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周青在苏醒-《符咒古族》

  每到夜晚,她就会升起篝火,偶尔架些野味,让周青坐在火旁。

  周青的目光时而落在火焰上,时而落在忙碌的牧瑾身上。

  深夜,她靠在他身旁,低声细语。

  讲他们曾走过的山河,道域的春秋,苍雷山上的雨夜。

  她知道,他大多数时候听不进去,可她仍一件件讲下去,声音温和。

  渐渐地,她发现,这确实有用。

  周青的眼神不再空洞,他偶尔会停下来,抬头看她;

  有时,会皱眉思索片刻,像在努力追寻某个模糊的记忆。

  牧瑾看着这样的他,心中既喜又怕——喜的是他终于不再茫然,怕的是这份恢复太慢,像一条随时可能断开的线。

  而且,她隐约察觉到——他看她的目光在变。

  那目光中,不再只有陌生与空白,而是有了一丝依赖,甚至,有时会在夜火摇曳间,多出几分温柔。

  牧瑾看得出,却不去揭破,只是静静地陪他一步步往前走。

  他们一路行来,跨过了无数村镇,山岭起伏,溪水潺潺。

  渐渐地,牧瑾也打听明白了——此地,既不是道域,也非太墟玄境,而是另一方天地。

  重光界。

  一方古老辽阔的大界,天地之息厚重,比之道域只大不小。

  此刻,他们行走的地方,是重光七州之一——『云渺州』。

  此州濒西海,地势低洼,万里云雾常年不散,时有海风卷着咸味冲入内陆。

  天空极低,云朵层叠,白茫茫地压在山头上,让人感觉伸手就能触到天。

  路边的林木都被海风吹得斜生。偶有修士御风而行,带着海气掠过天际。

  牧瑾静静望着这陌生古老的天色,忽然轻声道:“这里的风,比道域更重些,也更多一些。”

  周青微微抬头,像是在聆听,又像是什么也没听见。

  远方的天色,正被晨光一点点染亮。

  ——

  这一路上,两人遇到的人与兽都多。

  也难免有些不开眼的。

  山道狭窄时,他们遇到几名修士,目光在两人身上来回打量。

  有人低声笑了笑,伸手去拦。

  “道友且慢行,这片山头可是我们几兄弟看着的。”

  牧瑾抬头,眸光淡淡扫过,对方只觉胸口一冷,还未来得及反应,整个人已被无形气浪掀飞数丈,重重砸在石壁上。

  几人惊恐退散。

  她没有再理会,只牵着周青的手,继续前行。

  她是融天圆满,即便是在重光主星,那也是强者中的强者,高手中的高手。

  云渺州本就稍微偏了些,此地靠着西海,更是偏得很,基本遇不到融天修士,甚至连天罡修士都没有遇到过几位。

  而且她战力本就强悍,除非明道之尊降临,否则无人能伤她分毫。

  所以她在这数十万里地界中,基本可以说横着走。

  ——

  时间,又过了半年。

  周青身上的灰气渐渐起了变化。

  起初,牧瑾以为那只是因果混乱的余波,可很快她便察觉,那灰气在流转中生出了一种极诡的静意——不再乱,而是沉。

  天地的气机,在靠近他时,都会被轻轻挤开,仿佛被一层无形的纱所隔。

  到了后来,连山中打柴的樵夫,也在他们从身边经过时,面色平静,好像看不见二人一样,径自提着柴担走远。

  牧瑾停下脚步,转身看向周青。

  灰气淡淡缠绕在他与她的周身,将两人都笼在一种奇异的安静里。

  那是——因果的遮蔽。

  从此之后,他们再无声息。

  凡人看不见他们,修士感知不到他们,就连天地的风、灵气的波动,都自动绕开两人。

  牧瑾心中微沉,却没有打断这一切。

  她知道,这是周青体内那股灰意自行演化的结果,外人若强行介入,只会让那因果反噬更深。

  察觉到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她就不愿想太多,跟着他走就是了。

  ——

  两人走过许多地方。

  曾在一处河边,看一群孩童追逐纸鸢,笑声嘹亮,却没有人能见那河畔还有两道身影;

  也曾夜宿荒山,山中闷啸阵阵,群兽过山,却从两人身旁擦身而过。

  而且,牧瑾还发现一个事情,周青不知从何时开始,已经在修炼!

  起初她以为是错觉。

  可数日后,她发现夜半静坐时,周青的胸口微微起伏,有灵气在他体内运转不止,甚至体外还有微光闪动——那是修炼的迹象。

  他竟在运功。

  牧瑾屏息凝神,细细感应,确认那真是修行流转的气息,不是任何外力所致。

  那一刻,她心中一阵惊异,几乎要唤醒他。

  可伸出的手,又在空中停下。

  她仔细看了很久——周青的神情安静,眉心间一片空白,没有神识波动,没有念头的起伏。

  他真在修炼,却像一具本能运转的身躯。

  那修行,既不受意识主导,也不循常理,仿佛天地在他体内自行演化。

  察觉到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她同样也不再去管,任由他自行修炼。

  ——

  再后来,两人经历的事更多了。

  一个静谧的小镇里,在晨色中,一位女修在院中焚香,面对虚空,三叩九拜,嘴里念念有词。

  她的眼神中满是惶惶不安,香烟袅袅升腾,似要传去某个遥不可及的所在。

  另一处山脚下,青年背着年迈的母亲,脚步沉重。

  鞋底早已破烂不堪,泥水溅满裤脚,却仍一步不歇。

  每走一步,周青都看得极仔细,连那青年脚下的血迹都看在眼里。

  再远一点的地方,有个老者支着一张旧桌,桌上放着几枚破铜钱与竹签。

  他替人卜命,占得一卦“孤煞”,却仍笑着对那来求卜的妇人安慰道:“命数可改。”

  周青看着这些极寻常的世事,一一停下。

  牧瑾也不打扰,只是静静立在他身旁,看他皱眉、沉默、注视。

  那一刻,他的眉头轻轻皱着,像是在思索。

  火光的映照下,他的嘴角动了动。

  牧瑾敏锐地察觉到那一丝变化——他的眼神,已不再空洞。

  终于,在那卜命的老者笑着收起铜钱时,周青开口了。

  他的声音有些生涩,语气迟缓,却透着认真。

  “他说......命可改......”