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一壶水,两个领导,这道送命题太难了
休息室里,空气仿佛凝固成了琥珀,将三个人封存在一种微妙而紧张的静止之中。
周国华的问题,像一块被烧红的烙铁,无声地悬在江澈的头顶。烙铁没有落下,但那股灼人的热量,已经顺着他的头皮,一路烧到了脚底。
历史档案抢救与数字化工程。
上一世,江澈就是这个项目的核心成员之一。他为了那个项目,熬了多少个通宵,写了多少万字的报告,最后的设计方案,几乎有一半出自他手。他可以不假思索地,从项目立项的必要性,谈到技术路线的选择,再到分期实施的具体步骤,最后还能附上详尽的预算分析和风险评估。
那是一个完美的,“卷王”式的答案。
也是一张通往“过劳死”快车道的、单程票。
江澈的大脑,此刻分裂成了两个小人。一个穿着西装,戴着金丝眼镜,正唾沫横飞地准备发表一场长达三十分钟的施政报告。另一个,穿着海绵宝宝睡裤,正抱着脑袋,在地上疯狂打滚,嘴里发出无声的尖叫:“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他手里的金属喷水壶,在这一刻,重若千钧。壶柄冰凉的触感,是他唯一能抓住的、属于“摸鱼界”的现实。
他能感觉到两道目光,一道来自周国华,温和中带着审视;另一道来自陈森林,平静下藏着探究。这两道目光,像两台高精度的X光机,试图穿透他的皮囊,看清他骨头里到底刻着的是“栋梁”还是“咸鱼”。
怎么办?
说不知道?这是在当着伯乐和顶头上司的面,承认自己是个废物。
照实说?这是在主动请缨,把“快来压榨我”五个大字刻在脑门上。
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沉默本身,也开始变成一种回答。一种最糟糕的回答。
江澈的视线,不受控制地,从周国华那带笑的脸,移到陈森林那古井无波的镜片,最后,落在了眼前那盆怎么看都像是一堆枯柴的“鬼兰”上。
枯萎的根茎,干裂的土壤,还有他刚刚为了“摸鱼”而只浇在托盘里的那一点点水。
一个荒诞的、却可能是唯一生路的想法,像一道微弱的电流,击中了他。
他缓缓地,抬起了头。脸上,没有一个青年干部面对大领导提问时应有的那种“准备充分,胸有成竹”,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带着几分困惑、几分质朴的,属于“花匠”的茫然。
“周秘书长,陈主任……您这个问题,太大了,我……”江澈的声音有些干涩,他清了清嗓子,露出了一个近乎于憨厚的、不好意思的笑容,“我就是一个新来的,平时的工作就是整理材料,跟着主任学习,然后……就是浇浇花。对这么大的工程,实在没什么想法。”
他先是把自己,牢牢地钉在了“新人”和“花匠”的身份定位上。这是示弱,也是一种防御。
周国华脸上的笑容不变,但眼神里,那份审视的意味更浓了。陈森林则依旧面无表情,只是那双藏在镜片后的眼睛,似乎微微眯了一下。
江澈知道,这还不够。这只是回避,不是回答。
他提了提手里的水壶,仿佛那东西给了他一点勇气。他的目光,重新落回那盆鬼兰上,语气变得像是在自言自语。
“不过……如果要我说的话……我觉得,做这么大的工程,可能跟养活这盆兰花,道理是相通的。”
这句话一出,周国华的眉毛,几不可察地挑了一下。
陈森林那一直挺得笔直的背,似乎也放松了半分,靠向了椅背。
有戏。
江澈心里定了定,继续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说,他的语速不快,像是在认真思考,每一个字都说得格外朴实。
“我们拿到一盆快死了的花,第一反应,可能是赶紧给它换个漂亮的花盆,再买点最贵的营养液给它灌下去,恨不得它明天就开出花来。”
“但是……”他话锋一转,用壶嘴,轻轻碰了碰那盆鬼兰干硬的土壤,“我们可能忘了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先看看,它的根,到底烂了没有?这土,是不是已经板结得不透气了?我们之前浇的水,到底是真的被它吸收了,还是顺着盆壁的缝隙,直接流走了?”
休息室里,安静得只剩下江澈的声音。
“我觉得,做档案抢救工程也是一样。我们现在有很多新技术,大数据、云计算,这些都是很好的‘营养液’和‘漂亮花盆’。但在这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摸清楚,我们那些沉睡在全省各个角落里的历史档案,它们的‘根’,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
“哪些是急需抢救的‘活根’,哪些只是资料详实、但已经失去时效性的‘枯根’?保存它们的‘土壤’——也就是各地的档案库房,环境达不达标?管理它们的‘人’,有没有这个能力和意识?”
“如果我们连这些最基本的情况都还没摸透,就急着把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砸下去……那可能,我们不是在救活一株兰花,只是在给一具植物的标本,涂上绿色的油漆,看起来好像还活着,但其实,根已经死了。”
他说完了。
整个休息室,陷入了比刚才更加深沉的寂静。
江澈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不知道自己这番“园艺工作心得”,会不会被当成不知所云的胡言乱语。
周国华脸上的笑容,不知何时已经收敛了。他没有看江澈,而是低头看着那盆枯萎的鬼兰,眼神里,是深深的思索。
他问的是“怎么做”,是方法论。
而江澈回答的,是“为什么做”和“做之前该干什么”,是世界观。
这个年轻人,没有掉进那个关于技术和方案的“术”的陷阱里,而是直接跳了出来,站在了更高的地方,谈起了“道”。
他用最朴素的比喻,点出了一个许多大型工程最容易忽视,也最致命的问题——前期调研与顶层设计的缺失。
“给植物标本涂上绿色的油漆……”周国华低声重复着这句话,嘴角,慢慢地,重新向上扬起,这一次,笑容里多了几分由衷的欣赏。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江澈,那眼神,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发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有意思。”他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但这两个字的分量,比任何长篇大论的表扬都要重。
然后,他转向了陈森林,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老陈,你这个兵,藏得够深啊。”
陈森林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极淡的、可以称之为笑意的表情。那表情一闪即逝,快得像幻觉。
“年轻人,想法多,还不成熟。”他嘴上谦虚着,但那微微扬起的下巴,却像一只打赢了架的公鸡。
他看着江澈,那眼神,仿佛在说:算你过关了。
江澈感觉自己像刚跑完一场马拉松,浑身都被汗湿透了,双腿发软,几乎要站不住。
周国华和陈森林又聊了几句工作上的事,便一起走出了休息室。江澈作为背景板,提着他的水壶,恭敬地站在原地。
“小江,好好干。”临出门前,周国华回过头,意味深长地对他说了句。
“是,谢谢周秘书长。”
门关上了,两位领导的脚步声渐行渐远。
江澈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整个人像一滩烂泥,几乎要瘫倒在地。
他活下来了。
脑海里,那熟悉的机械音,带着一种邀功般的雀跃,响了起来。
【叮!恭喜宿主!您已成功将“摸鱼式浇水法”与“官场太极拳”完美融合,创造出全新被动技能——【借花献佛】!】
【技能效果:您可以用任何无关紧要的事物,来阐述一个让领导极为满意的、宏大而空洞的观点。熟练度提升后,您甚至可以用一杯茶,来解释宇宙大爆炸的奥秘。】
【技能评级:摸鱼大师的终极奥义——用最躺平的姿态,装最深刻的逼。】
江澈已经连吐槽的力气都没有了。他看着手里的水壶,只想把它供起来,每天三炷香。这哪里是水壶,这简直是免死金牌。
就在他准备溜之大吉的时候,休息室的门,又被推开了一道缝。
陈森林的脸,从门缝里探了进来。
他没有看江澈,目光直直地落在那盆鬼兰上,眉头微皱。
“土太干了,根吸不到水。”
他声音不高,像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下次,直接把整个花盆,在水里浸透。”
说完,门再次被合上。
江澈提着水壶,僵在原地。
浸……浸透?
这是在说花,还是在说那个档案项目?
是让他下次浇水换个方式,还是在暗示他,对于那个项目的思考,可以更大胆,更彻底,直接从根子上,把整个体系都……浸透一次?
休息室里,空气仿佛凝固成了琥珀,将三个人封存在一种微妙而紧张的静止之中。
周国华的问题,像一块被烧红的烙铁,无声地悬在江澈的头顶。烙铁没有落下,但那股灼人的热量,已经顺着他的头皮,一路烧到了脚底。
历史档案抢救与数字化工程。
上一世,江澈就是这个项目的核心成员之一。他为了那个项目,熬了多少个通宵,写了多少万字的报告,最后的设计方案,几乎有一半出自他手。他可以不假思索地,从项目立项的必要性,谈到技术路线的选择,再到分期实施的具体步骤,最后还能附上详尽的预算分析和风险评估。
那是一个完美的,“卷王”式的答案。
也是一张通往“过劳死”快车道的、单程票。
江澈的大脑,此刻分裂成了两个小人。一个穿着西装,戴着金丝眼镜,正唾沫横飞地准备发表一场长达三十分钟的施政报告。另一个,穿着海绵宝宝睡裤,正抱着脑袋,在地上疯狂打滚,嘴里发出无声的尖叫:“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他手里的金属喷水壶,在这一刻,重若千钧。壶柄冰凉的触感,是他唯一能抓住的、属于“摸鱼界”的现实。
他能感觉到两道目光,一道来自周国华,温和中带着审视;另一道来自陈森林,平静下藏着探究。这两道目光,像两台高精度的X光机,试图穿透他的皮囊,看清他骨头里到底刻着的是“栋梁”还是“咸鱼”。
怎么办?
说不知道?这是在当着伯乐和顶头上司的面,承认自己是个废物。
照实说?这是在主动请缨,把“快来压榨我”五个大字刻在脑门上。
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沉默本身,也开始变成一种回答。一种最糟糕的回答。
江澈的视线,不受控制地,从周国华那带笑的脸,移到陈森林那古井无波的镜片,最后,落在了眼前那盆怎么看都像是一堆枯柴的“鬼兰”上。
枯萎的根茎,干裂的土壤,还有他刚刚为了“摸鱼”而只浇在托盘里的那一点点水。
一个荒诞的、却可能是唯一生路的想法,像一道微弱的电流,击中了他。
他缓缓地,抬起了头。脸上,没有一个青年干部面对大领导提问时应有的那种“准备充分,胸有成竹”,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带着几分困惑、几分质朴的,属于“花匠”的茫然。
“周秘书长,陈主任……您这个问题,太大了,我……”江澈的声音有些干涩,他清了清嗓子,露出了一个近乎于憨厚的、不好意思的笑容,“我就是一个新来的,平时的工作就是整理材料,跟着主任学习,然后……就是浇浇花。对这么大的工程,实在没什么想法。”
他先是把自己,牢牢地钉在了“新人”和“花匠”的身份定位上。这是示弱,也是一种防御。
周国华脸上的笑容不变,但眼神里,那份审视的意味更浓了。陈森林则依旧面无表情,只是那双藏在镜片后的眼睛,似乎微微眯了一下。
江澈知道,这还不够。这只是回避,不是回答。
他提了提手里的水壶,仿佛那东西给了他一点勇气。他的目光,重新落回那盆鬼兰上,语气变得像是在自言自语。
“不过……如果要我说的话……我觉得,做这么大的工程,可能跟养活这盆兰花,道理是相通的。”
这句话一出,周国华的眉毛,几不可察地挑了一下。
陈森林那一直挺得笔直的背,似乎也放松了半分,靠向了椅背。
有戏。
江澈心里定了定,继续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说,他的语速不快,像是在认真思考,每一个字都说得格外朴实。
“我们拿到一盆快死了的花,第一反应,可能是赶紧给它换个漂亮的花盆,再买点最贵的营养液给它灌下去,恨不得它明天就开出花来。”
“但是……”他话锋一转,用壶嘴,轻轻碰了碰那盆鬼兰干硬的土壤,“我们可能忘了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先看看,它的根,到底烂了没有?这土,是不是已经板结得不透气了?我们之前浇的水,到底是真的被它吸收了,还是顺着盆壁的缝隙,直接流走了?”
休息室里,安静得只剩下江澈的声音。
“我觉得,做档案抢救工程也是一样。我们现在有很多新技术,大数据、云计算,这些都是很好的‘营养液’和‘漂亮花盆’。但在这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摸清楚,我们那些沉睡在全省各个角落里的历史档案,它们的‘根’,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
“哪些是急需抢救的‘活根’,哪些只是资料详实、但已经失去时效性的‘枯根’?保存它们的‘土壤’——也就是各地的档案库房,环境达不达标?管理它们的‘人’,有没有这个能力和意识?”
“如果我们连这些最基本的情况都还没摸透,就急着把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砸下去……那可能,我们不是在救活一株兰花,只是在给一具植物的标本,涂上绿色的油漆,看起来好像还活着,但其实,根已经死了。”
他说完了。
整个休息室,陷入了比刚才更加深沉的寂静。
江澈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不知道自己这番“园艺工作心得”,会不会被当成不知所云的胡言乱语。
周国华脸上的笑容,不知何时已经收敛了。他没有看江澈,而是低头看着那盆枯萎的鬼兰,眼神里,是深深的思索。
他问的是“怎么做”,是方法论。
而江澈回答的,是“为什么做”和“做之前该干什么”,是世界观。
这个年轻人,没有掉进那个关于技术和方案的“术”的陷阱里,而是直接跳了出来,站在了更高的地方,谈起了“道”。
他用最朴素的比喻,点出了一个许多大型工程最容易忽视,也最致命的问题——前期调研与顶层设计的缺失。
“给植物标本涂上绿色的油漆……”周国华低声重复着这句话,嘴角,慢慢地,重新向上扬起,这一次,笑容里多了几分由衷的欣赏。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江澈,那眼神,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发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有意思。”他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但这两个字的分量,比任何长篇大论的表扬都要重。
然后,他转向了陈森林,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老陈,你这个兵,藏得够深啊。”
陈森林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极淡的、可以称之为笑意的表情。那表情一闪即逝,快得像幻觉。
“年轻人,想法多,还不成熟。”他嘴上谦虚着,但那微微扬起的下巴,却像一只打赢了架的公鸡。
他看着江澈,那眼神,仿佛在说:算你过关了。
江澈感觉自己像刚跑完一场马拉松,浑身都被汗湿透了,双腿发软,几乎要站不住。
周国华和陈森林又聊了几句工作上的事,便一起走出了休息室。江澈作为背景板,提着他的水壶,恭敬地站在原地。
“小江,好好干。”临出门前,周国华回过头,意味深长地对他说了句。
“是,谢谢周秘书长。”
门关上了,两位领导的脚步声渐行渐远。
江澈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整个人像一滩烂泥,几乎要瘫倒在地。
他活下来了。
脑海里,那熟悉的机械音,带着一种邀功般的雀跃,响了起来。
【叮!恭喜宿主!您已成功将“摸鱼式浇水法”与“官场太极拳”完美融合,创造出全新被动技能——【借花献佛】!】
【技能效果:您可以用任何无关紧要的事物,来阐述一个让领导极为满意的、宏大而空洞的观点。熟练度提升后,您甚至可以用一杯茶,来解释宇宙大爆炸的奥秘。】
【技能评级:摸鱼大师的终极奥义——用最躺平的姿态,装最深刻的逼。】
江澈已经连吐槽的力气都没有了。他看着手里的水壶,只想把它供起来,每天三炷香。这哪里是水壶,这简直是免死金牌。
就在他准备溜之大吉的时候,休息室的门,又被推开了一道缝。
陈森林的脸,从门缝里探了进来。
他没有看江澈,目光直直地落在那盆鬼兰上,眉头微皱。
“土太干了,根吸不到水。”
他声音不高,像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下次,直接把整个花盆,在水里浸透。”
说完,门再次被合上。
江澈提着水壶,僵在原地。
浸……浸透?
这是在说花,还是在说那个档案项目?
是让他下次浇水换个方式,还是在暗示他,对于那个项目的思考,可以更大胆,更彻底,直接从根子上,把整个体系都……浸透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