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江澈的无奈亮相,和省领导的“尴尬”对话!
周国华的声音在安静的贵宾休息室里,清晰得如同钟磬之音。
“只是,我们青阳县这个池子,毕竟还是太小了。像小江这样的好苗子,如果一直待在县里,只怕会耽误了他的前途啊……”
这句话,像一把淬了蜜的刀,温柔地、不容置疑地捅进了江澈的心窝。
他脸上的表情还维持着那种标准化的谦恭,但脑子里,仿佛有一座大坝轰然崩塌,所有的思绪、所有的伪装、所有的侥幸,都被滔天的洪水瞬间冲垮,只剩下一片空白和嗡鸣。
周书记……你可真是我的好书记!
江澈感觉一股凉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他终于明白了。周国华把他推出来,不仅仅是为了在省领导面前展示青阳县的“人才济济”,更是为了“卖”一个好价钱。
他就是那个被精心包装、摆在橱窗里最显眼位置的商品。周国华不是在为他惋惜,而是在向更大的买家,进行一场声情并茂的推销。
池子太小?耽误前途?
我他妈就是一条只想在池底淤泥里打滚的咸鱼,你非要把我捞出来,告诉所有人这是一条能跃龙门的锦鲤!
江澈的内心在疯狂咆哮,但他不能动,不能说,甚至连嘴角都不能抽搐一下。他感觉自己像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圣徒,下面的人都在为他的“牺牲”而感动,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只是想下来睡个觉而已。
钱振华听了周国华的话,果然露出了赞许的笑容。他欣赏地看了一眼周国华,那眼神仿佛在说:有胸襟,有格局,知道为大局考虑,不把人才捂在自己手里。
“国华同志,你能有这个想法,很难得。”钱振华点了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嘉许,“我们很多地方的同志,有好干部都藏着掖着,生怕被上级发现了调走。你这种爱才之心,值得肯定。”
一旁的王皓秘书,也适时地推了推眼镜。他看得更深一层。周书记这一手,看似大公无私,实则是一步绝妙的棋。他把江澈这个“政绩”的源头,主动呈送给省领导,既表达了忠心,又与江澈这个未来的政治新星建立了更深厚的“举荐”之情。无论江澈将来走到哪里,都绕不开周国华这份“知遇之恩”。
高明,实在是高明。
就在这几人各怀心思、气氛融洽的时刻,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风暴的中心——江澈身上。
钱振华的目光转回,比刚才更加温和,也更加具有穿透力。“小江同志,你也听到了。周书记是真心为你着想啊。”
他停顿了一下,像是给江澈思考的时间,然后抛出了那个终极问题:“你自己有什么想法?或者说,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年轻人,不要怕说错,大胆地谈一谈。”
来了。
终究还是来了。
江澈感觉自己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
这个问题,比刚才那个“指导思想是什么”要致命一百倍。那是一个可以往领导身上推的“技术问题”,而这,是一个必须由他自己回答的“灵魂拷问”。
规划?我的规划就是现在立刻离开这个房间,找个没人的地方躺下,安安静静地等到退休!
但这话能说吗?
不能。
江澈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起来,各种应对方案在脑海中闪现又被一一否决。
方案一:说自己能力不足,还想在基层多锻炼几年。
后果:不行。在一位刚刚夸你“帅才”的副省长面前说自己能力不足,这不叫谦虚,这叫虚伪,甚至是对领导眼光的质疑。
方案二:顺着周国华的话,表达自己渴望去更大平台施展抱负的雄心壮志。
后果:那更是找死!等于亲手把自己打包送上流水线,从此告别摸鱼生涯,直奔内卷地狱的最深处。
方案三:保持沉默,用“内向”来蒙混过关。
后果:不可能。省领导亲自问话,一言不发是最大的失礼。
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房间里的安静,像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江澈的喉咙。周国华的眼神里带着鼓励,钱振华的目光里带着期待,王皓的表情里带着探究。
他被架在火上,无路可退。
罢了。
江澈心一横,既然怎么说都是错,那就干脆说一句最不会错的“废话”吧。
他抬起头,迎上钱振华的目光,脸上那“腼腆”与“诚恳”的表情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他甚至还因为“紧张”,嘴唇微微动了动,才发出声音。
“报告省长……我,我其实……没什么个人的想法。”
他的声音不大,带着一丝年轻人面对大场面时特有的青涩和局促。周国华的心又提了起来,生怕他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话。
江澈舔了舔有些干涩的嘴唇,继续说道:“我的岗位在县委办,我的工作就是服务好领导,做好分内事。至于未来的规划……我没想过那么远。”
他停顿了一下,仿佛在努力组织语言,最后,用一种无比朴实,甚至有些“笨拙”的语气,总结道:
“我就是一个兵。组织把我放在哪里,我就在哪里站好岗。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就是我唯一的想法。”
说完,他微微低下了头,像一个交完答卷后,等待老师评判的小学生,双手不安地在膝盖上交握。
整个房间,再次陷入了绝对的安静。
江澈的心脏在狂跳。他为自己这番表演打了一百分。
这番话,堪称“无我境界”的极致体现。没有个人,没有思想,没有规划,只有服从。他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最纯粹的螺丝钉。
这下,总该让人觉得索然无味,觉得此人不过是个听话的工具,难堪大任了吧?
他等待着钱振华说出那句“嗯,好的,我知道了”,然后这场让他窒息的接见就可以宣告结束。
然而,现实再一次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王皓秘书的镜片后,闪过一道异彩。他见过太多在领导面前表决心、谈理想的年轻人,像江澈这样,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最核心的“党性”原则的,还是第一个。这不叫没想法,这叫境界高。
周国华则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向江澈的眼神,充满了老父亲般的欣慰。稳了!这小子,太稳了!这番回答,滴水不漏,既体现了绝对的组织纪律性,又巧妙地回避了个人野心,完美地诠释了一个优秀年轻干部应有的政治觉悟。
而钱振华,在长久的沉默后,忽然笑了。
他不是微笑,而是发自内心地、畅快地笑了起来。
“好!”他重重地一拍沙发的扶手,声音洪亮,“好一个‘我就是一个兵’!”
江澈猛地抬头,眼中写满了茫然和错愕。
好?好在哪里?这难道不是面试里最失败的回答吗?
只听钱振华的笑声渐渐停歇,他看着江澈,眼神中的欣赏已经不加任何掩饰。“现在很多年轻人,想得太多,要得太多。还没学会走,就想着跑。还没站好岗,就想着去哪儿。像你这样,心态踏实,目标纯粹的,太少了!”
他转头对周国华说:“国华,你看看,这就是觉悟!这就是党性!‘服从安排,听从指挥’,这八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正能刻在心里的,又有几人?”
钱振华越说,情绪越高昂,他甚至站起身,在房间里踱了两步。
“不谈个人规划,是因为他把组织的规划,当成了自己的规划。不谈个人想法,是因为他把集体的利益,放在了个人利益的前面。这种精神,在当下,尤其可贵!”
他停下脚步,重新坐回沙发,目光灼灼地看着已经完全呆滞的江澈,给出了最终的、一锤定音的评价:
“不骄不躁,沉稳踏实。是个好苗子!”
轰——
江澈感觉自己的天灵盖,像是被一道九天神雷劈中,整个人都外焦里嫩,灵魂出窍。
他输了。
输得一败涂地。
他用尽了三十年的人生经验,试图扮演一个平庸的、不求上进的废物,结果却在别人眼里,成了一个“不骄不躁、沉稳踏实”的“好苗子”。
他感觉这个世界充满了对他这个躺平主义者,最深刻的恶意。
“省长,您过奖了。”周国华满面红光,嘴上谦虚着,心里早已乐开了花,“小江确实是我们县里年轻干部的一个好榜样。”
“不是过奖。”钱振华摆了摆手,语气变得郑重,“是事实。国华同志,这样的人才,你要用好,更要保护好。既要给他们压担子,也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这句话,分量极重。
周国华立刻站起身,恭敬地应道:“是!请省长放心,我们县委一定牢记您的指示,绝不辜负您对我们青阳县年轻干部的期望!”
钱振华满意地点了点头,看了看手表。“好了,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返程了。”
他站起身,走到江澈面前,伸出手,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小江同志,好好干。我看好你。”
那只手掌温厚而有力,但江澈只觉得有千钧之重,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机械地站起身,机械地跟着周国华将省领导一行送到门口,机械地看着他们上车,机械地挥手告别。
直到那几辆黑色的奥迪车汇入车流,消失在视线尽头,江澈还像一尊雕塑一样,僵在原地。
“江顾问!江顾问!”
马文才和县委办主任一个箭步冲了上来,两人脸上都洋溢着前所未有的激动和狂喜。
“太厉害了!江顾问,您真是我们青阳县的骄傲啊!”马文才激动得声音都破了音。
“小江,刚才省长跟你聊了什么?他拍你肩膀了!我看到了!他亲口说看好你!”主任更是语无伦次,抓着江澈的胳膊一个劲地摇晃。
江澈的眼神空洞,没有任何焦距。
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在盘旋:完了,一切都完了。
他感觉自己不是刚刚接受了省领导的接见,而是刚刚签下了一份卖身契。从今天起,他的人生,将彻底驶入一条他完全不想走,也无法回头的轨道。
他拨开众人,一言不发,踉踉跄跄地朝办公楼走去。
背后,是同事们敬畏、羡慕、崇拜的目光。在他们看来,这位年轻的江顾问,前途已经是一片光明,不可限量。
只有江澈自己知道,他的前方,不是光明,而是一片深不见底的、名为“内卷”的深渊。
他回到自己那间安静的办公室,反锁上门,然后像被抽掉了所有骨头一样,瘫倒在椅子上。
他看着窗外渐渐西沉的夕阳,那血色的余晖,在他看来,像极了他那正在逝去的、安逸的摸鱼生涯。
绝望。
前所未有的绝望,笼罩了他。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破了办公室的死寂。
江澈麻木地掏出手机,看了一眼屏幕。
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而号码的归属地,赫然是两个让他心惊肉跳的字——
省城。
周国华的声音在安静的贵宾休息室里,清晰得如同钟磬之音。
“只是,我们青阳县这个池子,毕竟还是太小了。像小江这样的好苗子,如果一直待在县里,只怕会耽误了他的前途啊……”
这句话,像一把淬了蜜的刀,温柔地、不容置疑地捅进了江澈的心窝。
他脸上的表情还维持着那种标准化的谦恭,但脑子里,仿佛有一座大坝轰然崩塌,所有的思绪、所有的伪装、所有的侥幸,都被滔天的洪水瞬间冲垮,只剩下一片空白和嗡鸣。
周书记……你可真是我的好书记!
江澈感觉一股凉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他终于明白了。周国华把他推出来,不仅仅是为了在省领导面前展示青阳县的“人才济济”,更是为了“卖”一个好价钱。
他就是那个被精心包装、摆在橱窗里最显眼位置的商品。周国华不是在为他惋惜,而是在向更大的买家,进行一场声情并茂的推销。
池子太小?耽误前途?
我他妈就是一条只想在池底淤泥里打滚的咸鱼,你非要把我捞出来,告诉所有人这是一条能跃龙门的锦鲤!
江澈的内心在疯狂咆哮,但他不能动,不能说,甚至连嘴角都不能抽搐一下。他感觉自己像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圣徒,下面的人都在为他的“牺牲”而感动,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只是想下来睡个觉而已。
钱振华听了周国华的话,果然露出了赞许的笑容。他欣赏地看了一眼周国华,那眼神仿佛在说:有胸襟,有格局,知道为大局考虑,不把人才捂在自己手里。
“国华同志,你能有这个想法,很难得。”钱振华点了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嘉许,“我们很多地方的同志,有好干部都藏着掖着,生怕被上级发现了调走。你这种爱才之心,值得肯定。”
一旁的王皓秘书,也适时地推了推眼镜。他看得更深一层。周书记这一手,看似大公无私,实则是一步绝妙的棋。他把江澈这个“政绩”的源头,主动呈送给省领导,既表达了忠心,又与江澈这个未来的政治新星建立了更深厚的“举荐”之情。无论江澈将来走到哪里,都绕不开周国华这份“知遇之恩”。
高明,实在是高明。
就在这几人各怀心思、气氛融洽的时刻,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风暴的中心——江澈身上。
钱振华的目光转回,比刚才更加温和,也更加具有穿透力。“小江同志,你也听到了。周书记是真心为你着想啊。”
他停顿了一下,像是给江澈思考的时间,然后抛出了那个终极问题:“你自己有什么想法?或者说,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年轻人,不要怕说错,大胆地谈一谈。”
来了。
终究还是来了。
江澈感觉自己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
这个问题,比刚才那个“指导思想是什么”要致命一百倍。那是一个可以往领导身上推的“技术问题”,而这,是一个必须由他自己回答的“灵魂拷问”。
规划?我的规划就是现在立刻离开这个房间,找个没人的地方躺下,安安静静地等到退休!
但这话能说吗?
不能。
江澈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起来,各种应对方案在脑海中闪现又被一一否决。
方案一:说自己能力不足,还想在基层多锻炼几年。
后果:不行。在一位刚刚夸你“帅才”的副省长面前说自己能力不足,这不叫谦虚,这叫虚伪,甚至是对领导眼光的质疑。
方案二:顺着周国华的话,表达自己渴望去更大平台施展抱负的雄心壮志。
后果:那更是找死!等于亲手把自己打包送上流水线,从此告别摸鱼生涯,直奔内卷地狱的最深处。
方案三:保持沉默,用“内向”来蒙混过关。
后果:不可能。省领导亲自问话,一言不发是最大的失礼。
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房间里的安静,像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江澈的喉咙。周国华的眼神里带着鼓励,钱振华的目光里带着期待,王皓的表情里带着探究。
他被架在火上,无路可退。
罢了。
江澈心一横,既然怎么说都是错,那就干脆说一句最不会错的“废话”吧。
他抬起头,迎上钱振华的目光,脸上那“腼腆”与“诚恳”的表情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他甚至还因为“紧张”,嘴唇微微动了动,才发出声音。
“报告省长……我,我其实……没什么个人的想法。”
他的声音不大,带着一丝年轻人面对大场面时特有的青涩和局促。周国华的心又提了起来,生怕他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话。
江澈舔了舔有些干涩的嘴唇,继续说道:“我的岗位在县委办,我的工作就是服务好领导,做好分内事。至于未来的规划……我没想过那么远。”
他停顿了一下,仿佛在努力组织语言,最后,用一种无比朴实,甚至有些“笨拙”的语气,总结道:
“我就是一个兵。组织把我放在哪里,我就在哪里站好岗。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就是我唯一的想法。”
说完,他微微低下了头,像一个交完答卷后,等待老师评判的小学生,双手不安地在膝盖上交握。
整个房间,再次陷入了绝对的安静。
江澈的心脏在狂跳。他为自己这番表演打了一百分。
这番话,堪称“无我境界”的极致体现。没有个人,没有思想,没有规划,只有服从。他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最纯粹的螺丝钉。
这下,总该让人觉得索然无味,觉得此人不过是个听话的工具,难堪大任了吧?
他等待着钱振华说出那句“嗯,好的,我知道了”,然后这场让他窒息的接见就可以宣告结束。
然而,现实再一次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王皓秘书的镜片后,闪过一道异彩。他见过太多在领导面前表决心、谈理想的年轻人,像江澈这样,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最核心的“党性”原则的,还是第一个。这不叫没想法,这叫境界高。
周国华则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向江澈的眼神,充满了老父亲般的欣慰。稳了!这小子,太稳了!这番回答,滴水不漏,既体现了绝对的组织纪律性,又巧妙地回避了个人野心,完美地诠释了一个优秀年轻干部应有的政治觉悟。
而钱振华,在长久的沉默后,忽然笑了。
他不是微笑,而是发自内心地、畅快地笑了起来。
“好!”他重重地一拍沙发的扶手,声音洪亮,“好一个‘我就是一个兵’!”
江澈猛地抬头,眼中写满了茫然和错愕。
好?好在哪里?这难道不是面试里最失败的回答吗?
只听钱振华的笑声渐渐停歇,他看着江澈,眼神中的欣赏已经不加任何掩饰。“现在很多年轻人,想得太多,要得太多。还没学会走,就想着跑。还没站好岗,就想着去哪儿。像你这样,心态踏实,目标纯粹的,太少了!”
他转头对周国华说:“国华,你看看,这就是觉悟!这就是党性!‘服从安排,听从指挥’,这八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正能刻在心里的,又有几人?”
钱振华越说,情绪越高昂,他甚至站起身,在房间里踱了两步。
“不谈个人规划,是因为他把组织的规划,当成了自己的规划。不谈个人想法,是因为他把集体的利益,放在了个人利益的前面。这种精神,在当下,尤其可贵!”
他停下脚步,重新坐回沙发,目光灼灼地看着已经完全呆滞的江澈,给出了最终的、一锤定音的评价:
“不骄不躁,沉稳踏实。是个好苗子!”
轰——
江澈感觉自己的天灵盖,像是被一道九天神雷劈中,整个人都外焦里嫩,灵魂出窍。
他输了。
输得一败涂地。
他用尽了三十年的人生经验,试图扮演一个平庸的、不求上进的废物,结果却在别人眼里,成了一个“不骄不躁、沉稳踏实”的“好苗子”。
他感觉这个世界充满了对他这个躺平主义者,最深刻的恶意。
“省长,您过奖了。”周国华满面红光,嘴上谦虚着,心里早已乐开了花,“小江确实是我们县里年轻干部的一个好榜样。”
“不是过奖。”钱振华摆了摆手,语气变得郑重,“是事实。国华同志,这样的人才,你要用好,更要保护好。既要给他们压担子,也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这句话,分量极重。
周国华立刻站起身,恭敬地应道:“是!请省长放心,我们县委一定牢记您的指示,绝不辜负您对我们青阳县年轻干部的期望!”
钱振华满意地点了点头,看了看手表。“好了,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返程了。”
他站起身,走到江澈面前,伸出手,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小江同志,好好干。我看好你。”
那只手掌温厚而有力,但江澈只觉得有千钧之重,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机械地站起身,机械地跟着周国华将省领导一行送到门口,机械地看着他们上车,机械地挥手告别。
直到那几辆黑色的奥迪车汇入车流,消失在视线尽头,江澈还像一尊雕塑一样,僵在原地。
“江顾问!江顾问!”
马文才和县委办主任一个箭步冲了上来,两人脸上都洋溢着前所未有的激动和狂喜。
“太厉害了!江顾问,您真是我们青阳县的骄傲啊!”马文才激动得声音都破了音。
“小江,刚才省长跟你聊了什么?他拍你肩膀了!我看到了!他亲口说看好你!”主任更是语无伦次,抓着江澈的胳膊一个劲地摇晃。
江澈的眼神空洞,没有任何焦距。
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在盘旋:完了,一切都完了。
他感觉自己不是刚刚接受了省领导的接见,而是刚刚签下了一份卖身契。从今天起,他的人生,将彻底驶入一条他完全不想走,也无法回头的轨道。
他拨开众人,一言不发,踉踉跄跄地朝办公楼走去。
背后,是同事们敬畏、羡慕、崇拜的目光。在他们看来,这位年轻的江顾问,前途已经是一片光明,不可限量。
只有江澈自己知道,他的前方,不是光明,而是一片深不见底的、名为“内卷”的深渊。
他回到自己那间安静的办公室,反锁上门,然后像被抽掉了所有骨头一样,瘫倒在椅子上。
他看着窗外渐渐西沉的夕阳,那血色的余晖,在他看来,像极了他那正在逝去的、安逸的摸鱼生涯。
绝望。
前所未有的绝望,笼罩了他。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破了办公室的死寂。
江澈麻木地掏出手机,看了一眼屏幕。
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而号码的归属地,赫然是两个让他心惊肉跳的字——
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