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邻市会所返回影视基地的路上,苏恬一直沉默着。车窗外的夜色飞速倒退,城市的灯火如同流萤,她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林薇那张因极致恐惧而扭曲的脸,以及窗外假山后那转瞬即逝的动静,如同两幅交替闪现的画面,在她脑海里反复播放。
“第三方”的力量,远比她想象的更无孔不入,更令人胆寒。他们不仅能在戒备森严的片场来去自如,甚至连她和林薇如此隐秘的会面,似乎也未能逃脱其监视。这种无所不在、却又始终不露真容的压迫感,几乎令人窒息。
周明在电话里听完她的叙述,也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看来,我们之前所有的行动,可能都在对方的眼皮子底下。”周明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沉重,“林薇这条线算是彻底断了,还打草惊了蛇。接下来,我们必须更加小心。”
回到酒店房间,苏恬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不是身体的累,而是精神长时间高度紧绷后的虚脱。她站在淋浴下,任由温热的水流冲刷着身体,却感觉那股寒意依旧附着在骨头上,挥之不去。
接下来的几天,苏恬努力将这次会面带来的冲击压在心底,全身心投入到最后的拍摄中。电影即将杀青,林晚和沈屹的故事也走到了尾声。时代的浪潮冲刷过后,留下的是释然、遗憾与和解,表演需要更加内敛和富有层次。
她不再刻意去寻找那双窥视的眼睛,而是将那种无处不在的被监视感,内化成了林晚这个角色在漫长岁月中被命运、被环境、被周遭目光无形审视的一部分。她的表演因此更加沉静,眼神里多了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反而更贴合角色后期的心境。
顾景琛似乎也察觉到了她状态的变化,两人的对手戏在一种更加微妙和深刻的层面展开,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和动作,仅凭眼神和气场的交流,就能传递出角色之间复杂难言的情感羁绊与岁月沉淀后的理解。陈导对这几天的拍摄效果非常满意,紧绷的脸上偶尔也会露出一丝笑容。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苏恬能感觉到,那种被监视的感觉并未消失,只是变得更加隐秘和高级。她不再能看到具体的反光点或可疑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直觉上的毛骨悚然。仿佛她每一次翻开剧本的犹豫,每一次与顾景琛眼神的无声交流,甚至每一次因为入戏而流露的真实情绪,都被一双藏在更高维度上的眼睛,冷静地记录、分析着。
这天下午,拍摄一场林晚和沈屹多年后在家属院老槐树下偶遇,回忆往昔的戏份。场景氛围需要宁静而略带感伤。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点,苏恬和顾景琛坐在树下的石凳上,台词不多,更多的是沉默和眼神的交流。
表演进行得很顺利,陈导在监视器后微微颔首。
就在拍摄一条两人静静望着远处孩子们玩耍的镜头时,一阵极其细微、但绝对不属于现场环境的、类似高频电流的“滋滋”声,极其短暂地响了一下,大概只有半秒钟,随即消失。
声音非常轻,混杂在现场的环境音中,几乎难以察觉。
但苏恬听到了。她对这种声音似乎有一种格外的敏感。
她的心脏猛地一缩,表演的节奏有了一瞬间几乎无法察觉的凝滞。她眼角的余光迅速扫过周围——收音师戴着耳机,表情专注,似乎并未发现异常;其他工作人员也各司其职;顾景琛依旧维持着沈屹的状态,目光悠远,仿佛也什么都没听到。
是错觉吗?还是……
那条很快就过了。陈导没有喊停,说明她那一瞬间的凝滞并未影响整体效果。
拍摄间隙,苏恬走到休息区喝水,状似无意地靠近了负责现场收音的音频组。
“李老师,刚才拍摄的时候,有没有听到什么奇怪的电流杂音?”她尽量用闲聊的语气问道。
收音师老李取下耳机,挠了挠头,一脸茫然:“杂音?没有啊苏老师,我刚才监听看回放都很干净。是不是外面路过车的干扰?”
“可能吧,我听错了。”苏恬笑了笑,没再追问,心里却更加沉重。连专业的收音师都未捕捉到的声音,她却听到了?这绝不寻常。
她将这个细节记在了心里。
几天后,一个更令人不安的消息传来。周明安排在剧组内部、负责暗中检查是否有窃听或偷拍设备的技术人员,在一次例行巡检中,于导演组临时存放素材硬盘的办公室天花板通风口内,发现了一个极其微小、伪装成螺丝钉的被动式信号增强器!
这种设备本身不发射信号,但可以放大特定频段的无线传输信号,使得在更远距离外接收成为可能。它不需要电源,极难被发现,通常用于辅助远程窃听或数据传输!
发现地点是导演组办公室!这意味着,对方的目标,始终牢牢锁定在《回声》这部电影最核心的素材和数据上!
消息被严格封锁,只有陈导、制片人王磊以及周明、苏恬等极少数人知晓。陈导得知后,勃然大怒,在临时召集的小范围会议上,差点砸了手里的保温杯。
“查!给我彻查!!”陈导额头青筋暴起,声音因为愤怒而颤抖,“到底是什么人?!想干什么?!把我的剧组当成什么了?!公共厕所吗?!想来就来,想装东西就装东西?!”
王磊在一旁脸色煞白,冷汗直流,连声道歉,保证立刻进行全剧组范围的彻底清查。
顾景琛坐在一旁,面无表情,但放在膝盖上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苏恬看着盛怒的陈导和惶恐的王磊,心中那股寒意越来越浓。信号增强器的发现,证实了她的猜测绝非空穴来风。那个“第三方”不仅存在,而且已经将窃听的触角,伸向了剧组最核心的区域。
“陈导,”一直沉默的顾景琛忽然开口,声音冷静得与现场气氛格格不入,“现在发火解决不了问题。当务之急是确保剩余素材的安全,并且,我建议对后续所有传输和存储流程,进行最高级别的加密和物理隔离。”
陈导喘着粗气,狠狠瞪了他一眼,但最终还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对王磊吼道:“听见没有?!按景琛说的办!要是再出一点纰漏,你他妈就给老子滚蛋!”
会议在不欢而散中结束。
走出临时会议室,苏恬和顾景琛落在最后。走廊里空无一人。
“那个声音,”顾景琛忽然低声说,目光平视前方,“我也听到了。”
苏恬猛地转头看向他。
他侧过头,与她对视,眼神深邃如同寒潭:“不是错觉。”
他果然也听到了!那个高频电流声!
“那是……”苏恬的心脏狂跳起来。
“某种……数据扫描或者加密传输的握手信号。”顾景琛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冰冷的确定,“频率很高,普通人耳几乎无法捕捉。对方……在用我们无法想象的技术手段,实时窃取数据。”
实时窃取?!苏恬感觉血液都快要凝固了。这意味着,他们在片场的一举一动,每一次表演,甚至可能包括导演的现场指令和回放画面,都在被同步泄露出去?!
“小心‘回声’本身……”她喃喃自语,忽然间,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层的、毛骨悚然的理解。
顾景琛没有接话,只是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那眼神复杂难辨,包含了警告、凝重,以及一丝……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的锐利。
他加快步伐,率先离开了走廊。
苏恬独自站在原地,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变得粘稠而危险。
对方的技术手段已经超出了常规认知。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间谍组织,更像是一个拥有尖端技术的……某种特殊机构。
而《回声》这部电影,这个承载着时代记忆和艺术追求的作品,究竟隐藏着什么,值得如此大动干戈?
她抬头,望向走廊尽头那扇紧闭的门,仿佛能穿透门板,看到那个隐藏在无数数据流和信号背后的、巨大的、沉默的阴影。
它到底是谁?它想要什么?
“第三方”的力量,远比她想象的更无孔不入,更令人胆寒。他们不仅能在戒备森严的片场来去自如,甚至连她和林薇如此隐秘的会面,似乎也未能逃脱其监视。这种无所不在、却又始终不露真容的压迫感,几乎令人窒息。
周明在电话里听完她的叙述,也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看来,我们之前所有的行动,可能都在对方的眼皮子底下。”周明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沉重,“林薇这条线算是彻底断了,还打草惊了蛇。接下来,我们必须更加小心。”
回到酒店房间,苏恬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不是身体的累,而是精神长时间高度紧绷后的虚脱。她站在淋浴下,任由温热的水流冲刷着身体,却感觉那股寒意依旧附着在骨头上,挥之不去。
接下来的几天,苏恬努力将这次会面带来的冲击压在心底,全身心投入到最后的拍摄中。电影即将杀青,林晚和沈屹的故事也走到了尾声。时代的浪潮冲刷过后,留下的是释然、遗憾与和解,表演需要更加内敛和富有层次。
她不再刻意去寻找那双窥视的眼睛,而是将那种无处不在的被监视感,内化成了林晚这个角色在漫长岁月中被命运、被环境、被周遭目光无形审视的一部分。她的表演因此更加沉静,眼神里多了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反而更贴合角色后期的心境。
顾景琛似乎也察觉到了她状态的变化,两人的对手戏在一种更加微妙和深刻的层面展开,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和动作,仅凭眼神和气场的交流,就能传递出角色之间复杂难言的情感羁绊与岁月沉淀后的理解。陈导对这几天的拍摄效果非常满意,紧绷的脸上偶尔也会露出一丝笑容。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苏恬能感觉到,那种被监视的感觉并未消失,只是变得更加隐秘和高级。她不再能看到具体的反光点或可疑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直觉上的毛骨悚然。仿佛她每一次翻开剧本的犹豫,每一次与顾景琛眼神的无声交流,甚至每一次因为入戏而流露的真实情绪,都被一双藏在更高维度上的眼睛,冷静地记录、分析着。
这天下午,拍摄一场林晚和沈屹多年后在家属院老槐树下偶遇,回忆往昔的戏份。场景氛围需要宁静而略带感伤。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点,苏恬和顾景琛坐在树下的石凳上,台词不多,更多的是沉默和眼神的交流。
表演进行得很顺利,陈导在监视器后微微颔首。
就在拍摄一条两人静静望着远处孩子们玩耍的镜头时,一阵极其细微、但绝对不属于现场环境的、类似高频电流的“滋滋”声,极其短暂地响了一下,大概只有半秒钟,随即消失。
声音非常轻,混杂在现场的环境音中,几乎难以察觉。
但苏恬听到了。她对这种声音似乎有一种格外的敏感。
她的心脏猛地一缩,表演的节奏有了一瞬间几乎无法察觉的凝滞。她眼角的余光迅速扫过周围——收音师戴着耳机,表情专注,似乎并未发现异常;其他工作人员也各司其职;顾景琛依旧维持着沈屹的状态,目光悠远,仿佛也什么都没听到。
是错觉吗?还是……
那条很快就过了。陈导没有喊停,说明她那一瞬间的凝滞并未影响整体效果。
拍摄间隙,苏恬走到休息区喝水,状似无意地靠近了负责现场收音的音频组。
“李老师,刚才拍摄的时候,有没有听到什么奇怪的电流杂音?”她尽量用闲聊的语气问道。
收音师老李取下耳机,挠了挠头,一脸茫然:“杂音?没有啊苏老师,我刚才监听看回放都很干净。是不是外面路过车的干扰?”
“可能吧,我听错了。”苏恬笑了笑,没再追问,心里却更加沉重。连专业的收音师都未捕捉到的声音,她却听到了?这绝不寻常。
她将这个细节记在了心里。
几天后,一个更令人不安的消息传来。周明安排在剧组内部、负责暗中检查是否有窃听或偷拍设备的技术人员,在一次例行巡检中,于导演组临时存放素材硬盘的办公室天花板通风口内,发现了一个极其微小、伪装成螺丝钉的被动式信号增强器!
这种设备本身不发射信号,但可以放大特定频段的无线传输信号,使得在更远距离外接收成为可能。它不需要电源,极难被发现,通常用于辅助远程窃听或数据传输!
发现地点是导演组办公室!这意味着,对方的目标,始终牢牢锁定在《回声》这部电影最核心的素材和数据上!
消息被严格封锁,只有陈导、制片人王磊以及周明、苏恬等极少数人知晓。陈导得知后,勃然大怒,在临时召集的小范围会议上,差点砸了手里的保温杯。
“查!给我彻查!!”陈导额头青筋暴起,声音因为愤怒而颤抖,“到底是什么人?!想干什么?!把我的剧组当成什么了?!公共厕所吗?!想来就来,想装东西就装东西?!”
王磊在一旁脸色煞白,冷汗直流,连声道歉,保证立刻进行全剧组范围的彻底清查。
顾景琛坐在一旁,面无表情,但放在膝盖上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苏恬看着盛怒的陈导和惶恐的王磊,心中那股寒意越来越浓。信号增强器的发现,证实了她的猜测绝非空穴来风。那个“第三方”不仅存在,而且已经将窃听的触角,伸向了剧组最核心的区域。
“陈导,”一直沉默的顾景琛忽然开口,声音冷静得与现场气氛格格不入,“现在发火解决不了问题。当务之急是确保剩余素材的安全,并且,我建议对后续所有传输和存储流程,进行最高级别的加密和物理隔离。”
陈导喘着粗气,狠狠瞪了他一眼,但最终还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对王磊吼道:“听见没有?!按景琛说的办!要是再出一点纰漏,你他妈就给老子滚蛋!”
会议在不欢而散中结束。
走出临时会议室,苏恬和顾景琛落在最后。走廊里空无一人。
“那个声音,”顾景琛忽然低声说,目光平视前方,“我也听到了。”
苏恬猛地转头看向他。
他侧过头,与她对视,眼神深邃如同寒潭:“不是错觉。”
他果然也听到了!那个高频电流声!
“那是……”苏恬的心脏狂跳起来。
“某种……数据扫描或者加密传输的握手信号。”顾景琛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冰冷的确定,“频率很高,普通人耳几乎无法捕捉。对方……在用我们无法想象的技术手段,实时窃取数据。”
实时窃取?!苏恬感觉血液都快要凝固了。这意味着,他们在片场的一举一动,每一次表演,甚至可能包括导演的现场指令和回放画面,都在被同步泄露出去?!
“小心‘回声’本身……”她喃喃自语,忽然间,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层的、毛骨悚然的理解。
顾景琛没有接话,只是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那眼神复杂难辨,包含了警告、凝重,以及一丝……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的锐利。
他加快步伐,率先离开了走廊。
苏恬独自站在原地,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变得粘稠而危险。
对方的技术手段已经超出了常规认知。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间谍组织,更像是一个拥有尖端技术的……某种特殊机构。
而《回声》这部电影,这个承载着时代记忆和艺术追求的作品,究竟隐藏着什么,值得如此大动干戈?
她抬头,望向走廊尽头那扇紧闭的门,仿佛能穿透门板,看到那个隐藏在无数数据流和信号背后的、巨大的、沉默的阴影。
它到底是谁?它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