱干部”的口号落到了实处,更体现了一种“绿色、生态、创新”的治理理念。这境界,比起他们刚才那个搞展板模型的想法,高了不止一个层次!

  李卫国看着江澈,眼神里已经不是敬佩了,那是一种近乎仰望的崇拜。他激动地抓住江澈的胳膊,手都在抖:“妙!妙啊!小江,你这个脑子……你这个脑子真是我们青龙镇的宝库啊!”

  孙大海则更为深沉,他背着手,来回踱了两步,双眼之中精光爆射。他想得更远。

  这个“减压生态角”,看似只是一个小创意,实则蕴含着大智慧。它完美地避开了青龙镇“经济落后、没大项目”的短板,反而将“朴实无华”变成了一种独特的优势。明天县长来了,看到这个,绝对会眼前一亮!这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顶级智慧!

  他停下脚步,目光锁定江澈,内心震撼无比:此子,绝非池中之物!他根本不是在提建议,他是在给我们上课!他是在教我们,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用最少的成本,做出最出彩的政绩!

  “好!”孙大海一锤定音,声音洪亮,充满了压抑不住的兴奋,“就按小江同志的方案办!立刻调整方向!”

  他转身对着已经懵圈的党政办主任陈光明下令:“陈光明!别愣着了!把规划所那帮人叫回来,效果图、模型,全都不搞了!你现在马上去镇上农资站,不管用什么办法,给我弄一批各种各样的菜籽、花种回来!越多越好!”

  “啊?哦!好!我马上去!”陈光明如梦初醒,赶紧撒腿就跑。

  “其他人!”孙大海环视全场,“别拔草了!那些草,留一些有用的!咱们这是生态角,不是阅兵场!把地分一下垄,弄出田埂来!要的就是那种……田园野趣!”

  “对对对!田园野趣!”李卫国也兴奋地补充,“角落里那几块大石头也别搬走了,留着,可以坐人!还有,那棵歪脖子树,正好可以挂个牌子,就写‘干部减压生态角’!”

  整个工地的气氛,瞬间从“大干快上”的紧张,变成了一种“精雕细琢”的期待。刚才还愁眉苦脸的干部们,此刻脸上都露出了由衷的笑容。毕竟,比起连夜做展板,种地可有趣多了。

  江澈站在人群中央,看着这戏剧性的一幕,长长地、悄悄地舒了一口气。

  保住了。

  他的后花园,他的摸鱼宝地,他的精神家园,以一种他自己都未曾设想过的方式,被保住了。

  非但保住了,似乎……还升级了?以后,他不仅可以躺在角落里晒太阳,甚至可以名正言顺地拿起锄头,在自己的“责任田”里“减压摸鱼”。

  这简直是……天胡开局!

  一股劫后余生的巨大喜悦包裹了他,他几乎要笑出声来。

  然而,他高兴得太早了。

  就在他准备悄悄退到人群后面,深藏功与名的时候,孙大海和李卫国的目光,再一次不约而同地落在了他的身上。

  李卫国笑呵呵地走过来,亲热地拍着他的肩膀:“小江啊,你看,大家伙的热情都被你调动起来了。这个‘减压生态角’,从创意到核心理念,都是你提出来的。”

  孙大海也走了过来,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微笑着说出了那句让江澈笑容瞬间凝固在脸上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