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调查组的困惑:这个年轻人干净得不像官员!-《官场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云》

  ### 第240章:调查组的困惑:这个年轻人干净得不像官员!

  牛皮纸袋静静地躺在桌面上,不厚,甚至有些单薄。

  但在李建国眼中,它却重如泰山。

  他感觉自己的指尖在微微发烫,那是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后,血液涌向末梢神经的生理反应。办公室里静得可怕,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胸腔里,心脏沉重而缓慢的跳动声。

  苏红棉离去时带起的香风早已散尽,只留下一种混杂着尴尬、震撼与荒诞的死寂。

  李建国、老吴、小王,三位来自省纪委的办案精英,此刻像三尊被施了定身术的雕像,目光的焦点,都汇聚在那个其貌不扬的牛皮纸袋上。

  查了二十年案子,李建国第一次感到如此无力。

  他经历过穷凶极恶的负隅顽抗,见识过巧舌如簧的百般抵赖,也剖析过天衣无缝的攻守同盟。可他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对手。

  不,陆远不是对手。

  他更像一个出题人,一个制定了所有规则,并提前写好了标准答案的出题人。而他们,则是三个被临时拉进考场,连题目都没看懂,就被告知考试已经结束的考生。

  “李主任,您看看?”

  老吴的声音干涩沙哑,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他的眼神里,已经没有了来时的锐利,只剩下一种技术人员在面对无法理解的现象时,那种纯粹的困惑。

  李建国没有立刻回应。

  他的目光从牛皮纸袋上移开,重新投向不远处的陆远。

  陆远已经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他没有看他们,也没有流露出任何胜利者或者施舍者的姿态。他只是安静地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在水面上的茶叶,然后小口地呷着。

  那份从容,那份平静,仿佛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交锋,以及苏红棉那番足以掀翻整个星海市政坛的宣言,都与他无关。

  他就像是暴风雨的中心,外界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他这里却风平浪静,连一片衣角都没有被吹动。

  这种极致的坦然,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压迫感。

  李建国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犹豫了。他代表的不是个人,是省纪委,是组织的权威。无论今天回去要写一份多么荒唐的报告,他都必须走完这最后一步。

  他终于伸出手,拿起了那个牛皮纸袋。

  纸袋的触感很普通,甚至有些粗糙。他没有立刻打开,而是将它放在手边,然后对老吴和小王递了个眼色。

  “再查一遍。”

  他的声音很低,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

  这是最后的挣扎,也是作为一名老纪检最后的职业尊严。他不能凭借一个女强人的几句话和一个年轻人递过来的信封就草草结案。他需要一个能说服自己的、铁一般的结论。

  老吴和小王立刻会意,重新扑回了各自的“战场”。

  老吴再次戴上防静电手套,拿起了陆远的手机。这一次,他没有再去翻那些已经干净得能照出人影的聊天记录。他直接进入了手机的底层系统,开始检查所有APP的授权记录和消费关联。

  他想看看,陆远有没有通过一些隐蔽的小众软件,进行过什么见不得光的交易。

  小王则重新拿起了那份银行流水单,他甚至从包里掏出了一个高倍放大镜,开始逐字逐句地检查打印字体,想看看有没有伪造的痕迹。

  办公室里,再次只剩下键盘的敲击声和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陆远放下了茶杯,似乎觉得有些无聊,他干脆站起身,走到窗边,开始摆弄窗台上的那盆绿萝。他摘掉了几片有些发黄的叶子,又用纸巾细细地擦拭着叶片上的浮尘,专注得像一个侍弄花草的老干部。

  这一幕,让小王看得有些恍惚。

  他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举报信里对陆远的描述:野心勃勃、手段狠辣、生活腐化……可眼前的这个人,怎么也无法和那些词语联系在一起。

  一个生活腐化的人,会用一个屏幕已经有几道划痕的旧款国产手机吗?

  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会把大部分业余时间,花在写那些枯燥的理论文章上吗?

  一个手段狠辣的人,眼神会如此清澈,连一丝阴鸷都找不到吗?

  “李……李主任……”

  小王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李建国闻声抬头,只见小王举着那张银行流水单,用放大镜指着末尾的几行记录,脸色涨红。

  “怎么了?发现问题了?”李建国心中一紧。

  “不……不是……”小王摇了摇头,他放下放大镜,把流水单递了过来,声音低得像蚊子哼,“您……您自己看吧。”

  李建国接过流水单,目光落在小王指着的地方。

  那几笔每个月固定转出三千元的记录,他之前已经看到过。转入账户是“春蕾助学基金”,备注是“匿名”。

  但这一次,小王在旁边用铅笔标注了几个小字:起始时间,四年前。

  四年前!

  李建国的心脏猛地一抽。

  他迅速在脑海里调出了陆远的履历。四年前,陆远还只是青阳镇的一个小小的镇长助理,一个连级别都没有的基层干部。

  那个时候,他一个月的工资加补贴,满打满算也就四千出头。

  他竟然每个月拿出三千块钱,匿名捐了出去?而且一捐就是四年,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李建国的手指捏着那张薄薄的纸,却感觉有千斤重。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这个年轻人,在他最微末、最不起眼的时候,就在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去做一件很多人身家千万都未必会做的事情。

  这已经不是“干净”了,这是一种近乎信仰的坚守。

  举报信里说这是“伪善”,是当上领导后为了掩人耳目的“政治投资”。可一个镇长助理,需要做什么“政治投资”?给谁看?

  谎言!彻头彻尾的谎言!

  就在这时,老吴也放下了手中的工具,他摘下眼镜,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李主任,查完了。”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技术人员发现世界反常识后的虚脱感,“手机里所有支付软件,近五年的消费记录,最大的一笔,是三年前给他父亲买了一台价值六千块的按摩椅。除此之外,再无任何单笔超过一千元的‘不明消费’。”

  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让李建国彻底哑火的话。

  “我还查了他的外卖记录。过去一年,他一共点了三百二十一次外卖,其中两百九十次,都是公司附近那家‘沙县小吃’的鸭腿饭套餐,十五块钱一份。”

  沙县小吃……鸭腿饭……

  这几个词,像一把把小锤子,轻轻地,却又无比沉重地敲打在李建国的心上。

  他缓缓地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脑海里,浮现出他办过的那些案子。那些落马的官员,哪一个不是豪宅数栋,名车成排?哪一个不是银行账户里藏着天文数字,情妇多得自己都记不清?哪一个不是一顿饭就能吃掉一个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

  他见过太多被权力腐蚀的灵魂,见过太多在金钱面前迷失的嘴脸。他以为自己已经看透了官场,看透了人性。

  可是今天,陆远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

  他查了半天,没有查出一个贪官,反而查出了一个近乎苦行僧般的“劳模”。

  一个省委常委、一个手握数百亿项目审批权的市委书记,一个被誉为全省最耀眼的政治新星,竟然过着如此……“寒酸”的生活。

  这不合常理,这甚至不合逻辑。

  他干净得……干净得都不像一个官员了。

  李建国睁开眼,目光复杂地看着那个正在给绿萝浇水的背影。

  他突然有一种冲动,想问问他,你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不累吗?

  可他问不出口。

  因为他知道,有些人的世界,是用另一种逻辑构建的。在那个世界里,信仰比黄金更贵重,责任比生命更沉重。

  调查,到此为止了。

  李建国的心里,终于有了这个明确的结论。

  再查下去,已经不是在办案,而是在亵渎。

  他拿起桌上那个沉寂了许久的牛皮纸袋,这一次,他的手指不再颤抖。他知道,这已经不是一份来自被调查者的“反击”,而是一份来自同路人的“移交”。

  他缓缓撕开封口,从里面抽出了几张纸。

  第一张纸上,没有长篇大论,只有一个人的头像照片和一份打印得极为工整的个人简历。

  照片上的人,戴着一副金丝眼镜,面容儒雅,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李建国只看了一眼,瞳孔便猛地收缩成了针尖大小。

  照片上的人,他认识。

  不仅认识,而且非常熟悉。

  那个人,正是星海市常务副市长常鸿的首席秘书,也是他最信任的心腹——钱伟!

  而在简历下方,用加粗的黑体字,打印着一行触目惊心的标题:

  《关于钱伟涉嫌伪造公文、泄露内部信息、并与境外非法资金存在往来的初步调查线索》。

  李建国感觉自己的呼吸瞬间停止了。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窗边的陆远。

  陆远似乎感受到了他的目光,也转过头来,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了然于胸的微笑。

  他没有说话,但他的眼神,却仿佛在说:

  “李主任,我的戏,演完了。”

  “现在,该轮到你们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