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一场大雪,一场财富!(二)-《重生1979开局从分家开始》

  一场大雪,从正月初三中午开始,一直下到初七早上才停了一会!

  房屋外已是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世界,屋外的雪没过了膝盖深。

  这几天的时间,想捕鱼自然是不可能的了!

  光是河里的水都冻了三四寸厚度,能够站一个一百斤的人都不会裂开。

  林志强也没捕鱼的打算!

  这场暴雪,有人欢喜有人愁,对于林志强来说无疑是送给自己的一场宝贵财富!

  这个年代,最缺的不是鱼,而是保鲜鱼的制冷保鲜机器!

  冰箱可还没有普及,这会儿大城市的冰箱是需要有票才能买的,归各大供销社的国营电器部门限量出售。

  一张冰箱票,是一票难求!

  就算是花钱从黄牛那里买到了票,什么时候能买到那还得排队才行!

  雪如果压实后再浇点水,倒在模子里面做成冰砖,一个晚上功夫就能成为亮晶晶的冰块。

  林志强生出来一个大胆的想法!

  那就是囤积冰块,等到开春后再甚至到夏秋季节天气热的时候用来保鲜鱼!

  如果这个办法行得通,那就能够轻松解决今年鱼在运输过程中保鲜的问题。

  清江镇肉联站这边摊位不卖了么?

  肉联站这边肯定不会不卖!

  但是一个清江镇能够消化多少鱼?

  今年等到春暖了,加上刘泰和那帮人帮着抓鱼,这个产量肯定小不了。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销售渠道自然就应该去拓展才行。

  运输如果能够解决问题,那就只有销售问题了。

  卖鱼能挣钱,生产队的人都晓得。

  林志强想到这个事就马上执行,因为他不排除别人想到这个办法!

  只要自己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赚钱也会比别人占先机。

  踩着膝盖深的雪,来到了陈达民家里。

  “梆梆梆!梆梆梆!”

  “达民伯,在屋里没有?”

  林志强在门外喊道。

  “是强伢子啊!快进来!这么冷的天,出来搞什么?不在屋里煨红薯烤火强得多?”

  很快,陈达民把门给打开了。

  年底的时候镇政府开了会,双河生产大队更名双河村,原来的生产队改为生产组,陈达民成了第一任村支书。

  另外,还有一个村主任的位置,还没有确定下来,上面还在研究中。

  “伯,我过来就想问您一个事!咱们大队的那几个废窑洞,大队还会不会开起来?!”

  废窑洞,原来是大炼钢时期的产物,双河村没有铁矿,炼不出来钢铁。

  但是双河村背靠着扶王山余脉,不缺烧炭的青冈木和竹子,所以挖了三个烧炭的碳窑。

  后来大炼钢风头过了,炭窑也就废了。

  这东西价格便宜,没什么利润,关键是每回烧窑,搞得村里乌烟瘴气,村民的意见很大。

  这个问题也就是后世说的环保问题,人居环境被破坏了。

  所以当时的大队长陈建国把这个怨声载道的炭窑给关了,到现在十来年也没有再启动过。

  “你问这个干啥?你想买炭?”

  陈达民不晓得林志强问这个干什么。

  “我买炭干什么,家里多的是柴火!我想问您一下,这个炭窑如果不开了废在那里有些可惜了!......”

  林志强顿了顿,向陈达民看了两眼,欲言又止的样子。

  “说呐,怎么?你有想法?”

  陈达民顿了顿,又继续说道:“想开炭窑,那肯定是行不通的!

  强伢子,不说咱们两家关系这么好,就算是再好,你不能这么坑达民伯伯,是不是?!......…”

  炭窑真要是再开起来,那估计离陈达民村支书下台的日子也不远了。

  “不不不......达民伯伯,您真是误会我了!我想承包那三个窑洞不假,但是并不是想来开炭窑!”

  林志强这才明白,这三个炭窑窑洞早就在陈建国放大队长的时候开始,就成了大队部的逆鳞。

  费力不讨好的事,谁都不想干。

  “不开炭窑,你打算做什么?”

  陈达民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林志强不是想开炭窑。

  只要不开炭窑,那还是可以想想办法的。

  “我打算租下来做仓库,刚好那边有栋仓库,我卖鱼的事,您也晓得!放心,我肯定不会开炭窑!”

  林志强对陈达民保证道。

  “哦?你要得了那么大个仓库?”

  陈达民信林志强的话,但是那三个窑洞加起来的面积可不小,那么大的仓库,这小子得做多大个规模?

  他的脑子反应快的很,如果自己能够入股,那很有可能跟着发个小财。

  林志强家里盖房子的事他是清楚的,这段时间这小子像开了挂,隐隐有些发迹的样子。

  陈达民看人很准,跟着这小子,没准能吃到肉!

  林志强只想租仓库,他可没有陈达民想得多。

  “县城那边我有同学,他爹是工商局的局长。年前我就跟他爸说好了,打算在那边的市场找个档口卖鱼,家里这边做仓库!”

  林志强说了个有的没的理由,眼下自然得把眼前的陈达民应付过去才行。

  “嘿嘿......强伢子,达民伯早就看出来你小子有点门道,原来在县里还有这种关系啊!!

  你是个干大事的人,怎么样?愿不愿意让达民伯跟你参一股?!跟着喝口汤?!”

  陈达民的意思很显然了,他嗅到了味道。

  不过林志强很快就反应过来了,想参股,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陈达民比较现实,看重利益,但是也是个讲原则的人。

  “您想参股,能投多少钱?这个买卖我跟您交代一下,县城那边有人是占了暗股的,您想参股,我可以想办法,但是想要多的占股我可答应不了您!”

  这话林志强有两层意思,一是告诉陈达民他背后有人,第二个就是告诉他自己能够卖面子给他,但是占不了太多的股!

  “投三千吧?你能给我多少股?”

  三千块,是陈达民的最大限度,这个钱要是拿出来,家里就得勒紧裤带过一段时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