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零度之上-《谁家读博士在地下室啊?》

  “神威之心”的控制室内,那片由理论和现实完美交汇的“新大陆”,给所有人带来的震撼仍在持续。

  张念和李沐珂,这两个在这场战役中成长最快的年轻人,激动的心情久久无法平复。

  他们知道仅仅是眼前这幅,与数万个实验数据点,都完美吻合的三维相图,其本身就已经是一篇足以,发表在顶级期刊上的……奠基之作。

  它已经足以,让陈默老师洗刷掉当年所有的不甘。

  也足以让艾伦·卡普兰那座,建立在沙滩上的“王座”摇摇欲坠。

  然而陈默,看着眼前这幅完美的相图,脸上却没有露出丝毫大功告成的喜悦。

  他的目光,依旧平静如水。

  仿佛眼前这足以让整个物理学界,都为之疯狂的“胜利”,对他而言仅仅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张念。”他开口,声音打破了控制室里的欢呼。

  “在!老师!”张念立刻从兴奋中回过神来。

  “不要停。”

  陈默,走到了主控制台前。

  “我们的新理论,不仅仅是为了去解释‘过去’。”

  “它更重要的使命,是去预测‘未来’。”

  他看着张念,下达了一个让在场所有人都心脏骤停的指令。

  “现在,将我们模型中,所有的‘已知材料’参数全部替换掉。”

  “启动,‘全局优化算法’和‘逆向设计’模块。”

  “我要你,让‘神威之心’,为我们找出那个,只存在于理论中的、能够在‘常压’下,实现超导转变温度最大化的……”

  “最优解!”

  “什么?!”

  这一次不仅是张念和李沐珂。

  就连高翔和徐涛,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寻找常压下的室温超导体!

  这是全世界所有凝聚态物理学家,梦寐以求的成果。

  无数的顶尖实验室,耗费了数十年的时间,投入了上万亿的资金,尝试了数百万种不同的材料配方,都未能触及到它的边缘。

  而现在陈默竟然,想仅凭一套理论模型就直接一步登天,去找到那个隐藏在无穷无尽的“可能性”之中的……唯一答案?

  这简直就是,……狂妄!

  “老师……”张念的声音,都有些颤抖“这……这个计算量可能会是,刚才的数万倍,甚至数百万倍……”

  “我知道。”

  陈默的回答,很平静。

  “所以,”他看着徐涛,“‘神威之心’,从现在开始满负荷运转。所有的计算资源都向这个任务倾斜。”

  “没问题!”徐涛重重地点了点头。

  “高翔,林浩,”陈默又看向另外两人,“你们负责实时地监控模型的收敛状态。一旦发现任何,陷入‘局部最优解’的迹象,立刻手动引入‘扰动’,让它跳出来。”

  “是!”

  一场比刚才更加疯狂、更加激动人心的“终极推演”,正式开始!

  整个“神威之心”的控制室再次,进入了那种近乎燃烧般的、不眠不休的战斗状态。

  这一次他们,不再是去验证已知的历史。

  而是在一片,完全未知的、黑暗的“无人区”里去开辟,一条通往未来的、光明的道路!

  时间在极限的运算中,飞速流逝。

  二十四小时……

  四十八小时……

  七十二小时……

  “神威之心”,这个代表着当今世界算力巅峰的超级计算机,展现出了它真正的、恐怖的“战争潜力”。

  数百万亿亿次的浮点运算,像一条永不停歇的数据洪流,冲刷着那由无数种可能所构成的“参数宇宙”。

  终于在连续不断地计算了整整五天五夜之后。

  那个始终在无数个“可能性”之间,来回跳跃的“最优解”,第一次开始缓缓地向着一个,固定的点……收敛!

  “……快了!快了!”

  张念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条代表着“超导转变温度”的曲线,它的数值正在一个刻度,一个刻度地向上攀升!

  零下二百摄氏度……

  零下一百摄氏度……

  零下五十摄氏度……

  最终,当那条曲线彻底稳定下来不再有任何变化时。

  一个足以让全世界,都陷入疯狂的数字,出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预测超导临界温度(tc):273.15 K (0 摄氏度)】

  零度!

  常压下,零摄氏度的超导体!

  控制室里,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呆呆地,看着那个,如同梦境般不真实的数字,感觉自己的大脑,都陷入了短暂的空白。

  “……我们……我们算出来了?”李沐珂,用一种,近乎梦呓般的声音,喃喃自语。

  而紧接着,屏幕上弹出了另一份更加重要的文件。

  那,是一份,由“数字孪生系统”,自动生成的、关于这种“梦幻材料”的……“配方”和“说明书”。

  【“冰河-1号”高温超导材料-推荐制备方案】

  【材料配比】:

  - 镧(La):x

  - 氢(h):y

  - 氮(N):z

  - ……(一长串,精确到了小数点后六位的、包含了十几种不同元素的化学配比)

  【工艺流程】:

  1. 采用‘高压脉冲磁控溅射’法,在蓝宝石衬底上,制备多层薄膜……

  2. 在800摄氏度,氩气保护气氛下,进行退火处理,时长4小时……

  3. ……(总计二十七道,极其复杂,但却又无比清晰的工艺步骤)

  看着这份,由理论,直接推导出的、堪称“傻瓜式”的制备手册。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刻地,体会到了,陈默这套新理论,那真正,恐怖的、颠覆性的……力量!

  它不仅仅是一个,能解释过去的理论。

  它更是一个,能够创造未来的圣经。

  “……林浩。”

  陈默,缓缓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他的眼中,燃烧着,前所未有的、炽热的光芒。

  “理论,已经,为我们,指明了道路。”

  “接下来,”他的声音,在这一刻变得无比郑重。

  “该你带领大家,把这条路用现实铺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