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一切,尽在掌握-《官场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云》

  孙连海师傅的木雕,更是整个项目的灵魂。陆远计划将他的院子,改造成一个小型私人美术馆,名为“寸木之心”。定期举办小型沙龙,邀请收藏家、艺术家和企业家前来品鉴。孙师傅不再是街头艺人,而是“驻场艺术家”。他的作品,将成为这个圈层里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二、空间场景化。

  百工坊的每一条街巷,每一座老宅,都要被重新设计。但不是推倒重建,而是“织补”。

  那些破旧的墙面,请来美院的学生进行艺术涂鸦,涂鸦的内容就是这条街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那些空置的老宅,引入国内外顶尖的设计师,改造成精品民宿。每一间民宿,都有一个主题,可能是一位手艺人的故事,也可能是一段星海市的历史。房价对标五星级酒店,但提供的是五星级酒店永远无法给予的、独一无二的文化居住体验。一房难求,将是这里的常态。

  三、业态复合化。

  除了手艺人的工作室和民宿,还要引入与之调性相符的业态。可以是一家只卖手冲咖啡和黑胶唱片的咖啡馆,可以是一家深夜才开门、只招待会员的威士忌吧,可以是一家需要提前三个月预定的私房菜馆,主厨就是当年在百工坊长大的某个名厨的后人。

  这里拒绝一切连锁品牌,拒绝一切廉价的、破坏氛围的商业。每一个入驻的商家,都必须是这个“活的博物馆”的一件“展品”。

  当这一切都完成后,百工坊将不再是城市地图上一个需要被“改造”的区域。它将成为星海市的文化心脏,一个能自我造血、拥有强大品牌引力的超级IP。它产生的税收,或许短期内不如一座金融大厦,但它带来的城市品牌增值、文化影响力、高端人群聚集效应,是十座金融大厦都换不来的。

  这才是釜底抽薪。

  用更高级的商业文明,去降维打击简单粗暴的地产思维。

  【系统提示:宿主正在进行一场精彩的“纸上谈兵”,逻辑清晰,构想完美。】

  【系统吐槽:温馨提示,再完美的PPT,也需要一个愿意为它掏钱的“冤大头”。资本市场的水,比您想象的要深,也比常务副市长的脸皮,要厚。】

  陆远被系统的吐槽逗乐了。他知道,现在最大的难题,不是规划,而是钱。

  这样顶级的改造,需要巨额的启动资金。而这笔钱,东林区财政拿不出来,市里在常鸿的掣肘下更不可能给。唯一的出路,就是引入社会资本。

  他将所有的构想、数据分析、财务模型,全部浓缩进了一份文件中。

  这份文件,没有用政府公文的格式,而是采用了国际顶级投行通用的商业计划书(BP)模板。封面是黑色的底,用烫金的宋体字印着一行标题:

  《百工坊——一座城市的文艺复兴》。

  仅仅是这个标题,就透着一股让资本无法拒绝的、混合着情怀与商业野心的独特气息。

  他翻看着这份自己亲手打造的、堪称完美的商业计划书,就像在欣赏一件艺术品。他有绝对的自信,任何一个有眼光的投资人,在看到这份计划书时,都会为之疯狂。

  问题是,那些投资人,有没有胆量,为了这份计划书,去得罪星海市的常务副市长?

  陆远拿起桌上那张写着几家顶级文旅投资公司负责人联系方式的纸条。

  第一个名字是万盛集团的副总裁,李建波。万盛是国内文旅地产的巨头,财大气粗,风格激进。如果能拿下他们,资金问题将迎刃而解。

  他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已经是深夜十一点。

  这个时间点,大部分人已经进入了梦乡。但对于那些真正站在资本食物链顶端的人来说,夜晚,才刚刚开始。

  陆远拿起手机,没有丝毫犹豫,拨通了李建波的号码。

  电话响了很久,就在陆远以为对方不会接的时候,一个带着几分沙哑和不耐烦的男声传了过来。

  “喂,哪位?”

  “李总您好,我是星海市东林区的陆远。”陆远的声音平静而温和。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似乎在搜索这个名字。

  “陆远?市委常委,陆书记?”李建波的声音里,不耐烦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职业化的热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哎呀,陆书记,这么晚了,您好您好!有什么指示?”

  “指示不敢当。”陆远笑了笑,“我这里有一个项目,一个关于城市记忆和未来的项目。我想,李总可能会感兴趣。”

  “哦?项目?”李建波的语气变得更加谨慎,“陆书记,您说。”

  “电话里说不清楚。我做了一份计划书,不知道有没有荣幸,能占用李总半个小时的时间,当面向您汇报一下?”

  电话那头又是一阵沉默。

  陆-远能想象得到,此刻的李建波,正在脑中飞速权衡。一个市委常委深夜亲自打电话来推销项目,这背后意味着什么?是天大的机遇,还是烫手的山芋?

  “陆书记,您太客气了。”李建波终于开口,语气滴水不漏,“这样,您看明天上午方便吗?我正好在星海市考察,十点钟,我到您办公室拜访您,您看如何?”

  他把“汇报”换成了“拜访”,把主动变为了被动,姿态放得很低,却也守住了自己的阵地。

  “好,那我恭候李总大驾。”

  挂断电话,陆远靠在椅子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李建波的到来,与其说是对项目感兴趣,不如说是出于对一个市委常委的礼貌和试探。

  明天,将是他的策划案第一次直面资本的审判。

  他能否用那份名为《一座城市的文艺复“兴”》的计划书,点燃资本的野心,同时,又让他们有勇气去对抗权力的怒火?

  陆远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