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林国栋沉冤得雪,迟到的正义!-《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

  青阳县的天,依旧是那副灰蒙蒙的样子,像一块洗了太多次而褪了色的旧布。县委大院里,几棵上了年纪的梧桐树,叶子在秋风里打着旋儿,慢悠悠地落下来,铺了一地金黄。

  书记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窗外落叶的沙沙声。

  周国华的秘书江澈,正以一种极其专注的神情,做着一件与他身份极不相符的事情——给书记办公室里那盆半死不活的君子兰擦叶子。他找来一块干净的软布,蘸了些温水,小心翼翼地捏着宽大的叶片,从根部到叶尖,一点一点,擦去上面积攒的微尘。

  他的动作不快不慢,神情肃穆,仿佛不是在擦拭一盆植物,而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斋戒。

  这当然是假象。

  江澈的内心独白是:“系统任务完成度99%,就差最后临门一脚了。这盆破花叶子都快黄了,正好擦擦叶子,活动活动筋骨,顺便耗掉上午最后半小时的上班时间。完美。”

  他正沉浸在自己“动静结合”的摸鱼哲学里,办公室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突然发出了一阵急促刺耳的鸣响。

  这声音像一把尖锥,瞬间刺破了办公室里的宁静。

  江澈擦叶子的动作一顿,心里咯噔一下。这部电话,连接的是市委和省委的保密线路,寻常事情绝不会通过它来传达。它一响,通常意味着有大事发生。

  “妈的,我的‘潜龙勿用’卦象终究是错付了。”江澈心里骂了一句,但手上动作不慢,放下湿布,快步走过去接起了电话。

  “您好,县委周书记办公室。”他的声音平稳,听不出任何情绪。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的男中音:“我是省委办公厅,请周国华书记接电话。”

  “书记正在隔壁开一个短会,您看是需要我马上请他过来,还是他结束后给您回电?”江澈的应对滴水不漏。

  “让他立刻过来,紧急通知。”对方的语气不容置疑。

  “好的,请您稍等。”

  江澈挂断电话,立刻去了隔壁的小会议室。周国华正在和几个副县长碰一个关于冬季防火的工作安排,见江澈在门口探头,便向他投去一个询问的眼神。

  江澈没说话,只是用手指了指书记办公室的方向,然后做了一个接电话的手势。

  周国华立刻明白了,跟在座的几位打了声招呼,快步走了出来。

  “省委办公厅的电话。”江澈言简意赅地汇报。

  周国华神情一凛,走进办公室,关上门,亲自拿起了那部红色电话。

  江澈很有分寸地退了出去,顺手带上了门。他没有偷听领导讲电话的癖好,那只会给自己惹麻烦。他回到自己的小隔间,重新端起茶杯,继续研究那本被他包上了牛皮纸书皮的《周易》。

  然而,没过五分钟,办公室的门开了。周国华站在门口,神情复杂地看着他,招了招手:“小江,你进来一下。”

  江澈心里一突,有种不好的预感。他放下书,走了进去。

  周国华已经坐回了自己的办公桌后,手里拿着笔,却迟迟没有落下。他看着江澈,沉默了片刻,才开口,声音有些低沉:“省高院刚刚下发了终审判决通报,关于二十年前,青龙镇原财政所所长林国栋贪污挪用救灾款一案,经省纪委复查、省检察院抗诉、省高院再审,裁定原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予以撤销。”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继续说道:“宣告,林国栋,无罪。”

  办公室里很安静,周国华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江澈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只是静静地听着,仿佛这是一个与他毫不相干的案件通报。

  但他的脑海里,却“叮”的一声,响起了系统清脆的提示音。

  【支线任务:尘封的档案,已完成。】

  【任务评价:完美。宿主以最小的代价,撬动了最大的杠杆,四两拨千斤,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符合“躺平道心”的最高境界。】

  【任务奖励:被动技能【危机预感】已发放。】

  【技能说明:【危机预感】,能够提前感知到针对宿主的直接恶意、潜在危险以及可能导致加班的突发事件。感知强度与危险等级成正比。注:该技能无法预知天灾人祸及股票涨跌。】

  成了!

  江澈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这个新技能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摸鱼神器!有了它,以后谁想甩锅、谁想搞事,自己就能提前规避,躺平之路将更加安全平坦。

  他内心狂喜,脸上却依旧波澜不惊,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听到了。

  周国华一直不动声色地观察着他的反应。这个年轻人,听到如此一桩足以在青阳县历史上记上一笔的惊天大案被平反,竟然连一丝一毫的惊讶或好奇都没有。这份城府,已经超出了他这个年纪应有的范畴。

  “小江,”周国华缓缓开口,“省里的通报文件很快就会下来。你先代我草拟一份县委的内部通报,主要内容就是传达省里的判决精神,要求全县干部,特别是政法系统的同志,要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坚决杜绝冤假错案的发生。调子要稳,措辞要严谨。”

  “好的,书记。”江澈应道,转身就要去起草文件。

  “等一下,”周国华叫住他,目光深沉地看着他,“对于这件事,你个人……就没什么看法吗?”

  这是一个试探。

  江澈心里跟明镜似的。他停下脚步,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困惑,随即又像是想到了什么,认真地回答:“书记,我的看法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有错必纠的决心和勇气,也体现了我们国家法治建设的进步。我们作为基层干部,要做的就是坚决拥护上级的决定,并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这番回答,滴水不漏,标准得可以写进教科书。既表明了政治站位,又完美地把自己从事件本身摘了出去。

  周国华盯着他看了几秒,最终还是摆了摆手:“去吧。”

  江澈转身离开,轻轻带上了门。

  办公室里,周国华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拿起那份关于王志强被省纪委带走调查的内部通报,又看了看刚刚的通话记录,脑海里,无数的线索碎片正在飞速地拼接、重组。

  与此同时,省城。

  林晓独自一人坐在省高级人民法院门口的台阶上。她没有进去听判,宣判的结果,她的同事早已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告诉了她。

  她只是想在这里坐一会儿。

  秋日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身上,驱散了清晨的凉意。法院门口人来人往,律师、当事人、法警,行色匆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不同的故事。

  二十年前,也是在这样一个秋天,六岁的她,就是在这里,看着父亲戴着手铐,被押上囚车。她哭喊着追赶,却重重地摔倒在冰冷的石阶上。

  从那天起,她的人生,就只剩下了一个目标。

  她从口袋里摸出手机,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

  “喂?”电话那头,传来一个苍老而沙哑的声音。

  “爸,是我。”林晓的声音有些发紧。

  “嗯……晓晓啊,今天……是不是就出结果了?”林国…国栋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颤抖。

  林晓没有直接回答,她抬起头,看着法院大楼顶上那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国徽,眼眶瞬间就红了。她用尽全身力气,才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

  “爸,结束了。”

  “一切都结束了。”

  “我们赢了。”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死一般的沉默。林晓能听到父亲粗重的、压抑的呼吸声,像一头受伤多年的老兽,在自己的洞穴里,独自舔舐着伤口。

  许久,电话里才传来一声微弱的、仿佛用尽了毕生力气的回应。

  “……好。”

  只有一个字。

  但林晓知道,这个字里,包含了多少的辛酸、委屈、痛苦和释放。

  她挂断电话,将脸埋在双膝之间,肩膀开始无法抑制地耸动。阳光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二十年的时光,在这一刻,仿佛都浓缩进了这无声的哭泣里。

  青阳县,一处破旧的老式居民楼里。

  林国栋慢慢放下手中的电话。他花白的头发乱蓬蓬的,脸上布满了沟壑般的皱纹。岁月和冤屈,早已将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乡镇干部,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干瘦老头。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窗台上,几盆花草养得很好,绿意盎然。这是他这些年唯一的慰藉。

  窗外,几个孩子正在追逐打闹,笑声清脆。不远处,小区的宣传栏上,张贴着一张红色的海报,上面写着“公正、法治”。

  林国栋看着那几个字,看了很久很久。

  他的眼睛渐渐模糊了,浑浊的老泪顺着脸上的皱纹,一滴一滴,落在了窗台的泥土里。

  迟到了二十年的正义,终究还是来了。

  而县委大院里,江澈已经起草好了那份内部通报。他反复检查了几遍,确认用词稳妥,毫无破绽,这才打印出来,准备送给周国华审阅。

  他端着水杯,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那几棵落尽了叶子的梧桐树,伸了个懒腰。

  “总算解决了一件大事,可以安安稳稳地摸几天鱼了。”他心满意足地想。

  然而,他并不知道,在他身后,书记办公室里,周国华正看着那份来自省里的案情通报,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通报里,详细描述了省纪委专案组是如何根据“群众实名举报”提供的“关键性新证据”,迅速突破案件的。

  周国华的目光,落在了“关键性新证据”这几个字上。

  他联想到了林晓的律师身份,联想到了王志强的倒台,再联想到了自己身边这个看似慵懒无害,实则深不可测的新秘书……

  一个大胆得让他自己都心惊的念头,在他心中,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这只在幕后精准推动着一切的、看不见的手,会不会……就是他?

  周国华的目光,不自觉地穿过办公室的门,落在了外面那个正悠闲喝茶的年轻人的背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