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省里的支持!-《官场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云》

  ###第226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省里的支持!

  苏红棉走了,留下满室的茶香和一份沉甸甸的口头承诺。

  陆远没有立刻投入到下一步的行动中,他只是安静地坐在沙发上,将那本被苏红棉翻得起了毛边的商业计划书,一页一页地重新抚平。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秘书小陈探进半个脑袋,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喜色和好奇。“陆书记,苏总她……”

  “她答应了。”陆远头也没抬,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今天天气不错。

  小陈几乎要跳起来,但他强行按捺住激动,快步走进来,压低声音道:“太好了!那……那我们是不是可以马上启动项目了?我这就去通知区里各部门,让他们全力配合!”

  在他看来,资金问题一解决,就等于推土机前最后一道障碍被清除了。常务副市长再厉害,总不能公然跟真金白银过不去。

  “不急。”陆远将计划书合上,放到一边,然后拿起了另一份文件,那是星海市的行政地图。“小陈,你觉得,一头狮子和一群鬣狗打架,谁会赢?”

  小陈一愣,没明白领导为什么突然问这个。“当然是狮子啊。”

  “那如果这群鬣狗,是在它们自己的地盘上呢?”陆远的手指在地图上,代表着市委市政府的那片区域轻轻点了点,“狮子再强壮,也斗不过熟悉地形、分工明确的鬣狗群。它们会用车轮战,耗尽狮子的体力,然后一拥而上,把它撕成碎片。”

  小陈的脸色白了一下,他瞬间明白了陆远的比喻。苏红棉的投资就像一头闯入星海市的狮子,而常鸿盘踞多年,他手下的各个部门、各种人脉,就是那群鬣狗。只要项目落地在星海市,就逃不开规划、消防、税务、环保这些部门的管辖。明面上他们不敢做什么,但暗地里,随便一个环节“按规定办事”,拖上一年半载,就能让几十亿的投资活活拖死。

  “那……那怎么办?”小陈的声音都有些发颤,刚刚燃起的希望,瞬间被一盆冷水浇得透心凉。

  “所以,我们不能在鬣狗的地盘上打。”陆远站起身,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后,拿起笔,在一张崭新的A4纸上写下了三个字——“升维”。

  “我们要把这场战斗,从市一级的利益博弈,上升到省一级的战略布局。”陆远看着一脸茫然的小陈,耐心地解释道,“常鸿的权力,在星海市很大,但出了星海市,就没那么管用了。他的根基在市里,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从省里,请来一把‘尚方宝剑’。”

  “尚方宝剑?”

  “没错。”陆远拿起那本黑色的商业计划书,在手里掂了掂,“这份东西,是给商人看的,里面写的都是利润、回报、市场。现在,我们要把它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一种给更高级别的领导看的语言。”

  接下来的两天,陆远的办公室变成了东林区最核心的“战略指挥部”。

  他没有大张旗鼓,只调来了区委政研室的两名笔杆子,加上秘书小陈,四个人关在办公室里,进行着一场“文本炼金术”。

  桌上铺满了各种文件,有苏红棉带来的那份商业计划书,也有小陈连夜找来的《江南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省委书记在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关于推动我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陆远的角色,从一个“策划师”,变成了一个“总编剧”。

  “不行,这个标题太商业化了。”陆远看着笔杆子拟定的《关于百工坊文旅商业综合体项目的开发报告》,直接划掉。“把‘商业综合体’改成‘文化生态保护与活化项目’。”

  “还有这里,”他指着报告里关于“匠人IP化”的部分,“不要谈‘客单价’、‘利润率’,这些词太刺眼。要换个说法,写成‘通过市场化手段,提升传统手工艺人社会地位与经济收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造血新模式’。”

  “财务预测这部分,弱化具体的盈利数字,重点突出项目能带来的‘社会效益’。比如,提供多少个高端就业岗位,每年预计吸引多少海内外高端游客,对提升星海市乃至整个江南省的文化形象,将产生多么深远的积极影响。”

  那两个从政研室调来的笔杆子,都是写了十几年材料的老手,此刻却听得目瞪口呆。他们看着陆远,就像看着一个怪物。在陆远的“翻译”下,一个原本充满铜臭味的商业项目,被一步步包装、提炼,升华成了一个完全符合上层建筑话语体系的、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辉的政治样板工程。

  【系统提示:检测到宿主正在进行高级“文本炼金术”,将“铜臭味”的商业计划书提炼成“高尚”的政治报告。】

  【系统吐槽:此技能已臻化境。温馨提示,请注意关键词密度,“人民”、“文化”、“战略”等词汇出现频率过高可能触发“假大空”警报。建议适当加入“试点”、“探索”、“路径”等词汇,以增加报告的“科学严谨性”。】

  陆远无视了系统的吐槽,他完全沉浸在这种创造性的工作中。他知道,这份报告的每一个字,都是射向省里高层的精准子弹。他要让看到这份报告的领导,第一反应不是“这个项目能赚多少钱”,而是“这个项目能给我带来多大的政治声望”。

  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一份全新的报告终于出炉。

  封面上,不再是那行文艺气息十足的《百工坊——一座城市的文艺复兴》。取而代之的,是庄重而严谨的红头文件格式,标题是黑体二号字——《关于将星海市百工坊历史街区打造为“省级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的请示报告》。

  报告从三个层面,论证了项目的重大意义。

  第一,政治层面:这是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文化强省”战略的具体举措,是提升本省文化自信、在全国范围内抢占文化发展制高点的关键落子。

  第二,经济层面:这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从传统房地产开发转向高质量文旅产业发展的有益探索,将为全省的城市更新提供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星海模式”。

  第三,社会层面:这是对城市历史文脉的抢救性保护,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民心工程。

  整篇报告,引经据典,逻辑严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有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又有具体可行的实施路径,最后还附上了苏红棉那边紧急注册的新项目公司信息和一份超过十亿元的投资意向书。

  这已经不是一份简单的请示报告,而是一份送到省领导面前的、包装精美的“政绩大礼包”。谁接下这个礼包,谁就能在“文化创新”这个领域,拿到一个全国瞩目的标杆。

  “陆书记,报告……完成了。”小陈捧着刚刚打印出来、还散发着墨香的报告,手都在微微发抖。他感觉自己捧着的不是纸,而是一枚即将发射的导弹。

  “嗯。”陆远接过报告,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瑕疵后,将其装入了一个牛皮纸档案袋,用火漆封缄。

  “好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陆远将档案袋放到桌上,目光投向了墙上那幅巨大的江南省地图。

  他的视线,越过星海市,最终落在了省会——江州。

  “小陈,去订明天一早去江州的车。”

  “是!”小陈应了一声,又忍不住问道,“陆书记,我们……我们去找省里哪个部门?发改委?还是文旅厅?”

  陆远摇了摇头。“发改委管的是钱袋子,我们这个项目体量还不够格。文旅厅级别又低了点,压不住市里。我们要找一个既懂文化,又有足够政治分量的部门。”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一点,落在了省委大院所在的位置。

  “省委宣传部。”

  小陈倒吸一口凉气。省委宣传部,那是全省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最高领导机关,部长通常由省委常委兼任,是真正的省部级大佬。他们一个区委书记,直接去找省委宣传部,这跨的级别也太大了。

  陆远没有解释,他掏出手机,翻到了一个许久没有联系过的号码。那是他还在乡镇时,通过一篇内参,与一位省委领导建立起的微弱联系。他不知道那位领导是否还记得自己,更不知道这么冒昧地找上门去,会是怎样的结果。

  但这是他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选择。

  他必须赌一把。

  就在他准备拨出电话的前一秒,他忽然停住了。他想起了什么,打开通讯录,找到了另一个名字。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孔祥林。

  这个名字,是陆远之前在研究省里文化领域相关政策时,特意记下的。这位孔副部长,是宣传部里出了名的学者型官员,为人正直,思想开明,尤其对文化遗产保护有着极深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他并非江南省本土干部,与省内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牵连不深。

  去找一位有过一面之缘、如今已是高位的大领导,赌的是人情和记忆。

  而去找一位素未谋面、但理念契合的实权官员,赌的是这份报告本身的质量和对方的政治抱负。

  前者风险更大,但一旦成功,收益也更高。

  后者更稳妥,但也可能仅仅得到一些口头支持,无法形成决定性的压力。

  陆远的指尖,在两个名字之间来回滑动。办公室里,静得只剩下他自己的呼吸声。

  最终,他的手指停在了孔祥林的名字上。他决定,先从最务实、最专业的角度切入。他相信,自己手上这份报告的含金量,足以敲开任何一个真正想做事、懂业务的领导的门。

  他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拨号键。

  电话“嘟”了几声后,被接了起来,一个沉稳的中年男声传来。

  “你好,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